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Catalysis|馬爾科夫模型在糖基轉移酶模擬中的應用

2020-11-27 中大唯信

前言

粘蛋白型(GalNAc型)O-糖基化(以下簡稱O-GalNAc糖基化)是具有重要生物學功能的翻譯後修飾類型 [1-3]。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蛋白質特異性位點的O-GalNAc糖基化與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多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密切相關, 如冠狀動脈疾病,阿爾茨海默氏病 [4-5]。ppGalNAc-T酶是O-GalNAc糖基化修飾的起始糖基轉移酶,在人體中,ppGalNAc-Ts家族由20種同工酶組成,根據其相似性分為Ia,Ib,Ic,Id,Ie,If,Ig,IIa和IIb七個亞家族。ppGalNAc-T酶通過對底物位點的選擇性催化,精密調控蛋白的O-GalNAc糖基化。已有研究報導,ppGalNAc-T酶催化結構域的catalytic loop在整個催化反應中至關重要。O-GalNAc糖基化的第一步是由一大類稱為多肽N-乙醯半乳糖胺基轉移酶(ppGalNAc-Ts)的酶完成的,該酶將GalNAc組從UDP-GalNAc轉移到蛋白質的絲氨酸或蘇氨酸殘基,得到產物TN(GalNAcα1-O-絲氨酸/蘇氨酸)和抗原釋放出遊離UDP。

對於ppGalNAc-Ts體系,前人通過600ns的分子模擬來研究catalytic loop的構象轉變。他們的結果表明,loop的閉合是與UDP-GalNAc結合引起。但研究未能揭示loop打開/閉合的完整動態過程,這個過程可能發生在數十微秒甚至更長的時間尺度內。

本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採用了長時間的分子模擬(約20μs),來研究模擬過程中UDP-GalNAc結合後T2中完整的catalytic loop打開/閉合的過程,模擬的結果捕捉到3個關鍵的構象變化中間態。另外,本研究發現,活性位點附近的若干胺基酸殘基對調控catalytic loop的動力學過程起到關鍵作用,進而影響後續的底物識別。更進一步,結合計算的結果,研究人員對若干胺基酸位點進行了突變實驗,並測定了它們的酶動力學、親和力參數及糖基化位點。本研究揭示了catalytic loop在底物識別和糖基化位點選擇性上的關鍵作用。

如何在分子模擬中構造馬爾科夫模型(MSM)

最近2年,在分子模擬領域,對於感興趣的構象變化的問題處理,研究,通過大量短時間MD模擬,構造馬爾科夫狀態模型(MSM)的方式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6] 。

構建MSM模型,一般要選擇n個狀態,使得它們涵蓋了整個動力學行為,並且滯後時間τ足夠長以成為馬爾科夫模型,但又短得足以解決系統動力學問題。如果能夠成功做到這一點,則MSM僅從其過渡矩陣提供有關系統的有價值的信息, 如下圖所示,a圖表示的是八段不同的短時間的模擬軌跡,每一段模擬中可以選取不同幀的由一個模擬時間步分開。B圖表示將軌跡分解為若干離散狀態,其中已識別出四個狀態(綠色,藍色,紫色和粉紅色)。C圖表示的是觀察到的轉換計數矩陣,d圖是可逆轉換概率矩陣,,通過對觀察到的轉換計數矩陣及其轉置進行平均得到,以確保每個正向轉換都可以發生相同次數的向後轉換。每行的概率總計為1。e圖是總體概率分布的餅圖,這是概率矩陣的第一個特徵向量。佔比比較高的狀態在熱力學上也更趨於穩定。F圖是軌跡數據集主要特徵過程的示意圖。綠色狀態的特徵通量為負,而所有其他狀態的特徵通量為正,因此此過程表示從綠色狀態向其他狀態的運動。總體總和為1,每個過程的特徵通量總和為0。此過程的時標是五個軌跡時間步長。

圖1:馬爾科夫模型構建的方法

圖片來源自J. Am. Chem. Soc

本文構造馬爾科夫模型的過程

研究人員通過tICA降維和聚類分析,將199條時長 100-ns MD模擬的所有構象聚類為不同數量的微狀態。然後,為了研究catalytic loop閉合過程中動力學的詳細機制,進一步使用PCCA +算法將一個500狀態的動力學模型歸納為5個宏觀狀態,隨後使用不同的仿真數據集進行MSM的收斂性測試。

