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賊為何不懼曹操 《徵戰天下》兵種相剋論

2020-11-26 265G網頁遊戲

 

就像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網頁遊戲《徵戰天下》中各種兵種之間也存在著相剋的關係,也正因為能夠利用好兵種之間的相剋,兵力並不雄厚的大耳賊才敢屢次捋曹阿瞞的虎鬚!

高克低--騎兵克刀盾

疾如風

快如疾風的騎兵是喜歡打閃電戰玩家的最愛。不僅野地行軍速度快,而且在戰場上的移動能力也是最強的,經常1、2個回合就能突入敵陣,與敵人展開近距離交鋒。在騎兵居高臨下的攻擊面前,刀盾兵引以為傲的防禦力會大打折扣(受到200%的傷害);而其本身又不以攻擊見長,不會對騎兵造成太高的傷害。

長克短--槍戟克騎兵

勢如林

騎兵雖然來去如風,能打刀盾兵一個措手不及,但是面對架起槍林的長槍兵就顯得非常吃力,它們的武器不如槍兵長。一旦兩者遭遇,除非衝散槍陣,否則不會對槍兵造成太大傷害,而槍兵卻可以憑藉長柄武器的優勢,把騎兵紮成馬蜂窩(200%的傷害)。同樣是長柄武器的戟兵,在面對騎兵時也能有同樣的效果,而且特有的橫掃特技,可以傷害多名敵兵,相當實用。

遠克近--弓兵克槍戟

多如雨

在對付刺蝟一般的槍兵和戟兵戰陣時,弓箭兵可以說是最明智的選擇,它們的"硬刺"只能防禦人的攻擊,但面對遠處飛來的一支箭卻束手無策,只能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受到200%的傷害)。所以如果戰鬥中發展敵方有弓箭兵出動,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能拿槍兵或戟兵去當炮灰,否則真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硬克軟--刀盾克弓兵

堅如石

刀盾對弓兵的克制是顯而易見的(對弓兵傷害為200%,受傷害減免50%)。因此,在中國古代的各種攻城戰役中,刀盾莫不是衝在最前吸引敵方弓箭兵,保護各種攻城設施的必備兵種。

除了以上的兵種的絕對相剋,《徵戰天下》中兵種在不同情況下還有相剋的關係,比如弓箭兵與騎兵,可以說戰場上遠則弓兵強,近則騎兵強,並沒有一個定數。另外攻城時,所有基礎兵種面對城防設施都會很無力,只有攻城設備才能獲得很大的加成,但攻城設備對基礎兵種又會很吃虧……

大耳賊的王牌軍隊"白耳兵"是槍兵,而曹阿瞞的"虎豹騎"是騎兵,如此一來,大耳賊正好佔上風,才有了叫囂的本錢!

網頁遊戲《徵戰天下》戰場上的情形可謂是瞬息萬變,只有把握好天時地利,你才能成為戰場上的不敗王者,所向無敵的戰神!

