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思想實驗:我是誰?

2020-10-18 大科技

當你說「我」這個詞時,你很清楚你是在指自己。這是最為清楚的概念,人大約開始說話時就明白了。

真是這樣嗎?當你停下來仔細想想「我」的含義,事情就會變得怪異起來。

我們不妨就來試一試。

「我」是指身體嗎?

很多人認為一個人就等價於這個身軀本身。身體理論認為,有了身體,才有了你。如果你的身體不工作了,你就死了,你就沒有了。這聽起來很合理,但經得起嚴密的推敲嗎?

如果你一不小心劃傷了自己的手指,那麼你的身體就發生了變化。這意味著你不再是你了?很顯然不是,你還是你。

如果你接受了肝臟移植手術,很顯然,肝臟雖然是別人的,但你還是你。

如果你患有嚴重的疾病,需要把你的肝臟、腎臟、心臟、肺、血等等身體許多器官,甚至包括重塑面部器官(整容)。手術完之後,你可以正常地生活。雖然你大部分「零件」是別人的,但你的家裡人認為,你還是你。

那麼DNA呢?也許那個是成為你的關鍵,即使那些移植過來的器官不含有你的DNA也不要緊,因為你的身體裡至少有一部分還具有你的DNA。但是,這裡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你和你的兄弟是同卵雙胞胎,具有同樣的DNA,那是不是有兩個你了?——顯然不是。

實際上,你們身體上的細胞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死亡、產生,短的只有幾天到二十來天,如味蕾、肺、皮膚等;有的幾個月,如肝、腸、紅血球、指甲等;有的可達一二十年,如頭髮、骨骼、心臟等。只有大腦和眼睛的一些細胞壽命與人的壽命相同。所以,你身體的大部分細胞都換了,你還是你。  

所以說,身體理論看起來不那麼靠譜——你的身體大部分都不是你的,但你還可以是你。

那麼你的大腦呢?

「我」是指大腦嗎?

讓我們假設一個瘋狂的科學家綁架了你和比爾·蓋茨,並給你們倆做了個手術,即把你們的大腦彼此調換。他把手術做好後,叫醒了你們。你看著自己,發現你的身體變成了蓋茨的身體;而你的身體上卻裝上了蓋茨的大腦。

現在,你還是你嗎?你覺得你還是你,你仍然具有與過去的你一樣的性格和記憶,你只不過處在蓋茨的身體裡罷了。

移植其他的器官並不會改變你的性格,但大腦就不一樣了。你調換大腦,對於你來說,並不是大腦移植,而是身體移植。你還是你,只不過在不同的身體裡。同時,你舊的身體不再是你,它是蓋茨的。

由此可以說,能使你成為你自己的,應該就是大腦。這就是「大腦理論」。

「我」是指數據嗎?

如果有個瘋狂的科學家綁架了你和蓋茨,不是去調換你們的大腦,而是把你們的大腦與計算機相連,把你們的大腦內每一個比特的數據都複製出來,之後清除掉你們大腦的所有信息,然後再把你大腦中複製出來的數據輸入到蓋茨的大腦裡,同樣把蓋茨的大腦數據輸入到你的舊大腦裡。

這樣,當你們醒來時,你們的大腦實體是沒有變化的,但是你卻不在你的身體裡,你在蓋茨的身體裡,在蓋茨原來的大腦裡是你的思維、回憶、恐懼、夢想等等。在蓋茨身體裡的你跑到你的家裡,向你的家人解釋,你不是蓋茨。並且,經過多次拉家常,他們會認為你還活著,只不過處在蓋茨的身體裡。

數據理論認為,你並不是你的身體,而是你大腦裡的數據——你的性格和記憶。根據這個理論,無論換什麼,只要大腦裡的數據是你的,你就是你。

這是最好的答案嗎?我們最好在一些假設條件下檢測一下。

下面就是一個例子。

折磨的是「我」嗎?

