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回到許都,思念典韋,立祀祭拜,封典韋兒子典滿為中郎,收養在府。
孫策使者到,曹操看了孫策約他南徵袁術的信。又有人報袁術缺糧,在陳留搶劫,想趁虛南徵袁術。
曹操令曹仁守許都,其他人全都跟隨出徵,點馬步軍十七萬,糧食輜[ zī ]重幾千車。
曹操又派人通知孫策、劉備、呂布前來會合。
曹操行軍到豫州地界,劉備早已帶兵來迎。
曹操請劉備入營,見禮完畢,劉備獻上兩顆人頭。
曹操驚問:「這是誰的首級?」
劉備說:「韓暹[ xiān ]、楊奉的首級。」
曹操問:「怎麼得來的?」
劉備說:「呂布令二人屯兵沂都、琅琊兩縣。沒想到這二人縱兵掠奪百姓,人人怨恨。於是設宴請他們喝酒議事,席間讓關羽、張飛將他們斬殺,降服他們的部下。現在特地來請罪。」
曹操說:「你為國除害,這是大功,何罪之有?」於是厚賞劉備。
楊奉、韓暹曾經也為漢獻帝玩過命,共過苦,想撈一點政治資本,但是被曹操迎走獻帝,奪走果實。從此這兩人是越混越慘,淪為流寇。如今被劉備誘殺,草草結束一生。當年也算是大人物,死得太過於路人甲了。
曹操與劉備合兵到了徐州地界,呂布出迎,曹操用好話安撫呂布,並封他為左將軍。呂布大喜。
曹操令呂布軍在左,劉備軍在右,自己統領大軍居中,令夏侯惇、于禁為先鋒。
袁術知道曹操兵到,令大將橋蕤[ ruí ]領兵五萬做先鋒。兩軍對陣於壽春邊界。
橋蕤當先出馬,與夏侯惇戰不到三個回合就被戳死了。袁術軍大敗回城。
孫策也帶兵前來,從水路進攻西面,呂布攻東面,劉備攻南面,曹操親自率十七萬大軍攻北面。
袁術大驚,召文武商議。楊大將說:「壽春連年都是水災、旱災,一直在鬧饑荒。不如留軍堅守壽春,等對方糧盡,必然生變。陛下先帶御林軍渡淮河,暫避鋒芒。」
袁術於是留李豐、樂就、梁剛、陳紀四人分兵十萬,堅守壽春,其餘人帶著金銀寶貝過淮河去了。
曹兵有十七萬,消耗巨大,又遇饑荒,糧草不濟。曹操催促部隊速戰,李豐等閉門不出。
曹操軍相拒幾個月,糧食耗盡,找孫策借得十萬斛[ hú ]糧米,但也是杯水車薪。
管糧官任峻手下倉官王垕[ hòu ]向曹操稟告:「兵多糧少,怎麼辦?」
曹操說:「用小斛裝糧發給士兵,救救急。」
王垕說:「軍隊會生怨的,怎麼辦?」
曹操說:「我自有對策。」
王垕依命行事,用小斛發糧。曹操暗地派人去各寨打探,沒有不罵娘的,都說丞相忽悠人。
曹操秘密叫來王垕說:「我想問你借一樣東西,來安撫人心,你別捨不得啊!」
王垕說:「丞相想借何物?」
曹操說:「我想借你的人頭示眾。」
王垕大驚說:「我沒有犯罪啊!」
曹操說:「我也知道你無罪,但不殺你,肯定會發生兵變。你死後,我替你養妻子兒子,你不要擔憂。」
王垕想再說話,已經被刀斧手拖出門外斬首,將頭掛在高竿上,出榜告訴眾人:「王垕故意用小斛,盜竊官糧,已按軍法處置!」於是眾怨被化解了。
這一段在《三國演義》中非常有名,曹操借人頭安撫軍心。作為統治者,為了大局,不得不犧牲少數人的利益去維護穩定。只是被犧牲掉的王垕實在是無辜。王垕雖是虛構人物,但歷史上確實是有原型的,曹操也確實幹過這種事。曹操奸雄的稱號真不是白得的。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是重中之重。東漢末年,屢鬧饑荒,很多勢力都是因為沒有糧草,不戰自潰。袁術、袁紹兄弟能夠強大,就是因為糧草充足。《孫子兵法》的《作戰篇》講的就是糧草輜重,專門強調糧草的重要性。
第二天,曹操傳令各營將領:「三天不攻破城池,全部斬首!」
曹操親自到城下指揮作戰,有兩個裨[ pí ]將怕死往回跑,被曹操揮劍斬於陣前。曹操也親自下馬接土填坑,大小將士無不向前,軍威大振。
城上抵擋不住,曹兵爭先上城,終於攻了進去。李豐、陳紀、樂就、梁剛全被生擒斬首。
曹操將袁術的宮殿和犯禁之物全都燒毀,又將壽春城搶掠一空。