《徵戰天下》官網地址:點擊進入 http://zz.lezi.com/main.php

相關焦點

  • 兵種相剋角力真實戰場,《三國志威力無雙》帶來極致沙盤策略
    兵種相剋角力真實戰場,《三國志威力無雙》帶來極致沙盤策略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0-12-24 分享到: 自古以來,有關三國時期群雄逐鹿的傳說一直被人津津樂道,其中數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更是三國迷心中的不朽傳奇
  • 孔融一開始以孝順聞名天下,為什麼最後卻以不孝之罪被曹操所殺?
    不僅如此,他還十分剛正不阿,並以孝聞名天下。為我們所熟知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就是出自於他。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以孝順聞名天下的人,最後卻被曹操以不孝之罪所殺。要知道,曹操的惜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孔融究竟做了什麼事情,才使得曹操痛下殺手呢?
  • 張松拜訪曹操送上地圖,為何曹操看不起張松,浪費統一天下的機會
    三國演義中為了突出張松的才能,還特意刻畫了張松過目不忘的才能,雖然張松其貌不揚,但是才華橫溢,卻陰差陽差不被曹操所重視,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原本張松拜訪曹操是向曹操獻出益州地圖,古代交通不發達,有了地圖差不多就等於拿個半個益州,可是曹操居然不重視張松,放棄了這麼一個絕好取益州的機會,同時也放棄了一個統一天下的極好機會。
  • 曹操總喜歡親自帶兵徵戰,難道部下沒有能統兵的人才嗎?
    曹操集團文臣武將眾多,人材濟濟,有統兵打仗人才。像合肥逍遙津之戰就是張遼、李典、樂進等人率軍進行的。夏侯淵曾率軍在關中擊敗馬超等,夏侯淵和張頜率軍在漢中同劉備交戰,夏侯淵戰死後,曹操才率大軍趕到漢中,後來又率軍退出漢中。
  • 曹操有廢長立幼的想法,原因在於兒子們的這些特點
    曹操徵戰四方,一生戎馬,最大的心願就是平定天下,萬代流傳,然而終其一生,都沒有實現統一的夢想,最終卻敗立世子的事情上。曹操精於謀略,善於算計,用兵如神,挾天子令諸侯,徵戰沙場,成為稱霸一方的諸侯,曹操先後剿滅袁紹、袁術、劉表等統一了北方,又親自率軍南徵孫吳,卻不幸在赤壁一敗塗地,曹操不得不努力發展生產,恢復國力,最終曹魏也是最為強大的一國。
  • 南陽張仲景,被人們稱為醫聖,曹操為何不找他治病?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疑問,曹操與張仲景同為東漢末年的人,為什麼只找華佗看病,卻不找張仲景呢?曹操曹操得的是頭風病,而張仲景主要是治療傷寒病的,並不在其擅長領域,故沒為曹操治療。另一個就是,張仲景起初一直居住在荊州等地,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張仲景為了避禍移居到嶺南地區,嶺南屬於東吳孫權的地方,曹操無法越過孫權請張仲景看病。
  • 草船借箭時曹操如果用火箭豈不是大勝而歸?曹操為什麼不用呢?
    曹操是沒想到嗎?不是,曹操不是不用,而是用不了。「草船借箭」是羅貫中筆下的虛構橋段,但並不是憑空捏造的。要解決問題,我們首先得尋找到他的「根」,那我們先來看看正史上的「草船借箭」。直接「飛鴿傳書」給孫權:要不殺東吳首席政治家張昭,要不就殺「大耳賊」劉備,成了就兩國籤訂「和平」書,一世友好,否則就揮軍南下,先滅東吳。消息傳到孫權那裡,孫權表面上不以為然,但還是著手準備了起來,開始了一系列的軍事演習。
  • 曹操年少時頑劣不羈,做官後為何耿直不阿,最後還成了一代梟雄?
    曹操的叔父見曹操整日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於是多次向曹操的父親曹嵩告狀,曹操因此不少挨父親訓斥。曹操為了不讓父親聽信叔父的話,居然施展了一次離間計。有一次曹操當著叔父的面假裝中風,他的叔父將曹操中風的事告訴了曹嵩。曹嵩於是便將曹操叫來核實情況,曹操於是對曹嵩說到:「叔父是不喜歡我吧,所以才捏造我中風的事情。」曹嵩從此之後便不再相信曹操叔父打的小報告了。
  • 項羽不殺劉邦,曹操不殺劉備,石勒不殺石虎,其中的原因都一樣
    只能看故事,學學讀史能夠學習深度思考,不要光看歷史故事,看看石勒用人的背後原因現如今會有很多人問:曹操為何不早點殺劉備?項羽為何不早點殺劉邦?這一次我就以後趙的石勒為何不殺石虎,來分析下是為什麼。張賓有沒有「結黨營私」不重要,石勒認為張賓有這份心思才是關鍵。石勒便借程遐告狀的時機,以張披的事情為由,罷免了張賓的官職,將朝堂的權力交給了外戚程遐。「以遐為右長史,總執朝政,自是朝臣莫不震懼,赴於程氏矣」。程遐的權勢不弱於張賓,但就因為是石勒的親戚,石勒便能夠「放心」。
