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Catalysis | 分子模擬探究Mg離子介導的TrmD酶甲基轉移過程

2020-08-21 中大唯信

引言

TrmD是一種細菌特異性的甲基轉移酶。Mg離子是TrmD的發揮催化活性所必需的,但目前對TrmD結構中Mg離子的位置及其發揮的作用尚不清楚。研究人員通過分子動力學(MD)模擬,確定了酶活性位點合理的Mg離子結合口袋,Mg離子和兩個天冬氨酸和一個穀氨酸以及S-腺苷甲硫氨酸(SAM)協調作用。通過實驗突變研究驗證了計算結果,該研究證明了Mg離子結合殘基對於催化活性的重要性。量子力學計算表明,只有當Mg束縛在模擬代表性結構的位置上時,才會發生甲基轉移過程,該研究為基於靶向Mg離子結合TrmD 的抗菌藥物發現提供了新的策略。


背景

甲基轉移反應在多種生理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最經常使用甲基供體S-腺苷甲硫氨酸(SAM)進行甲基轉移。SAM的甲基是帶電荷的moiety部分的一部分,其熱力學不穩定,使甲基取代基對親核試劑具有高度反應性。因此,通常在沒有金屬離子協助的情況下發生由甲基轉移酶催化的甲基轉移。即使在需要金屬離子的極少數情況下,它們的作用通常也僅限於穩定底物和提高選擇性,但不直接參與化學鍵的實際斷裂和形成。例如,這與激酶催化的磷醯基轉移反應相反,後者嚴格要求二價金屬離子使ATP的γ-磷醯基相對於底物「在線」取向,以形成正確的催化幾何結構。


兩個高度保守的胺基酸D169和R154對於TrmD活性展現發揮重要的作用,D169能從G37的N1中提取質子;R154能夠和帶負電的D37形成穩定的相互作用。但是,由於TrmD晶體結構均不含Mg離子,催化機理的細節仍不清楚,依賴Mg離子的催化過程也難以通過光譜研究,研究人員因此採用分子動力學(MD)模擬和量子力學(QM)結合的計算方法來探究Mg離子與酶的確切結合位置及其在催化中的作用

模擬結果

1:Mg離子在TrmD的活動位點優先結合

TrmD的每個單體都包含兩個域(N和C端)和它們之間的柔性連接子。催化三聯體嵌入在N末端結構域中(圖1)。TrmD與其他甲基轉移酶的區別在於,一次僅可操作一個活性位點,每個二聚體僅結合一個tRNA。

圖1. TrmD-tRNA-SFG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圖片來源 ACS Catalysis

在模擬中,Mg離子自發地和結合到兩個複合物的活性位點,但位置出乎意料。Mg離子和三個酸性殘基(E116,D169和D177)的羧基相互作用,而與G37並無相互作用(圖2A)。此外,研究人員對TrmD複合物結構進行了類似的模擬,此時體系中沒有Mg離子的條件下, Na +離子是溶劑中僅有的帶正電的離子。模擬結果表明Na+也經常出現在結合位點。但與Mg離子相比,它可以同時結合兩種單體上 (圖2B)。儘管在TrmD的晶體結構中未發現Mg離子,但由於Mg離子(和Na +)與水分子之間的電子密度相似,因此存在這樣的可能性:被誤認為結晶水。實際上,有一些例子表明Mg離子和其他離子被錯誤地識別為水。 因此,使用表徵水分子與周圍原子之間相互作用數量的方法,研究人員根據TrmD的X射線結構中研究了結晶水,發現水分子的位置對應於研究人員在MD模擬中確定的Mg離子和Na +的位置(圖2 C)。在每種情況下,水都與SAM和酸性殘基的羧酸基團接觸,這表明它們實際上可能是金屬離子。此外,TrmD-tRNA-SFG(PDB ID:4yvi)的晶體結構在配體的蛋氨酸部分附近包含未分配的電子密度(圖2 D)。它的位置幾乎完全對應於通過上述程序確定的水的位置。因此,結晶水可能是被研究人員一直忽視的與酶結合的金屬離子。

