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模塊非核糖體肽合成酶結構獲解析

2020-12-03 科學網

雙模塊非核糖體肽合成酶結構獲解析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8 12:50:16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artin Schmeing及其團隊利用雙模塊非核糖體肽合成酶的結構揭示了其構象靈活性。2019年11月8日,《科學》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確定了非核糖體肽合成酶(NRPS)線性短桿菌肽合成酶的大型構建體的五個X射線晶體結構,包括以縮合反應和模塊間肽基底物傳遞形式組織的全核心雙模塊結構。該結構揭示了相鄰模塊相對位置的差異,而這些差異並非嚴格地與催化循環相關,並且與小角度X射線散射數據一致。同源物的結構和共變分析使研究人員能夠創建突變體,從而提高模塊交換雙模塊NRPS的多肽產量。

據介紹,NRPS是利用模塊合成邏輯合成天然產物治療劑的生物合成酶,其中每個模塊都會向新生肽中添加一個氨醯基底物。

附:英文原文

Title: Structures of a dimodular 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 reveal conformational flexibility

Author: Janice M. Reimer, Maximilian Eivaskhani, Ingrid Harb, Alba Guarné, Martin Weigt, T. Martin Schmeing

Issue&Volume: Volume 366 Issue 6466

Abstract: 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s (NRPSs) are biosynthetic enzymes that synthesize natural product therapeutics using a modular synthetic logic, whereby each module adds one aminoacyl substrate to the nascent peptide. We have determined five x-ray crystal structures of large constructs of the NRPS linear gramicidin synthetase, including a structure of a full core dimodule in conformations organized for the condensation reaction and intermodular peptidyl substrate delivery. The structures reveal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djacent modules, which are not strictly coupled to the catalytic cycle and are consistent with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data. The structures and covariation analysis of homologs allowed us to create mutants that improve the yield of a peptide from a module-swapped dimodular NRPS.

