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示非核糖體肽合成酶三維結構,有助深入認識抗生素合成

2020-11-27 生物谷

2019年11月19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理解在產生

抗生素

和其他治療性藥物中起著不可或缺作用的酶的功能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11月8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es of a dimodular 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 reveal conformational flexibility」。

圖片來自McGill University。

論文通訊作者、麥吉爾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Martin Schmeing博士說,「我們如今依賴的許多藥物都是由地球上的微生物製造的天然產物。它們包括由在微生物中大量存在的非核糖體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 NRPS)製造的化合物。NRPS合成各種類型可以殺死危險真菌和

細菌

抗生素

,以及有助於我們抵抗病毒感染和癌症的化合物。比如,這些化合物包括紫黴素(viomycin),即一種用於治療耐多藥結核病的

抗生素

;環孢菌素(cyclosporin),它已被廣泛用作

器官移植

中的免疫抑制劑;以及熟悉的

抗生素

青黴素(penicillin)。」

為了合成這些藥物,NRPS的運作類似於由一系列工作站組成的工廠組裝線。每個稱為「模塊(module)」的工作站具有多步工作流程和移動部件,這允許它添加一個構成單元(building block)到藥物

中間體

中。

了解這種組裝線的內部運作

Schmeing博士和其他人的先前研究工作讓人們對一個模塊的工作原理有了深刻的了解。如今,通過利用位於薩斯喀徹溫省的加拿大光源(Canadian Light Source)和位於伊利諾斯州的先進光子源(Advanced Photon Source)進行X射線晶體衍射分析(X-ray crystallography),Schmeing團隊能夠獲得NRPS的超高解析度三維圖片。

這些研究人員首次能夠通過可視化製造抗生素線性短桿菌肽(linear gramicidin)的NRPS的一種雙模塊部分,對單個模塊與更大的組裝線之間的關係進行高質量的觀察。他們吃驚地發現,除了不同模塊必須協調才能將藥物

中間體

從一個工作站傳遞到下一個工作站之外,在剩餘的時間裡,這些模塊之間缺乏同步性。此外,他們發現這些模塊不是以直線或其他有組織的方式排列,而是可以在許多不同的相對位置排列。Schmeing博士說:「這種高度的靈活性是出乎意料的。這些酶就是在進行表演體操。」

鑑於在X射線晶體衍射分析中,蛋白NRPS形成晶體,因此科學家們要小心確認所獲得的結果是否代表了真實發生的情形。Schmeing博士與他的同事、麥吉爾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Alba Guarné博士合作,使用在位於伯克利的先進光源(Advanced Light Source)收集的補充性溶液數據來驗證這些觀察結果。Schmeing博士說:「麥吉爾大學在結構生物學方面是非常強大的。我們共同合作,互相幫助,獲得開展前沿實驗所需的生物物理設備,並對我們的學生進行培訓。」