結果

catalytic loop打開→閉合過程中關鍵亞穩狀態的發現

通過構建MSM模型,研究人員發現在閉合過程中識別出catalytic loop的五個亞穩態,即S1-S5(圖2 A,B)。S1和S5狀態分別對應於完全打開和完全關閉的狀態,其他三個狀態是loop閉合期間的關鍵中間狀態。進一步分析過渡路徑,揭示了兩個主要的構象轉變途徑:S1→S2→S3→S4→S5和S1→S2→S3→S5(圖2 C)。S1的結構特徵類似於最初的開環構象,和主鏈的I253殘基形成一個穩定的氫鍵(佔71.3%)(圖2 d,3 A,B,E,F)。從S1開始,catalytic loop首先過渡到S2狀態,其中Y367失去與I253,W282和F361的相互作用,catalytic loop的結構朝向UDP-GalNAc的構象。然後S2可以進一步過渡到S3,在此期間catalytic loop到達接近封閉構象的區域,並且H365,Y367和F369的側鏈可以與V330,W331,F377,L204,H145和UDP-GalNAc的尿嘧啶形成疏水作用(見圖2 D,3 E)。

最終,從S3狀態,catalytic loop可以直接轉變到閉合的狀態S5,或者經過另一個中間狀態S4, 到達S5狀態(見圖2 C)。S5是完全閉合狀態,其中H365,Y367,F369,F377,H145,L204,V330,W331和UDP-GalNAc的尿嘧啶基團可以形成穩定的疏水區域(見圖2 D,3 E ,F)。這些相互作用網絡有助於將catalytic loop穩定在封閉狀態。

圖 2:MSM模型確定了catalytic loop在閉合過程中存在5個亞穩態。(A)在前兩個最慢tIC維度上,模擬中構象的自由能投影。(B)兩個最慢的tIC上,模擬中構象的散點分布圖。S1到S5分別用黑色,紅色,綠色,藍色和橙色表示。(C)源自MSM的五態動力學模型,每個圓圈代表一個亞穩態(D)每個宏觀狀態下具有代表性的構象展示

圖 3: catalytic loop 閉合過程中關鍵的結構變化。(A)六個關鍵氫鍵在模擬過程中所佔有的概率(B)每個亞穩態的HB佔據H1,H2,H3,H4,H5和H6。(C)在每種狀態下,催化環C末端區域螺旋佔有的概率(D)距UDP–GalNAc小於3的距離內的水分子數量。(E)距離計算時幾個殘基對的定義(F)在每個亞穩態下d1,d2,d3,d4,d5和d6的測量距離。

圖片來源自ACS catalysis

為了更好地觀察監控整個loop閉合的過程,研究人員將所有MD的構型投影到第一個tIC以及迴轉半徑(Rg)上。如圖4 A 所示,在loop閉合期間,Rg的平均值從S1狀態時的~10 減小到S5狀態時的~7 。具體地,在S1中,W331,H365,Y367和F369的位置比較分散,形成了相對較高的R g值(見圖3 E,F和4),等到了S5狀態,完全閉合的構象S5顯示出所有五個狀態中均顯示出最低的R g值(請參見圖4)。

圖4. S2是catalytic loop關閉動力學的關鍵中間狀態。(A)散點圖,每個MD構象都映射到第一個tIC上,H145,L204,V330,W331,H365,Y367,F369,F377和UDP的尿嘧啶部分(Ura)的迴轉半徑(Rg) (B)每個狀態(S1-S5)的代表性結構展示。

