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是當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領域,由於動輒集成百萬臺伺服器,所以數據中心運行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散熱。
PUE是國際公認的數據中心能耗評價指標,計算方法是數據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與IT設備消耗能源的比值,最理想情況是1,也就是所有電力都用在伺服器上,但現實情況是每個數據中心都不得不將很多能源消耗在伺服器冷卻上。
為了降低在散熱方面所消耗的能源,不少網際網路企業選擇將數據中心建設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如阿里巴巴的千島湖數據中心,微軟甚至直接將數據中心放在了海底,有的公司則將數據中心放置在高緯度地區,如臉書有數據中心位於北極圈附近,騰訊貴州七星數據中心則選址在了貴州陰涼的山洞之中。
據介紹,阿里雲浙江千島湖數據中心自2015年正式啟用,因地制宜地採用了湖水製冷技術,常年恆定的水溫讓該數據中心90%的時間都可以不依賴湖水之外的製冷能源,製冷能耗節省超過八成。
阿里雲千島湖數據中心具體來說,在千島湖數據中心內,經過物理淨化的湖水,通過完全密閉的管道流經數據中心各個樓層,幫助伺服器降溫,再回流千島湖。據介紹,此設計不但可以節能地解決數據中心的製冷問題,還可以讓水中的餘熱為附近建築提供採暖。2020年,阿里雲在杭州餘杭區新建了一座超級數據中心,據介紹,根據此前千島湖數據中心的經驗,杭州超級數據中心部署了全球最大的液冷伺服器集群,即採取將伺服器「泡在水裡」(實際使用的是特殊的冷卻液)的方式散熱,可為數據中心節能70%以上。
微軟則直接將數據中心放在了海底。2018年,微軟公司宣布,其正在英國蘇格蘭奧克尼群島附近的海底負載試運行海底數據中心。巨大的圓柱體外殼中,864臺伺服器被下沉到117 英尺深的巖板海床,並固定在海底。微軟希望可以利用海水冷卻伺服器以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微軟成功測試海底數據中心據介紹,微軟為了能讓伺服器在海底順利散熱,使用了一種通常用於海軍潛艇的熱交換技術,一套系統可以將海水直接通過伺服器機架後面的散熱器輸送到海洋中。2020年,微軟打撈起了在海底試運行兩年的數據中心,他們發現海底數據中心的伺服器比傳統數據中心的故障率要更低,八百多臺伺服器中只有8臺出現了故障,故障率是在陸地上的八分之一。谷歌公司也做過將數據中心放在大海的相關研究,不過在谷歌的研究中,數據中心是漂浮在海上的。2009年穀歌公司申請了相關專利,但截至目前尚未實際建設。
據外媒報導,新加坡最大的跨國公司吉寶集團在2020年已經啟動了其海上數據中心的構想,因為吉寶本身是全球最大的海上石油鑽井平臺建造商,所以該公司的海上數據中心也將設置在類似於鑽井平臺的基臺上。這座海上數據中心的特點是利用周圍海水進行冷卻,可比陸地數據中心降低能源消耗約三成。
新加坡吉寶公司規劃建設的海上數據中心為了冷卻散熱,有的公司直接將數據中心建在極地。如Facebook公司位於瑞典北部城市呂勒奧的數據中心,該數據中心位於北瑞典的森林中,極為接近北極圈,通過數個巨型風扇引入室外極地的自然冷風為伺服器降溫。據報導,處理著全世界用戶發到Facebook上的自拍和每一個「點讚」。
Facebook在瑞典北部靠近北極圈建有一座數據中心除了湖邊、海上,陰冷的山洞也是便於散熱的理想環境之一。騰訊雲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就坐落在貴州群山之中,該數據中心總佔地面積約為770畝,隧洞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是一個特高等級綠色高效災備數據中心,將存儲騰訊最核心的大數據。
騰訊雲貴安七星數據中心據介紹,騰訊雲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在一座小山內部開鑿了五條山洞,每條山洞的頂部有兩個方形豎井。上萬臺伺服器直接存放於類似隧道的山洞中,而方形豎井則為數據中心提供散熱、通風功能。(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