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Am. Chem. Soc.:上海有機所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研究取得...

2021-01-11 生物谷

許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肽類天然產物都擁有羧基末端醯胺化的結構。醯胺的形成一般由天門冬氨酸合成酶類蛋白所催化,其過程包括以穀氨醯胺為底物原位生成氨,後者進攻由ATP活化的羧基基團而產生醯胺並伴隨穀氨酸、AMP和PPi的釋放。此外,很多動物激素的末端醯胺形成則包含一個二價金屬離子依賴的氧化過程,通過羧基端延伸的甘氨酸殘基Cα-位上羥基的引入而去烷基化,生成醯胺並釋放乙醛酸。與上述兩種常見的方式明顯不同,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徑中發現了一種內源性、非氧化的新型醯胺化形成機制。

硫肽類抗生素是一類富含元素硫、結構被高度修飾的聚肽類天然產物,所有的成員都具有一個以6元雜環為核心、由多個5元雜環和脫水胺基酸所組成的環肽結構。大多數硫肽類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部分成員對多種耐藥性的條件致病菌具有極強的殺傷效果。上海有機所的研究人員近期揭示了硫肽生源途徑的共同特點,即以一條核糖體來源的前體肽(NosM)為底物,經過保守的翻譯後修飾而形成特徵性的框架結構(Chem. Biol. 2009, 16, 141; ACS Chem. Biol. 2009, 4, 855; Mol. BioSyst. 2010, 6, 1180)。這一發現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興趣(亮點評述:SciBX 2009, 2(10), DOI: 10.1038/SciBX.2009.423; Angew. Chem. Ind. Ed. 2009, 48, 6770; Nat. Prod. Rep. 2010, 27, 153)。

經過進一步的努力,最近該課題組研究人員以通訊的形式報導了硫肽成員諾絲七肽(nosiheptide)生物合成途徑中一個新型蛋白NosA的功能。NosA作用於一個末端為雙脫水丙氨酸的硫肽中間產物(來源於前體肽NosM)以催化醯胺的形成:首先,末端的脫水丙氨酸殘基異構形成甲基亞胺,在水分子的親核進攻下生成水合產物;接著,後者通過C-N鍵的斷裂來完成諾絲七肽合成的最後一步反應,形成末端醯胺的同時釋放出丙酮酸。這一機制在含吲哚側環的硫肽成員生物合成途徑中具有普遍性,其底物特徵在於前體肽在羧基端帶有一個額外延伸的絲氨酸。NosA蛋白功能的發揮有賴於絲氨酸在早期的翻譯後修飾過程中脫水形成烯胺的結構,其轉化側鏈開環底物的能力為運用組合生物合成的技術改變硫肽末端的功能性提供了選擇。(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

J. Am. Chem. Soc.  DOI: 10.1021/ja106571g

NosA Catalyzing Carboxyl-Terminal Amide Formation in Nosiheptide Maturation via an Enamine Dealkylation on the Serine-Extended Precursor Peptide

Yi Yu?, Heng Guo?, Qi Zhang?, Lian Duan?, Ying Ding?, Rijing Liao?, Chun Lei?, Ben Shen?, and Wen Liu*?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organic and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345 Lingling Road, Shanghai 200032, China, and Division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hool of Pharmac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Wisconsin 53705, United States

The carboxyl-terminal amide group has been often found in many bioactive peptide natural products, including nosiheptide belonging to the over 80 entity-containing thiopeptide family. Upon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rotein NosA in nosiheptide biosynthesis, herein we report an unusual C-terminal amide forming strategy in general for maturating certain amide-terminated thiopeptides by processing their precursor peptides featuring a serine extension. NosA acts on an intermediate bearing a bis-dehydroalanine tail and catalyzes an enamide dealkylation to remove the acrylate unit originating from the extended serine residue.