圖片來源自ACS catalysis

UDP-GalNAc結合綁定促進了Catalytic-Loop的關閉

有趣的是,本項研究發現佔比最高的狀態不是閉合的狀態S5, 而是中間態S2。分析表明,S2中catalytic loop的構象非常不均一,既包含開放的構象(有較高的R g值),也包含封閉的構象(較低的R g值,見圖4 A)。而在到達S3之後,catalytic loop漸漸趨向閉合的狀態,綜合以上結果,研究人員推測S2是催化環閉合動力學的關鍵中間狀態,在這期間,UDP-GalNAc可能參與促進了catalytic loop從開放形式向封閉形式的構象轉變。為了驗證這個假設,研究人員對apo T2結構(不與UDP-GalNAc結合的構象)進行了額外的模擬,目的是為了研究UDP-GalNAc在閉合過程中的作用。結果表明,UDP-GalNAc的存在可以使catalytic loop穩定在起始構象,甚至可以促進loop的閉合。相反的,當沒有UDP-GalNAc之後,大約一半模擬的構象趨向轉變為開放狀態。進一步的分析表明,與UDP-GalNAc直接接觸的幾個關鍵殘基,包括L204,V330和W331,在去除UDP-GalNAc之後經歷了較大的結構波動。

圖5. UDP–GalNAc的存在促進了催化環的閉合。

圖片來源自ACS catalysis

結語

本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廣泛的計算模擬,揭示了在UDP-GalNAc結合後T2中catalytic loop的閉合/打開運動的完整動力學過程。構建的馬爾科夫模型(MSM)可以識別催化環在其閉合運動過程中的五個關鍵中間狀態,這在之後的識別底物和後續的催化反應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Ju, T.; Otto, V. I.; Cummings, R. D. The Tn Antigen-Structural Simplicity and Biological Complexity.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1770-1791.

(2) Gill, D. J.; Tham, K. M.; Chia, J.; Wang, S. C.; Steentoft, C.; Clausen, H.; Bard-Chapeau, E. A.; Bard, F. A. Initiation of GalNAcType O-Glycosylation i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Promotes Cancer Cell Invasivenes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3, 110, E3152-E3161

(3) Gill, D. J.; Clausen, H.; Bard, F.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New Insights into O-GalNAc Protein Glycosylation. Trends Cell Biol. 2011, 21, 149-158

(4) Liu, F.; Xu, K.; Xu, Z.; de Las Rivas, M.; Wang, C.; Li, X.; Lu, J.; Zhou, Y.; Delso, I.; Merino, P.; Hurtado-Guerrero, R.; Zhang, Y.; Wu, F. The Small Molecule Luteolin Inhibits N-Acetyl-alpha-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s and Reduces Mucin-Type O-Glycosylation of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J. Biol. Chem. 2017, 292, 21304-21319

(5) Halim, A.; Brinkmalm, G.; Ruetschi, U.; Westman-Brinkmalm, A.; Portelius, E.; Zetterberg, H.; Blennow, K.; Larson, G.; Nilsson, J. Site-Specif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reonine, Serine, and Tyrosine Glycosylations of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myloid Beta-Peptides in Human Cerebrospinal Fluid.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1, 108, 11848-11853.

(6) Husic, B. E.; Pande, V. S. Markov State Models: From an Art to a Science. J. Am. Chem. Soc. 2018, 140, 2386-2396.

相關文章

PNAS | 共價對接發現nM級抗藥性殺蟲劑JMC | 黃金搭檔!分子動力學結合點突變實驗揭示GPCR家族A3腺苷受體與激動劑的結合特徵JMC | 結合自由能計算應用於靶向EGFR新型抑制劑設計JMC | 如何針對高度保守的結合位點設計高選擇性配體?N-肉豆蔻醯基轉移酶的案例研究

