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很多牛氣哄哄的企業最喜歡選址在城市夠大、地段夠好、人才夠多、配套夠硬的地方。
畢竟這些大企業即使是選址在郊區或小鎮,那也是北京或上海的郊區、美國矽谷的小鎮。
總結起來,他們選址的共性大概有這麼幾個:平原、繁華、方便。可是偏偏有些企業的選址不符合這一選址的共性。比如那些選址在北極圈、沙漠中心、地下30米處的公司。
是的,你沒有看錯:北極、沙漠、地下30米,是不是很好奇?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選址這些地方的企業們都是怎麼想的吧!
01、那些選址北極圈的企業
「在這裡工作的最大挑戰是什麼?那就是在室外只有零下30攝氏度的時候開車來上班!」
——北極圈員工
2011年,Facebook宣布在位於北極圈以南不到70英裡的呂勒奧小鎮建造數據中心。
要知道北極是非常寒冷的,呂勒奧也不例外。這裡大部分時間的溫度都在10攝氏度以下,極端最低氣溫可以達到零下44攝氏度 。
在這裡工作的Facebook員工曾直言不諱的表示,在這裡工作最大的挑戰就是在室外溫度只有零下30攝氏度的時候開車上班。
老闆:馬克·扎克伯格
員工:150名
面積:84000平方米(相當於6個足球場)
位置:瑞典呂勒奧
Facebook位於呂勒奧的數據中心
Facebook選址在這裡有三個原因:
第一,這裡的電力充足且便宜。呂勒奧是一座工業城市,背靠呂勒河,建有瑞典最大的幾座水電站。
資料顯示,瑞典呂勒河附近生產近160萬千瓦時的水力電能,相當於瑞曲全國電量需求的10%,自1979年以來,當地的高壓電線還沒有中斷過一次。此外,這裡還是歐洲電費最便宜的地區。Facebook無需為建立數據中心而重新設計電力供應系統。
第二,高質光纖網絡數據傳輸無憂。瑞典擁有密度極高的光纖網絡,這可以確保數據暢通無阻的達到其他歐洲國家。
第三,低溫利於設備冷卻。大多數數據中心需要花費大筆資金來防止伺服器過熱,但對於靠近北極圈呂勒奧,這個問題能得到很好的解決。Facebook設計了巨大的風機將外部冷空氣引入機房內,為成千上萬臺伺服器物理降溫。
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表示:「跟傳統數據中心相比,這整套系統的效率要高出10%,而消耗的電力則少了將近40%。」
Facebook位於呂勒奧的數據中心的風機
當然,除了Facebook還要很多知名的企業選址在北極圈,比如皇家殼牌、埃克森美孚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他們選址北極圈目的就很明顯了——石油的資源爭奪戰。
畢竟北極地區蘊藏的油氣資源約佔全球未開發油氣資源的五分之一。此外這種選址更多的是摻雜了國家性質的選址,「哪裡有石油搶哪裡」。
02、那些選址沙漠的企業
「很多時候,企業的選址都是向利益看齊的。最終建在哪兒,就看哪裡的蛋糕最大最好吃。」
——選址寶典
2014年2月,特斯拉宣布將建造一個超級工廠,將在5個州內做出選擇。直到2014年9月選址才被證實為內達華州的沙漠中心。
老闆:埃隆·馬斯克
員工:預計6500人(完工後生產旺季僱員人數)
面積:1260000平方米(接近100個足球場大小)
位置:美國內達華州
一方面,沙漠充足的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可以用來工廠發電。另一方面,沙漠的土地價格相較於其他類型土地要便宜很多,土地存量也足夠支持特斯拉的超大需求面積。
更為關鍵的是,沙漠人煙稀少的設定,對於特斯拉的超級工廠並無太大影響。因為特斯拉超級工廠是全自動生產工廠,其四大製造環節:衝壓生產線、車身中心、烤漆中心和組裝中心有超過150臺機器人參與。即使是超級工廠完工後的生產旺季,僱員人數預計也僅為為6500人,這對於一個126萬平方米的工廠來說,簡直少的不可思議。
拋開特斯拉超級工廠選址沙漠不談,國內也有企業特意將工廠選址在沙漠。比如在內蒙古騰格里工業園區中落戶的諸多化工企業,他們選址這裡的原因簡單粗暴——排汙環保成本低,而後成為曾經轟動一時的「騰格里沙漠汙染環境案」。
實際上,大部分企業的工廠最終建在哪兒,都是政府與企業利益談判和博弈的結果。沙漠建工廠,背後也是一道經濟增長和生態保護的算術題,誰輸誰贏在於是長視還是短視。
03、那些選址地下的企業
「地面上的普通數據中心到處都是安全弱點,你要應付各種攻擊可能性。」
——IronMountain數據中心運營副總裁
2008年,選址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市地下30米處的花崗巖巖床中的Pionen(牡丹)數據中心完工。建設期間,為了擴大空間,期間共炸掉超過4000立方米的堅固巖石。
老闆:瓊·卡爾侖
員工:15人
面積:1200平方米
位置:瑞典斯德哥爾摩市地下30米
這裡原本是冷戰時期的一個軍用掩體和防核地堡。將山丘的巖石挖空後修建而成,整個數據中心只有一個入口,而且配有半米厚的金屬門作為保護,能夠抵禦核攻擊和電磁脈衝炸彈的戰爭掩體。
冷戰結束後遭空置,上世紀九十年代成為舉辦派對、展覽及演出的場所。數據中心的名字仍然沿用地堡的軍用代號:Pionen White Mountains(「Pionen」是瑞典語,對應英文為「Peony」,是「牡丹,芍藥」)。
數據中心建設在這裡,最大的原因在於安全和保密性。跟你所想像美國大片的秘密基地一樣,進入這裡需要層層的檢查。
英國每日郵報的採訪者表示:「這裡在一條長約30米的走廊裡,有數道安全門相隔,每走幾步就會遇到一道,必須等到後一扇門完全關閉,才能輸入密碼,打開前一扇門。「
實際上「地下30米」還不夠深,位於地平面以下約220英尺(約67米)的Iron Mountain(鐵山)同樣夠安全。
Iron Mountain(鐵山)是美國一家專注於存儲備份、數據安全的公司。其地下資料庫面積達145公頃,就像石灰巖洞組成的迷宮一般。在110個面積相當於足球場大小的地下室裡,儲藏著來自政府機關、公司企業的機密資料。
Iron Mountain的主數據中心位於賓夕法尼亞州一座佔地1000英畝的石灰石礦地下22樓的地方,這是一座安全級別僅次於白宮和國防部的秘密資料庫,號稱是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04、北極、沙漠、地下以外
除了北極、沙漠和地下的選址,還有一些選址在海底、南極、教堂甚至是自然保護區的企業。
除外太空的選址還未實現,似乎整個宇宙已經沒有什麼犄角旮旯是我們不能開公司的地方了。
【版權提示】億邦動力網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複製、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run@ebrun.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