相關焦點

  • 硫肽類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經過近6年的不懈努力,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劉文課題組的科研人員通過最為典型的硫鏈絲菌素及其類似物鹽屋黴素A的比較研究,發現硫肽類抗生素起源於一條核糖體編碼的前體肽,經過包括環化脫水/脫氫形成噻唑/咪唑環、脫水形成脫水胺基酸以及[4 + 2]環合反應等後修飾步驟構建了這一家族化合物所共有的特徵性結構。
  • 上海有機所在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機制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上海有機所在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機制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2017-09-08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文課題組和金屬有機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郭寅龍課題組合作,以硫肽類抗生素的典型代表硫鏈絲菌素(Thiostrepton,TSR)為研究對象,報導了一例黃素依賴的加氧酶通過底物的立體專一性氧化來促進吲哚五元環的擴環重排,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種喹啉單元形成的酶學新機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
  • 2018年化學反應和製藥工藝國際高峰論壇在上海有機所成功舉行
    本次會議由上海有機所所長丁奎嶺院士擔任會議主席,泰勵生物科技CEO張彥濤博士為組委會主席,上海有機所湯文軍研究員擔任會議秘書長。、生物合成、藥物化學,催化和技術創新等不同角度形象生動地闡述了各自的觀點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
  • 上海交大生命學院科研團隊通過功能基因組挖掘發現一種新型羊毛硫...
    近日,《德國應用化學國際版》(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鄧子新院士團隊陶美鳳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Functional genome mining reveals a novel class V lanthipeptide containing
  • 張長生組脂肽類天然產物Totopotensamides的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在脂肽糖苷類抗生素Totopotensamides(TPMs)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ACS Chemical Biology。
  • 上海有機所反應時長依賴的對映發散性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上海有機所反應時長依賴的對映發散性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2020-07-01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研究揭示真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自抗性機制
    研究揭示真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自抗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6 16:14:16 中國醫學科學院胡友財等研究人員揭示真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自抗性機制
  • J. Am. Chem. Soc. | DNA編碼文庫合成的丙二烯環加成反應
    Soc.上的文章,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來自哈佛大學的著名化學生物學家Stuart Schreiber,以及來自Novartis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FrédéricZécri和Karin Briner。 鑑定出與生物大分子結合的小分子是早期藥物發現的關鍵步驟,而篩選小分子的一種獨特的方法就是使用DNA編碼文庫(DELs)。
  • J Am Chem Soc:血液凝固的神秘面紗被揭開
    卡爾加裡大學Hans Vogel教授一直從事有關凝血方面的研究,他最新研究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雜誌》,該研究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凝血過程。Vogel和他的研究生Hao Huang能夠確定血小板上蛋白分子的三維結構和穿過細胞膜向外延伸的受體。該受體蛋白對血小板以及直接控制血液凝塊的形成很重要。其他科學家想要描繪出蛋白結構,但都沒成功,Huang和Vogel卻做到了。
  • 上海有機所高效集成合成膽甾醇類天然產物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田偉生課題組發展的從甾體皂甙元合成甾體-16-羥基-22-酸內酯的方法以及用其合成天然甾醇化合物的新策略,為具有挑戰性的天然甾醇化合物合成開啟了一扇大門,為天然甾醇化合物生物活性及其構效關係的研究提供了所需樣品
  • J. Am. Chem. Soc:雷曉光等揭示倍半萜二聚體類天然產物的首次仿生...
    (http://pubs.acs.org/doi/pdf/10.1021/ja305464s) 該文章報導了對於一系列結構複雜並且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倍半萜二聚體類天然產物的首次仿生全合成,以及對於曾經定錯的天然產物結構的修正。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 Am. Chem.
  •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Amos Smith教授訪問上海有機所
    應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丁奎嶺邀請,11月17日,Organic Letters主編、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系Amos B.Smith教授為大家介紹了他們課題組基於Brook重排而發展的Anion Relay Chemistry (ARC)反應方法學,這一新型的反應方法學具有非常廣譜的適用範圍,可以用來高效構建碳碳鍵及引入多種官能團;此外,介紹了矽基作為轉移基團實現的Hiyama偶聯反應;在報告中,Smith教授還介紹了利用他們發展的方法學來快速構建類天然產物化合物庫。
  • J Am Chem Soc.:上海藥物所小分子調控核酸去甲基化研究取得階段進展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楊財廣課題組與蔣華良課題組合作,基於mRNA中N6位甲基化修飾的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 m6A)去甲基化酶FTO結構開展小分子調控研究,首次獲得了對核酸去甲基化酶,例如FTO具有酶活和細胞活性的小分子抑制劑。
  • J Med Chem 一周文獻速遞 20200615-20200619
    這些化合物的合成路線允許製備各種各樣的結構,包括構象上受限制的吲哚類(化合物41-50)。化合物20、23、32、33和35是伊波拉和馬爾堡傳染病病毒的優秀抑制劑。代表性化合物(20、32和35)在大鼠和人的血漿和肝臟微粒體中表現出良好的代謝穩定性,32不抑制CYP3A4和CYP2C9。這些4-(氨基甲基)苯並醯胺適合進一步優化作為線狀病毒侵入抑制劑,有潛力開發為治療和控制伊波拉病毒感染的藥物。
  • 上海有機所俞飈課題組完成最長線性聚糖—128聚糖的全合成
    這一獨特的糖鏈結構及其反常的生物學功能使得對於該糖鏈的化學合成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全合成獲得該類聚糖有助於對其功能的深入研究,推動相應的難治性腸炎藥物的研發。上海有機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俞飈課題組
  • 蛋白醯化修飾調控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譚敏佳課題組與華東理工大學葉邦策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蛋白賴氨酸醯化修飾在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代謝通路中的調控新機制,研究工作發表在8月Cell Chemical Biology(
  • J. Am. Chem. Soc. :人工離子通道研究重要進展
    北京大學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宇鋼教授領導的離子束物理與應用課題組與中科院化學所分子科學中心合作,近日在製備人工離子通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以全文形式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上(J. Am.
  • J. Am. Chem. Soc. | 色氨酸殘基特異性標記技術
    Taylor助理教授,他們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分子標記技術和有機合成化學方面的研究。本文中,作者開發了一個基於仿生電子轉移的化學反應,實現了針對蛋白上的色氨酸殘基特異性標記。       蛋白質的選擇性化學標記對化學生物學與蛋白質組學的研究極為重要。
  • 上海藥物所等在二萜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藥物所等在二萜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1-25 上海藥物研究所 【字體:、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學者合作,在中國南海無脊椎動物化學、化學生態學以及生物活性/成藥性研究領域取得系列成果。
  • 上海有機所在鈀催化芳基二氟甲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有機所在鈀催化芳基二氟甲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7-03-20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該反應具有以下優點:1)反應高效簡潔、底物普適性廣;2)氟化試劑成本低廉;3)官能團兼容性優秀,含氮雜環、複雜生物活性分子均適用。同時,該反應還可以對生物活性分子代謝位點進行後期氟修飾,即使是克量級反應也可以取得良好收率,從而為藥物研發提供了高效簡便的方法(圖2)。目前,對於催化劑使用量的降低以及對該反應機理和相關反應的深入研究正在進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