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選址沙漠或北極圈的公司都在想什麼?

2020-11-24 億邦動力網

聽說很多牛氣哄哄的企業最喜歡選址在城市夠大、地段夠好、人才夠多、配套夠硬的地方。

畢竟這些大企業即使是選址在郊區或小鎮,那也是北京或上海的郊區、美國矽谷的小鎮。

總結起來,他們選址的共性大概有這麼幾個:平原、繁華、方便。可是偏偏有些企業的選址不符合這一選址的共性。比如那些選址在北極圈、沙漠中心、地下30米處的公司。

是的,你沒有看錯:北極、沙漠、地下30米,是不是很好奇?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選址這些地方的企業們都是怎麼想的吧!

01、那些選址北極圈的企業

「在這裡工作的最大挑戰是什麼?那就是在室外只有零下30攝氏度的時候開車來上班!」

——北極圈員工

2011年,Facebook宣布在位於北極圈以南不到70英裡的呂勒奧小鎮建造數據中心。

要知道北極是非常寒冷的,呂勒奧也不例外。這裡大部分時間的溫度都在10攝氏度以下,極端最低氣溫可以達到零下44攝氏度 。

在這裡工作的Facebook員工曾直言不諱的表示,在這裡工作最大的挑戰就是在室外溫度只有零下30攝氏度的時候開車上班。

老闆:馬克·扎克伯格

員工:150名

面積:84000平方米(相當於6個足球場)

位置:瑞典呂勒奧

Facebook位於呂勒奧的數據中心

Facebook選址在這裡有三個原因:

第一,這裡的電力充足且便宜。呂勒奧是一座工業城市,背靠呂勒河,建有瑞典最大的幾座水電站。

資料顯示,瑞典呂勒河附近生產近160萬千瓦時的水力電能,相當於瑞曲全國電量需求的10%,自1979年以來,當地的高壓電線還沒有中斷過一次。此外,這裡還是歐洲電費最便宜的地區。Facebook無需為建立數據中心而重新設計電力供應系統。

第二,高質光纖網絡數據傳輸無憂。瑞典擁有密度極高的光纖網絡,這可以確保數據暢通無阻的達到其他歐洲國家。

第三,低溫利於設備冷卻。大多數數據中心需要花費大筆資金來防止伺服器過熱,但對於靠近北極圈呂勒奧,這個問題能得到很好的解決。Facebook設計了巨大的風機將外部冷空氣引入機房內,為成千上萬臺伺服器物理降溫。

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表示:「跟傳統數據中心相比,這整套系統的效率要高出10%,而消耗的電力則少了將近40%。」

Facebook位於呂勒奧的數據中心的風機

當然,除了Facebook還要很多知名的企業選址在北極圈,比如皇家殼牌、埃克森美孚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他們選址北極圈目的就很明顯了——石油的資源爭奪戰。

畢竟北極地區蘊藏的油氣資源約佔全球未開發油氣資源的五分之一。此外這種選址更多的是摻雜了國家性質的選址,「哪裡有石油搶哪裡」。

02、那些選址沙漠的企業

「很多時候,企業的選址都是向利益看齊的。最終建在哪兒,就看哪裡的蛋糕最大最好吃。」

——選址寶典

2014年2月,特斯拉宣布將建造一個超級工廠,將在5個州內做出選擇。直到2014年9月選址才被證實為內達華州的沙漠中心。

老闆:埃隆·馬斯克

員工:預計6500人(完工後生產旺季僱員人數)

面積:1260000平方米(接近100個足球場大小)

位置:美國內達華州

一方面,沙漠充足的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可以用來工廠發電。另一方面,沙漠的土地價格相較於其他類型土地要便宜很多,土地存量也足夠支持特斯拉的超大需求面積。

更為關鍵的是,沙漠人煙稀少的設定,對於特斯拉的超級工廠並無太大影響。因為特斯拉超級工廠是全自動生產工廠,其四大製造環節:衝壓生產線、車身中心、烤漆中心和組裝中心有超過150臺機器人參與。即使是超級工廠完工後的生產旺季,僱員人數預計也僅為為6500人,這對於一個126萬平方米的工廠來說,簡直少的不可思議。

