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人最好像野獸那樣,應該更憑直覺」

2020-07-25 小務虛

直覺到底是什麼?

愛因斯坦說:「人最好像野獸那樣,應該更憑直覺;不應該在做事時過於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引自1940年秋天的一次談話,阿爾傑農·布萊克Algernon Black記錄。愛因斯坦不允許發表這番談話。愛因斯坦檔案,號54—834。)

他到底想表達什麼樣的意思?為什麼一個如此偉大的科學家會說出這樣的話?

愛因斯坦還說過樣一句話:「儘管我想事情時儘量把自己當作世界公民,但直覺上和性情上仍不免是個歐洲人。」

這句話的本質就體現出直覺到底是什麼。

世界公民是顯意識的「大我」,而歐洲人是潛意識的「小我」。

某種程度上,這對應我們大腦裡面的前額葉與底層動物腦的我執區,在專欄之前的文章,我們大量分析了這兩個區域的特徵與區別,有時候,我們會把前額葉稱為顯意識,而底層動物腦稱為潛意識。

我們在賈伯斯章節已經分析過顯意識與潛意識的關係了,並且把直覺定義為「用顯意識覺察潛意識」。

比如愛因斯坦大我層面的顯意識,也就是社會我,告訴自己:「人人平等,世界所有人都一樣,因此考慮問題要從作為一個世界公民的角度出發」,這是前額葉的結果,這個地方是秩序,規則與推理的地方,它會從一個原則推導出相關的系列原理。

這是人類獨有的高級區域,這個區域會使得我們傾向於具有社會道理感,具有信仰,它實際上,就是超越我們的動物性的區域,它可以使得我們放下自我利益的執著,而去考慮他人的利益,在這個區域的作用下,人類才出現了有別於動物只為自己的社會化行為,這些行為使得人類能夠形成一個分工合作的共同體,從而成就了人類目前的所有的一切。

與這個大我(社會我)相對應的,就是小我的我執區,對應就是我們大腦裡面的底層動物腦,它的最基本特徵,就跟所有的動物一樣,出發點就是為了自我,也就是為了我自己的利益,這是所有動物包括人這個物種的底層基礎,因為所有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它首先是必須讓自己能生存下來,這是前提,在這個前提下,才進化出後面的可能性。

也就是,雖然大我的利他與小我的自利是對立的,但它們卻又是從屬的包含的關係,它在進化演化軸上跟我們在專欄中大量提到的結構之間的關係是一致,即:

  • 前一層結構是後一層結構的基礎
  • 後一層結構的高效率是建立在前一層結構的高效率之間上。

而其中一條核心的理論是:越原始的東西,越具有奠基性,決定性與穩定性

這條理論是理解小我,大我及直覺的重中之重,實際上,它是理解一切奧秘的核心,在專欄文章中,有從各個層面對它進行的描述與分析,請讀者一定要深入理解。

因此,如果你真正懂這個理論到底意味著什麼 ,那麼你就會明白,為什麼直覺會如此重要的原因!

大多數情況下,直覺不發達的人,也就是他感覺不到他的直覺,他就會出現一種欺騙自己的現象,比如愛因斯坦的這句話,大我告訴自己我是世界公民,因為社會也會這樣要求每一個人,要有道德,要講文明,要禮讓,要謙虛,要友愛等。

但是這些社會化的道德品質跟小我是衝突的,而小我,是我們的底層規定性,它是我們人的基礎,我們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我們的任何瞬間自動化的本能,都是小我自動運行的結果,它在300萬年的基因突變與自然選擇的共同打磨下,已經被迭代成一個本能反應模塊。

因此,如果我們不去覺察,覺察不到小我的動機,而小我又必然支配著我們,這就必然導致顯意識層面的衝突,即顯意識的解釋者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把小我驅動下的行為解釋為符合社會我的現象。

因為小我必然支配著我們,而如果我們違背了社會我,社會的無聲輿論會讓我們恐懼與痛苦,因此,我們必然必須在顯意識層面,讓自己相信(解釋者):「我做出了最合適的行為了」。

