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有多強?張騫出使西域能媲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嗎

2021-01-07 仲尼之丘

至少從中華版圖鞏固這個角度來看,張騫的出使西域,絕對可以媲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張騫一出,雖歷經千難萬險,但中華版圖從此增加。大漢因此控西域,出東北,定西南。

漢初之時,漢之能控制的版圖,約在 400 萬平方公裡。在漢武帝初期,漢帝國的最西端,僅到金城。金城,即今甘肅省蘭州市,看地圖即知,蘭州在如今中國版圖中,算是腹地,堪稱中國之中。漢帝國的南邊,本來在秦時,曾開闢了桂林、南海、象三郡,以及閩中郡。但這四個地方,在秦末漢初,因為楚漢戰爭,無力控制,從而分離為南越、閩越、東甌三個國家了。如今中國版圖上的西康、雲貴川、甘肅邊境——當時稱為南夷——的地方,秦時便未開闢,漢初更是鞭長莫及。東北之地,自戰國以來,有燕國開闢了遼東版圖,當時遼東,尚包括如今朝鮮。到漢初,燕國版圖還都在漢手裡。

以此觀之,其版圖遠不如今日,比之盛唐,更是微不足道。但大唐對於西域的控制,卻無疑是漢打下的基礎。

當漢武帝初時,過蘭州,便是匈奴汗國的版圖和勢力範圍。祁連山南麓,是羌族部落戰局,往西,便是所謂的西域。那時的西域,是傳說中的蠻荒之地,遍地風沙,暴風肆虐,上不見飛鳥,下不見鳥獸,還有令漢頭疼的匈奴,是以中原之人,足跡少至。

漢武帝對外武功,實際上主要是針對西域。因為當時邊境威脅最大的,就是北方匈奴。於是,漢武帝要交通西域的主要線路,只能是從甘肅向西北入新疆,向西南入青海。

這期間,一般概括漢武帝是雄才大略,是以跟秦始皇並稱秦皇漢武。但仔細看,無非兩點原因,一是國家和民族向外拓展的一個趨勢,這個拓展,實際上是為了版圖內的穩定與和平,將侵略勢力往邊遠推,自己就越安全;另外恐怕跟漢武帝本人的野心有點關係。

匈奴當時勢力頗大,從其雄主冒頓單于開始,蒙古東部的東胡,甘肅西北境的月氏,實際早已徵服。漢文帝時,漢帝國內部休養生息,匈奴可沒閒著,將整個西域劃歸治下,包括今天的新疆全部疆土。《漢書》對於西域之定義是,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則接漢,軛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

所謂的南北有大山,北方大山,就是天山,南方大山,指沙漠以南之山脈,新疆與西藏界限。

所謂的中央有河,指的是,如今的塔裡木河。

所謂的玉門、陽關,很明白了,玉門關、陽關,都是詩詞中常見的,唐詩中就說「西出陽關無故人」,兩關均在甘肅敦煌以西。

當時,凡是從此兩關西出,都是西域之地,所以才叫「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

但是,因為匈奴是四方徵戰的遊牧民族,他們的疆域並不固定,有時候甚至連現在的歐洲一些地方也是他們的版圖。

漢時西域風俗

當是時,西域有三十六國,後來甚至有五十多國。不僅僅是匈奴,還有塞人,這是高加索人種。氐羌等。

而月氏王國並未完全滅亡。他們以前的日子是很好的,因為地處河西走廊,首都是如今的甘肅張掖。匈奴徵伐他們,冒頓單于的兒子老上單于把他們打敗了,把月氏國王的頭骨做成了夜壺。月氏人開始西逃,一直逃到中亞鹹海以南、阿富汗以北的地區。定都蘭市城(在今阿富汗)。

匈奴,當然就變成了月氏的仇敵。

巧了,漢帝國的仇敵也是匈奴。漢帝王的頭骨雖然沒被做成夜壺,但是漢高祖白登之圍那也是奇恥大辱。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