眾人商議渡過淮河,繼續追擊袁術,荀彧[ yù ] 進諫說:「糧草不濟,繼續進軍,勞軍損民,未必有利。不如回許都,等來年麥子熟了,軍糧備足,再攻袁術。」
曹操難以下決定,這時探子來報:「張繡依託劉表,又開始到處撒野。南陽、江陵諸縣也再次反了,曹洪抵擋不住,特來求援。」
曹操於是寫信給孫策,令他跨江布陣,疑惑劉表,使其不敢妄動。自己即日班師,商議徵討張繡。
曹操出發前,令劉備屯兵小沛,與呂布結為兄弟,相互救援。呂布領兵回徐州,曹操又偷偷對劉備說:「我讓你屯兵小沛,是『掘坑待虎』之計。你有事找陳珪父子商議,我給你當外援。」
曹操這是開始給呂布挖坑了。
曹操回到許都,手下來報段煨[ wēi ]殺了李傕[ jué ] ,伍習殺了郭汜[ sì ] ,來獻人頭了。段煨還將李傕全族老小二百多人押到許都。曹操下令將他們全部斬首,百姓稱快。
天子升殿,會集文武,封段煨為蕩寇將軍、伍習為殄[ tiǎn ]虜將軍,各自帶兵鎮守長安。二人謝恩而去。
曹操上奏張繡作亂,要起兵討伐。天子親自送曹操出徵。這年是建安三年夏四月。
李傕、郭汜也草草收場了。這兩人掌控朝廷好幾年,給了漢獻帝最黑暗的人生,最後還把漢獻帝追得到處跑。幸虧曹操出來收拾殘局。李傕首級傳到許都,漢獻帝下令將他人頭高掛許都示眾,可見他對獻帝傷害之深,獻帝對他之恨。
歷史上197年,左將軍劉備誘殺楊奉,韓暹恐懼,想要逃亡并州,在途中被杼秋縣屯帥張宣所殺。漢獻帝逃過一劫後,賈詡離開了李傕,投奔段煨,不久又投奔張繡。
郭汜被自己的部將伍習殺死,手下被李傕兼併。
十月,曹操派謁者僕射裴茂率領段煨等討伐李傕。
198年四月,李傕退守黃白城,被梁興、張橫斬殺,曹操下令夷滅三族。
曹操留荀彧在許都,自己帶大軍出發。行軍路上,一路麥子成熟,百姓見到官兵來了,不敢割麥子。曹操派人對遠近百姓及各處守境官吏說:「我奉詔出兵討賊,為民除害。現在是麥子成熟之時,我不得已起兵,大小將校,凡是踐踏麥田的,全都斬首。」百姓聽後,無不稱頌。
官兵經過麥田,都下馬用手扶著麥子,不敢踐踏。曹操騎馬前行,忽然麥田飛出一斑鳩。馬受驚跑入麥中,踩壞一大片麥田。
曹操叫來行軍主簿,商議自己踐踏麥田之罪。
主簿說:「丞相怎麼能議罪呢?」
曹操說:「我制定的法令,我自己觸犯,怎麼服眾?」於是拔劍要自刎。
眾人急忙攔住,郭嘉說:「《春秋》之義:法不加於尊。丞相總領大軍,怎麼能自裁?」
曹操思索很久,才說:「既然《春秋》說法不加於尊,那我就暫時免死。」曹操用劍割下自己的頭髮扔到地上說:「就以割發代替梟首。」
曹操派人傳示三軍說:「丞相踐踏麥田,本該斬首,今割發代替。」三軍悚然,無人敢違抗軍令。
這是非常有名的曹操「割發代首」的典故。在古代彰顯曹操軍令嚴明,愛護百姓的勞動成果。曹操雖然是裝模作樣要拔劍自刎,在那時統治者又這種態度已經非常不錯了。
放在現代眼光,「割發代首」就是別的意思了,不好多說。幾千年來效仿曹操的不在少數,其真實目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一段也說明了曹操的能臣本色。
張繡聽說曹操來徵,一面寫信找劉表求援,一面與雷敘、張先二將領兵出城迎敵。
兩陣對敵,張繡出馬,指著曹操大罵:「你是假仁假義,毫無廉恥之人,與禽獸有什麼區別?」
曹操大怒,令許褚出馬。張先接戰,只三個回合,許褚斬張先於馬下,張繡軍大敗。
曹操帶兵追到南陽城下,張繡入城,閉門不出。曹操圍城攻打,但壕溝太寬,水勢又深,很難靠近城池。曹操令士兵運土填壕溝,用土布袋和柴草堆放城邊作梯凳,又立雲梯觀察城中情況。
曹操親自騎馬繞城視察,看了三天,傳令士兵在西門角上堆積柴薪,召集諸將,從那裡上城。
城中賈詡看了一下,對張繡說:「我已經知道曹操的用意了。我們可以將計就計。」
不知其計如何,且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