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會自省,因為我有一顆獵奇的心,對很多事物懷有好奇。
人們常說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於是科學家、心理學家們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實驗。
比如有個叫「布魯斯性別實驗」的,有心理學家覺得性別是後天養成的。
碰巧一位母親尋求他的幫助,她的小兒子因為手術失去了男性器官。
她希望心理學家能幫自己,不然兒子長大後沒法接納自己的殘缺。
心理學家約翰·曼尼順水推舟拿這個孩子做實驗,從小給這個孩子打扮成女的,把名字也改成女性的名字,完全把他當女孩子養。
甚至長大後還讓哥哥和弟弟做非人的事情,想刺激弟弟的心智,讓他承認自己是女生這件事。
但男孩並沒有向所有人的想像的發展,而是覺得自己就是男的。
他拒絕再見心理學家,如果母親逼迫他,他就自殺。
母親妥協,告訴了他真相。
後來他有了妻子,還領養了三個孩子。
可故事的結局是,哥哥沒法接受弟弟的遭遇,選擇了自殺。
不久後弟弟也選擇了自殺,兄弟兩雙雙斃命!
如果你覺得這個實驗殘忍而有趣,那麼下面我要說的這部電影裡,說的這個實驗更是玄乎。
知道你們猜不到片名,所以直接告訴了。
這部電影就是《都市傳說的詛咒》,而我重點是要和大家說裡面的第三個故事——「我是誰」!
「詛咒」於2011年6月14號在日本開播,也叫《都市傳說的恐怖》!
該片豆瓣評分是6.5分,看海報估計就能嚇退一群觀眾,當然,包括我自身。
電影總片長都才44分鐘,但在這樣極短的時間裡,導演居然說了三個故事!
前兩個故事分別是「藤壺男」和「悟君」,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這裡重點和大家分享「你是誰」的故事!
男助理笠井達哉受邀參加了一個實驗,要在30天裡,每天站在鏡子面前,重複問自己10次「你是誰」!
剛開始他很輕鬆,甚至內心覺得很搞笑地對著鏡子說了10遍「你是誰」!
前面三天他都挺正常,只是覺得有些無聊和無趣而已。
但到了第五天,無聊感加深,但多出了一些疲憊。
18天的時候他黑眼圈很重,臉色非常不好,蓬頭垢面的,整個人都很沒精神。
甚至實驗的管理人詢問他近況,他也不搭理,只是埋頭吃泡麵。
後來人們甚至發現他吃泡麵的同時還開始吃泡麵盒,整個人完全不受控。
第25天的時候他的狀態更加不對勁,28天甚至變得詭異和恐怖。
實驗最後一天,也就是第30天的時候,他失聯了,聯繫上後他問了一句「你是誰」,然後徹底消失不見。
所幸實驗期間都是有錄像的,結果他們看錄像,差點嚇個半死。
錄像裡發現,笠井達哉重複對自己問「你是誰」的時候,他自己在抽動身子,可鏡子裡的那個自己卻不會動。
甚至有時候他自己明顯的眼神不對勁,比如眼白增多,拼命往上看。
有時甚至暈倒,鏡子的那個自己眼神與他自身不一樣。
表情詭異,與自己的行為不相符,甚至有時候對著鏡子好像在尋找什麼。
甚至出現他面向鏡子,鏡子裡的人卻是背對自己的場面,詭異,的確詭異!
最最詭異的還屬最後一幕,大家做好準備, 我要放大招了~~·
電影到這差不多就結束了,我個人覺得是挺詭異的。
而電影裡說到的這個實驗,現實裡其實是真實存在的,也有很多人挑戰過。
實驗的名字叫「格斯塔崩潰實驗」,簡答說就是,每天對著鏡子說「你是誰」,重複10次,堅持30天,這個人會崩潰。
可能電影裡的那麼詭異,但或多或少會對實驗者的心智產生影響。
比如注意力渙散、混亂等,甚至陷入癲狂狀態。
這個實驗源自於心理學重要流派之一的格式塔學派,最早源於20世紀初的德國。
也叫完形心理學,大家英語考試裡的完形填空就來源於此。
其實看完電影的確有觀眾去自己體驗了一番,有個學心理學的Up主就曾表示。
自己看完電影後嘗試了9天後就不敢繼續了,因為每次做完都會必須花時間催眠。
一遍遍心理暗示自己,鏡子裡的人就是自己。
但會發現繼續試驗這樣的心理暗示並沒用,9天試驗後感覺鏡子裡的自己眼神有異樣。
有一種鏡子裡的人說話時,自己沒說的感覺。
就好像這些話不是自己說出來的,而是鏡子裡的人在問自己「你是誰」!
所以說到這,也是提醒大家,看過電影後別盲目去學去實驗哦。
好了,那麼大家對電影裡的這個實驗還有何想說的呢?一起來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