下面有兩個折磨實驗。

第一個實驗是:假設瘋狂的科學家綁架了你和蓋茨,把你們的大腦數據彼此互換了。然後,當你們都甦醒過來時,科學家走向蓋茨的身體,但大腦中卻是你的數據。科學家說,「我現在要慘無人道地折磨你們中的一個,你說我應該折磨誰?」

你的直覺是什麼?你可能會指向你的原來的身體說:「他。」你會想,我在這裡,對方不是我,即便他是我過去的身體。

第二個實驗是:瘋狂的科學家綁架了你和蓋茨,但沒有做任何事,只是走到你面前,問了一些問題。

科學家:「聽好了,接下來我要折磨你們中的一個,我該折磨誰?」

你毫不猶豫地指向蓋茨:「他。」

科學家:「好吧。不過我要告訴你,在我折磨某個人之前,我要清除掉你們倆的大腦所有的數據,當折磨發生時,你們當中沒有人記得自己是誰。你會改變你的選擇嗎?」

你:「不變!」

科學家:「哦,還有一件事——在折磨發生前,我還要把你們大腦的數據互相對調,這樣,你現在的身體會認為是比爾·蓋茨,而現在的比爾·蓋茨的身體會認為是你。你還會改變你的選擇嗎?」

你:「呃,不。不管我要經歷何種幻覺,不管我認為我是誰,我不想經歷痛苦的折磨。折磨他。」

這裡產生了矛盾:在第一個實驗中,你可能會選擇你自己的舊身體被折磨;但是在第二個實驗中,你會選擇蓋茨的身體。問題是,這兩種情況所做的是完全相同的實驗,其區別僅在於你何時做決定。兩個實驗中,你的目標就是不被折磨。但是,在第一個實驗中的你,是相信數據理論的,因為你認為你的數據在哪裡你就在哪裡。但在第二個實驗中你是相信大腦理論的,因為你認為不管科學家對你的大腦做什麼,你在哪都不會變化,因為實體大腦就在你的身體裡。

那麼,「你」是大腦的「你」,還是數據的「你」?

下面,我們再來考慮一個思想實驗。

走出傳送門後還是「我」嗎?

假設1千年後,人類發明了傳送門,它可以使你以光速迅速抵達遙遠的地方。原理是這樣的——

你在北京,想去萬裡之外的紐約上班。於是你走進發射艙,按下按鈕。發射艙開始掃描你的整個身體,把你身體內所有原子的信息上傳上去。當它掃描時,它也在把你身體每一個原子銷毀掉。當掃描結束時(你的身體已經完全被銷毀掉了),它會把所有的信息傳送到位於紐約的抵達艙。抵達艙具有身體所需的所有原子,然後根據信息會重建你整個身體。當你走出抵達艙時,紐約的你與北京的你完全一樣——同樣的心情,與之前同樣的飢餓感,甚至你手指上剛劃破的傷口都是一樣的。

傳送的過程,從你走進發射艙到走出抵達艙,花費不到5分鐘,但你會感覺很快。你在那裡按一下按鈕,眼前黑了一下,然後你就在紐約了。牛吧?

1千年後,人人都乘坐傳送門,除了難以置信的速度以外,它還極度安全,沒有出現過事故。

但直到有一天,你走進了北京的發射艙,準備去紐約上班,你按了一下按鈕,你聽到了掃描的聲音,但是傳送器沒有繼續工作。通常下一步你會感到一片漆黑,但是卻沒有發生。你走出艙體,發現你還在北京。你去櫃檯告訴那裡的女士,說發射艙壞了,你想問是否有其他的發射艙,因為你不想遲到。

