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教科書大師,東漢時期的經學大家,比程朱更早

2020-12-04 坎坷歷史

一說起儒家經典,或者說,說起中國古代的這些經學大家,大家能夠想起的那些人,大多前到春秋戰國、漢初,往後就到了宋明了。其實,在先秦時期,諸子百家雖然文化興盛,但是只流傳在上流人士之中。並且,這些百家學說,各自有各自的弟子和傳承。在這樣的傳承之下,雖然各家都有各家的經典,但還是難以被整合,方便更多的人學習和理解。

這就像現代人學習的時候,只有教科書,卻沒人幫著梳理知識點。古人還要更慘一點,他們不但沒有人幫著梳理知識點,而且連教科書都不確定。雖說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在歷朝歷代,都有傳播,但僅僅《春秋》一本書就有三部傳記,更多的書本典籍,讓人不知道該從哪裡看起。這就需要有著名的學者,以自身的所學,畫出哪些書更基礎、更值得一看,就像現在學習的畫重點一樣。

古時候給學子們劃重點的導師們,大多會享有配享孔廟的權利,也有許多被後人們尊為聖人。比如程朱理學的程頤兄弟、朱熹,又比如陽明心學的王陽明,王守仁。這些都被後世的學子們尊為聖人,其高度幾乎可以與孔子,孟子二人相比擬。因為他們所作所為,著書立說,為後世的學子指了一條明路,這是功在千秋的壯舉。

而在宋明理學之前,還有一些人曾經整理儒學經典。其中有一位,在唐朝時也被尊為二十二先師,享受到了配享孔廟,追封爵位,立祠以紀念的至高榮耀。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鄭玄。他是東漢末年時候的人,年輕的時候家裡面非常的貧困,甚至家中一度無法供應他讀書。他當時在家鄉擔任一個小吏的工作,在工作期間始終沒有停止學習,不止學習了儒家經典,還學習了算術。

後來鄭玄覺得自己能夠自己學習到的東西已經不多了,於是便開始了自己的遊學旅程。那個時候的學子們,在學的差不多的時候,都要出門遊學。鄭玄於是就去了關西,拜在了當時的名士馬融門下。馬融作為當時的名士,門下的弟子足有上千人,他雖然廣收門徒,可是卻不是每個人都親自帶在身邊教導的。

他教導徒弟的方式有點像現代的導師帶研究生,他親自教導幾位弟子,弟子再去教導其他的弟子。鄭玄一開始根本沒能走到馬融的面前,還是後來有一次,馬融和弟子們發現有一個天文問題自己算不出來,於是找來了鄭玄。鄭玄很快解出了答案,至此才跟隨在馬融身邊,隨時得到他的教導。等到鄭玄學成離開之後,馬融對身邊的人說,從此我的學識就要被這個人帶到東邊去了呀。

在東漢到魏晉時期,鄭玄所整理出的儒家經典和為儒家經典所作的註疏也許不夠被人重視。但到了唐朝,為了給科舉考試的考生們找到既通俗易懂,又已經整理編纂好的教材,鄭玄自然被捧到了極高的高度。不知道你是怎樣看待掙錢的呢?快留言告訴小編吧。

