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Am Chem Soc.:上海藥物所小分子調控核酸去甲基化研究取得階段進展

2021-01-11 生物谷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楊財廣課題組與蔣華良課題組合作,基於mRNA中N6位甲基化修飾的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 m6A)去甲基化酶FTO結構開展小分子調控研究,首次獲得了對核酸去甲基化酶,例如FTO具有酶活和細胞活性的小分子抑制劑。論文於2012年10月11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化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最新研究表明,m6A 廣泛分布於基因轉錄區, 約每2000個鹼基中存在一個m6A修飾位點,人類7000多個基因中存在約12000個m6A位點,mRNA中的m6A的修飾水平在廣譜基因表達中發揮著基礎性調節作用。這些前沿進展開闢了以「RNA修飾/去修飾與調控」為核心內容的表觀遺傳學研究領域中的新方向。FTO是α-酮戊二酸依賴的核酸修復AlkB家族氧化酶的人同源蛋白,與II型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症、心腦血管疾病等關係密切, 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夠在體外和細胞內使mRNA中m6A去甲基化的核酸氧化酶。

在該研究中,上海藥物所楊財廣課題組在對AlkB同源蛋白ABH2/ABH3識別鹼基損傷機制(Mol BioSyst, 2010, 6, 2143;Nat Struct Mol Biol, 2012, 19, 671)研究積累的基礎上,與蔣華良課題組羅成研究員組成研究團隊,指導博士研究生陳報恩和葉飛等,基於FTO晶體結構開展小分子抑制劑的篩選和作用模式研究。該研究團隊綜合運用藥物設計、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等手段,首次獲得天然產物大黃酸等一類對FTO具有酶水平抑制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大黃酸可以與核酸底物競爭結合位點,抑制FTO對RNA中m6A的去甲基化作用。細胞實驗數據表明,大黃酸能夠以濃度依賴方式調節細胞內mRNA中m6A修飾水平。該研究結果闡明了m6A對mRNA的動態修飾過程是可以通過化學幹預的手段來實現調控的,這為進一步揭示m6A修飾的mRNA的調控通路,發現潛在的mRNA去甲基化酶提供了探針化合物。然而,如何實現探針化合物在細胞水平上的選擇性和特異性仍將成為該研究團隊後續研究的新挑戰。

本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和「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先導專項,國家自然基金委和科技部的資助並得到藥物所多個課題組的大力協助。(生物谷Bioon.com)

Development of Cell-active N6-Methyladenosine RNA Demethylase FTO Inhibitor

Chen B, Ye F, Yu L, Jia G, Huang X, Zhang X, Peng S, Chen K, Wang M, Gong S, Zhang R, Yin J, Li HY, Yang Y, Liu H, Zhang J, Zhang HY, Zhang A, Jiang H, Luo C, Yang CG.

The direct nucleic acid repair dioxygenase FTO is an enzyme that demethylates N6-methyladenosine (m6A) residues in mRNA in vitro and inside cells. FTO is the first RNA demethylase discovered that also serves a major regulatory function in mammals. Together with structure-based virtual screening and biochemical analyses, we report the first identification of several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of human FTO demethylase. The most potent compound, the natural product rhein, which is neither a structural mimic of α-ketoglutarate nor a chelator of metal ion, competitively binds to the FTO active site in vitro. Rhein also exhibits good inhibitory activity on m6A demethylation inside cells. These studies shed ligh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ful probes and new therapies for use in RNA biology and drug discovery.