她看了一下記錄並說道,「掃描儀正常,數據已經採集完畢,但是銷毀儀沒有工作。」你說道,「那它就沒有發揮作用,因為我還在這裡。快給我一個新的發射艙。」

她看了看顯示器,說到,「不,它發揮作用了。你看屏幕,紐約那裡有一個你走出了抵達艙。」

「但是那個怎能是我呢?」你說到,「因為我還在這裡啊。」

這時,她的主管走過來告訴你,說她是對的,發射艙工作正常,除了銷毀儀沒有工作。「這不是問題,」他告訴你,「我們只需把你送到另一個發射艙,把你銷毀掉即可。」

之前你從沒有對傳送門有什麼遲疑,但此時你驚恐起來:「等一下……不……我不想這麼做……我會死掉的。」

主管告訴你,「你沒有死,你剛才看見了你就在紐約啊。你活得好好的。」

「但是,那不是我。那是我的複製品——一個頂替者。我才是真正的我——我不能毀掉我!」

主管說道,「抱歉,根據法律我們必須銷毀掉你。我們不允許沒有經過銷毀,就在抵達艙合成一個人。」

你非常驚恐,跑出門外,但兩個保安人員又把你捉了回來。你尖叫踢打著,被他們拖向將要銷毀掉你的發射艙……

估計大家在故事開始時,你會喜歡傳送門技術,因為根據數據理論,北京的你與紐約的你是一個人。對於你所認識的人來說,你始終都活著,因為他們無法察覺有任何差別。但到故事的最後你肯定不會喜歡了,因為這意味著每一次你乘坐傳送門上面,都是先被銷毀儀殺死,然後產生一個你的複製品。另外,如果傳送門把數據傳送到50個抵達艙,產生50個你。你總不能認為這50個人都是你吧?

這個實驗看起來似乎對身體理論和大腦理論有利。別高興的太早,下面還有一個實驗。

兩個半腦人都是「我」嗎?

人類的大腦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左半球和右半球可以獨立工作。一些真實的事例證實,如果把一個人的大腦的一個半球切除,這個人不僅能存活,而且一個半球會學會另一個半球所做的腦部工作,這個人會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僅上個世紀,世界上就有100多個半腦人在正常生活。也就是說,即使你少了半個大腦,你也會活得好好的。

如果你有一個同卵雙胞胎的弟弟小明,得了嚴重的腦部疾病,你決定給他一半大腦。手術完之後,你醒來發現自己一切正常。你的弟弟小明醒來,也與你具有同樣的性格和記憶。

當你意識到你的弟弟會知道你的一切秘密,你會感到一些彆扭。你要準備告訴他時,你才明白無需告訴他。因為小明已經不是你的弟弟了,他就是你。他不會告訴他人你的秘密,因為你的秘密就是他的秘密。

當小明驚恐地醒來時,他會認為,為什麼他(實際上還是你)會在小明的身體裡而不是你的身體裡;你也會好奇,為什麼你會在你自己的身體裡醒來,而不是小明的身體裡——一切都是這樣的顛倒錯亂,小明的身體究竟是不是你的?

這時,大腦理論就不管用了。如果大腦在哪人就在哪,那麼大腦同時走向兩個不同的地方,這個人在哪呢?同樣,數據理論也無法解釋這個問題。

這時,之前被否的身體理論好像又管用了。支持身體理論的人認為,你會在你的身體裡醒來,因為你的身體使你成為你,你的大腦只是你思考的工具。小明雖然被移植了你的大腦,但他仍然是他自己,只不過是具有你的性格和記憶的小明而已。

看起來身體理論說得不錯,我們再回想一下傳送門實驗。傳送門實驗中,身體理論會認為,北京的你與紐約的你之間最大的區別是兩個不同的身體,即不是你身體上的原子被分解後到紐約再組裝起來的,而是另外的原子組裝起來的。也就是說,紐約的你雖然很像你,但是由另外一些材料製成的。

看樣子身體理論現在更靠譜了,對嗎?別急,再看兩個實驗。

材料能決定「我」嗎?

第一個實驗是:如果慢慢地把你身體的細胞用完全一樣的但來自外界的細胞替換掉,比如說替換掉1%,你還是你嗎?10%呢?30%呢?60%呢?如果是100%呢?好像不再是你了。但在你替換的過程中,其他人觀察著你,都不會注意到有什麼變化,即使替換率達到100%,對他們來說,你應該還是你。

由此看來,即使材料不同,你還是你。

第二個實驗是:想像你走進原子粉碎艙,它會把你身體的原子拆解,變成一團漂浮的氣體原子。幾分鐘之後,你再把這些原子組合成原來的你,你走出來,感覺與之前完全一樣。那麼,你仍然是原來的你呢,還是在拆解的過程中你就死了,之後產生的是你的複製品?如果認為傳送門是殺人機器,那麼同樣,原來的你就已經死了,從原子粉碎艙走出的你不是你。