拋開特斯拉超級工廠選址沙漠不談,國內也有企業特意將工廠選址在沙漠。比如在內蒙古騰格里工業園區中落戶的諸多化工企業,他們選址這裡的原因簡單粗暴——排汙環保成本低,而後成為曾經轟動一時的「騰格里沙漠汙染環境案」。

實際上,大部分企業的工廠最終建在哪兒,都是政府與企業利益談判和博弈的結果。沙漠建工廠,背後也是一道經濟增長和生態保護的算術題,誰輸誰贏在於是長視還是短視。

03、那些選址地下的企業

「地面上的普通數據中心到處都是安全弱點,你要應付各種攻擊可能性。」

——IronMountain數據中心運營副總裁

2008年,選址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市地下30米處的花崗巖巖床中的Pionen(牡丹)數據中心完工。建設期間,為了擴大空間,期間共炸掉超過4000立方米的堅固巖石。

老闆:瓊·卡爾侖

員工:15人

面積:1200平方米

位置:瑞典斯德哥爾摩市地下30米

這裡原本是冷戰時期的一個軍用掩體和防核地堡。將山丘的巖石挖空後修建而成,整個數據中心只有一個入口,而且配有半米厚的金屬門作為保護,能夠抵禦核攻擊和電磁脈衝炸彈的戰爭掩體。

冷戰結束後遭空置,上世紀九十年代成為舉辦派對、展覽及演出的場所。數據中心的名字仍然沿用地堡的軍用代號:Pionen White Mountains(「Pionen」是瑞典語,對應英文為「Peony」,是「牡丹,芍藥」)。

數據中心建設在這裡,最大的原因在於安全和保密性。跟你所想像美國大片的秘密基地一樣,進入這裡需要層層的檢查。

英國每日郵報的採訪者表示:「這裡在一條長約30米的走廊裡,有數道安全門相隔,每走幾步就會遇到一道,必須等到後一扇門完全關閉,才能輸入密碼,打開前一扇門。「

實際上「地下30米」還不夠深,位於地平面以下約220英尺(約67米)的Iron Mountain(鐵山)同樣夠安全。

Iron Mountain(鐵山)是美國一家專注於存儲備份、數據安全的公司。其地下資料庫面積達145公頃,就像石灰巖洞組成的迷宮一般。在110個面積相當於足球場大小的地下室裡,儲藏著來自政府機關、公司企業的機密資料。

Iron Mountain的主數據中心位於賓夕法尼亞州一座佔地1000英畝的石灰石礦地下22樓的地方,這是一座安全級別僅次於白宮和國防部的秘密資料庫,號稱是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04、北極、沙漠、地下以外

除了北極、沙漠和地下的選址,還有一些選址在海底、南極、教堂甚至是自然保護區的企業。

除外太空的選址還未實現,似乎整個宇宙已經沒有什麼犄角旮旯是我們不能開公司的地方了。

【版權提示】億邦動力網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複製、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run@ebrun.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相關焦點