圖2. TrmD的活動區域

圖片來源 ACS Catalysis


2:Mg離子結合改變活性部位的構象

為了評估Mg離子TrmD的結構,研究人員對複合物進行了10次獨立的MD模擬,並從一開始就將Mg離子放置在事先確定的結合位點。在模擬過程中,沒有觀察到金屬離子離開結合位點,因為和周圍的負電荷的殘基的羧基形成了靜電相互作用。模擬表明,Mg離子的存在改變了活性位點的結構。最值得注意的是,D169遠離G37,殘基之間的距離達到5.5 Å,從而允許水分子存在於兩者之間。此外,R154遠離G37 的O 6原子, SAM的甲基也遠離G37 的N 1原子(圖3)。

圖3. TrmD活性位點的重要距離取決於正離子的存在和位置

圖片來源 ACS Catalysis


Mg離子結合的影響超出了活性位點殘基位置的改變。TrmD與SAM的二元複合物的模擬表明,Mg離子對於促使甲基供體形成彎曲的構象也至關重要。儘管在沒有tRNA的情況下,SAM的甲硫氨酸部分在活性位點相當靈活,在開放構象和彎曲構象之間轉移,但其通過羧酸酯基與Mg離子配位穩定了彎曲結構。相反,當存在的是Na +時無法形成這種穩定作用,而Na +在模擬中大大促進了開放構象(圖4)。因此,Mg離子通過影響SAM的構型來影響催化的過程。由於開放和彎曲構象之間的轉換,研究人員探究了Mg離子結合改變了這兩種狀態下SAM結合的能量。研究人員分析了TrmD中SAM處於開放狀態和彎曲狀態的氫鍵網絡,發現兩個狀態中氫鍵的數目大致恆定,這與先前觀察到的Mg離子結合不影響SAM對酶的親和力一致。但是,研究人員觀察到兩種狀態的氫鍵類型不同,反映了它們之間的差異。例如,SAM中甲硫氨酸部分的氨基與D177 *的羧酸根之間的氫鍵對彎曲形式具有特異性,而R154 *與SAM的羧基之間的氫鍵則對開放形式具有特異性 。因此,Mg離子結合甚至在tRNA結合之前就將甲基供體約束為彎曲構象。

圖4. 包含鎂離子(左圖)和不包含(右圖)時全酶模擬時,SAM構象空間的自由能勢能面

圖片來源 ACS Catalysis


3:量化(QM)計算

MD模擬的結果顯示,Mg離子優先結合到活性位點的帶負電荷的口袋,該口袋由E116,D169 *,D177 *和SAM的羧酸鹽組成。研究人員從MD模擬中為金屬離子的這個位置選擇了8個不同的代表構象,並使用它們來構建用於QM計算的活動位點模型。在能量上最有優勢的模型(就能壘高低而言)由9個胺基酸(P58,G59,E116,V137,L138,T139,R154 *,D169 *,D177 *),SAM,G37和五個水分子組成(總共194個原子)。在初始構型中,Mg離子通過D169 *,D177 *和SAM的羧酸鹽的氧原子和三個水分子進行配位,並在整個反應步驟中保持排列。在該模型中,D169 *與G37 的N 1質子通過橋接的水分子相互作用。質子從G37 的N 1轉移到D169 *的羧酸鹽的能壘為8.5 kcal / mol(TS1,圖5)。最終的中間結構是優化過程中的最小能量,在進行零點能量(ZPE)校正後,該中間結構比先前的過渡狀態提高了約1 kcal / mol 。質子轉移後,質子化的D169 *離開G37,與SAM的羧酸基團形成氫鍵。在O 6原子產生的負電荷被R154 *穩定,R154 * 在此階段通過氫鍵和堆積與核鹼基直接相互作用。

圖5. 取決於金屬離子位置的甲基轉移反應通路能量圖

圖片來源 ACS Catalysis

結論

使用MD模擬和QM計算的組合方法,研究人員研究了Mg離子的結合位點,並揭示了其催化潛力。在MD模擬中,Mg離子優先與帶負電荷的口袋中的酶的活性位點結合,並誘導催化胺基酸殘基和SAM甲基供體的構象變化。QM計算證明,只有在Mg離子結合獲得的幾何形狀中,活性位點才具有催化作用。這些結果還通過實驗性突變研究得到了驗證,該研究證明了Mg離子的重要性-結合殘基用於催化活性。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這項工作也很重要。它提供並驗證了一種策略,該策略整合了MD模擬和QM計算各自的優勢,來研究Mg離子依賴的反應,其中難以用光譜學方法研究金屬離子常常掩蓋了對催化機理的認識。