看來即使材料相同,你也並不是你。

上面兩個實驗,第一個實驗說明即使材料不同,你還是你。第二個實驗說明,即使材料相同,你並不是你。所以說身體理論的這種推理就不靈了。

另外,這兩個實驗揭示的是,「你」是連續性的。細胞替換實驗中,之所以你還是你,是因為你是逐漸地、一個細胞一個細胞地替換掉,你始終感知到你。而身體粉碎實驗前後卻是你生命的結束和新生命的組成,由於新的你與舊的你是在很短的一個時間內發生的,打破了你的連續性。所以應該認為你已經死了,新的你不是你。

這麼說,你是誰並不是與身體、大腦、數據等有關,而是連續性?

「我」具有連續性

一位年齡90歲的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指著牆上一幅自己6歲的照片說道:「那是我!」

他說的對。但是,等一下。把照片裡的那個6歲小孩與這個老人看成同一個人,有點荒謬。這兩個人沒有共同之處。從身體上來說,他們極為不同,那個6歲小孩身上的大部分細胞早就死亡幾十年了。至於性格,我們可以猜測,他們的大腦數據基本不一樣了,他們之間也不會成為朋友的。他與街上任何一個90多歲的老人相比,其相似度都比這個6歲小孩更大。

所以重要的是,不在於相似性,而是連續性。如果以相似性來定義我是誰的話,那麼紐約的你與北京的你就是同一個人了,這位老人與照片上那個6歲小孩反而不是同一個人了。實際情況恰好相反,一個老人仍然是幾十年前的自己,這其中的關鍵點就是,他們之間存在著很長的未間斷的連續性。作為老人,他可能不記得有關自己6歲時的事情,但是他應該知道一些自己在89歲時的事情。同樣,89歲時的他可能知道一些自己在85歲時的事情。一直這樣推導下去,通過連續的記憶、性格和物理特徵,他就與6歲時的自己聯繫上了。

就像一條舊木船。你可以在幾年裡修復它上百次,一個木板一個木板地替換,直到有一天,這個船上所有的材料都不是當初的了。那麼,它還是你的船嗎?如果你當初買來時,把它叫做探索者號,那麼徹底更新之後的木船很顯然仍是探索者號,對吧?

所以說,「你」有點像一條舊木船。你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堆原子構成的身體,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大腦,更不是一組特定的大腦數據。你是一種內容不斷連續變化、增長和更新的資料庫。在這些變化過程中,只要保持連續性,不管千變萬化,你還是你。

