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的著名的醫生,被人稱之為醫聖,他的著作影響著現代人!

2020-12-04 逗哥說歷史

張仲景,古代醫書《傷寒雜病論》的作者,為中醫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現在《傷寒雜病論》上面的一些藥方對現在的病依然有效。

張仲景出身東漢末年,在當時的年代是漢朝的最末時期,奸臣和宦官當政,朝廷上一片混亂,百姓連飯都吃不起,更別說生病看醫生吃藥了,所以在當時的窮人是生不起病的,生病只有靠自身的免疫自己痊癒,如果好不了就只有死。因此,一旦發生傳染性病毒,如瘟疫那就只有大規模的人死,基本上是只要感染上也只有死,富人也一樣,因為當時的醫術治不了這病。

但或許是時勢造英雄,張仲景的家庭是一個大家族,大部分族人、親戚生活在一起,所以一旦發生瘟疫,就會大範圍的感染生病,張仲景就是看見死的族人太多了,活人看見親人死去總是一件痛苦的事,於是,張仲景為可以治這個病就去學醫,從而去救治患病的人。

從此,張仲景就走遍中國的各地,去深山中自己試吃那些草、樹皮可能還有毒蟲,古人認為用毒可以治病毒,所以現在的中藥就是各種草和樹皮,甚至還有各種蟲,自己認為有效的就採集起,同時,他還在民間為窮人免費治病,看到他人有什麼頭疼、腿傷就主動為他們醫治,甚至他最喜歡醫治各種奇怪的病,其他醫生治不好的病他都願意治,並且他還治得好。漸漸地在民間,張仲景的名聲傳起來了,越來越多的人找他治病。而這時就體現出他的醫德,他不會因為給富人治病就放棄給窮人治病。張仲景真是醫術、醫德雙重好的醫生。

張仲景也因為他的給病人看病技術地積累,最後他實現他自己最初的夢想寫出專為治寒病的《傷寒雜病論》這本書,為後世造福。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拜拜!

