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第一種α-N-甲基轉移酶被發現

2020-11-28 生物谷

Alpha-N 甲基化是一種不尋常的「轉錄後」修飾,在其中,蛋白的胺基酸末端殘基被甲基化。人們對其功能知之甚少,儘管在一個例子(即「Ran鳥嘌呤核甙酸-交換因子RCC1」)中甲基化是其與染色質結合所必需的。30多年前曾有人提出,也許存在一種真核α-N-specific甲基轉移酶,而現在這樣一種酶已在HeLa細胞中被發現。Schaner等人描述了第一種已知的α-N-甲基轉移酶,名叫「N-terminal RCC1甲基轉移酶」 (NRMT)。他們識別出了「NRMT識別順序」和幾個新的甲基化目標,包括腫瘤抑制蛋白SET和視網膜母細胞瘤蛋白(Rb)。Alpha-N -甲基化還被發現是正常雙極紡錘體形成及染色體分離所必需的。

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

Nature doi:10.1038/nature09343

NRMT is an α-N-methyltransferase that methylates RCC1 and retinoblastoma protein

Christine E. Schaner Tooley,Janusz J. Petkowski,Tara L. Muratore-Schroeder,Jeremy L. Balsbaugh,Jeffrey Shabanowitz,Michal Sabat,Wladek Minor,Donald F. Hunt& Ian G. Macara

The post-translational methylation of α-amino groups was first discovered over 30 years ago on the bacterial ribosomal proteins L16 and L33 (refs 1, 2), but almost nothing is known about the function or enzymology of this modification. Several other bacterial and eukaryotic proteins have since been shown to be α-N-methylated3, 4, 5, 6, 7, 8, 9, 10. However, the Ran guanine nucleotide-exchange factor, RCC1, is the only protein for which any biological function of α-N-methylation has been identified3, 11. Methylation-defective mutants of RCC1 have reduced affinity for DNA and cause mitotic defects3, 11, but further characterization of this modification has been hindered by ignorance of the responsible methyltransferase. All fungal and animal N-terminally methylated proteins contain a unique N-terminal motif, Met-(Ala/Pro/Ser)-Pro-Lys, indicating that they may be targets of the same, unknown enzyme3, 12. The initiating Met is cleaved, and the exposed α-amino group is mono-, di- or trimethylated. Here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of the first α-N-methyltransferase, which we named N-terminal RCC1 methyltransferase (NRMT). Substrate docking and mutational analysis of RCC1 defined the NRMT recognition sequence and enabl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numerous new methylation targets, including SET (also known as TAF-I or PHAPII) and the retinoblastoma protein, RB. Knockdown of NRMT recapitulates the multi-spindle phenotype seen with methylation-defective RCC1 mutants3, demonstrating the importance of α-N-methylation for normal bipolar spindle formation and chromosome segregation.