解釋者會一直找理由,直到找到一個理由,讓自己相信:「我的行為也符合社會我」。

比如愛因斯坦小我的「歐洲人」,必然讓他在做決策時,首先符合小我的利益,然後大我在這個基礎上,會找出一個解釋,讓自己也相信,我的這個決策,也是符合「世界公民的」

這就是解釋者的自我欺騙。

前額葉的解釋者,首先是無法違背底層動物腦的規定性的,小我決定著大我,潛意識決定著顯意識。

更多的時候,潛意識做完了決定,然後把結果反饋給顯意識的大我,前額葉的解釋者,則必須為這個決策找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使得這兩者能夠統一起來,於是我們就會認為這個決定是最佳決策,我們就會有信心。

顯意識與潛意識

愛因斯坦說:「我相信直覺和靈感。……有時候我感到自己是對的。我不是知道自己是對的」

賈伯斯也說,直覺讓他能夠感知一個更為廣闊的世界,聆聽到理性無法覺察到的東西。

一切偉大的科學成就都始於直覺的知識,也就是說,從不言自明的公理出發,才能加以推演。……而直覺是發現這些公理的必要條件 --愛因斯坦

當我用心去感覺時,我可以感覺到這個世界的一切是如此的和諧與統一,萬物是如此的有序,我能感覺到背後或者說最底層,一定有一個或者一條統一的規律主宰著一切,這就是直覺。

比如,我在跑步時,我發現當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體感覺時,我就會忽略周邊的世界,而且我在同一時間的瞬間也只能留意到身體具體某個部分的感覺,比如注意力按這個順序走了一遍:呼吸-->心跳-->腸胃感覺-->腳底酸痛的感覺-->小腿感覺-->膝蓋.....等等。

每一次,注意力只能放在一個地方上,然後我把注意力移到周邊的環境,我才注意到各種鳥叫聲,動物聲,以及周邊的人,有遛狗的,有遛娃的,有散步的老人還有跟我一樣在艱苦奮鬥的跑者。

顯意識,一次只能在一個地方上,但是潛意識,同時可以在無數的事情上,比如上面所有這些事項,同一時間,潛意識都可以留意到,但是當我們要清晰的注意某一個項目時,我們就得把顯意識的注意力放在這個潛意識的項目上,我們會發現,當顯意識介入時,細節隨即清晰起來。

然後顯意識再轉移到下一個目標上。

因此,顯意識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串聯著的,各個項目在時間上是前後關係的,而潛意識是串聯著的,同一時間可以覺察到大量項目,但是如果顯意識不介入,那麼這些大量的項目,就不會被編碼為長久的記憶,它會停留在潛意識裡面,不重要的最終會被忘記。

這裡的核心原因就是大腦也必須遵守能量的最小作用量原理,它佔身體2%體重,卻消耗著20%以上的能量,因此它的資源是有限的。

顯意識是大腦的總裁腦,它類似於電腦的處理器,或者說是工作時的緩存,所有的潛意識項目必須按重要順序排隊進入工作站,處理完A任務,下一個任務B才能進入。

因為只要一個任務進入了工作站,即意味著它此刻是所有潛意識項目裡面最重要的(我們心理上認為最重要),前額葉的總裁腦會對它進行細緻的分析,因為這種細緻的分析,是極度消耗能量的,因此,它一次只能處理一個任務

直覺的深刻價值

那麼這裡的直覺就是,我們有意識的主動的調動我們的顯意識的注意力,去關注並且處理那些即將被永久沉入潛意識的事項,因為只有顯意識的注意力的介入,事項才會變得清晰,同時我們會關注到更多這個項目的細節,如果我們觀察得足夠仔細,我們就會發現,這些現象層面的事物,竟然在某種程度上,是統一,和諧與有秩序的。

因為,愛因斯坦會說,我感覺是對的,只是我不能確定自己是對的,因為確定一個事情,是需要從公理公設層面進行推導的,而感覺不用,只要觀察足夠仔細,就可以發現大量事情背後有著某種共同的定理推動著,因此,這些偉大的科學家,之所以最終可以發現最底層的定律,是因為直覺首先讓他們觸達了這些定理定律的輪廓,或者說觸摸到了那個感覺,因此,他們跟隨著這個感覺,去不斷的深挖那個隱藏在背後的規定者。