相關焦點

  • 五個著名的思想實驗
    在哲學、社會學、倫理學等領域,常常會設計一些思想實驗來假設極端環境,或者讓抽象問題變得可以理解。歷史上這些著名的思想實驗,你知道幾個?5.電車難題「電車難題」要數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
  • 讓你糾結萬分的思想實驗
    自擾  繪圖:尹戈  你知道什麼是思想實驗嗎?  思想實驗是一種精神上的觀念或假想,通常和謎語相似,是哲學家和科學家用以了解什麼是大眾思想的一種簡單方法。思想實驗在如哲學和理論物理(理論物理無需做實驗)等抽象領域中運用廣泛。
  • 瘋狂的實驗:在人類歷史上,曾經飽受爭議的7個著名的科學實驗
    科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正是由於科學的存在,才讓我們擁有了現在的美好生活,可是如果你真的了解科學的話,也就能夠知道它是非常殘酷的,在成功之前要經歷過許多次的實驗,特別是一些活體實驗,這是充滿非常大爭議的,其實在歷史上這樣的案例非常的多,只是普通人很少知道而已,今天小編就來說說,瘋狂的實驗:在人類歷史上,曾經飽受爭議的7個著名的科學實驗!
  • 神奇有趣的思想實驗
    愛因斯坦的夫人說,據我所知,我的丈夫了解這個宇宙只花了半個信封的背面。就是說,愛因斯坦是通過思想實驗來了解整個宇宙。愛因斯坦認為,思想實驗就是保持絕對理智,又可以發揮想像的思維模式。愛因斯坦在16歲時就完成了一個思想實驗——假如我追逐一束光。他設想自己以速度C(真空中光的速度,30萬公裡/秒)追趕一束光,「我應該會觀察到,這樣一束光……將保持靜止」。
  • 瘋狂的思想實驗: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就問你怕不怕
    思想實驗要求邏輯縝密,沒有致命缺陷。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都是接近完美的思想實驗,我們至今都沒找到解決的辦法。自然科學能夠發展起來,離不開實驗。尤其是思想實驗,從簡單的世界本質,到伽利略落體實驗,再到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都對自然科學造成了衝擊,使得人們一度懷疑起了世界的真實性,有的思想極端的人更是否定了自我的存在,也否定了世界的存在。今天就來說說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讀懂它們的你,會不會感到害怕?
  • 愛因斯坦用思想實驗發現了相對論,我用思想來拍照,成就了……
    偉大的愛因斯坦僅憑思想做實驗,就推導出相對論,我用思想來拍照,雖然我很想說,成就了攝影水平的大成,不過我知道,我還差的很遠,很遠,但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說回正題,攝影是不是一定要用相機?但是,用思想,也是可以來拍照的,而且,真正想拍的好,應該多多用自己的眼睛來取景,用頭腦定格,用思想衝印!當然,熱愛攝影的你,一定聽過一個詞叫攝影眼,都說要拍出好照片,要有一雙攝影眼。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攝影眼呢。會攝影的眼嗎?
  • 梁文道做客B站「宅現場」:講述好奇與思想實驗的那些事
    而正是因為想像力,幫助他得以跳出思維慣性的桎梏,用常人難以想像的邏輯去發現並解讀這個世界——而這種反事實的分析方法,就是梁文道先生在當天直播中,想要與所有觀眾分享的話題:思想實驗(Thought Experiment)。好奇心,讓我們改變歷史如若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因為思想實驗而引發的變革,實在是不勝枚舉。
  • 笛卡爾:用「缸中之腦」的思想實驗找到「本我」
    標題中使用了「本我」一詞只是為了體現笛卡爾的最根本目的——找到知識論意義上不變的、最底層的「自我」。缸中之腦的思想實驗「缸中之腦」是希拉蕊·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與歷史》(Reason、Truth、and History)一書中闡述的假想。
  • 抖音哥是一根蔥我來自外太空是什麼歌誰唱的 瘋狂的外星人主題曲...
    抖音哥是一根蔥我來自外太空是什麼歌誰唱的 瘋狂的外星人主題曲強勢洗腦時間:2019-02-19 12:37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哥是一根蔥我來自外太空是什麼歌誰唱的 瘋狂的外星人主題曲強勢洗腦 抖音哥是一根蔥,我來自外太空這首歌曲是沈騰跟黃渤演唱的《瘋狂的外星人》,是同名電影中的主題曲
  • 物理學中的十大著名思想實驗
