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小體結合的DNA甲基轉移酶DNMT3A和DNMT3B結構獲解析

2020-12-01 科學網

核小體結合的DNA甲基轉移酶DNMT3A和DNMT3B結構獲解析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1:24:30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核小體結合的DNA甲基轉移酶DNMT3A和DNMT3B結構。相關論文於2020年9月23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研究人員報導了具有催化能力的DNMT3A2、無催化活性的輔助亞基DNMT3B3和側翼為連接子DNA的核小體核心顆粒的三元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輔助DNMT3B3的催化樣結構域與核小體核心的酸性斑塊結合,這指導了DNMT3A2與接頭DNA的結合。這種排布的空間限制表明,核糖體DNA必須相對於核小體核心移動才能發生從頭甲基化。

 

據介紹,從頭DNA甲基轉移酶3A和3B介導的CpG甲基化對於哺乳動物的發育和分化至關重要,並且在癌症中常常失調。這兩個DNMT優先結合核小體,但不能使包裹在核小體核心2上的DNA甲基化,並且它們支持位於定位的核小體的接頭DNA的甲基化。 

 

附:英文原文

Title: Structure of nucleosome-bound DNA methyltransferases DNMT3A and DNMT3B

Author: Ting-Hai Xu, Minmin Liu, X. Edward Zhou, Gangning Liang, Gongpu Zhao, H. Eric Xu, Karsten Melcher, Peter A. Jones

Issue&Volume: 2020-09-23

Abstract: CpG methylation by de novo DNA methyltransferases (DNMTs) 3A and 3B is essential for mammalian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and is frequently dysregulated in cancer1. These two DNMTs preferentially bind to nucleosomes, yet cannot methylate the DNA wrapped around the nucleosome core2, and they favour the methylation of linker DNA at positioned nucleosomes3,4. Here we present the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structure of a ternary complex of catalytically competent DNMT3A2, the catalytically inactive accessory subunit DNMT3B3 and a nucleosome core particle flanked by linker DNA. The catalytic-like domain of the accessory DNMT3B3 binds to the acidic patch of the nucleosome core, which orients the binding of DNMT3A2 to the linker DNA. The steric constraints of this arrangement suggest that nucleosomal DNA must be moved relative to the nucleosome core for de novo methylation to occur.

DOI: 10.1038/s41586-020-2747-1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747-1

