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張仲景,被人們稱為醫聖,曹操為何不找他治病?

2020-12-05 古今人文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疑問,曹操與張仲景同為東漢末年的人,為什麼只找華佗看病,卻不找張仲景呢?

華佗

在三國演義裡最出名的醫生就是華佗了,為關雲長刮骨療毒,為曹操治頭風病等等。可是為什麼不見張仲景呢?

張仲景

首先在那個時代,有三位醫生被稱為建安三神醫,分別是華佗、張仲景與董奉,他們都十分醫術高明。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據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

醫聖祠

董奉(220年—280年),又名董平,字君異,號拔墘,候官縣董墘村(今福州市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人。

可以看出華佗和張仲景才是一個時代的,華佗生於公元145年左右,張仲景生於公元150-154年之間,他們只相差5-9歲。而董奉只沾了一點兒建安年號的邊兒,他生於建安25年(也就是建安最後一年,公元220年),同年,魏文帝曹丕就篡漢建魏了。

曹丕

曹操頭風病犯時,張仲景還在,完全可以找他,而且張仲景被稱為醫聖,名氣很大,可是我們沒有見史書有記載,可能有以下原因。

曹操

曹操得的是頭風病,而張仲景主要是治療傷寒病的,並不在其擅長領域,故沒為曹操治療。

另一個就是,張仲景起初一直居住在荊州等地,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張仲景為了避禍移居到嶺南地區,嶺南屬於東吳孫權的地方,曹操無法越過孫權請張仲景看病。

三國疆域

還可能張仲景當時名氣並不大,曹操不了解,只不過後世通過傷寒雜病論認識了張仲景,認為他是神醫,並把他譽為醫聖,使他的名氣在後世慢慢變大。

不知道如果曹操找到張仲景治好了頭風病,又是怎樣的一個天下?