參考文獻

Agata P. Perlinska, Marcin Kalek,* Thomas Christian, Ya-Ming Hou,* and Joanna I. Sulkowska*, Mg2+-Dependent Methyl Transfer by a Knotted Protein: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and Quantum Mechanics Study. ACS Catal. 2020, 10, XXX, 8058–8068


中大唯信頭條號與中大唯信公眾號、唯信計算訂閱號均由中大唯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歡迎關注轉發,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ACS Catalysis|馬爾科夫模型在糖基轉移酶模擬中的應用
    ppGalNAc-T酶是O-GalNAc糖基化修飾的起始糖基轉移酶,在人體中,ppGalNAc-Ts家族由20種同工酶組成,根據其相似性分為Ia,Ib,Ic,Id,Ie,If,Ig,IIa和IIb七個亞家族。ppGalNAc-T酶通過對底物位點的選擇性催化,精密調控蛋白的O-GalNAc糖基化。已有研究報導,ppGalNAc-T酶催化結構域的catalytic loop在整個催化反應中至關重要。
  • 高解析度SARS-CoV-2甲基轉移酶結構揭示轉錄後加工分子機制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Satchell團隊利用X射線衍射解析了新冠病毒mRNA甲基轉移酶nsp16與nsp10的複合體結構,深度解析了甲基轉移酶的催化機理,為新冠病毒抑制劑的開發提供新的策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ScienceSignaling上,題為「
  • ACS Catalysis|量子化學方法研究酶催化的立體選擇性
    酶工程技術徹底改變了生物催化領域,因此,深入了解控制特異性和選擇性的反應機制和因素對指導具有所需特性的酶工程設計很有幫助。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研究人員陸續開發出了一系列能夠解決酶催化中各種問題的計算方法。常見的方法是分子對接,分子動力學模擬(MD),自由能擾動(FEP),經驗價鍵(EVB),量子力學結合分子力學(QM/MM)和簇方法。
  • ACS Catalysis | 基於分子動力學模擬的脫氫/還原酶的理性設計
    EbSDR8-G94A/S153L (Mu0)的重新設計 圖片來源 ACS Catalysis在計算模擬中預反應狀態(Prereaction-State)可用於預測酶對底物的反應性。在脫氫/還原酶的情況下,當催化酪氨酸的羥基氧(OH)與底物(Osub)的羰基氧形成氫鍵,同時NAD(P)H的C4N處的氫原子與底物(Csub)的羰基碳足夠接近能轉移氰化物時,預反應狀態形成。
  • 表觀遺傳甲基轉移酶SET8動態構象圖景揭示其結構功能關係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以SET8為代表的甲基化酶動態構象圖景,為後續的SET8底物競爭和變構小分子抑制劑的設計提供了結構基礎。同時,研究綜合運用藥物化學、結構生物學、化學生物學、分子模擬和機器學習等方法和技術,為多學科協同解決化學生物基礎問題提供了範例。
  • 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被揭開
    人民網上海2月20日電(記者姜泓冰)經過多年努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雷鳴、陳勇研究組和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國輝研究組近日解析出甲基轉移酶MLL家族蛋白複合物的結構,並闡釋了其活性調控的分子機制。國際學術期刊《自然》2月18日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該成果。
  • ACS Catalysis|基於兩種冠狀病毒主蛋白酶3CL的催化機制提出藥物...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兩個蛋白酶個體的特性,該團隊利用小分子抑制劑探針,結合結構生物學,酶學等手段探究了MERS-CoV和SARS-CoV主蛋白酶的催化區別,並提出基於機制的藥物設計策略。催化過程中保守水對介導遠程相互作用發揮了關鍵作用圖片來源 ACS CatalysisMERS-CoV與SARS-CoV主蛋白酶在催化過程中的區別在催化過程中,SARS-CoV 主蛋白酶的H164
  • Nature immuno:甲基轉移酶EZH2核外也有新功能
    2015年3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著名國際期刊nature immunology在線發表了新加坡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甲基轉移酶EZH2不僅在細胞核內發揮重要作用,在細胞核外也能夠通過對底物蛋白的甲基化影響生物過程和疾病發生。
  • 科學家揭示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
    以基因組DNA和組蛋白的共價修飾為主要標誌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已成為生命科學前沿快速發展的熱點領域,其中組蛋白甲基化對基因的轉錄表達、細胞增殖分化等起著至關重要的調控作用,相關甲基化酶基因的突變會導致多種遺傳疾病和癌症。組蛋白H3第4位賴氨酸的甲基轉移酶MLL1就因為其基因易位重排所引起的混合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而得名,與造血功能密切相關。
  • Nature: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機制