這就是直覺的作用及它的深刻價值。

我們對自然界的理解的真正巨大進展起源於這樣一種方法,它幾乎是與歸納法根本對立的。對大量複雜事實的本質的直覺把握,導致科學家去假定一個或數個假說性的基本定律。從這些定律出發,推導出一些結論。……然後這些結論可以跟經驗相比較。基本定律(公理)和推論一起構成所謂「理論」。每個專家都知道,自然科學中最偉大的進展……是以這種方式發生的,而其基礎具有這種假說性質。

比如,如果仔細觀察,就可以感覺到,我們的生活裡面,處處都是最小作用量定律的某種表達形式,每一個人,每一個事物都不自覺的遵守著這條定律。

比如光從空氣進入水中發生的折射,比如人在營救一個落水者時,自發的走最快最省能的路線。

比如大腦的偷懶原則,及前文提到的顯意識與潛意識的分工,還有人體的好吃懶做本能,從眾心理及我們整個社會的運轉方式,以及我經常強調的強弱模型對比等等,全都遵循著這個原則,無一例外!

在小務虛的專欄文章中,都有大量分析到,讀者可以自己去覺察出來,或者查看相關文章。

因此,當我運用直覺去覺察這個世界的種種時,我發現現象層面雖然表面上看,每一件事情,每一個人都不一樣,然而實際上,他們又是統一的,我都能看到背後的共同主宰者。

比如我們吃飯拿筷子時,我們會不自覺的用右手強模型,刷牙時,也會不自覺的用右手強模型,這是兩件不同的事情,但卻體現著同一個道理,即強模型主宰著我們,因為強模型實際上就是最小作用量原理的代表,而它更為底層的規定者,就是能量的熵增定律。

再比如,顯意識與潛意識的關係與特徵,潛意識通過在數百萬年的進化中,把一切行為壓縮成自動化的本能,進行快速的大量的同時處理,但是它因此是非精準的模糊化處理,顯意識正好相反,它是精細化的處理過程,因此它極為消耗能量,並且同一時間只能處理一個任務。