相關焦點

  • ...生物醫學研究院達林泰課題組和張延課題組在《ACS Catalysis...
    該研究運用計算化學和生物化學的方法從原子水平揭示了ppGalNAc-T2酶中一個關鍵結構域catalytic loop的構象變化過程及其對底物識別和酶催化反應的分子作用機制。O-GalNAc糖基化是具有重要生物學功能的翻譯後修飾類型。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蛋白質特異性位點的O-GalNAc糖基化與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多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密切相關。
  • 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楊青教授團隊揭示糖基水解酶降解天然...
    纖維素和幾丁質等多聚糖類是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的生物質資源。儘管他們水解的產物——葡萄糖或N-乙醯葡萄糖可以為人類提供食物和能源,但是它們極其難於水解,阻止了人工利用這些生物質。自然界中纖維素和幾丁質的水解是一個發生在固液界面的催化過程,主要由糖基水解酶催化完成。
  • ACS Catalysis | 分子模擬探究Mg離子介導的TrmD酶甲基轉移過程
    引言TrmD是一種細菌特異性的甲基轉移酶。Mg離子是TrmD的發揮催化活性所必需的,但目前對TrmD結構中Mg離子的位置及其發揮的作用尚不清楚。研究人員通過分子動力學(MD)模擬,確定了酶活性位點合理的Mg離子結合口袋,Mg離子和兩個天冬氨酸和一個穀氨酸以及S-腺苷甲硫氨酸(SAM)協調作用。
  • 內質網糖基轉移酶ALG6的結構與機制
    內質網糖基轉移酶ALG6的結構與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7 16:01:20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Kaspar P.
  • 生物工程學院楊青教授團隊揭示糖基水解酶降解天然多糖的協同機制
    纖維素和幾丁質等多聚糖類是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的生物質資源。儘管他們水解的產物——葡萄糖或N-乙醯葡萄糖可以為人類提供食物和能源,但是它們極其難於水解,阻止了人工利用這些生物質。自然界中纖維素和幾丁質的水解是一個發生在固液界面的催化過程,主要由糖基水解酶催化完成。
  • Plant Cell | 南開大學解析C-糖基轉移酶的結構與催化機制
    Plant Cell | 南開大學沈月全課題組解析C-糖基轉移酶UGT708C1的結構與催化機制C-糖苷類化合物普遍存在於植物和微生物中,具有多種藥理活性,是藥物研發的重要來源之一。C-糖基轉移酶負責催化不同的糖基轉移到糖基受體上,形成C-C糖苷鍵,生成C-糖苷類化合物。
  • ACS Catalysis|基於兩種冠狀病毒主蛋白酶3CL的催化機制提出藥物...
    同時,分子動力學(MD)模擬結果表明突變體S178A和T88A中出現了Q167的劇烈擺動,而突變體S178T-T88C中Q167的結構保持穩定。這些結果表明MERS-CoV 主蛋白酶的Q167和SARS-CoV 主蛋白酶的H164具有相似的環境,並錨定保守水的關鍵殘基差異導致了MERS-CoV較SARS-CoV表現出更好的催化能力。
  • 馬爾科夫轉移矩陣法模擬
    最近有朋友諮詢「馬爾科夫轉移矩陣法」中轉移概率矩陣問題,在解釋過程中順便編了個小程序,供大家參考。
  • . | 恥垢分枝桿菌阿拉伯糖基轉移酶EmbB的冷凍電鏡結構
    在參與分枝桿菌細胞壁生物合成的酶中,阿拉伯呋喃糖基轉移酶負責將D-阿拉伯呋喃葡萄糖部分添加到AG和LAM上。阿拉伯糖基轉移酶B(EmbB)是一個117 kDa的完整膜酶,參與AG阿拉伯聚糖鏈的α-(1→5)連接延伸。EmbB和與其同源的兩個阿拉伯糖基轉移酶EmbA和EmbC由同一操縱子編碼。乙胺丁醇是一種抗結核和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的一線抗生素。
  • 白白說算法:相親中的馬爾科夫模型
    這種每個狀態由之前的1個或多個狀態決定的模型,我們稱為馬爾科夫模型。馬爾科夫模型中很多關係使用概率描述的,比如女孩的媽媽很白,那么女兒也很白的概率是90%,女孩媽媽是性格好,女兒也性格好的概率為70%。下圖展示了母親和女兒性格之間的概率關係。
  • ACS Catalysis|量子化學方法研究酶催化的立體選擇性