相關焦點

  • 建安三神醫之張仲景,被稱為醫聖的男人
    《侯官縣鄉土志》中記載董奉精通醫學,和南陽的官拜長沙太守的張機,被推舉為沛國孝廉的華佗合稱為「建安三神醫」。這裡的張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張仲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被稱為醫聖的男人。到了伊尹時有了湯藥治病的方法,但也只是傳聞,沒有可以考證的地方。到了扁鵲、倉公時,湯藥使用更廣泛了。張仲景先生出現後,傷寒雜病,有了專門的藥方治病,所以張仲景是用藥方的祖宗。他的藥方包含了神農、皇帝醫學理論的精華。從此以後,醫生就將藥方作為重點。
  • 被稱為醫聖的張仲景為何備受歐洲人敬仰
    張仲景,作為一個醫生,在歷史被稱為「醫聖」。他的醫學成就之高,不單單是在中國,而是超越了國界,歐洲人們談起熟悉的中國歷史醫生名人時,無不提及他的名字。張仲景出生於東漢時期,屬於官宦世家,從小書香門第,家境不錯,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 為什麼稱張仲景為醫聖?
    張衡(78-139),字平子,是東漢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人。他多才多藝,少年時就以善長詞賦而出名,青年時代寫的《二京賦》是十分出色的文學作品。他的成就集中表現在天文學上。自古以來,對字宙有很多種認識,其中一種是「渾天說」。
  • 醫聖張仲景所留方劑「寒食散」,為何被稱為「毒藥」?看看配方吧
    「詩聖」杜甫,「酒聖」杜康,「醫聖」張仲景。聖人的名號可不是誰說當就當的。一個「聖」字,就已經完全可以詮釋張仲景作為一名醫者所擁有的高超醫術和悲憫的情懷,事實的確如此。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 他是醫聖也是一位奇才,他的這部著作被譽為是醫學上的奇書
    張仲景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河南南陽人,南陽五聖之一,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郡涅陽縣人,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他曾經編寫的《傷寒雜病論》被譽為是醫學上的奇書,對於後世醫學上的發展具有重大貢獻。
  • 古代史:東漢張衡發明地動儀,醫聖張仲景確立中醫體系
    東漢一代南陽郡人オ濟濟,最著名的莫過於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和醫學家張仲景二人。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夏村)人,生於公元78年(建初三年),死於公元139年(永和四年),是蜚聲中外的大科學家和文學家。張衡自幼學不倦,他的撃友崔現說他學習「象川水的棄流,晝夜不停」。
  • 張仲景——我國史上少有的名醫,一生救人無數,被人稱為醫聖
    在漢朝時期就有一位這樣的醫生,他給貧苦的百姓治病,從來都不花一分錢,他也在行醫的道路上找尋了許多民間藥方,在經過他一個個測試之後,將正確的收集起來。最終他也利用這些藥方以及自己的知識創作出來了一本醫學史上的巨著,而這本書就算是在現在也會被醫生們所用的,而編寫這本書的他就是那個時候被人稱為醫聖的張仲景。
  • 此人被稱為「醫聖」:世人只知華陀,少有人知他也活在三國時代!
    此人被稱為「醫聖」:世人只知華陀,少有人知他也活在三國時代!張仲景(約公元150——約公元215):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和關羽一個時代(160-220年)。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
  • 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瘟疫,人口銳減近一半,卻逼出一位「醫聖」
    而人們往往只能夠通過宗教來解脫自己的痛苦,因此張角兄弟三人一邊利用自己醫術為他人看病,又藉助《太平要術》,在自己救助的人當中大力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發展了數十萬信眾,趁機揭竿而起。三國中最大一場戰役,赤壁之戰曹操的失敗究竟是什麼原因?
  • 小柴胡背後的故事:醫聖救世人,古方傳千年
    (原標題:小柴胡背後的故事:醫聖救世人,古方傳千年) 仁心仁術張仲景
  • 號稱外科鼻祖的神醫華佗,是曹操正宗的老鄉,為何會被曹操殺害
    張仲景是三神醫之首,以傷寒雜病研究為主,似乎主要針對的就是當時的瘟疫,華佗是外科鼻祖,以外科手術最為精通,董奉則以杏子治病,三人中以華佗的醫術最為神奇,要知道兩千多前給人做外科手術,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而且華佗還自備麻醉藥。
  • 最初使用人工輔助呼吸法的人是距今兩千年的中國人,被尊稱為醫聖
    張仲景,名機,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南陽縣)人,約生於東漢和平元年(公元一五O年),卒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自幼好學,博覽群書,尤愛鑽研醫學,拜同郡名醫張伯祖為師。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 這些歷史人物,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南陽人
    他對經濟學的認知可以說是出神入化。後又三散家財。成為後人經商的楷模,稱為商聖。 醫聖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 東漢時期的著名的醫生,被人稱之為醫聖,他的著作影響著現代人!
    張仲景,古代醫書《傷寒雜病論》的作者,為中醫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現在《傷寒雜病論》上面的一些藥方對現在的病依然有效。張仲景出身東漢末年,在當時的年代是漢朝的最末時期,奸臣和宦官當政,朝廷上一片混亂,百姓連飯都吃不起,更別說生病看醫生吃藥了,所以在當時的窮人是生不起病的,生病只有靠自身的免疫自己痊癒,如果好不了就只有死。因此,一旦發生傳染性病毒,如瘟疫那就只有大規模的人死,基本上是只要感染上也只有死,富人也一樣,因為當時的醫術治不了這病。
  • 曹操為什麼要殺華佗?真的是因為他要開顱治頭風病嗎?
    神醫華佗,相信大家都知道,也知道他是被曹操殺害的!華佗為什麼被殺?因為他要劈開曹操的頭;為什麼要劈開曹操的頭?因為他要給曹操治病;曹操為什麼需要治療?因為他得了頭風病。華佗當然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才提出這個大膽的方案,但是對於曹操來說,這個風險太大,因為他無法判斷華佗是給他治病,還是為了害他性命?「華佗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為什麼曹操會懷疑他?
  • 諸葛亮為三國頂尖人才 曹操為何不邀他出山呢
    但是看完這段故事後,小編一直有一個疑問,曹操是有名的求賢若渴,為何沒有去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呢?諸葛亮當時年齡很小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然而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才27歲。而諸葛亮去荊州的時候,年僅16歲。諸葛亮當時只是個小孩子,不出山是很正常的。諸葛亮當時的年齡很小,曹操又有什麼理由邀請他出山呢?
  • 南陽西峽:綠水青山中的「聚寶盆」
    南陽不僅自然生態環境優美,還是中國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醫聖」張仲景故裡。西峽縣是中國最大的優質山茱萸生產基地之一,素有「山茱萸之鄉」的美稱。這裡的人們除了通過發展鄉村旅遊致富外,還擅長種植中藥材。  太平鎮山茱萸種植歷史悠久、規模較大。依託豐富的山茱萸資源優勢,太平鎮與仲景宛西製藥公司合作,以「公司+農戶+基地」模式,年產山茱萸5000噸,產值達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