DOI: 10.1126/science.aaw4388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66/eaaw4388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Science:揭示非核糖體肽合成酶三維結構,有助深入認識抗生素合成
    2019年11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理解在產生抗生素和其他治療性藥物中起著不可或缺作用的酶的功能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步。它們包括由在微生物中大量存在的非核糖體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 NRPS)製造的化合物。NRPS合成各種類型可以殺死危險真菌和細菌的抗生素,以及有助於我們抵抗病毒感染和癌症的化合物。
  • 一種新型抗菌脫水非核糖體三肽的發現和生物合成
    一種新型抗菌脫水非核糖體三肽的發現和生物合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9 15:52:50 近日,英國阿伯丁大學Hai Deng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並生物合成了一種新型抗菌脫水非核糖體三肽
  • Ed.】後翻譯中精氨酸酶的作用為不同肽序列中非蛋白源性鳥氨酸殘基提供了核糖體途徑
    核糖體合成和翻譯後修飾肽(RiPPs)是一類具有新型生物活性物質的天然產物,以及合成有用酶的主要來源。
  • 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獲解析
    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47:51 德國慕尼黑大學Roland Beckmann研究組報導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
  • mRNA指導非核糖體多肽合成
    從多種生物體內分離出的天然多肽類物質常含有N-甲基化骨架和非蛋白胺基酸,這有利於增強其蛋白酶水解穩定性、對膜的通透能力以及與靶標的親和性等。它們通常不是由核糖體合成,不需要mRNA模版,而是由複雜的多酶聚合體(即非核糖體多肽合成酶)合成,這大大增加了構建期望的多肽物質庫的難度。最近,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Kawakami等人新發現了一種以mRNA為模板通過核糖體途徑合成該類天然多肽的方法,該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2008年1月25日的《化學與生物學》(Chemistry & Biology)上。
  • 硫肽類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經過近6年的不懈努力,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劉文課題組的科研人員通過最為典型的硫鏈絲菌素及其類似物鹽屋黴素A的比較研究,發現硫肽類抗生素起源於一條核糖體編碼的前體肽,經過包括環化脫水/脫氫形成噻唑/咪唑環、脫水形成脫水胺基酸以及[4 + 2]環合反應等後修飾步驟構建了這一家族化合物所共有的特徵性結構。
  • Nature:人類核糖體結構終於被解析!
    2015年4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核糖體是進行蛋白質翻譯的機器,能夠催化蛋白質合成。
  • 南海海洋所揭示斑鳩黴素還原成環的多環生物合成機制
    據介紹,Polycyclic tetramate macrolactam (PTM)類化合物是一類廣泛存在、活性多樣的天然產物,其結構複雜,具有多環稠合的大環內醯胺結構,屬於聚酮和非核糖體肽雜合抗生素。
  • 核糖體的結構
    好多讀者說找不到我們公眾號了大家星標一下,下回就能正常看到推送了喲~核糖體的結構
  • 生物物理所重大進展:90S核糖體前體冷凍電鏡結構獲解析
    核糖體是由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分子機器,負責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蛋白質合成。在真核生物中,核糖體組裝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核糖體在成熟過程中需要和大量的組裝因子暫時結合,形成了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核糖體在組裝過程中形成兩個主要的中間體:早期的90S和晚期的pre-40S前體。
  • 核糖核酸酶MRP加工rRNA前體機制獲解析
    核糖核酸酶MRP加工rRNA前體機制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4:40:43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雷鳴、武健等研究人員合作解析出核糖核酸酶MRP加工rRNA前體的機制
  • 研究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核糖體是所有生物用來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是生命的基本元件。核糖體包括大亞基和小亞基,兩個亞基都是由核糖體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複合物。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
  • 揭示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合成
    2020年7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RNA聚合酶(Pol)II的酶促進核糖體構成單元(building block)的產生,其中核糖體是根據遺傳密碼製造細胞內所有蛋白的分子機器。
  • 核小體結合的DNA甲基轉移酶DNMT3A和DNMT3B結構獲解析
    核小體結合的DNA甲基轉移酶DNMT3A和DNMT3B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1:24:30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核小體結合的DNA
  • 科研人員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核糖體是所有生物用來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是生命的基本元件。核糖體包括大亞基和小亞基,兩個亞基都是由核糖體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複合物。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在成熟過程中形成兩種主要的前體:位於細胞核仁區的早期前體和位於細胞質的晚期前體。
  • 科研人員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核糖體是所有生物用來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是生命的基本元件。核糖體包括大亞基和小亞基,兩個亞基都是由核糖體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複合物。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解析葉綠素合成關鍵酶三維結構
    本報訊(記者黃哲雯)記者獲悉,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微生物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聯合國內外相關單位,首次解析了葉綠素生物合成關鍵酶——光依賴型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LPOR)的三維晶體結構,揭開了光合作用終極能量來源的生物學轉化「閥門」真實結構,闡明了光碟機動酶的結構學基礎和光依賴型還原酶的動力學機制
  • ...卞小瑩/武大雷/張友明組合作首次工程化改造和闡明非核糖體肽的...
    非核糖體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ases,NRPSs) 是一類結構獨特且功能多樣的多模塊巨型酶,能夠對底物胺基酸進行特異地選擇並按一定的順序合成非核糖體肽。其中某些非核糖體肽的N端帶有脂肪酸鏈,稱為非核糖體脂肽,通常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如鏈黴菌來源的達託黴素和類芽孢桿菌來源的多粘菌素被認為是對抗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感染的最後一道防線,而芽孢桿菌來源的表面活性素則是目前已知活性最強的生物表面活性劑【2,3】。
  • Science:葉克窮課題組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核糖體是所有生物用來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是生命的基本元件。核糖體包括大亞基和小亞基,兩個亞基都是由核糖體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複合物。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
  • 打開植物光合作用大門 葉綠素合成關鍵酶三維結構被解析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10月30日,記者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葉綠素合成關鍵酶的三維結構首次被解析,這一成果由中國農科院、上海交通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相關研究機構共同完成,並於近日發表於《自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