  • 小米將在北極圈內開設第一家專賣店 選址俄羅斯
    小米近日宣布已於北極圈內開設第一家專賣店。這家店的選址位於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市,是目前世界上最北端的小米專賣店。據了解,這家店面積約... 小米近日宣布已於北極圈內開設第一家專賣店。這家店的選址位於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市,是目前世界上最北端的小米專賣店。
  • 2020年太魔性,北極圈氣溫竟達38℃!網友:在北極圈中暑你敢信
    然而今年從開年就打開方式不對,很多人都表示2020年太魔性了,不能隨便出門,關在家裡只能天天見證新的歷史。這一次就刷新出了新的世界紀錄,例如位於北極圈的一個俄羅斯小鎮,居然測量到了當天氣溫高達38℃!網友紛紛表示被嚇到:在北極圈中暑你敢信?
  • 生活在北極圈的人吃什麼?
    想吃某種料理,大多都能找到餐廳或自己製作。但是,我們卻很難想像北極人都在吃什麼(南極不算,目前無人定居),他們也很難體驗多樣化的飲食。北極圈裡的居民,分布在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丹麥、冰島、挪威、瑞典和芬蘭這8個國家間,加起來有400萬常住人口。按照更廣義的算法,北極圈附近生活著1千3百萬人。
  • 生活在北極圈的因紐特人,與中國人是什麼關係?他們長的一模一樣
    而在地球上,由於不同的氣候以及地形,很多地方都是人跡罕至。除了乾燥炎熱的沙漠之外,南北兩極同樣很少有人長期生存,而因紐特人卻是個例外。根據相關研究,因紐特人生活在北極圈附近,是地球上生活在最北端的一群人。雖然這裡的溫度相對於南極要高一些,但是因紐特人仍然需要穿著厚重的獸皮衣服來禦寒保暖。
  • 大幹新基建|山洞海底北極,為何數據中心會有這些特殊選址
    PUE是國際公認的數據中心能耗評價指標,計算方法是數據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與IT設備消耗能源的比值,最理想情況是1,也就是所有電力都用在伺服器上,但現實情況是每個數據中心都不得不將很多能源消耗在伺服器冷卻上。
  • *北極圈都30度啦!!!
    友情提示:以後標題加*號的都是圖多殺流量的,流量黨可以等有網了再打開。這次就算了都點開了就別關上了,畢竟都花了流量了不看看就虧了!
  • 獨屬沙漠的那些奇特植物
    生在沙漠。長在沙漠。消失在沙漠。沙漠裡的狼煙。長河。落日。與內地青山綠水。柳暗花明。鶯歌雁舞的景象相比。迥然不同。雖然沙漠裡沒有足夠的水分。生石花原產非洲等極度乾旱少雨的沙漠礫石地帶。是真正的沙漠植物。有人曾將普通的生石花。放在室內有散射光的地方。保持2年未澆水。後逐漸恢復給水。生石花會又繼續生長!生活在沙漠裡的屁股花可是耐旱的小強!生石花還會越長越跟周圍的土壤顏色接近。極好地融入了腳下的土地。在沙漠裡就是植物界中的「變色龍」。
  • 北極圈發現有史以來最高溫度,一起來看看吧
    但是今年北極圈內持續不斷的熱浪使氣象學家感到擔憂。3月,4月和5月,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報告說,平均溫度比正常高10攝氏度左右。6月初,西伯利亞的部分地區記錄了30°C,而5月,俄羅斯的Khatanga(位於北極圈以北72度)則創下了25.4C的5月新溫度記錄。
  • 作為生活在北極圈的霸主 北極熊什麼都不怕 唯獨怕這高溫
    作為生活在北極圈的霸主
  • 被100多隻蚊子同時叮咬是什麼體驗?為何蚊子能在北極圈生存?
    喜歡記得關注哦~【被100多隻蚊子同時叮咬是什麼體驗?為何蚊子能在北極圈生存?】應該不會有人喜歡蚊子吧?雖然夏天已經過去了,但蚊子還是會「蹦躂」一段時間,甚至在冬天,一些溫度比較高的屋子裡,也會有蚊子。
  • 紅警2尤裡復仇北極圈1V7冷酷是什麼體驗?
    作為一個資深的紅警發燒友,我來和大家聊一聊紅警的北極圈。最近,我有幸體驗了一次1盟軍1V7冷酷蘇軍,地圖是北極圈。而我玩的是尤裡復仇,並不是像網上那些版本,雖然冷酷電腦,1V7冷酷,電腦和玩家發育2分半才開始進攻的,而是開局1分鐘之內就開始進攻的。我用的美國,因為畢竟一次10個傘兵,美國大兵前期還是很勇猛頑強的,對面7個蘇軍一隊伍都是D。剛開始,我在一個有兩座橋的角落建造,力求不炸橋,用士兵堅守。
  • 城市什麼都有,他們卻要在沙漠裡生活
