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布組蛋白甲基轉移酶最新...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今天(24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研究團隊在學校冷凍電鏡中心支持下,與國內外多家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NSD蛋白與核小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已被報導與多種癌症腫瘤疾病發生密切相關,其中的NSD家族蛋白在染色質結構與功能調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的異常表達或者突變等會導致多發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肺癌、結腸癌和甲狀腺癌等。多年來,科學家對NSD家族蛋白作用機理進行探究,但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清楚。此次研究通過運用南方科技大學冷凍電鏡中心的前沿技術,首次發布了NSD家族蛋白與核小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高級研究學者 李婉秋:通過比較,我們還發現了NSD蛋白癌症相關的突變位點是如何增強了它與核小體的相互作用,基於我們的研究成果,下一階段就是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小分子抑制劑,來阻斷這些致癌突變與核小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布組蛋白甲基轉移酶最新研究成果
    今天(24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研究團隊在學校冷凍電鏡中心支持下,與國內外多家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NSD蛋白與核小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 ...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布組蛋白甲基轉移酶最新研究...
    今天(24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研究團隊在學校冷凍電鏡中心支持下,與國內外多家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NSD蛋白與核小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 Nature: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機制
    ,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MLL家族甲基轉移酶的活性調控機制。研究結果表明,MLL1蛋白自身的甲基轉移酶活性很低,需與WDR5、RBBP5、ASH2L形成複合物後才具有較高的甲基轉移酶活性。並且後三者是所有MLL家族複合物的共同核心元件。但當前對於這些因子調控MLL蛋白活性的分子機制仍不是很清楚。在這篇Nature文章中研究人員證實,最小化的RBBP5–ASH2L異二聚體作為一個結構單位,與所有MLL家族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發生互作並激活了它們。
  • 南方科技大學學者李婉秋在Nature發表論文!
    2020年12月24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高級研究學者李婉秋攜手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佔新團隊、紀念斯隆-凱薩琳癌症研究中心教授Dinshaw J.Patel團隊和史丹福大學教授Or Gozani團隊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Molecular basis of nucleosomal H3K36 methylation by NSD methyltransferases(NSD家族甲基轉移酶甲基化核小體H3K36的分子機制)」的研究論文。
  • 科學家揭示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於2月18日以Article的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雷鳴、陳勇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國輝研究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Structural basis for activity regulation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揭示致癌組蛋白突變抑制SETD2甲基轉移酶活力的...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揭示致癌組蛋白突變抑制SETD2甲基轉移酶活力的分子基礎清華新聞網8月3日電 7月31日,《基因與發育》(Genes & Development) 雜誌發表了醫學院李海濤教授課題組題為「甲基轉移酶SETD2識別致癌組蛋白的分子基礎」(《Molecular basis for oncohistone
  • 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被揭開
    人民網上海2月20日電(記者姜泓冰)經過多年努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雷鳴、陳勇研究組和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國輝研究組近日解析出甲基轉移酶MLL家族蛋白複合物的結構,並闡釋了其活性調控的分子機制。國際學術期刊《自然》2月18日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該成果。