漢帝國便把月氏當做朋友。但這個朋友幾乎只是聽過,隔得太遠了。聯繫不上。無法進行前後夾擊等戰略戰術。

要知道,當時的月氏國王,距離漢帝國的首都長安城,直線距離就有三千多公裡。

這就需要一個大膽機智的使者。漢武帝招人,張騫站了出來。

而張騫一出,西域歸漢,絲綢之路開啟。

01

當時的張騫,不過是個郎官,這是個侍從官,沒啥權力,也沒啥威望。但張騫其人,為人強力,寬大信人。他願意為君主分憂,為國赴險。

公元前 138年。張騫率一百多人,由匈奴人堂邑父為嚮導從長安出發前往西域。

這個旅途是充滿了險惡死亡的,因為人所莫測,張騫也沒有吉普車,只有駱駝和馬。在當時,從長安出發,到達今天甘肅平涼,算是完成了一站,由此向西,幾百公裡之後,便是茫茫黃沙,一直到玉門關,才算完成了一小部分行程。而且,那是匈奴人控制的地盤。

張騫的運氣很不好,剛到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人捉住了。匈奴人很快發現了他的用意,軍臣單于很生氣:「搞什麼?月氏在我之西,你們膽子也忒大了,敢越過我的地盤商量怎麼打我?真是沒道理,我越過你們大汗的地方,到南越(廣州)去玩玩,漢帝同意嗎?」

但匈奴人向來敬重英雄,張騫的為人和性格對他能否活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司馬遷說「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人」,所以「蠻夷愛之」。

(《史記·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這之間是有因果關係的,草原人確實敬重英雄,為人強力,就是能打能摔,是個好漢,寬大信人,就是胸懷寬廣,講信譽。這很符合匈奴人的喜好。所以匈奴單于還把一位匈奴姑娘嫁給了他。

張騫在匈奴之地牧羊放馬,過了十年,甚至與妻生子,但「騫持漢節不失」,他始終沒忘了他的使命。漢時搞外交的,都特別有韌性,張騫也不例外。終於,張騫拋妻棄子,在匈奴監視稍松的時候,向西逃跑了,去完成他的使命。

但這次沒找到月氏,誤打誤撞卻衝進大宛。大宛對大漢的富庶早就有所耳聞,但苦於無法建立外交關係。張騫便讓他們做嚮導,帶他去月氏。大宛王以為然。卻沒想到此舉為這個民族帶來了滅頂之災。因為張騫回去之後對漢武帝說大宛「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也就是大宛有汗血寶馬,缺馬的大漢,便對大宛不斷地攻打。

張騫到了月氏之後,大月氏王已經被殺,新上任的月氏王是個年輕人。他們臣服於大夏,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裡媯水南,塞人種族,當時在中亞和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勢力很大。月氏人的日子過得很不錯,地肥饒,少寇,志安樂,而且覺得跟大漢相聚太遠了,這個報仇可能無法實現了。

張騫只好返回大夏。

總之,漢帝國聯繫月氏夾攻匈奴的可能性已經沒有了。

張騫很失望。但也只能失望而歸。

這次又被匈奴捉住了。然後禁止離境。大約過了一年多。在公元 126 年,張騫又拋棄妻子,逃歸大漢。妻子不棄,拼命追了上來。但很可惜,張騫只帶回了一個兒子,妻子和幼子被匈奴追兵扣住。

02

從公元前 138 ,到公元前 126 年,12 年的風霜漫漫,出使西域的張騫終於回到了長安。

12 年前,出長安時,一百多人。12 年後,進長安時,只剩下兩個人。

張騫的外交使命,失敗了。但,大漢看到了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相信那時候漢朝廷裡的那種反應,不亞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驚喜。

他向漢武帝報告了一切見聞,沿途各個國家的情況,其中包括大宛產汗血寶馬的事情。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漢正西,去漢可萬裡。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有蒲陶酒。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

……其北則康居,西則大月氏,西南則大夏,東北則烏孫,東則扜鰛、於窴。於窴之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鹽澤去長安可五千裡。匈奴右方居鹽澤以東,至隴西長城,南接羌,鬲漢道焉。

