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維人造類鐵電金屬問世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1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科研小組近日稱,他們研製出了一種新型二維人造金屬材料,其在室溫下的性質類似鐵電材料,證實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魯普·安德森50多年前提出的「鐵電金屬」理論。這種新人造材料也有望催生新一代設備和應用。
鐵電材料是一種介電材料,通常是不能導電的。其廣泛用於手機、計算機存儲器、高精度電機、超敏感傳感器和聲吶設備等電子產品中。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員郭豔峰對科技日報記者說,1965年,安德森等人預言了一種特殊的結構相變——「鐵電金屬」,即在金屬狀態下實現與鐵電轉變完全相同的結構相變。受此鼓舞,半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苦苦尋覓真正的鐵電金屬材料,試圖打破傳統物理學的禁錮,真正將金屬性與鐵電性統一到一種材料中。不過,這就像將火與冰混在一起,無一成功。
現在,羅格斯大學實驗物理學教授賈克·查克哈連領導的團隊,創造了一類新型二維人造材料,它們在室溫下具有類似鐵電材料的特性,證實了安德森的理論。
據研究人員解釋,當一種材料變成鐵電材料時,其原子會永久移動,他們試圖為鐵電晶體增加金屬導電性。具體做法是利用脈衝雷射沉積薄膜,製備出鈦酸鋇(BaTiO3)3/鈦酸鍶(SrTiO3)/鈦酸鑭(LaTiO3)複合薄膜結構,在鈦酸鍶/鈦酸鑭界面處形成二維電子氣實現金屬導電,同時藉助鈦酸鋇極性結構實現鐵電結構相變,從而製造出了一種類似鐵電材料的金屬。
查克哈連說:「新結構還擁有豐富的可調節物理性質,真可謂一舉兩得。」
郭豔峰表示:「新研究另闢蹊徑,藉助複合結構,實現了金屬性和鐵電性的融合,對基礎物理研究意義重大,但是還需要更多研究,證明得到的是真正的鐵電金屬。如果科學家研製出真正的鐵電金屬,那無疑是一個相當大的突破。」
研究在線發表於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誌。(記者劉霞)
(責編:熊旭、吳亞雄)
世界首臺!我國量子計算機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這是歷史上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基於單光子的量子模擬機,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這一國際學術界稱之為『量子稱霸』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潘建偉說。【詳細】
從「氣象特警」到「隨身空調」 航天技術來到你身邊航天技術民用化已經不是新鮮事。寶寶使用的尿不溼、方便麵裡的蔬菜包等,這些產品最初都是由航天技術轉化而來,而我國現如今在航天技術轉化民用方面,更是已經覆蓋汽車、電子通信、醫療儀器等多個民用領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