這種底層動物腦的本能潛意識與前額葉總裁腦的這種配合,實際上也是最小作用量原理的體現。

我們在生活裡面,處處都在用著自動化的本能處理事情,仔細覺察,都能發現是這個道理。

這就是愛因斯坦會講這句話的原因,直覺擁有重要的價值

*直覺的頭腦是神聖的禮物,而理性的頭腦是忠誠的僕人。我們的社會榮耀了僕人,忘記了禮物。

愛因斯坦:「人最好像野獸那樣,應該更憑直覺」

相關焦點

  • 如何像愛因斯坦那樣加倍提升自己的腦力?
    編者按:在很多人看來,愛因斯坦都是一個天才。他的確是天才,但並不是像現在許多故事中所說的那樣,在一年之間瞬間爆發,成為了天才。他是有自己的技巧的。暢銷書作家麥可·西蒙斯(Michael Simmons)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這是一個關於普通人使用一套策略的故事,任何人都可以複製這些策略,來實現創造性突破。這些策略隱藏在許多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之中。
  • 愛因斯坦:我相信直覺,一切科學成就都始於直覺
    直覺太重要了,愛因斯坦說:「一切偉大的科學成就都始於直覺的知識,也就是說,從不言自明的公理出發,才能加以推演。……而直覺是發現這些公理的必要條件」。愛因斯坦說:「我相信直覺和靈感。……有時候我感到自己是對的。
  • 第六感非常強,直覺很準的4個星座
    生活中,有一些人的第六感非常強,他們好像擁有一種神奇的力量,總能準確的預感到危機,總能精準的指出問題的關鍵。其實,直覺準的人大都是情感非常敏感敏銳的人,他們能夠從過去的經驗和當下的氣氛中提煉出有效的信息,進而做出準確的判斷。哪幾個星座第六感非常強,直覺很準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如果你容易動感情和憑直覺做事,你就要格外小心感情和直覺欺騙你
    容易動感情和憑直覺做事,這樣的人很明顯就是理想主義者(NF型人),這當然如我們所料,有利有弊。理想主義者(NF型人)說:我堅信我們的思想受價值觀支配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4年):一書中,亞瑟·叔本華說,我們的智能受意志的支配。威廉·詹姆斯在他的心理學原理(1890年)提出,我們的思想受價值觀的支配。
  • 心理測試:憑直覺選擇一隻動物,測你是惡魔還是天使,準哭了!
    心理測試:憑直覺選擇一隻動物,測你是惡魔還是天使,準哭了!B:C:A:在具體情形下,你才有使壞的可能性,心地善良的你有時候並不會主動的去把你這種想要使壞的行為做法表現出來,相反,你有時候反而想要做到心平氣和的去處理事情,但是,當對方不想領你情的時候,你可能就不會那麼和平的去解決這件事了,你會把你最不想去表現出來的兇狠形象
  • 空間與時間的聯繫何時能成為人類直覺的一部分?
    北京時間4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究竟能否體驗到空間與時間之間相互糾纏的關係,並將其視為一種符合直覺的現象,認為這兩者顯然密不可分?還是說我們受天性限制、永遠無法切身感受到兩者之間的聯繫?理論物理學家卡洛羅威利(Carlo Rovelli)回答稱,他相信各種反直覺的時空現象會逐漸符合人們的直覺,比如移動速度越快、相對而言時間就流逝得越慢等等。「就像地球是球體和地球會旋轉一樣,人類分別直到兩千年前和幾個世紀前才確認這兩個事實。一開始,這些似乎都違反了人類的直覺,但如今我們卻能毫無壓力地理解這些現象。但這個過程要經歷一定時間。
  • 學物理太難了,其實你需要建立鮮活的「物理直覺」
    來源:一財網記得讀中學時,班上很多同學對物理有非常濃厚的興趣,但後來,很少人真會去學物理。原因之一,是大家逐漸有了各自更感興趣的領域,但另一部分,是因為他們被大學物理書上一堆一堆的公式弄怕了,覺得自己很可能學不好。那麼真正做科研,需要會算公式嗎?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在量子力學和天文學中,犯下兩項重大錯誤?
    這可能會影響科學的進步,即使對最偉大的人來說也是如此(比如愛因斯坦)。第一個錯誤:宇宙學常數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傑作中,他寫下了描述宇宙隨時間演變的方程式。這個方程的解,表明宇宙是不穩定的,而不是像當時認為的那樣,是一個體積恆定的巨大球體,恆星在周圍滑動。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在量子力學和天文學中,犯下兩項重大錯誤?
    所以,這可能會影響科學的進步,即使對最偉大的科學家來說也是如此(比如愛因斯坦)。,正如他所總結的那樣:上帝不會和宇宙擲骰子。這就是理論概念化的原因,愛因斯坦用思維實驗給出了一個著名的結論: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事實上,當一個物理學家觀察不同的觀測時,他必須想像一個潛在的定律。有時,幾個理論模型會爭相解釋一個現象,只有在這一點上,邏輯才會再次佔據上風。想像的作用不是發現,而是準備,它只對「服務任務」有好處,這樣,思想的進步就源於所謂的直覺。
  • 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