相關焦點

  • 他是醫聖也是一位奇才,他的這部著作被譽為是醫學上的奇書
    張仲景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河南南陽人,南陽五聖之一,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郡涅陽縣人,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他曾經編寫的《傷寒雜病論》被譽為是醫學上的奇書,對於後世醫學上的發展具有重大貢獻。
  • 古代酒聖、醫聖、武聖、兵聖、詩聖、畫聖、書聖、茶聖,都是指誰
    古往今來,人才濟濟,許多人的名字在歷史長河中並沒有銷聲匿跡,反而被後人廣泛熟知,像「孔子」,被後世尊為文化的聖人,稱之為「文聖」,有「文聖」名號的除孔子外還有周公和歐陽修。我國釀酒歷史可追溯至殷商時期,殷商甲骨文裡已經有了酒的象形字,到了周朝,我國釀酒技術已經相當完善了。在後代中,杜康多指「酒」,而非指人,東漢末年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在《短歌行》中寫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小柴胡背後的故事:醫聖救世人,古方傳千年
    (原標題:小柴胡背後的故事:醫聖救世人,古方傳千年) 仁心仁術張仲景
  • 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瘟疫,人口銳減近一半,卻逼出一位「醫聖」
    根據史書記載,從東漢靈帝到晉朝統一,先後爆發了流行疾病20次,其中東漢桓帝時大疫三次,靈帝時大疫五次,獻帝建安年間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難。而著名的建安七子當中,除去孔融等三人早逝以外,在217年,劉楨、應瑒、徐幹、陳琳四個人全部因為染疫疾而亡。
  • 這些歷史人物,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南陽人
    (今河南省淅川縣滔河鄉人) 春秋末期著名的軍事家,經濟學家,政治家。 醫聖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 此人被稱為「醫聖」:世人只知華陀,少有人知他也活在三國時代!
    此人被稱為「醫聖」:世人只知華陀,少有人知他也活在三國時代!張仲景(約公元150——約公元215):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和關羽一個時代(160-220年)。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
  • 被稱為醫聖的張仲景為何備受歐洲人敬仰
    張仲景,作為一個醫生,在歷史被稱為「醫聖」。他的醫學成就之高,不單單是在中國,而是超越了國界,歐洲人們談起熟悉的中國歷史醫生名人時,無不提及他的名字。張仲景出生於東漢時期,屬於官宦世家,從小書香門第,家境不錯,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 2020寧夏事業單位備考:關於《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考點
    1、李時珍(年代:明朝;祖籍:湖北黃岡)   李時珍,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 南陽張仲景,被人們稱為醫聖,曹操為何不找他治病?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疑問,曹操與張仲景同為東漢末年的人,為什麼只找華佗看病,卻不找張仲景呢?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據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
  • 古代史:東漢張衡發明地動儀,醫聖張仲景確立中醫體系
    東漢一代南陽郡人オ濟濟,最著名的莫過於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和醫學家張仲景二人。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夏村)人,生於公元78年(建初三年),死於公元139年(永和四年),是蜚聲中外的大科學家和文學家。張衡自幼學不倦,他的撃友崔現說他學習「象川水的棄流,晝夜不停」。
  • 張仲景——我國史上少有的名醫,一生救人無數,被人稱為醫聖
    但是歷史上有名的名醫卻很少,他們每個人的藝術都特別的高超,也利用自己的醫術救了許多的人。在漢朝時期就有一位這樣的醫生,他給貧苦的百姓治病,從來都不花一分錢,他也在行醫的道路上找尋了許多民間藥方,在經過他一個個測試之後,將正確的收集起來。
  • 中國古代中醫著作—一字一句都是寶
    這本書是「醫學之祖」,也是中國古代中醫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對後世中醫理論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這本書傳說是由黃帝著作的,但爭議很多。首先是這本書的作者存在爭議。《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者《本經》,它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據說最初由神農氏也就是炎帝進行編纂,後來代代口耳相傳,在東漢時期才成書。
  • 最初使用人工輔助呼吸法的人是距今兩千年的中國人,被尊稱為醫聖
    張仲景,名機,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南陽縣)人,約生於東漢和平元年(公元一五O年),卒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自幼好學,博覽群書,尤愛鑽研醫學,拜同郡名醫張伯祖為師。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 東漢時期,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的能準確預知地震嗎?
    提及張衡,中國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一篇小短文《數星星的孩子》,這篇小短文的最後,告訴大家,這個孩子叫張衡,長大後成為了我國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歷史上,張衡的成就,遠不止於此,他不僅在天文方面造詣頗深,同時還是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曾經著有著名的《二京賦》一問,文採斐然。除此之外張衡還是一位發明家,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盛傳為他所發明的地動儀,相傳此儀器能夠檢測地震。根據傳說,地動儀主體為筒狀物,有八條龍接於其身,分別在八個方向,龍嘴中含有金屬球。每張龍嘴下方為一張口蟾蜍。
  • 道教四大醫藥之神,人人醫術超群,保生大帝的名字很多人不會讀
    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鬥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我國道教尊崇的四大醫藥之神,人人醫術超群出神入化,他們分別是誰?1、醫神華佗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
  • 古代科舉教科書大師,東漢時期的經學大家,比程朱更早
    一說起儒家經典,或者說,說起中國古代的這些經學大家,大家能夠想起的那些人,大多前到春秋戰國、漢初,往後就到了宋明了。其實,在先秦時期,諸子百家雖然文化興盛,但是只流傳在上流人士之中。並且,這些百家學說,各自有各自的弟子和傳承。
  • 為什麼稱張仲景為醫聖?
    張衡(78-139),字平子,是東漢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人。他多才多藝,少年時就以善長詞賦而出名,青年時代寫的《二京賦》是十分出色的文學作品。他的成就集中表現在天文學上。自古以來,對字宙有很多種認識,其中一種是「渾天說」。
  • 建安三神醫之張仲景,被稱為醫聖的男人
    這裡的張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張仲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被稱為醫聖的男人。但是《神農本草經》是炎帝神農時期的,在皇帝之前。從中可以看到,醫學起源於藥學。《皇帝內經》裡講的是經絡肺腑運行的原理,內傷外傷的區別,君臣相扶的道理,但是藥方很少。到了伊尹時有了湯藥治病的方法,但也只是傳聞,沒有可以考證的地方。到了扁鵲、倉公時,湯藥使用更廣泛了。張仲景先生出現後,傷寒雜病,有了專門的藥方治病,所以張仲景是用藥方的祖宗。他的藥方包含了神農、皇帝醫學理論的精華。
  • 他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
    張衡,說到這個人物大家應該是非常熟悉的,他是我國非常著名的天文學家,他為天文學的發展真的是出了很大的力氣的。張衡是出生在78年了,按現在的地理位置應該是河南人,他和司馬相如班固可以說都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家,東漢時期有很多的人是非常有才的,比如那時候的天文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可以說真的是層出不窮的。張衡在天文學方面真的是非常有研究的,他還寫了非常多的數學理論,數學方面他也是有過人的天分,我們最熟悉的就是他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