    作為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組蛋白甲基化修飾在多種生命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細胞內有多種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共同調節組蛋白的修飾狀態,在組蛋白甲基化狀態確定後,多種效應分子特異地讀取修飾信息,從而參與基因轉錄調控過程。近年來,人們逐漸鑑定出了一系列組蛋白甲基化修飾位點。組蛋白的甲基化修飾主要發生在賴氨酸(K)和精氨酸(R)殘基上。
  • GENES DEV:rRNA m6和甲基轉移酶METTL5參與了多能性和發育進程
    目前已經發現了與m6A相關的甲基轉移酶,如METTL家族的METTL3和METTL14可以催化mRNA、ncRNA、pri-miRNA上的m6A形成,ZCCHC4可以特異性催化28S rRNA上的m6A。
  • 核小體結合的DNA甲基轉移酶DNMT3A和DNMT3B結構獲解析
    核小體結合的DNA甲基轉移酶DNMT3A和DNMT3B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1:24:30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核小體結合的DNA
  • ...生物醫學研究院達林泰課題組和張延課題組在《ACS Catalysis...
    該研究運用計算化學和生物化學的方法從原子水平揭示了ppGalNAc-T2酶中一個關鍵結構域catalytic loop的構象變化過程及其對底物識別和酶催化反應的分子作用機制。O-GalNAc糖基化是具有重要生物學功能的翻譯後修飾類型。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蛋白質特異性位點的O-GalNAc糖基化與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多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密切相關。
  • ACS Catalysis綜述: 水相異質催化反應研究進展
    水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在許多生物轉化過程中充當溶劑或反應物。因此,了解水在這些過程中的作用一直是研究人員多年來的一個重點。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揭示致癌組蛋白突變抑制SETD2甲基轉移酶活力的...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揭示致癌組蛋白突變抑制SETD2甲基轉移酶活力的分子基礎清華新聞網8月3日電 7月31日,《基因與發育》(Genes & Development) 雜誌發表了醫學院李海濤教授課題組題為「甲基轉移酶SETD2識別致癌組蛋白的分子基礎」(《Molecular basis for oncohistone
  • 茶葉中咖啡因轉化為非刺激性茶氨酸的N9-甲基轉移酶的發現與鑑定
    然而,其潛在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它以1,3,7-三甲基尿酸而不是咖啡因為底物,具有新的N9甲基轉移酶活性,證實了C8氧化發生在N9甲基化之前。CkTcS複合物的晶體結構揭示了N9甲基化所需的關鍵殘基,為茶樹中的咖啡因N-甲基轉移酶如何通過微調其活性位點來催化區域選擇性N-甲基化提供了見解。
  • 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布組蛋白甲基轉移酶最新...
    今天(24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研究團隊在學校冷凍電鏡中心支持下,與國內外多家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NSD蛋白與核小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 ...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布組蛋白甲基轉移酶最新研究...
    今天(24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研究團隊在學校冷凍電鏡中心支持下,與國內外多家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NSD蛋白與核小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 植物所揭示植物中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發育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植物體內一種新的蛋白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開花的機制,並且建立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的O-GlcNAc修飾參與植物發育過程的新功能。在植物中,這種動態的蛋白糖基化與磷酸化修飾調節植物春化作用介導的開花過程,而O-GlcNAc信號與組蛋白表觀遺傳調控的關係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種康團隊致力於植物體內O-GlcNAc信號調控春化響應及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研究。
  • 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DNA和組蛋白修飾作為表觀遺傳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一直是生物學研究中的熱點領域之一,在細胞正常生理過程以及疾病的發生發展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和科學意義。組蛋白甲基化或對應的去甲基化過程對於基因的轉錄表達、細胞增殖分化等起著至關重要的調控作用,相關甲基化酶基因的突變異常會導致多種遺傳疾病和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