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翻譯#翻譯比轉錄複雜。轉錄是信息的簡單複製,底物和產物都是核酸,編碼規則(鹼基互補配對)並未發生改變。翻譯卻需要把四種鹼基的組合變成20種胺基酸的組合,相當於換了一種語言,是真正的「翻譯」。
編碼方式的轉換要靠tRNA,它把mRNA中的密碼與相應的胺基酸銜接起來,俗稱為「接頭」(adapter)。tRNA結構非常保守,但線粒體tRNA經常有些「殘缺」。
胺基酸與tRNA的連接分為兩個步驟。首先是胺基酸和ATP縮合形成胺基酸與腺苷酸的混合酸酐中間體,然後中間體非共價結合至活性位點。第二步是氨醯基轉移反應,胺基酸被酯化到tRNA的3'末端。
氨醯tRNA合成酶(ARS)分為兩類,每類各10種。兩類之間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有差別,例如I類酶在tRNA的2'-OH上氨基醯化,而II類酶通常在3'-OH上氨基醯化。
tRNA與胺基酸的對應是由氨醯tRNA合成酶決定的,它需要正確識別底物胺基酸和相應tRNA。常有一些結構類似的胺基酸,普通的酶是無法精細區分的,如Ile / Val,Thr / Ser等。所以ARS必須具有更強的識別能力,以防止錯誤氨醯化。
有一個「雙篩」模型可以對此做出解釋:首先是「粗篩」,阻止過大的和化學性質不同的胺基酸與酶結合。然後再進行一輪「細篩」,使過小的胺基酸進入第二個活性位點而被除去,稱為「編輯」(editing)。
編輯都發生在生成混合酸酐中間體之後,但具體又可分為轉移前編輯和轉移後編輯。前者發生在胺基酸與tRNA連接之前,通過腺苷酸水解來實現;後者則通過脫醯基反應進行水解。
編輯功能異常通常會導致疾病。但已發現某些寄生蟲通過減少編輯來提高翻譯過程中的隨機突變,以增加抗原多樣性,逃避宿主免疫反應,如某些支原體和微孢子蟲。
ARS對tRNA的識別是通過多個位點進行的,而不是僅靠反密碼子。不同的酶識別的具體部位不同,比如半胱氨酸的ARS(CysRS)識別反密碼子環和第73位鹼基,SerRS識別73位鹼基和胺基酸臂。
識別同義密碼子的幾個tRNA稱為同工tRNA。所以大多數ARS必須能夠識別幾個同工tRNA的共有結構。
某些tRNA的修飾也與其識別相關。例如,大腸桿菌中某些亮氨酸tRNA的有效氨醯化取決於i6A37修飾。在此途徑有缺陷的細胞中,RNA聚合酶σS(rpoS)的翻譯受到幹擾,因其無法有效地解碼相應密碼子。
一旦氨醯tRNA從酶中放出,其去向就由反密碼子決定了,核糖體並不會核查其胺基酸是否正確。所以如果某種tRNA的反密碼子突變通常會導致不利的後果,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以起到校正突變的作用。
在基因工程中,可以利用類似機制,將特殊的非天然胺基酸(UAA)摻入蛋白質中。藉助於非內源性ARS / tRNA對(正交對),現已成功將200多種UAA摻入重組蛋白中。
參考文獻:
1. Lorenz C, et al. tRNA Modifications: Impact on Structure and Thermal Adaptation. Biomolecules. 2017 Apr 4;7(2):35.
2. Francklyn CS, Mullen P.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in aminoacyl-tRNA Synthetase-Based Therapeutics. J Biol Chem. 2019 Apr 5;294(14):5365-5385.
3. R Giegé, et al. Universal rules and idiosyncratic features in tRNA identity. Nucleic Acids Res. 1998 Nov 15; 26(22): 5017–5035.
4. Mom Das, et al. Distinct tRNA recognition strategies used by a homologous family of editing domains prevent mistranslation. Nucleic Acids Res. 2014 Apr; 42(6): 3943–3953.
5. Kyle Mohler, et al. Translational fidelity and mistranslation in the cellular response to stress. Nat Microbiol. 2017 Aug 24; 2: 17117.
6. Wang L. Engineering the Genetic Code in Cells and Animals:Biological Considerations and Impacts. Acc Chem Res. 2017 Nov 21; 50(11): 2767–2775.
7. Smolskaya S, et al. Site-Specific Incorporation of Unnatural Amino Acids into Escherichia coli Recombinant Protein: Methodology Development and Recent Achievement. Biomolecules. 2019 Jun 28;9(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