……烏孫在大宛東北可二千裡,行國,隨畜,與匈奴同俗。……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裡,行國,與月氏大同俗。控弦者八九萬人。與大宛鄰國。國小,南羈事月氏,東羈事匈奴。

(《史記·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這是一封詳盡的報告,其中關於國家分布、風俗習慣、軍事形勢、地理形勢,無不交代的一清二楚。可見張騫西行做了很多考察。

西域三十六國

同時,張騫還給出了一個新的軍事行軍路線。

因為張騫在大夏(阿富汗的東北部)發現了四川出產的布和竹子,大夏人告訴他是從身毒王國買來的。

所以,張騫對漢武帝說,既然商品可以由此流通,那麼軍隊也可以由此而過。我們沒必要走一條路,可以從蜀郡出發,到達西域。

漢武帝當即同意了這個方案。

張騫的這些發現,導致的後果很嚴重。

03

張騫回長安是公元前 126 年,到了公元前 121 年,才五年時間。匈奴汗國的渾邪王就投降了大漢。河西走廊,徹底成為了大漢的疆域。

接著漢便與烏孫王國結盟。烏孫王國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是一個橫跨伊犁河的大國。兩國結盟,匈奴根本無法對抗。這個過程,是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完成的。

沒用幾年,匈奴徹底沒落,漢威響徹寰宇,連烏孫國王都俯首稱臣。一時之間,張騫之名,揚於西域,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田等無不知漢之國威與廣大。賄賂巴結張騫的外國人一堆一堆的,一年之中,來漢廷朝見的使者多者十來個,少的也要五六個國家。路遠的在漢居住八九年,路近的住個四五年就回去了。

到公元前 89 年,漢帝國的輻射已經深入西域

西域一帶,要麼臣服漢帝國,要麼被漢帝國遙控。絲綢之路也因此越踏越寬。

所以司馬遷說「博望侯(張騫)開外國道以尊貴」。張騫一使,在漢的反響也非常巨大,導致漢朝廷的吏卒都爭著上書,要去做外國使者。

這也罷了。更重要的是,因為漢在西域的影響,北方和西方,再無敵手。於是漢順手滅了越。而後,因為聲威在外,蜀、西南夷皆震,爭相來朝。漢因此設立了益州、越巂、牂柯、沈黎、汶山五個郡。版圖瞬間增大,這些版圖,後來一直在中華版圖內。

漢武帝的目的,要通過這些地方,接通大夏,從而對歐洲有控制權。

一直到公元前 111 年,距張騫回長安不過 15 年時間,漢的版圖,增加了 10個郡。

其中包括,南海(廣東廣州)、蒼梧(廣西梧州)、交趾(越南河內)、合浦(廣西合浦)、鬱林(廣西桂平)、九真(越南清化)、日南(越南東河)、珠崖(海南瓊山)、儋耳(海南儋州)、象郡(廣西崇左).