相關焦點

  • 紀錄片中國通史文字版:23兩漢經學
    現存北京孔廟的十三經碑林有189塊,包含著《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等經文,是當時朝廷提供的科舉考試的標準文本。
  • 張衡:他是古代文明的驕傲,科技史上的標杆,為何被教科書刪除?
    作為一個東漢時的學人,他似乎對當時萬千的「經學」並不太上心,因為在他的作品中幾無遺蹟可言,按說張衡是太學生,應該走的是一條經學之路,但是,他卻將那玄幻的拋棄,而將關注點放在了自然科學的探索上。在官方戴在張衡頭上的桂冠中,似乎沒有思想家一項,東漢的思想家好像就只王充一人,但是,從張衡學習經學、玄學始,到他投身對自然科學的探索,這宇宙觀的形成,不可能不上升到哲學的層面,只是,他沒有將其系統成文而已。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中國古代選官制度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中國古代選官制度,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2021年寧夏事業單位公告並收藏本頁面(ctrl+d),以便隨時關注最新公考信息。起初舉「孝廉」是以郡為單位,東漢時改以人口為單位。「孝廉」出身的官吏,更被認為是「正途」、「清流」,很被看重。   ②茂才。茂才即秀才,是指有美才之人也,即優秀人才。始於漢武帝時期,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諱,改作茂才(茂材)。   ③察廉。「察廉」就是察舉廉吏的意思。與孝廉不同的是,被舉為「廉吏」者,多為低級官員,而舉為「孝廉」者,一般皆入朝為郎官。
  • 東漢時期,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的能準確預知地震嗎?
    提及張衡,中國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一篇小短文《數星星的孩子》,這篇小短文的最後,告訴大家,這個孩子叫張衡,長大後成為了我國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例如,若將此儀器放置在東漢都城洛陽,某日正南方龍嘴中金屬球落入蟾蜍口中,則只能大概得知是南方地震,至於具體是湖北,江西還是廣東,地動儀是測不出來的。但《後漢書》卻記載,其精確地預知了某些具體地點的地震情況,這顯然是與該儀器的工作原理相矛盾的。張衡製造的原始儀器,早已在戰爭中被毀,如今人們在博物館,在教科書中看到的地動儀樣品,是五十年代專家的仿製品。
  • 清朝時期為什麼科舉狀元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帶
    文/寂寞的紅酒科舉是我國古代國家選拔官吏的基本制度。相對而言,科舉制是一種比較公平的選拔考試,也是古代讀書人特別是寒門子弟出頭的最佳方式。士子讀書人都希望在科舉中獨佔鰲頭,如果得了狀元那是前途無量、光耀門楣的事。
  • 《夢幻西遊3d》科舉鄉試答案是什麼 科舉鄉試答案大全
    導 讀 在夢幻西遊3D中,不少小夥伴想必很困擾科舉鄉試的問題答案吧,那麼就情精通五湖四海知識的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下吧
  • 《夢幻西遊3D》科舉鄉試答題答案是什麼 科舉鄉試答題答案一覽
    導 讀 本文給大家帶來夢幻西遊3D科舉鄉試答題答案一覽,夢幻西遊3D科舉鄉試答題活動開啟了,符合條件的玩家可以先參與鄉試
  • 古代的科舉考試有多難,少年苦學到頭髮斑白,才勉強得到一官半職
    那麼古代的科舉考試到底都考啥呢? 科舉的由來 科舉考試時古代社會為了選拔人才,補充官員職位而創立的考試制度。從隋煬帝時開始到清朝結束。 隋朝以前,國家採用「九品中正制」來選拔人才。九品中正制是一種官職名稱,是專門為國家選拔人才的官職。
  • 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的圖片,為什麼被中小學教材「除名」了?
    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的圖片,為什麼被中小學教材「除名」了?談到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張衡,大家都會想到他為中國古代科學界做出的傑出貢獻,作為一名數學家,他曾經寫過一部《算罔論》,他給立方體定名為質,給球體定名為渾,最重要的,他是中國第一個算出圓周率的人,雖然並不精確,但在當時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成就了。
  • 漢代古人發明的「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專家:明顯是偽造的
    今天我們來看看東漢時期的一種科學儀器,它被稱為地動儀,相信讀者對教科書上的地動儀都極為熟悉。教科書上的張衡地動儀地動儀是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的。根據歷史記載,東漢時期地震頻繁發生。所以現代人說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比西方先進很多年,僅這臺地動儀就比西方地動儀領先1700多年。