    在物理學中,有一類特殊的實驗:它們不需要購置昂貴的儀器,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的只是有邏輯的大腦;而這種實驗卻可以挑戰前人的結論,建立新的理論,甚至引發人們對世界認識的重新思考。這種實驗就是傳說中的思想實驗。
  • 伽利略的思想實驗
    伽利略使用的這種,不實際做實驗,僅僅依據常識和直覺進行思考得出結論的方法,被叫做思想實驗(thought experiment)。思想實驗只有在信息齊全,使得我們光靠整理它們就能推論出有意義的結論的時候才有用。所以在面對未知世界的經驗科學裡,思想實驗並不是常見的研究方法。
  • 趣味物理:一個瘋狂的「風箏實驗」
    天電傳奇// 一個瘋狂的「風箏實驗」及其他 //文/張虎崗瘋狂的「風箏實驗」1746年,英國倫敦一個叫柯林森的人,給他在美國的一位朋友寄送了一隻萊頓瓶,並在信中向他介紹了使用方法。富蘭克林使用萊頓瓶進行了許多科學實驗,在實驗中他看到了電火花,由此突然聯想到了「上帝之火」――雷電。
  • 美國MKUltra計劃,一場真實的「思想鋼印」實驗
    思想鋼印希恩斯的秘密計劃是挽救人類的逃亡主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發明了思想鋼印機器,被思想鋼印機器打了思想鋼印的人,思維方式就被控制了,例如,對人類未來充滿樂觀主義。而在現實世界中,美國也曾主導過那麼一場名為MKUltra計劃的瘋狂的思想控制實驗。二戰後,美國中情局啟動迴紋針行動,將一些前納粹德國的科學家、技術人員、工程人員等秘密帶進美國效力。
  • 讓你腦洞大開的幾個思想實驗
    思想實驗不同於真實的實驗,它不需要實際去完成,但它造成的影響可能一點也不比普通的實驗小。比如量子力學中的薛丁格的貓這個著名的思想實驗,影響了許多人對量子力學的理解。芝諾悖論這個數學中的思想實驗,引出了極限的概念。
  • 影響世界的10個思想實驗,看看哲學家如何思考人生,趕緊學習跟進
    這句話大概展現了人類對自身思想局限性的承認以及對此內心裡無奈,帶著調侃的意味。但是,誰能阻止思考本身呢?小到午飯吃什麼,大到什麼是活著的意義,神明是否真的存在,人類在哲學思考的道路上從未放棄過。但哲學無法用科學實驗來檢驗其正確性,於是哲學家在腦中設計出具體的假設情境,測試哲學理論是否符合我們對於相關概念的理解,以找出人生根本問題的答案。蘇格拉底、柏拉圖、薩特、加繆、尼採、康德……眾多偉大的哲學家都曾設計過讓人腦洞大開的思想實驗。下面就讓我們通過10個哲學思想實驗,看看這些大哲學家們是如何思考人生的。
  • 物理學中的十大著名思想實驗
    歷史上的許多偉大物理學家,都曾設計過發人深思的思想實驗,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便是其中的代表,這些思想實驗不僅對物理學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更是顛覆了人們對世界對宇宙的認識。這篇文章將從易到難地介紹一下物理學歷史上的幾個著名思想實驗。
  • 給孩子的硬核科普:這些瘋狂實驗,科學家們不是瘋子,而是英雄
    如果有科學家這樣對你說:實驗不會很輕鬆,可能會疼得大叫,可能會懇求我停下。但你可以確信這種痛苦不會徒勞無功,將直接對知識進步的偉大事業做出貢獻。你要做實驗嗎?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否,面對實驗結果的不確定性,身心的疼痛,大家肯定不想做這樣的犧牲。
  • 史上著名的8個思想實驗 -書評·天下-新京報電子報
    【奇思妙想】  思想實驗是一種精神上的觀念或假想,通常和謎語相似,是哲學家和科學家用以了解什麼是大眾思想的一種簡單方法。它們像是為思想準備的一份大餐,而且即使思想實驗本身也會有無法理解的時候,這並不奇怪。下面是8個著名的思想實驗,與你分享。  1.
  • 法解思想實驗之「定時炸彈」:當酷刑變得可被接受
    「定時炸彈」是倫理學中一個非常著名的思想實驗,大致內容是:一枚隱藏在城市中的定時炸彈即將爆炸,由於炸彈的威力巨大,爆炸會造成半個城市的人傷亡。此時,知情者已經被羈押,你是否應該使用酷刑來逼知情者說出炸彈的位置?這個思想實驗必須有一個法律前提,那就是法律禁止在任何情況下對嫌疑人施以酷刑——而我國就是一個明令禁止刑訊的國家。
  • 愛因斯坦思想實驗的錯誤性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思想實驗的結果,備受推崇。人類的思想固然可以天馬行空,但是,正確的思想一定建立在可靠的觀察基礎和合乎邏輯的思維上,人類的科學思想不可以脫離客觀世界的觀察和辨析。觀察是基礎,辨析要合乎邏輯。愛因斯坦的思想實驗的辨析脫離了邏輯的合理性,脫離了觀察的嚴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