接著朝鮮半島入版圖,分四郡。這一次,包括朝鮮半島的北部,也被納入版圖,歷史上第一次。

西南夷包括巴郡和蜀郡,也是現在的巴蜀之地。

漢服飾

至此,漢帝國的版圖空前擴大,近六百多萬平方公裡。這恐怕是張騫出使西域時並沒有想到的。即便是漢高祖劉邦當年,也恐怕完全沒有想到。

而這一時期的版圖拓展到鞏固,對後世各朝代,甚至是現代中華版圖都有基礎意義。

相關焦點

  • 美洲大陸或許不是哥倫布最早發現的,最早發現那裡的應該是中國人
    或許有一天,哥倫布最早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說法也會被更改。眾所周知,是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大多數歷史教科書中,都是這樣記載哥倫布和美洲大陸的故事的:1492年8月3日,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哥倫布率領三艘大船前往東方,雖然沒有找到王室期盼的黃金,卻意外地發現了美洲大陸,成為發現新大陸第一個歐洲人。
  • 班超出使西域,殺掉西域城國的受寵國師,國王看到後立即歸順大漢
    班超出使西域,殺掉西域城國的受寵國師,國王看到後立即歸順大漢「西漢有張騫,東漢有班超,皆一時人傑,不可多得。吾謂超之功尤出騫上……」——《後漢演義》評價班超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從此開拓了絲綢之路。
  • 陝西臨潼為啥盛產石榴 得益於張騫在其鸚鵡谷的封地培育西域物種
    西安臨潼區是西安的東大門,自周秦到漢唐,臨潼一直是京畿之地,處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地帶,所以在今天這裡就有很多名勝古蹟,有人也是非常多。臨潼除了風景名勝多而且久負盛名,當地盛產的石榴也是遠近聞名,但是你知道這種水果原本不是中原水果,那麼是誰給臨潼帶來了這個美味嗎?
  • 歷史最鐵血朝代漢朝,究竟問有多強,漢臣子:別動,動就滅了你!
    導語:漢朝也曾是鐵血民族,究竟問有多強,漢臣子:別動,動就滅了你!我要說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鐵血的朝代,應該沒人會反對吧?國恆以弱而亡,唯獨漢朝以強亡。這是後世人對於漢朝的評價。漢朝是怎麼滅亡的,只有內憂,沒有外患。
  •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幾點思索
    其實,毫無疑問的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對於整個世界格局都有很大的變化。從此,越來越多的歐洲人開始選擇對美洲大陸的探險與追究,從此世界格局融為一體。之前的歷史都是小範圍的,而之後的歷史,則是整個世界的影響與關聯。
  • 出使西域,屢戰屢勝,班超究竟依靠什麼成為使者中的奇才?
    歷史上的帝君全部都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自己的疆土能夠再擴大一點兒,甚至將秦始皇的統一天下作為自己的畢生目標,因此就會出現戰爭亦或是派使者出使他國,通過這些方法來達成自己的心願。在歷史的畫卷裡,熠熠發光的使者有很多人,西漢的張騫親自出使西域之地,唐朝的王玄策前往天竺,明朝的鄭和下西洋更是聞名中外,而在東漢時期也有這樣一位著名的使者,他就是班超。班超此人自幼就有著與旁人不同的理想,他知道自己應該為國家做一些事情,哪怕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是只有去做了,才知道事情有沒有好的結果。
  • 張騫:用生命促進了東西方文明,堪稱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
    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曾經很受歡迎,劇中有一個情節:一群身著漢服的人,騎著馬背著擔子,向西走去。他們不是商人或學者,而是奉漢武帝之命前往西域的使者,領隊的是張騫。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在他父親甘的帶領下,大約有一百人。他們乘著大量的水向西航行。他們不知道長途旅行會發生什麼。
  • 西域36國各國有多小?你一定想像不出,西域何時融入中原王朝
    古代稱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地區為西域。狹義西域上是指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的新疆廣大地區,廣義西域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的地區。西域地區地理環境是山脈與盆地相間排列,喻稱「三山夾二盆」。
  • 中國人在地理大發現方面有哪些成就?
    提到地理大發現,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幾個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以及與之相關的幾個名字,葡萄牙恩裡克王子、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等。關於他們的具體成就,我就不細說了,大家也都比較清楚。這裡有一個國家被刻意忽略了,那就是俄國。就像俄國在科學和藝術方面的成就一樣,俄國在地理大發現方面也不遜色於西歐各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但最早發現北美大陸的卻另有其人