對未來藥物設計的影響

從長遠來看,這些結果可能對新型抗生素和治療藥物的製造產生影響。自從首次發現NRPS以來,科學家們對NRPS進行生物工程改造---混合和匹配工作站---製造定製化合物的可能性感到興奮。Schmeing博士解釋說:「我們的研究表明,應該可以混合和匹配這些模塊,但是必須在將化合物從一個模塊傳遞到另一個模塊的過程中,對生物工程化的NRPS進行修改。這是我們與法國索邦大學的Martin Weigt合作完成的,但是需要對定製藥物的製造進行優化。」(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雙模塊非核糖體肽合成酶結構獲解析
    雙模塊非核糖體肽合成酶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8 12:50:16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artin Schmeing及其團隊利用雙模塊非核糖體肽合成酶的結構揭示了其構象靈活性
  • 硫肽類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經過近6年的不懈努力,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劉文課題組的科研人員通過最為典型的硫鏈絲菌素及其類似物鹽屋黴素A的比較研究,發現硫肽類抗生素起源於一條核糖體編碼的前體肽,經過包括環化脫水/脫氫形成噻唑/咪唑環、脫水形成脫水胺基酸以及[4 + 2]環合反應等後修飾步驟構建了這一家族化合物所共有的特徵性結構。
  • 南海海洋所揭示斑鳩黴素還原成環的多環生物合成機制
    近日獲悉,抗腫瘤天然產物斑鳩黴素還原成環的多環生物合成機制首次被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張長生研究團隊揭示,成果刊載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4,
  • 2016年12月16日Science期刊精華
    2.Science:解析出核糖體-Ski解旋酶複合物的三維結構doi:10.1126/science.aaf7520細胞監控它的mRNA的健康,摧毀那些存在缺陷的或遭受損傷的mRNA。外切體(exosome)複合體實施的破壞會阻止它們被用來合成擾亂的和潛在危險的蛋白。
  • Nature:合成化學助力抗生素「再展雄風」
    這些分子產生的進化過程必然伴隨著耐藥性機制的共同進化,從而縮短了任何一類抗生素的臨床壽命。維吉尼亞黴素乙醯轉移酶 (Vat)是一種耐藥蛋白,它能保護不受鏈球菌蛋白s2的傷害(鏈球菌蛋白s2是針對抑制細菌核糖體的革蘭陽性細菌的有效抗生素)。由於有選擇性地修飾A群鏈脲蛋白的化學複合物、23元的大環支架的挑戰,能夠克服Vat酶賦予的抗性的類似物尚未被開發。
  • 一種新型抗菌脫水非核糖體三肽的發現和生物合成
    一種新型抗菌脫水非核糖體三肽的發現和生物合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9 15:52:50 近日,英國阿伯丁大學Hai Deng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並生物合成了一種新型抗菌脫水非核糖體三肽
  • Science:發現一種新的細菌生物合成途徑,有望發現和製造新的藥物
    [我們的團隊]的許多實驗室都試圖通過基因組挖掘尋找新的抗生素...你在尋找不尋常的東西,我們不知道它是如何製造出來的,然後你試著在一種友好的有機體中製造它。」細胞使用稱為胺基酸的特殊化學成分來製造蛋白,而蛋白是生物的主要結構和內部分子機器。蛋白是由20種不同類型的胺基酸組成的長鏈;肽是較短的胺基酸鏈。一些類型的細菌天然產物是小肽經過市場上銷售的化學物的修飾後而形成的。
  • mRNA指導非核糖體多肽合成
    從多種生物體內分離出的天然多肽類物質常含有N-甲基化骨架和非蛋白胺基酸,這有利於增強其蛋白酶水解穩定性、對膜的通透能力以及與靶標的親和性等。它們通常不是由核糖體合成,不需要mRNA模版,而是由複雜的多酶聚合體(即非核糖體多肽合成酶)合成,這大大增加了構建期望的多肽物質庫的難度。最近,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Kawakami等人新發現了一種以mRNA為模板通過核糖體途徑合成該類天然多肽的方法,該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2008年1月25日的《化學與生物學》(Chemistry & Biology)上。
  • Ed.】後翻譯中精氨酸酶的作用為不同肽序列中非蛋白源性鳥氨酸殘基提供了核糖體途徑
    核糖體合成和翻譯後修飾肽(RiPPs)是一類具有新型生物活性物質的天然產物,以及合成有用酶的主要來源。
  • 揭示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合成
    2020年7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RNA聚合酶(Pol)II的酶促進核糖體構成單元(building block)的產生,其中核糖體是根據遺傳密碼製造細胞內所有蛋白的分子機器。
  • 《Science》ATP合成酶結構新鮮出爐
    ATP合成酶(ATP synthase)是全球範圍內幾十年結構研究的主題。Rosalind Franklin大學David M.
  • 上海有機所在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機制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文課題組和金屬有機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郭寅龍課題組合作,以硫肽類抗生素的典型代表硫鏈絲菌素(Thiostrepton,TSR)為研究對象,報導了一例黃素依賴的加氧酶通過底物的立體專一性氧化來促進吲哚五元環的擴環重排,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種喹啉單元形成的酶學新機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
  • ATP合成酶的旋轉亞態揭示了F1-Fo柔性耦合基礎
    ATP合成酶的旋轉亞態揭示了F1-Fo柔性耦合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8 9:00:05 德國馬普生物物理研究所Werner Kühlbrandt研究組取得進展。
  • :上海有機所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研究取得...
    許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肽類天然產物都擁有羧基末端醯胺化的結構。醯胺的形成一般由天門冬氨酸合成酶類蛋白所催化,其過程包括以穀氨醯胺為底物原位生成氨,後者進攻由ATP活化的羧基基團而產生醯胺並伴隨穀氨酸、AMP和PPi的釋放。
  • 饒子和團隊Science解析「藥靶-藥物」三維結構,揭示一線抗結核藥物...
    結核分枝桿菌是引起結核病的病原菌,其細胞壁極為特殊,主要成分包括分枝菌酸(MA)、阿拉伯半乳聚糖(AG)、肽聚糖(PG)和脂阿拉伯聚糖(LAM)等,對結核菌起到天然保護作用。抑制細胞壁成分的合成被認為是合理的抗結核新藥研發思路。當前使用的一線抗結核藥物異煙肼、乙胺丁醇等均是通過抑制細胞壁合成發揮作用的。
  • 饒子和團隊《Science》解析「藥靶-藥物」三維結構
    結核分枝桿菌是引起結核病的病原菌,其細胞壁極為特殊,主要成分包括分枝菌酸(MA)、阿拉伯半乳聚糖(AG)、肽聚糖(PG)和脂阿拉伯聚糖(LAM)等,對結核菌起到天然保護作用。抑制細胞壁成分的合成被認為是合理的抗結核新藥研發思路。當前使用的一線抗結核藥物異煙肼、乙胺丁醇等均是通過抑制細胞壁合成發揮作用的。
  • 打開植物光合作用大門 葉綠素合成關鍵酶三維結構被解析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10月30日,記者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葉綠素合成關鍵酶的三維結構首次被解析,這一成果由中國農科院、上海交通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相關研究機構共同完成,並於近日發表於《自然》雜誌。
  • NPR 綜述專輯 | 化學合成中的酶學應用
    生產這些結構複雜的分子的工業策略包括化學合成,生物催化和從自然資源中提取等。目前對工程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的研究得益於用於途徑發現的遺傳工具的出現。由於遺傳方法,分析技術和機器學習算法的發展,酶工程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來自生物工程化的生物合成酶已在工業上用於生產各種分子。這些生物催化過程包括單個酶促步驟,多酶級聯反應以及工程改造的天然和異源微生物菌株。
  • 抗生素作用機理總結
    不同的抗生素的抑制細菌生長的機理是不一樣的,按照大多資料的分類,可以大致分為4大類:抑制細胞壁的形成破壞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抑制蛋白質的合成抑制核酸的合成(圖片來源於蘇宏鑫版奧賽講義,特此註明以表敬意)對於核酸(NA)生物合成的抑制         利福平可以通過與RNA聚合酶b亞基牢固結合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解析葉綠素合成關鍵酶三維結構
    本報訊(記者黃哲雯)記者獲悉,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微生物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聯合國內外相關單位,首次解析了葉綠素生物合成關鍵酶——光依賴型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LPOR)的三維晶體結構,揭開了光合作用終極能量來源的生物學轉化「閥門」真實結構,闡明了光碟機動酶的結構學基礎和光依賴型還原酶的動力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