  • 古代科舉考試高中,如何慶祝?談談鹿鳴宴和瓊林宴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政府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它改變了中國古代以往世襲以及世俗的用人制度,徹底地打破了血緣關係以及貴族壟斷,讓很多有能力有才華的社會中下層人士,都能有機會一展才華,為國家效力。
  • 古代的「秀才」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學歷?看完感嘆:讀書多重要
    古代的科舉和現在的高考,相同之處為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同之處為考科舉的人數並不多,但相對難度會高上很多。秀才這個詞的意思為優秀的人才,這個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不過春秋時期的秀才並沒有特指某個群體,而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念。秀才這個詞直到漢朝才漸漸有了改變,在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改革選官制度,將選官權下放到地方,由地方推薦優秀的人才出任官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察舉制。
  • 考古發現東漢時期古墓 參考價值極其重要
    原標題:考古發現東漢時期古墓 參考價值極其重要   考古事業是我國了解古代的一大重要途徑,對於開採出來的文物,對於我們了解相應朝代或者時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湖南永興發現東漢古墓,就是考古事業上的一大發現!
  • 古代私塾是如何授課的?漫談古代私塾辦學模式的現代價值
    它始於春秋時期,所謂孔子是歷史上第一位著名的老師。在西漢時期,私立學校的教育主要集中在識字和儒家思想上。隋唐時期,轉化科舉制度的興起,民辦學校的發展得到了促進。在宋代,官立學校的低迷狀態,雕刻和印刷的應用以及科舉考試的方式都促進了學院教育的繁榮。在明清時期,私立學校處於鼎盛時期,遍及城鄉。
  • 顧頡剛疑古辨偽思想的經學背景
    1922年,顧頡剛為商務印書館編寫《現代初中教科書·本國史》時,最早論述了「層累說」的大意:「上古史方面怎樣辦呢……思索了好久,以為只有把《詩》《書》和《論語》中的上古史傳說整理出來,草成一篇《最早的上古史的傳說》為宜。我便把這三部書中的古史觀念比較看著,忽然發見了一個大疑竇——堯舜禹的地位的問題……我就建立了一個假設:古史是層累地造成的,發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統恰是一個反背。」
  • 夢幻西遊3D科舉鄉試答題答案一覽
    本文給大家帶來夢幻西遊3D科舉鄉試答題答案一覽,夢幻西遊3D科舉鄉試答題活動開啟了,符合條件的玩家可以先參與鄉試,很多玩家都不知道鄉試的答案,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夢幻西遊3D科舉鄉試答題庫答案介紹  1.孫悟空西天取得「正果」後,被賜封為?
  • 候風地震儀曾被記錄進教科書中,卻又被刪除,這是為何?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地震儀與中國的四大發明一樣,都能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並且都是中國古代科學家們的智慧結晶。如此重要的發明,對人類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的發明者為中國東漢時期的一位名為張衡科學家,他運用自己熟悉的機械物理學和天文地理等學科綜合,最終發明了地動儀,現代又改稱地震儀。
  • 張衡和地動儀從教科書刪除,是歷史的錯誤?還是後人的無能?
    而對於中國人來說,說到發現地震可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曾經課本中的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了。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地震學家。他的一生極其傳奇,尤其是在天文學方面造詣極高。他一生發明了很多驚奇的科學儀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出現在中學歷史課本中的地動儀,成為幾代人的記憶。
  • 遇見逆水寒紅葉奇遇科舉鄉試怎麼過_紅葉奇遇科舉鄉試答案大全
    遇見逆水寒紅葉奇遇科舉鄉試怎麼過?這個是目前遊戲中非常受歡迎的答題活動,只要回答正確的答案就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很多小夥伴還不清楚具體答案,下面就給大家帶來紅葉奇遇科舉鄉試答案大全,希望能幫到大家。
  • 教科書為何將其刪除?原因很簡單
    說到中國的科技發明,估計很多人腦子裡都會有四大發明,但除了四大發明之外,中國古代歷史上還有很多先進的發明,比如地動儀。地動儀是中國教科書中記載的古代發明,發明者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張衡。地動儀堪稱傳世傑作,東漢時期,地震頻繁,小有"君十三震",最多有"君四十三震"。東漢時共有100多個縣,現在小半個漢朝都在地震,受災面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