相關焦點

  • 上海藥物所等在FTO抑制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楊財廣課題組與美國陳建軍課題組和錢志堅課題組合作研究,在化學幹預RNA甲基化(m6A)修飾方向上取得新進展。以m6A修飾為核心內容的表觀轉錄學研究尚處於早期階段。發現高質量化學探針,靶向性幹預m6A修飾,不但可以加速表觀轉錄學基礎研究,同時將推動m6A調控蛋白質的靶標成藥性確證,在生命科學和新藥發現領域同時展現重要科學意義。  2011年,FTO(脂肪組織與肥胖相關蛋白質)被確證為調控RNA甲基化修飾的去甲基化酶。
  • 上海藥物所等在螢光分子探針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藥物所等在螢光分子探針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9-30 上海藥物研究所 【字體: 2016, 7, 6325)報導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螢光分子探針構建與應用方面的研究進展,這是繼今年七月以來(Chem. Sci. 2016, 7, 4004)《化學科學》第二次以封面形式報導上海藥物所李佳課題組在分子探針與診斷方面的前沿交叉科研工作。
  • 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輝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合作,在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以共同通訊作者形式在Nature 雜誌上發表全文(Article)。
  • 中科院上海應物所等在DNA分子機器領域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與華東師範大學合作,在DNA分子機器方面取得新進展,構建了一種核酸外切酶驅動的高效DNA行走機器人。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1855)上。
  • CCS Chemistry | 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齊上陣,烯烴聚合調控策略取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昶樂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調控烯烴聚合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超分子策略構建多核烯烴聚合催化劑,將脲和偶氮苯基團引入到α-二亞胺鈀催化劑中,以實現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對烯烴聚合的調控,最終成功得到了具有雙峰GPC分布的聚合物。
  •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去泛素化酶USP21調控Nanog轉錄因子機制
    經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新藥篩選中心研究人員的共同證實,去泛素化酶USP21通過使乾性轉錄因子Nanog去泛素化而維持幹細胞的乾性。研究人員運用雙報告基因系統篩選了46個去泛素化酶,並最終找到了能夠通過去泛素化並穩定Nanog蛋白水平的去泛素化酶USP21。
  • 植物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招募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植物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招募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2019-05-09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Science:朱健康等植物DNA去甲基化調控研究獲進展
    6月1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朱健康課題組的研究論文A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Regulates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n Arabidopsis。
  • 科學網—朱健康小組植物DNA去甲基化調控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黃辛)6月15日,《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朱健康課題組的最新成果
  • J. immunology:microRNA參與狼瘡低甲基化調控機制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沈南教授領導的研究組整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科的臨床優勢和健康所的基礎研究力量,繼2009年在風溼病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雜誌ARTHRITIS & RHEUMATISM上報導了miRNA
  • 研究揭示ALKBH1對非配對DNA 6mA去甲基化的結構基礎
    DNA 6mA(N6-甲基腺苷)作為DNA的第二種修飾形式,是哺乳動物基因組表觀遺傳調控的重要組成。基因組6mA的水平在生物體內具有調節組織發育、性別比例、基因表達、X染色體失活等多種作用,闡明其調控機制是解碼這一新型修飾鹼基生物學功能的關鍵。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ALKBH1對非配對DNA 6mA去甲基化的結構基礎
    2016年,耶魯大學Andrew Xiao首次報導ALKBH1在真核生物中具有DNA 6mA去甲基化酶活性,而後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人源ALKBH1的異常表達導致了多種發育缺陷和癌症的發生。然而,ALKBH1的生化機理和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 J Immunol:天然免疫通路調控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陳新文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天然免疫通路調控中取得進展,發現了天然免疫信號通路中的重要信號分子MITA的首個剪接變體MRP,相關的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免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MITA是天然免疫信號通路中的一個重要信號分子,在I型幹擾素的誘導產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J. Am. Chem. Soc. :人工離子通道研究重要進展
    北京大學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宇鋼教授領導的離子束物理與應用課題組與中科院化學所分子科學中心合作,近日在製備人工離子通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以全文形式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上(J. Am.
  • 上海藥物所等在二萜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藥物所等在二萜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1-25 上海藥物研究所 【字體: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郭躍偉團隊與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學者合作,在中國南海無脊椎動物化學、化學生態學以及生物活性/成藥性研究領域取得系列成果。
  • 上海藥物所苯環間位硝化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C-H鍵廣泛存在於各類有機化合物及藥物分子中,通過直接對C-H鍵進行活化/官能團化能夠實現天然產物或者藥物分子的快速合成和修飾。C-H鍵活化反應也被譽為有機化學的「聖杯」,在最近十年一躍成為有機化學最前沿的研究領域之一。國內外許多課題組對導向基輔助的鄰位C-H鍵活化反應已經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但是對於位點選擇性實現間位活化報導較少。
  • 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研究表明,核黃素單核苷酸(FMN)作為人工去甲基化酶,能夠利用細胞中的氧氣實現核苷、寡核苷酸以及活體細胞水平上的m6A去甲基化。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RNA的表觀遺傳修飾是RNA調節基因表達的化學基礎,利用新反應技術和新分子工具對RNA修飾進行精準調控對揭示RNA介導的遺傳信息表達網絡具有重要意義
  • 上海有機所氧化三氟甲基化反應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如治療精神抑鬱的藥物Prozac、治療關節炎的藥物Celebrex和治療II型糖尿病的藥物Januvia等都含有三氟甲基。幾十年來, 化學家發展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向有機分子引入三氟甲基的反應,但這些方法存在反應條件苛刻、原料難得及選擇差等缺點。近二年來, 在金屬有機化學研究的推動下,三氟甲基化反應成為研究熱點並取得了重大突破。
  • Molecular Cell:基因組所RNA甲基化表觀遺傳新機制研究獲重要進展
    11月21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重大疾病基因組與個體化醫療實驗室 「百人計劃」研究員楊運桂研究組,與美國芝加哥大學何川教授實驗室和奧斯陸大學Arne Klungland教授合作完成的「RNA甲基化表觀遺傳新機制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學術論文在Cell子刊 Molecular Cell 雜誌以 ALKBH5 is a Mammalian RNA
  • J. Med. Chem.:上海藥物所靶向c-Met抗腫瘤小分子抑制劑研究取得進展
    特別是,MET基因擴增與20%的EGFR-TKIs獲得性耐藥密切相關,因此尋找新穎高效的c-Met抑制劑已成為醫藥界研究的前沿熱點。上海藥物所藥物化學課題組和腫瘤藥理課題組研究人員通力合作,通過合理的藥物設計和結構優化,發現了一類選擇性地靶向受體酪氨酸激酶c-Met的多取代喹啉衍生物,其在分子水平對c-Met酶活抑制高達0.95 ± 0.13 nM,與已報導的高活性化合物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