    引言理解酶催化作用不僅對基礎科學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實際應用也很重要。例如酶反應機理在藥物的合理設計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藥物的合理設計中,可以通過模仿中間體或過渡態(TSs)的結構來開發抑制劑。酶工程技術徹底改變了生物催化領域,因此,深入了解控制特異性和選擇性的反應機制和因素對指導具有所需特性的酶工程設計很有幫助。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研究人員陸續開發出了一系列能夠解決酶催化中各種問題的計算方法。常見的方法是分子對接,分子動力學模擬(MD),自由能擾動(FEP),經驗價鍵(EVB),量子力學結合分子力學(QM/MM)和簇方法。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水稻糖基轉移酶影響代謝流進而調控粒型與抗...
    該研究工作報導了水稻糖基轉移酶影響代謝流重新定向,進而同時調控水稻籽粒大小與抗逆性的新機制。  粒型是影響水稻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水稻產量經常遭受乾旱、高鹽和高溫等非生物脅迫的影響,如何提高水稻產量的同時增強水稻抗逆性是對科研人員和育種工作者的挑戰課題。植物需不斷調整體內代謝流以適應不同發育時期和生長環境,但在作物中對此了解甚少。
  • ACS Catalysis | 基於分子動力學模擬的脫氫/還原酶的理性設計
    EbSDR8-G94A/S153L (Mu0)的重新設計 圖片來源 ACS Catalysis在計算模擬中預反應狀態(Prereaction-State)可用於預測酶對底物的反應性。在脫氫/還原酶的情況下,當催化酪氨酸的羥基氧(OH)與底物(Osub)的羰基氧形成氫鍵,同時NAD(P)H的C4N處的氫原子與底物(Csub)的羰基碳足夠接近能轉移氰化物時,預反應狀態形成。
  • 用馬爾科夫狀態模型分析揭示脂質自組裝的熱力學和動力學
    用馬爾科夫狀態模型分析揭示脂質自組裝的熱力學和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4:03:04 復旦大學王文寧和徐昕團隊開發了使用馬爾科夫狀態模型分析來揭示脂質自組裝的熱力學和動力學
  • Sci|加速動力學結合馬爾可夫模型指導蛋白設計
    本文中,研究人員以一種參與免疫反應並與HIV感染相關的蛋白CypA為例,介紹了結合加速MD(aMD)模擬和Markov模型(MSM)探索構象空間的方法。通過構建MSM模型確定了五個主要的優勢構象狀態以及狀態相互轉換的通路,並且通過理性設計,尋找到2個全新的突變位點,其中D66A會改變蛋白構象,而突變H70A可以穩定構象。
  • ACS Catalysis綜述: 水相異質催化反應研究進展
    水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在許多生物轉化過程中充當溶劑或反應物。因此,了解水在這些過程中的作用一直是研究人員多年來的一個重點。
  • 幾種具有非模板依賴的DNA合成功能的酶中,末端轉移酶是最有效的
    活的dut突變體的重組和自發性突變頻率增高,原因是由ung基因所編碼的尿嘧啶-DNA糖基酶會切除尿嘧啶殘基,導致DNA鏈形成暫時性的斷裂和缺口。ung大腸桿菌中摻入DNA中的尿嘧啶殘基--般會被小的單體酶尿嘧啶DNA糖基酶(預測分子質量25 664Da)切除,此酶會切割鹼基和磷酸脫氧核酸骨架之間的N-糖苷鍵,形成一個脫嘧啶位點。
  • 【ACS Catal.】恥垢分枝桿菌來源的醯基轉移酶突變體使在水體系中發生對映選擇性醯基轉移化成為可能
    水解酶由於其廣泛的底物範圍以及高的立體選擇性和區域選擇性,在生物催化中有著特別的地位。
  • N-肉豆蔻醯基轉移酶...
    N-肉豆蔻醯基轉移酶(NMT)催化一種共價修飾反應,將14碳飽和脂肪酸從肉豆蔻醯輔酶A上轉移到一系列真核和病毒蛋白的N-末端甘氨酸上。肉豆蔻醯基化在真核生物中是一個共翻譯修飾過程,並在諸如信號級聯轉導,膜泡運輸和蛋白定位等細胞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NMT對寄生蟲的存活和毒性至關重要,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用於抗癌和一系列寄生蟲和病毒性疾病的藥物靶標。
  • 常見概率模型在金融市場中的應用
    這類模型首先在物理學中得到應用,隨後在自然語言處理中被發現取得 良好效果。目前這類模型也常出現在金融、經濟等學術論文中用於檢驗經濟指標有效性 或者用作預測。這類模型在國外一些對衝基金公司也有所應用。  概率模型可以比靈活地從較少量數據中調校出來,但是在傳統機器學習問題上,比 如分類,非線性回歸等,這類模型效果在精確性和擴展性方面表現不會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