  • 草船借箭時,曹操為何不放火箭?魯肅:幸好沒放,諸葛還留了一計
    亂世出英雄,曹操,劉備,袁紹等人為實現心中抱負紛紛起兵,一時間眾多諸侯互相徵戰,中原大地戰火連天。而曹操是諸侯中的佼佼者,他先是擊敗董卓舊部,然後掃平中原勁敵呂布,劉備,平定淮南袁術,隨後在官渡大敗袁紹,統一了整個北方,一時間無人敢與其爭鋒。此時唯一能對曹操造成威脅的便是江東孫權,著名的赤壁之戰就在這種情況下打響,期間有著眾多英雄故事,草船借箭便是其中之一。
  • 歷史上的曹操,與現代人眼中的曹操,有何不同?
    當時的人們認為曹操是一個奸詐的小人的形象,因為他在統治曹魏期間不相信任何一個大臣,甚至對自己的兒子都是將信將疑的態度,因此在世人眼中他就落下了一個奸詐的形象。2.現代人眼中曹操的形象。在認識了曹操這個人物之後,小編就和身邊許多小夥伴討論過關於曹操的形象。
  • 一代梟雄曹操一生有多樸素?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統一天下是必然的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統一天下是必然的引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曹操對於這句話,最早是出現在孫盛的《雜記》中,但卻被三國時期,曹魏政權創始人曹操發揚光大,而且從這句話,能夠看出一代梟雄曹操,做事是比較狠的,
  • 賈詡勸阻曹操打赤壁之戰,這是餿主意嗎?曹操聽後會統一天下嗎
    事實上在當時的魏國就有幾位能力不遜色於諸葛亮的謀士,司馬懿、郭嘉以及賈詡。 按照後人給予他們的綽號(臥龍諸葛亮、冢虎司馬懿、鬼才郭嘉、毒士賈詡)來看,這幾人的能力至少相差不遠,從他們的戰績上也能窺得一二。司馬懿自不用說,雖然司馬懿不受曹操待見,但卻靠抱著曹丕大腿一路發展自己的勢力,最後為子孫篡魏打下了堅實基礎。
  • 曹操為何會選擇許昌?
    漢末三國時期,河南省地域內許昌的名氣不遜於當時的魏都洛陽。原因很簡單,許昌是東漢名義上的國都,曹操的發家地之一。許昌位於河南省中東部,界於鄭州、開封、平頂山、周口、商丘之間的華北平原上。我國約以大興安嶺、太行山脈、伏牛山、武當山、巫山、武陵山等山為界,以東多是平原,以西多是山區,許昌正好位於這條界的東邊,伏牛山以東不遠處。在元明清之前,我國有很多大一統王朝或北方大型王朝定都於河南洛陽或河南開封,而很多南方王朝又定都於江蘇南京,許昌又正好卡在兩地之間。北方王朝要取得對南方王朝的戰略優勢,往往會佔領淮河,處居高臨下之勢,而南方王朝要自守,優先選擇是守江必守淮。
  • 曹操的身邊,早已形成人才「滾雪球效應」,但他為何放棄了關羽?
    劉備劇照劉備深諳此道,才能以一個毫無根據地的逐鹿者起家,一路贏得人和,最終建立蜀國。曹操的身邊,已經形成了人才「滾雪球效應」懂得籠絡人才,善於讓人才盡為己用者,不只劉備一人,曹操更是其中翹楚。曹操與袁紹謀取天下,他們的眼光和戰略是不同的。袁紹想的是佔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地利」為本;而曹操看到的是要依靠人才,因為人才之興才是事業成功的基礎。曹操在奪得荊州之後,寫了一封信給荀彧,信中說道:「吾不喜得荊州 ,喜得異度也」。
  • 孔明一出而天下苦,諸葛亮如何成了千古聖人?
    諸葛亮出山之前,曹操基本已經統一了中國北方,按照劉備的說法:「今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在東漢末年,控制了北方也就等於控制了全國絕大多數的人口和資源,南方的割據勢力很難與之相抗衡。
  • 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擁天下,為何劉備得3人仍失了天下
    在《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預言家,司馬徽曾經說過:「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安天下」,當劉備聽了這句話以後,為了恢復漢室,大費周章的去拉攏人才,這4個人除了冢虎司馬懿之外,劉備得到了3人,為何劉備得了這3人仍失了天下呢?
  • 曹操:最樸實無華的詩句,最真實的魏武帝
    文 / 文化星河前言:曹操是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一生徵戰無數,在歷史上赫赫有名,是東漢末年非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魏武帝曹操所寫的詩,流傳於現在的並不算多,但是每一首都是風格獨特、膾炙人口的佳作。由於曹操在歷史上十分有名,正史和演義裡都對曹操有著不同的評價,甚至是大相逕庭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