相關焦點

  • 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首次獲解析
  • 首次解析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
    de novo DNA甲基化轉移酶3A和3B催化的CpG甲基化對哺乳動物的發育和細胞分化至關重要,並且常常與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並且常常與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課題組與美國溫安洛研究所Peter Jones課題組、Karsten Melcher課題組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首次解析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DNMT3A2/DNMT3B3)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闡述了DNMT3A2/DNMT3B3與核小體的結合模式,提出全基因組DNA甲基化的模型。相關成果已發表在《Nature》上。
  • 研究解析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課題組與美國溫安洛研究所Peter Jones課題組、Karsten Melcher課題組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首次解析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DNMT3A2/DNMT3B3)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闡述了DNMT3A2/DNMT3B3與核小體的結合模式,提出全基因組
  • 結合核小體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物RSC結構獲解析
    結合核小體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物RSC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2 21:09:13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Patrick Cramer課題組取得一項新進展
  • 高解析度SARS-CoV-2甲基轉移酶結構揭示轉錄後加工分子機制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Satchell團隊利用X射線衍射解析了新冠病毒mRNA甲基轉移酶nsp16與nsp10的複合體結構,深度解析了甲基轉移酶的催化機理,為新冠病毒抑制劑的開發提供新的策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ScienceSignaling上,題為「
  • 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布組蛋白甲基轉移酶最新...
    今天(24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研究團隊在學校冷凍電鏡中心支持下,與國內外多家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NSD蛋白與核小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 ...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布組蛋白甲基轉移酶最新研究...
    今天(24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研究團隊在學校冷凍電鏡中心支持下,與國內外多家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NSD蛋白與核小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 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布組蛋白甲基轉移酶最新研究成果
    今天(24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研究團隊在學校冷凍電鏡中心支持下,與國內外多家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NSD蛋白與核小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揭示致癌組蛋白突變抑制SETD2甲基轉移酶活力的...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揭示致癌組蛋白突變抑制SETD2甲基轉移酶活力的分子基礎清華新聞網8月3日電 7月31日,《基因與發育》(Genes & Development) 雜誌發表了醫學院李海濤教授課題組題為「甲基轉移酶SETD2識別致癌組蛋白的分子基礎」(《Molecular basis for oncohistone
  • 核糖核苷酸還原酶複合物中捕獲自由基轉移途徑的結構獲解析
    核糖核苷酸還原酶複合物中捕獲自由基轉移途徑的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1:54:28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霍華德•休斯醫學院Catherine L.
  • 核小體結合的SOX2和SOX11結構闡明「先鋒」因子功能
    核小體結合的SOX2和SOX11結構闡明「先鋒」因子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30 10:43:37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Patrick Cramer研究小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單分子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分析ISWI家族在核小體移位
    來自哈佛大學,霍德華休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ISWI Remodelers Slide Nucleosomes with Coordinated Multi-Base-Pair Entry Steps and Single-Base-Pair Exit Steps」的文章,利用單分子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解析了一種重要的超家族酶如何協調重塑核小體,幫助完成核小體移位的
  • 科學家發現一種可以預防原發性難產的肌動蛋白組氨酸甲基轉移酶
    12月10日,美國史丹福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等科研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SETD3 is anactin histidine methyltransferase that prevents primary dystocia」的文章,通過小鼠實驗發現了首個哺乳動物蛋白質組氨酸甲基轉移酶SETD3及其對平滑肌收縮的關鍵調節作用。
  • 茶葉中咖啡因轉化為非刺激性茶氨酸的N9-甲基轉移酶的發現與鑑定
    ,它以1,3,7-三甲基尿酸而不是咖啡因為底物,具有新的N9甲基轉移酶活性,證實了C8氧化發生在N9甲基化之前。CkTcS複合物的晶體結構揭示了N9甲基化所需的關鍵殘基,為茶樹中的咖啡因N-甲基轉移酶如何通過微調其活性位點來催化區域選擇性N-甲基化提供了見解。
  • ACS Catalysis | 分子模擬探究Mg離子介導的TrmD酶甲基轉移過程
    引言TrmD是一種細菌特異性的甲基轉移酶。Mg離子是TrmD的發揮催化活性所必需的,但目前對TrmD結構中Mg離子的位置及其發揮的作用尚不清楚。研究人員通過分子動力學(MD)模擬,確定了酶活性位點合理的Mg離子結合口袋,Mg離子和兩個天冬氨酸和一個穀氨酸以及S-腺苷甲硫氨酸(SAM)協調作用。
  • Nature: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機制
    在這篇Nature文章中研究人員證實,最小化的RBBP5–ASH2L異二聚體作為一個結構單位,與所有MLL家族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發生互作並激活了它們。他們通過結構、生化及計算分析揭示出了MLL家族蛋白的兩步激活機制。這些研究結果前所未有地深入闡明了複合物組裝的共同點與功能變化及MLL家族甲基轉移酶的活性調控,並提出了一個適用於大多數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的通用調控機制。
  • 科學家揭示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
    of MLL family methyltransferases,揭示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MLL家族蛋白活性調控的結構基礎。MLL家族蛋白(MLL1/2/3/4,SET1A/B)是一類特異性針對H3K4的甲基轉移酶,其甲基轉移酶活性依賴於C末端的一個保守的SET結構域。前人實驗發現,MLL家族蛋白與其他具有SET結構域的甲基轉移酶不同,它行使功能需要多個輔助蛋白WDR5、RBBP5、ASH2L組成複合體才能有效完成甲基化修飾過程。
  • GENES DEV:rRNA m6和甲基轉移酶METTL5參與了多能性和發育進程
    細胞內RNA存在超過100多種修飾,m6A修飾已經被證實在調控RNA的結構、穩定性、剪接、定位、和結合蛋白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被揭開
    人民網上海2月20日電(記者姜泓冰)經過多年努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雷鳴、陳勇研究組和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國輝研究組近日解析出甲基轉移酶MLL家族蛋白複合物的結構,並闡釋了其活性調控的分子機制。國際學術期刊《自然》2月18日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該成果。
  • Nature:第一種α-N-甲基轉移酶被發現
    人們對其功能知之甚少,儘管在一個例子(即「Ran鳥嘌呤核甙酸-交換因子RCC1」)中甲基化是其與染色質結合所必需的。30多年前曾有人提出,也許存在一種真核α-N-specific甲基轉移酶,而現在這樣一種酶已在HeLa細胞中被發現。Schaner等人描述了第一種已知的α-N-甲基轉移酶,名叫「N-terminal RCC1甲基轉移酶」 (NR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