    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在這個崇尚科學的社會裡,卻依然有很多用科學解釋不了的事情存在。比如災害來臨前,動物的反應,我們就一直搞不懂,是什麼讓他們對於災害有了一種特殊的反應。我們稱之為野獸的直覺。我們經常說,動物的本能是非常恐怖的,那是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磨礪出來的一種本事,現在的人類在經歷幾千年的文明洗禮後,漸漸失去了這一本能,可是有時我們卻會有一種直覺,這種直覺說不清道不明,就是突然出現,好像是上天給你的警示一樣。你一定聽說過,女人的第六感非常可怕,那為什麼第六感會那麼準呢?
  • 心理學:憑直覺選一個側影,一秒測出你的人格特點
    心理學:憑直覺選一個側影,一秒測出你的人格特點A.B.C.D.答案分析:A.你是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你非常關注自我,這讓你經常會不自覺的忽略了別人的感受,在一些人看來你完全就是個自私自利的傢伙,根本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是一種嬰兒心理的殘留,你的自我意識太強會導致你的社會關係受到破壞,每個人都是社會動物,當社會關係被破壞時,你就很難順利前進了。
  • 心理學測試:憑直覺,你最討厭哪一個小黑屋?測你能否保住秘密?
    心理學測試:憑直覺,你最討厭哪一個小黑屋?測你能否保住秘密?能與別人和諧相處,嘴巴特別嚴,不會輕易的受傷,不會輕易上當受騙,大家與你保持著和諧的關係,保持住了秘密,贏得了別人的好感,知交滿天下,朋友很多,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未來的發展更好,人生更興旺,前途無量!
  • 靈籤佔卜:憑直覺,選一個最有個性的女孩,測你身上的天賦在哪兒?
    靈籤佔卜:憑直覺,選一個最有個性的女孩,測你身上的天賦在哪兒? 你是一個行動力超強的人,並不擅長交際,也不愛說話,有什麼事就做什麼事,不會隨便的跟別人逗樂,是一個很認真嚴肅的人,你對自己有規劃,有將來有不同的追求,你有足夠的行動力,遇到了發財運勢,賺到了大錢,未來打遍天下無敵手。
  • 理察·費曼:大學生最崇拜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緊隨其後
    理察·費曼如果你走進世界上的任何一所大學的物理系,問大學生:哪位科學家是他們最熱衷的榜樣?我認為大多數人會說:「理察·費曼。」愛因斯坦或許是緊隨其後的第二名。理察·費曼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與施溫格、朝永振一郎分享196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獎勵他們開拓了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的研究工作。
  • 運氣測試:憑直覺,哪一個大衣最適合你?測你有沒有當老闆的天賦
    運氣測試:憑直覺,哪一個大衣最適合你?,如果你相處得很好,你會覺得你可以被別人需要,並感到更快樂,隨著著時間的推移,您將能夠保留更多員工的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你果敢,有行動力,其實你更適合做一個執行者而不是決策者
  • Ne外向直覺和Ni內傾直覺
    外向直覺就是總是能發現各種可能性。使用者會總是想知道如果這樣會發生什麼,如果那樣會發生什麼。他們擅長理解外部環境,而且總是想要知道得更多。他們會疑問,「如果我改變了這個變量,會發生什麼事情?」Ne使用者會為自我成長和提高而努力。Ne會讓他們變的理想主義並抱有影響世界的欲望。Ne使用者同時也有聯繫模糊事物的能力。他們可以把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話題聯繫在一起。這一點也會給他們帶來一絲冷幽默。
  • 牛頓和愛因斯坦,哪個更厲害?
    牛頓和愛因斯坦,哪個更厲害?若說站在世界金字塔頂尖的偉人有誰,那絕對少不了艾薩克牛頓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僅憑力的三定律和現代物理學兩大基柱之一的相對論,這就足夠了。但牛頓激發天才的一面是源自一場實力懸殊的打架獲勝,按理說小牛頓應該是經常受到欺負。愛因斯坦天賦反而比牛頓看起來更高一些,他雖很晚說話,但一開口就能說的條理清晰,之前就像裝得一樣,有人說愛因斯坦心理早都學會了說話,只是不說而已,一旦說就一鳴驚人!
  • 他是愛因斯坦一生最害怕的人,他就是數學之王希爾伯特
    這個人就是希爾伯特。還在這個電梯中,現在電梯以9.8m/s2的加速度下落,電梯中的人會完全漂浮起來,就象電影中太空飛船一樣,但是電梯中的人是分辨不出是電梯正在重力作用下下降還是以9.8m/s2的加速度下落,這一點對於電梯中的人非常重要,要是在重力下下降,這意味著電梯出了問題,就應該呼救了,要是以9.8m/s2的加速度下落,那只不過是一場驚險之旅,就應該漂浮在空中好好享受這種極致的體驗
  • 心理學:憑直覺選一個黑洞,測你是由什麼投胎而成的?
    心理學:憑直覺選一個黑洞,測你是由什麼投胎而成的?ABCD答案解析:A:你是上輩子也是一個人,但是你是一個犯了大錯的人,上輩子的你作為一個劊子手,不知道多少人命斷在你的刀下,所以罪孽深重的你,這輩子又投胎成人,要還清你上輩子的罪孽。
  • 他們都比愛因斯坦聰明,為何成就卻不如他?
    愛因斯坦,天才的代名詞。曾有文章分析,愛因斯坦智商在人類歷史上排名第六。人類有文字記錄,也就三五千年歷史。如果文章是真的,那按三千年算,愛因斯坦應該就是五百年一遇的天才,按五六千年算,那愛因斯坦應該是千年一遇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