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古代醫書《傷寒雜病論》的作者,為中醫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現在《傷寒雜病論》上面的一些藥方對現在的病依然有效。
張仲景出身東漢末年,在當時的年代是漢朝的最末時期,奸臣和宦官當政,朝廷上一片混亂,百姓連飯都吃不起,更別說生病看醫生吃藥了,所以在當時的窮人是生不起病的,生病只有靠自身的免疫自己痊癒,如果好不了就只有死。因此,一旦發生傳染性病毒,如瘟疫那就只有大規模的人死,基本上是只要感染上也只有死,富人也一樣,因為當時的醫術治不了這病。
但或許是時勢造英雄,張仲景的家庭是一個大家族,大部分族人、親戚生活在一起,所以一旦發生瘟疫,就會大範圍的感染生病,張仲景就是看見死的族人太多了,活人看見親人死去總是一件痛苦的事,於是,張仲景為可以治這個病就去學醫,從而去救治患病的人。
從此,張仲景就走遍中國的各地,去深山中自己試吃那些草、樹皮可能還有毒蟲,古人認為用毒可以治病毒,所以現在的中藥就是各種草和樹皮,甚至還有各種蟲,自己認為有效的就採集起,同時,他還在民間為窮人免費治病,看到他人有什麼頭疼、腿傷就主動為他們醫治,甚至他最喜歡醫治各種奇怪的病,其他醫生治不好的病他都願意治,並且他還治得好。漸漸地在民間,張仲景的名聲傳起來了,越來越多的人找他治病。而這時就體現出他的醫德,他不會因為給富人治病就放棄給窮人治病。張仲景真是醫術、醫德雙重好的醫生。
張仲景也因為他的給病人看病技術地積累,最後他實現他自己最初的夢想寫出專為治寒病的《傷寒雜病論》這本書,為後世造福。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