曹操路過一女子墓碑,上面寫8字「黃娟」、「幼婦」、「外孫」、「齏臼」,為何走30裡後才解釋8字的意思?
曹娥墓和碑文的由來
這個墓碑是東漢時期孝女曹娥的墓碑,據《會稽典錄》和《後漢書·列女傳》記載,曹娥之父溺於江中,多日不見屍體,孝女曹娥當時年僅十四歲,她晝夜沿江哭尋父親。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這一天她也投了江,五日後她的屍體抱父親的屍體浮出水面,後人為了紀念她,這個江河改為曹娥江。
曹娥的孝心流傳於世。過了數年後,當地父母官度尚感慨曹娥的孝心,為之立碑,並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這是曹娥墓的由來。
蔡邕所提八字的謎底
東漢末年的文學家蔡邕曾到此拜訪,因為是晚上,蔡邕通過手摸碑文而讀,讀完後覺得碑文寫得非常不錯,於是在墓碑的背面題下了「黃娟」、「幼婦」、「外孫」、「齏臼」等八個字,讓後人去猜測是何寓意。
曹操和楊修路過的墓就是曹娥的墓,曹操和楊修看完曹娥的碑文後,也被曹娥的孝心所感動,在碑文背面也發現了蔡邕所提的八個字。
據《世說新語》記載,楊修應該是第一個知曉謎底的,曹操要想自己破解謎底,沒讓楊修當場解釋,兩人行了三十裡,才讓楊修解釋。楊修不虧是解謎的高手。
楊修是這樣解慨這八字謎底的:「'黃絹』就是有色的絲,是'絕』字;'幼婦』,即少女也,女旁少字,是'妙』字;'外孫』,乃女之子也,女旁子字,是'好』字;'齏臼』乃受五辛之器也,受旁辛字,是' 』('辭』的繁體)字。合起來,是'絕妙好辭』四個字。」
曹操為何要走30裡才解釋這八個字的意思
楊修是東漢末年一等一的聰明人,是曹操非常信任的秘書。後世之人楊修善於猜謎和耍小聰明,最終被曹操嫉妒殺害。其實這或許是種誤解。
曹操手下從不缺乏聰明人,比如荀彧、程昱、賈詡、司馬懿、陳群等頂尖的謀士,遠勝於楊修。因為忌妒賢能,而殺了楊修,既是誤解了曹操,也誤解了楊修。
曹操厲害之處,不僅善於用人,更善於馭人。
曹操手下謀士眾多,每個人提出的謀略和建議都不盡相同,但曹操善於判斷和決斷,有自己的思考,不會輕易被別人左右。
就像這八字謎題一樣,楊修已經猜出來,曹操想知道很簡單,讓楊修解釋一下就可以了,但曹操並沒有這樣做,而是自己邊走邊想,走到30裡曹操想出來了。
曹操並沒有因為楊修早於自己猜出來而感到不悅,而是稱一邊誇讚了楊修解得妙,一邊也大方承認了自己不如楊修才思敏捷。也就有了那句:"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裡。
總結:善於獨立思考、又有自己判斷的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接受別人給出的答案,還是通過自己思考獲得結果,哪種更讓人受益呢?曹操有著不同尋常的胸襟和愛獨立思考的習慣,而不會輕易被他人左右,這樣的人才能在亂世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