    「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這個觀點被全世界的歷史書所承認。但最新的證據顯示,北歐的海盜可能先於哥倫布很早就到達過美洲。當然,真正向全世界介紹新大陸的是哥倫布,正是他的不懈努力,才真正促成了新世界的建匯。
  • 地理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哥倫布是如何發現美洲新大陸的!
    今天我們第一站將要去看一看當年哥倫布是如何發現美洲新大陸的?如果你曾經在沙灘上玩耍過,你一定會發現,當你每次踩在軟軟的沙灘上的時候,就會留下一個清晰的小腳印!爸爸會把你抱起來,然後指著沙灘上的一排小腳印說,看這是誰的小腳丫,你一定會哈哈大笑,覺得自己非常有能耐。
  • 哥倫布廣場位於卡斯蒂利亞大街,廣場上有哥倫布紀念碑和雕像
    凡是到西班牙馬德裡的人,都要去哥倫布廣場看一看,瞻仰著名航海家哥倫布的紀念碑,去參觀廣場對面的哥倫布蠟人博物館,去看看廣場下面多姿多彩的馬德裡文化中心。哥倫布廣場位於卡斯蒂利亞大街,廣場上有哥倫布紀念碑和雕像,碑下面的街上並列著兩座巨大的船形噴水池,每個噴水池都噴出三組粗大的水柱,猶如哥倫布率領的三條帆船乘風破浪向大西洋彼岸挺進。廣場上屹立著高大的美洲新大陸發現者探險家哥倫布(1451~ 1506)的雕像。
  • 哥倫布廣場——著名航海家「哥倫布」的紀念碑
    哥倫布廣場傍的港口。據說,1492年8月3日清晨哥倫布從這兒楊帆出發,發現新大陸。哥倫布1451年生於義大利熱那亞,卻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開闢了新航線,也開闢了西班牙的大航海時代。哥倫布的塑像高高的聳立在廣場中央。
  •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遭質疑,英國學者找出證據:發現者是中國人
    有網友問:美洲大陸到底是誰先發現的?根據傳統的說法,航海家哥倫布是發現美洲大陸的第一人,為此作為哥倫布的家鄉,西班牙每過10年都會舉辦一場哥倫布紀念會。在1992年的時候,哥倫布的祖國西班牙聯合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聯名要求聯合國舉辦一場盛大的哥倫布紀念會,以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
  • 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為什麼卻以別人的名字命名?事實真相怪誰!
    而要說到對近代歷史意義非凡的航海事件,大家也一定會一同想到哥倫布這個人吧。沒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對世界現代有著非凡的意義,然而如此偉人,也有出烏龍的時候。哥倫布開啟的殖民然而最後的事實證明,那只是「他認為」。在經過多番考察之後,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的義大利學者終於發現,其實哥倫布到達的地方根本不是印度,而是一個當時的西方人都不知道的一片大陸。
  •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對世界的影響——加速了人類文明傳播的步伐
    此時的哥倫布是孤獨的、無助的,孤獨的是他以自己的力量說服這些船員,無助的是他的心裡也沒有底,為什麼船航行了這麼多天還沒有陸地的出現,難道是哥倫布錯了。此刻不服輸的哥倫布已經開弓沒有回頭箭,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趟過去,因為哥倫布「不懼死亡、懼平庸」,不想自己的一生白白浪費,作為一個男人就要有所建樹,對於一個人來說死亡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默默無聞的死去。
  • 河東故事——張騫與鹽運
    原來他費盡千辛萬苦,從西域「吐火羅」帶回的苜蓿、豌豆等在鹽湖周圍廣泛種植,而累倒於此。但苜蓿、豌豆卻吃得騾馬膘肥體壯,大大促進了鹽運業發展。河東厚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上古之時就是夏人聚居之地,還在安邑建立了都城。到公元前十七世紀,東夷族人崛起,不久興兵伐桀滅夏成功,迫使夏人外遷。至於遷至何處,卻沒有說得清。
  • 張無忌是最早出生在美洲的人,那時哥倫布還沒發現新大陸
    難道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卡納加島是華人的聚集地?可是仔細觀察,這裡的華人並不多呀!其實答案很簡單,美洲卡納加島就是張無忌的出生地,也就是倚天屠龍記中,金毛獅王謝遜所隱居的「冰火島」根據倚天屠龍記中的時間脈絡,我們可以知道,張無忌是1337年在冰火島出生的,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也只是1492年,所以張無忌在美洲出生,哥倫布還沒發現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