相關焦點

  • Nature immuno:甲基轉移酶EZH2核外也有新功能
    2015年3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著名國際期刊nature immunology在線發表了新加坡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甲基轉移酶EZH2不僅在細胞核內發揮重要作用,在細胞核外也能夠通過對底物蛋白的甲基化影響生物過程和疾病發生。
  • 科學家發現一種可以預防原發性難產的肌動蛋白組氨酸甲基轉移酶
    12月10日,美國史丹福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等科研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SETD3 is an actin histidine methyltransferase that prevents primary dystocia」的文章,通過小鼠實驗發現了首個哺乳動物蛋白質組氨酸甲基轉移酶
  • Nature:存在50年的謎團終破解!首次鑑定出阻止難產的組氨酸甲基轉移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不僅發現這種修飾是通過一種稱為SETD3的酶進行的,而且還發現這種酶可能有助於在分娩期間協調子宮中的肌肉收縮。由於這種活性,即將甲基轉移到組氨酸上,這種新鑑定出的SETD3被稱為組氨酸甲基轉移酶(histidine methyltransferase)。科學家們已在酵母中發現組氨酸甲基轉移酶,但是在此之前,還沒有人在人類或其他動物身上鑑定出組氨酸甲基轉移酶。
  • 研究發現由甲基轉移酶核酶催化的位點特異性RNA甲基化
    研究發現由甲基轉移酶核酶催化的位點特異性RNA甲基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9 15:32:57 德國尤利烏斯-馬克西米利安-維爾茨堡大學Claudia Höbartner
  • Nature: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機制
    在這篇Nature文章中研究人員證實,最小化的RBBP5–ASH2L異二聚體作為一個結構單位,與所有MLL家族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發生互作並激活了它們。他們通過結構、生化及計算分析揭示出了MLL家族蛋白的兩步激活機制。這些研究結果前所未有地深入闡明了複合物組裝的共同點與功能變化及MLL家族甲基轉移酶的活性調控,並提出了一個適用於大多數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的通用調控機制。
  • 核小體結合的DNA甲基轉移酶DNMT3A和DNMT3B結構獲解析
    核小體結合的DNA甲基轉移酶DNMT3A和DNMT3B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1:24:30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核小體結合的DNA
  • 茶葉中咖啡因轉化為非刺激性茶氨酸的N9-甲基轉移酶的發現與鑑定
    ,它以1,3,7-三甲基尿酸而不是咖啡因為底物,具有新的N9甲基轉移酶活性,證實了C8氧化發生在N9甲基化之前。CkTcS複合物的晶體結構揭示了N9甲基化所需的關鍵殘基,為茶樹中的咖啡因N-甲基轉移酶如何通過微調其活性位點來催化區域選擇性N-甲基化提供了見解。
  • 上海藥物所揭示組蛋白甲基轉移酶G9a促進乳腺癌發展機制
    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異常表達會導致組蛋白甲基化模式失衡並廣泛促進人類癌症的發生發展。自2000年第一個組蛋白賴氨酸甲基轉移酶Suv39h1被發現後,至今已有50多個賴氨酸甲基轉移酶被確證,其中G9a(也被稱作KMT1C或者EHMT2)是第二個被報導的組蛋白甲基轉移酶。
  • 高解析度SARS-CoV-2甲基轉移酶結構揭示轉錄後加工分子機制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Satchell團隊利用X射線衍射解析了新冠病毒mRNA甲基轉移酶nsp16與nsp10的複合體結構,深度解析了甲基轉移酶的催化機理,為新冠病毒抑制劑的開發提供新的策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ScienceSignaling上,題為「
  • Nature:DNA甲基轉移酶抑制劑或是頑疾的新希望
    Leandro Cerchietti、Ari Melnick和同事提供的證據表明,通過改進頑症病人的療效,DNA甲基轉移酶抑制劑(DNMTI)可能是一條途徑。DLBCL細胞具有異常的甲基化模式和快速增殖,促使作者調查了一種DNMTI,地西他賓,對細胞活性和化療增敏的作用。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揭示致癌組蛋白突變抑制SETD2甲基轉移酶活力的...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揭示致癌組蛋白突變抑制SETD2甲基轉移酶活力的分子基礎清華新聞網8月3日電 7月31日,《基因與發育》(Genes & Development) 雜誌發表了醫學院李海濤教授課題組題為「甲基轉移酶SETD2識別致癌組蛋白的分子基礎」(《Molecular basis for oncohistone
  • GENES DEV:rRNA m6和甲基轉移酶METTL5參與了多能性和發育進程
    目前已經發現了與m6A相關的甲基轉移酶,如METTL家族的METTL3和METTL14可以催化mRNA、ncRNA、pri-miRNA上的m6A形成,ZCCHC4可以特異性催化28S rRNA上的m6A。
  • ACS Catalysis | 分子模擬探究Mg離子介導的TrmD酶甲基轉移過程
    引言TrmD是一種細菌特異性的甲基轉移酶。Mg離子是TrmD的發揮催化活性所必需的,但目前對TrmD結構中Mg離子的位置及其發揮的作用尚不清楚。研究人員通過分子動力學(MD)模擬,確定了酶活性位點合理的Mg離子結合口袋,Mg離子和兩個天冬氨酸和一個穀氨酸以及S-腺苷甲硫氨酸(SAM)協調作用。
  • Cell Research | 北大伊成器研究組實現新型RNA修飾m6Am甲基轉移酶的鑑定
    早在1975年,科學家就鑑定到了m6Am 的存在;最近研究發現m6Am也是一個動態、可逆的修飾,但其修飾酶一直未被鑑定,極大地限制了對m6Am功能機制的研究。為了鑑定該修飾酶,伊成器課題組從全細胞裂解液中通過生化手段分離並鑑定了m6Am的修飾酶,並通過體內和體外實驗,證實了PCIF1的甲基轉移酶活性:通過LC-MS/MS定量質譜發現PCIF1敲低細胞系中mRNA的 m6Am修飾水平顯著下降,通過體外生化實驗表明PCIF1對帶有m7G帽子結構的RNA具有最高的修飾活性。
  • Nature Communications |萜類合酶隱藏的芳香異戊烯基轉移酶功能的新發現
    萜類化合物是目前已發現的數量最多的天然產物,其在香水、香料、抗腫瘤和抗瘧疾藥物中被廣泛應用。作為萜類化合物合成前體,線性異戊烯基焦磷酸能夠被不同的萜類合酶催化,形成多樣的萜類骨架。萜烯合酶催化的環化反應在很大程度上是導致萜類天然產物具有廣泛化學多樣性的主要原因。
  • 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布組蛋白甲基轉移酶最新...
    今天(24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研究團隊在學校冷凍電鏡中心支持下,與國內外多家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NSD蛋白與核小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 ...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布組蛋白甲基轉移酶最新研究...
    今天(24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研究團隊在學校冷凍電鏡中心支持下,與國內外多家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NSD蛋白與核小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 首次解析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
    de novo DNA甲基化轉移酶3A和3B催化的CpG甲基化對哺乳動物的發育和細胞分化至關重要,並且常常與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並且常常與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課題組與美國溫安洛研究所Peter Jones課題組、Karsten Melcher課題組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首次解析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DNMT3A2/DNMT3B3)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闡述了DNMT3A2/DNMT3B3與核小體的結合模式,提出全基因組DNA甲基化的模型。相關成果已發表在《Nature》上。
  • Science | 突破,可能開拓一個新的領域,首次發現m6Am甲基化轉移酶
    N6-甲基腺苷(m6A)是人類最普遍的信使RNA修飾形式。所謂的「寫入」複合物,核心部分為METTL3–METTL14 m6A甲基轉移酶,還包括其他調控因子亞單元,作用是催化m6 mRNA甲基化。至少有兩種橡皮擦酶FTO和ALKBH 5介導了甲基化的逆反應。m6甲基化的轉錄被讀取器蛋白質鎖識別,該蛋白可以調節mRNA前處理、翻譯和退化。在哺乳動物中,m6A依賴的mRNA調節是必不可少的。m6A甲基化的缺陷影響很多的生物過程。
  • CCS Chemistry | 新發現:MonM,原來你是這樣的一個酶
    復旦大學張琪課題組通過基因挖掘發現了一個新型的linaridin天然產物—mononaridin。生物合成研究揭示參與mononaridin生物合成的MonM是一個具有豐富催化多樣性的N-甲基轉移酶。利用MonM的催化特性,張琪課題組開發出一種溫和高效的多肽抗生素螢光標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