  • 上海藥物所揭示組蛋白甲基轉移酶G9a促進乳腺癌發展機制
    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異常表達會導致組蛋白甲基化模式失衡並廣泛促進人類癌症的發生發展。自2000年第一個組蛋白賴氨酸甲基轉移酶Suv39h1被發現後,至今已有50多個賴氨酸甲基轉移酶被確證,其中G9a(也被稱作KMT1C或者EHMT2)是第二個被報導的組蛋白甲基轉移酶。
  • 科學家發現一種可以預防原發性難產的肌動蛋白組氨酸甲基轉移酶
    12月10日,美國史丹福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等科研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SETD3 is anactin histidine methyltransferase that prevents primary dystocia」的文章,通過小鼠實驗發現了首個哺乳動物蛋白質組氨酸甲基轉移酶SETD3及其對平滑肌收縮的關鍵調節作用。
  • 5篇Nature/Science,南方科技大學在生命科學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核受體結合SET域蛋白(NSD)家族的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包括NSD1,NSD2和NSD3,在染色質調節中起著關鍵作用,並參與致癌作用。NSD酶表現出自抑制狀態,可通過與核小體結合而解除,從而使組蛋白H3在Lys36(H3K36)處二甲基化。但是,這種機制基礎的分子基礎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
  • 高解析度SARS-CoV-2甲基轉移酶結構揭示轉錄後加工分子機制
    面對嚴峻的疫情,多國研究者從不同角度開展了關於SARS-CoV-2的基礎研究與臨床試驗。大多數研究集中於新冠病毒的結構蛋白與宿主受體、蛋白酶的相互作用,開放相應的抑制劑和中和抗體,對於病毒轉錄加工方面的認識相對較少。
  • 廣東科研團隊最新成果登上國際頂級雜誌!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微生物學系曹虹團隊在國際胃腸肝病學界頂級雜誌Gut(1區,2019年影響因子19.819)在線發表了題為"Bacterial O-GlcNAcase genes abundance decreases in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and its administration ameliorates
  • 首次鑑定出阻止難產的組氨酸甲基轉移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不僅發現這種修飾是通過一種稱為SETD3的酶進行的,而且還發現這種酶可能有助於在分娩期間協調子宮中的肌肉收縮。肌肉細胞中發生的這種修飾涉及肌動蛋白。肌動蛋白在一定程度上構成在肌肉內收縮的細絲。肌動蛋白中的某些組氨酸發生甲基化修飾。
  • Nature immuno:甲基轉移酶EZH2核外也有新功能
    2015年3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著名國際期刊nature immunology在線發表了新加坡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甲基轉移酶EZH2不僅在細胞核內發揮重要作用,在細胞核外也能夠通過對底物蛋白的甲基化影響生物過程和疾病發生。
  • 南方醫科大學夏來新/肖姍揭示RNA修飾調控組蛋白...
    南方醫科大學夏來新/肖姍揭示RNA修飾調控組蛋白修飾過程 2020-08-11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發現由甲基轉移酶核酶催化的位點特異性RNA甲基化
    研究發現由甲基轉移酶核酶催化的位點特異性RNA甲基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9 15:32:57 德國尤利烏斯-馬克西米利安-維爾茨堡大學Claudia Höbartner
  • 茶葉中咖啡因轉化為非刺激性茶氨酸的N9-甲基轉移酶的發現與鑑定
    來自暨南大學的何蓉蓉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9-methyltransferase involved in converting caffeine into non-stimulatory theacrine in tea」的研究,鑑定了來自
  • Cell Research | 北大伊成器研究組實現新型RNA修飾m6Am甲基轉移酶的鑑定
    早在1975年,科學家就鑑定到了m6Am 的存在;最近研究發現m6Am也是一個動態、可逆的修飾,但其修飾酶一直未被鑑定,極大地限制了對m6Am功能機制的研究。為了鑑定該修飾酶,伊成器課題組從全細胞裂解液中通過生化手段分離並鑑定了m6Am的修飾酶,並通過體內和體外實驗,證實了PCIF1的甲基轉移酶活性:通過LC-MS/MS定量質譜發現PCIF1敲低細胞系中mRNA的 m6Am修飾水平顯著下降,通過體外生化實驗表明PCIF1對帶有m7G帽子結構的RNA具有最高的修飾活性。
  • 研究解析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課題組與美國溫安洛研究所Peter Jones課題組、Karsten Melcher課題組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首次解析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DNMT3A2/DNMT3B3)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闡述了DNMT3A2/DNMT3B3與核小體的結合模式,提出全基因組
  • Nature:第一種α-N-甲基轉移酶被發現
    Alpha-N 甲基化是一種不尋常的「轉錄後」修飾,在其中,蛋白的胺基酸末端殘基被甲基化。人們對其功能知之甚少,儘管在一個例子(即「Ran鳥嘌呤核甙酸-交換因子RCC1」)中甲基化是其與染色質結合所必需的。30多年前曾有人提出,也許存在一種真核α-N-specific甲基轉移酶,而現在這樣一種酶已在HeLa細胞中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