    文 胡同 圖 胡同在過去的千百年裡,大自然教會了我們所有的知識,除了…… 答案最初,我不信有什麼技術可以讓沙子變成土壤,尤其是大西北的沙漠。至於「沙改土」的每畝成本,易志堅私下裡聊起過,但出於未來要走出國門的考慮,所以並不願意公開;他唯一無論如何都不回答的問題是,那4年研發出的材料,主要成分是什麼,「只能保證是純植物提取成分、無任何汙染」。把「改造」和「經濟」這樣的專業詞彙賦予「沙改土」項目,是易志堅和他團隊的思維方式,也是在「沙改土」項目中引以為豪的事。
  • 《黑色沙漠》要開國服?有幾個問題必須想清楚
    不管這是官方刻意製造的懸念,還是《黑色沙漠》國服仍舊是一件子虛烏有的事情,無論誰代理《黑色沙漠》。筆者認為,國服的開啟都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有以下幾個問題必須想清楚:問題一:國服打算怎麼收費?是不是大坑?
  • 北極圈的八國爭霸
    1920年,18個國家籤署《斯瓦爾巴條約》,該條約承認挪威對斯匹茨卑爾根群島的主權,並規定所有締約國的公民都有在島上的逗留權。不過現在,無論是不是締約國的公民,都有了逗留權。北極地區的主權爭議,一直都挑動著大國的神經。
  • 生活在北極圈內的林蛙
    然而,當告訴你蛙類也能夠在極地生活時,你不免會感到詫異,像這種全身皮膚裸露且體溫隨著外界變化的小動物是怎麼適應嚴寒的極地生活的,這嚴重與我們所理解的常理不符。 但是,現實就是這樣。我們今天的主角——美洲林蛙(Rana sylvatica)就是一種可以在北極圈內生活的蛙類。嚴格地說,美洲林蛙廣泛地分布在北美大陸上,從亞熱帶的美國喬治亞州到嚴寒的阿拉斯加,都可以見到它們的倩影。
  • 海洋中出現「沙漠」?衛星在大西洋拍到的,到底是什麼?
    大西洋為什麼會出現「沙漠」?衛星清晰可見,這是怎麼回事?疫情的到來讓我們見識到了病毒有多麼的可怕,南北兩極的溫度逐步升高,北極圈都已經出現了罕見的38攝氏度,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洪澇災害更是異常嚴重,蝗災依舊在部分國家和地區肆虐,面對地球的一系列變故,2020年被稱為最不平凡最特殊的一年,面對這些氣候問題,人類又該何去何從呢?
  • 一群蚊子同時叮咬什麼體驗?為什麼蚊子能在北極圈泛濫成災?
    但是,你可能還不知道,遠在北極圈內最寒冷的地方,卻已經成為蚊子最肆虐的地區之一。這裡的蚊子被稱為北極圈內最兇猛的食肉動物。我們的常規認識裡,總是覺得寒冷的北極圈,不應該出現喜歡潮溼悶熱的蚊子,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蚊子的生存能力也遠超我們想像!
  • 文化創意園區選址需考慮五大因素
    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意識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性,而在中國各地,無論當地現狀如何、也無論產業基礎是否具備,只要是發展文創產業,絕大多數地方政府都一致贊成並大力支持。當然,也有不少投資商藉機圈地,所以,一場以打造文創產業為名目的圈地運動已在各地上演,文創園區建設泡沫一度越吹越大。
  • 「觀天」也需「地利」,望遠鏡如何選址?
    不僅要講究用什麼樣的望遠鏡,後面接的科學儀器是什麼,就連在哪兒放望遠鏡都必須花上幾年功夫去研究論證。那麼在天文學家眼裡,什麼樣的臺址是一個好臺址,如何評價一個臺址的好壞呢?在這篇小文中,我們聊一聊夜天文(夜天文指在晚上觀測的天文研究)中光學—紅外望遠鏡的選址。
  • 北極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指活躍的粉絲很少很少,特別冷的圈子
    北極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指活躍的粉絲很少很少,特別冷的圈子時間:2020-03-10 16:39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極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指活躍的粉絲很少很少,特別冷的圈子 指活躍的粉絲很少很少,特別冷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