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體系中基於三重態-三重態湮滅的光子上轉換研究

2020-11-25 吉林大學

報告題目:超分子體系中基於三重態-三重態湮滅的光子上轉換研究

報告人:段鵬飛 研究員

報告人單位: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報告時間:2016年04月18日(星期一)下午2:30

報告地點:無機/超分子樓一樓圓形報告廳

報告人簡歷:

段鵬飛 研究員,2011年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師從劉鳴華研究員。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受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資助在日本九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受聘於日本九州大學「Center for Molecular System」,擔任助教。 2015年11月進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工作,被聘為「百人計劃」研究員。研究領域為分子、納米光化學與物理。主要研究興趣為基於三重態-三重態湮滅的光子上轉換發光;基於超分子體系的圓偏振發光;納米光子學等。至今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申請日本和國際專利3項。

個人主頁:http://www.escience.cn/people/duanpengfei/index.html

 9/2002 - 7/2006 學士,湘潭大學,湖南

 9/2006 - 7/2011 博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北京

 11/2011 - 11/2013 JSPS博士後,九州大學,日本 福岡

 12/2013 - 10/2015 助教,九州大學,日本 福岡

 11/2015 – 至今 「百人計劃」研究員,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代表論著:

1. Duan Pengfei, Yanai Nobuhiro, Kurashige Yuki, Kimizuka Nobuo, Aggregation-induced photon upconversion through control of the triplet energy landscapes of the solution and solid stat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5, 54, 7544-7549.

2.Duan Pengfei, Yanai Nobuhiro, Nagatomi Hisanori, Kimizuka Nobuo, Photon upconversion in supramolecular gel matrixes: spontaneous accumulation of light-harvesting donor-acceptor arrays in nanofibers and acquired air stabilit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5, 137, 1887-1894

3.Duan Pengfei, Yanai Nobuhiro, Kimizuka Nobuo, A bis-cyclometalated iridium complex as a benchmark sensitizer for efficient visible-to-UV photon upconversion,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4, 50, 13111-13113

4.Duan Pengfei, Cao Hai, Zhang Li, Liu Minghua, Gelation induced supramolecular chirality: chirality transfer, ampl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Soft Matter, 2014,10, 5428-5448

5.Duan, Pengfei; Yanai, Nobuhiro; Kimizuka, Nobuo, Photon Upconverting Liquids: Matrix-Free Molecular Upconversion Systems Functioning in Ai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3, 135, 19056-19059

6.Duan, Pengfei; Qin, Long; Zhu, Xuefeng; Liu, Minghua, Hierarchical Self-Assembly of Amphiphilic Peptide Dendrons: Evolution of Diverse Chiral Nanostructures Through Hydrogel Formation Over a Wide pH Range,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 2011,17, 6389-6395

7.Duan, Pengfei; Zhu, Xuefeng; Liu, Minghua, Isomeric effect in the self-assembly of pyridine-containing L-glutamic lipid: substituent position controlled morphology and supramolecular chirality,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1, 47, 5569-5571

歡迎光臨!

相關焦點

  • #文章推送# 三重態-三重態湮滅上轉換發光聚合物和超分子體系研究進展 |2021年1期
    上轉換發光是一種通過多光子機制將低能量的光轉換為高能量光的過程.基於三重態-三重態湮滅的上轉換發光所需激發光功率較低、上轉化效率較高,因此自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就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然而,由於三重激發態分子會與氧氣接觸而發生猝滅,一般需要在除去氧氣的環境中實現上轉換發光,應用範圍受到了極大限制,所以研究人員設計了包含有三重態給體與受體基團的聚合物或超分子體系,利用其組裝結構的緻密性阻隔氧氣,從而在空氣氣氛中實現穩定的上轉換發光.
  • 【材料】通過主-客體相互作用增強三重態-三重態能量傳遞和TTA上轉換效率
    三重態-三重態湮滅上轉換(Triplet-triplet annihilation upconversion,簡稱TTA上轉換),因其具有所需激發光能量密度小(太陽光可作為激發光源)、光敏劑對可見光的吸收能力強、上轉換的工作波長能方便可調等優點而受到廣泛關注,在提高太陽能的利用效率方面具有潛在的重要應用價值。使用低激發光功率獲得高的上轉換量子效率是該研究方向的難點。
  • 三重態對在單線態分裂和三線態-三線態湮滅中均起著中間體作用
    三重態對在單線態分裂和三線態-三線態湮滅中均起著中間體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2:58:12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Jenny Clark課題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鑭系納米晶體使分子三重態激子發光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通過將分子三重態與摻雜鑭系納米顆粒耦合來改善分子三重態的生成和發光採集的方法。這一創新為鑭系納米晶體-分子在光電領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見解。在分子和混合系統中,三重態激子(結合的電子-空穴對)的產生、控制和轉移是各學科(從物理學、化學到材料科學和生物學)都非常感興趣的話題。
  • 大連化物所在溶劑極性調控光子上轉換體系發光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韓克利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溶劑極性調控的三重態-三重態上轉換發光體系,相關工作發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 科學家實現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
    有機半導體材料具有高增益、易加工、機械柔性等優點,基於這些材料開發的有機固態雷射器已在生物化學傳感、光子學通訊和雷射顯示等領域展示出應用潛力。然而,作為有機固態雷射器邁向實際應用的關鍵,有機電驅動雷射器仍未被實現,其核心問題包括載流子遷移率不平衡相關的極化子損耗以及三重態累積引起的吸收損耗和單重態激子湮沒。
  • 化學所實現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
    有機半導體材料具有高增益、易加工、機械柔性等優點,基於這些材料開發的有機固態雷射器已在生物化學傳感、光子學通訊和雷射顯示等領域展示出應用潛力。然而,作為有機固態雷射器邁向實際應用的關鍵,有機電驅動雷射器仍未被實現,其核心問題包括載流子遷移率不平衡相關的極化子損耗以及三重態累積引起的吸收損耗和單重態激子湮沒。
  • 趙永生課題組實現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
    然而對於最具有挑戰性的三重態損耗,常規思路是利用三重態的化學淬滅來抑制三重態相關損耗。如果能夠有效利用三重態的能量,不僅能夠降低損耗,還將「變廢為寶」,從而顯著提高有機固態雷射的效率。  有機半導體材料具有高增益、易加工、機械柔性等優點,基於這些材料開發的有機固態雷射器已經在生物化學傳感、光子學通訊和雷射顯示等領域展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
  • 大連化物所納米晶敏化三線態動力學研究及其光子上轉換應用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實現了基於具有自缺陷激子的CuInS2納米晶敏化的高效三線態-三線態湮滅(TTA)光子上轉換(UC)。此工作不僅闡明了被缺陷態捕獲的激子可以實現有效的三線態能量轉移,也展示了首例用無毒(不含Pb、Cd)納米晶敏化的TTA上轉換體系。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通過清除三重態激子抑制有機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衰減
    主要原因是長壽命三重態激子的積累,導致單重態-三重態湮滅(STA)和單重態粒子密度的降低。另一方面,如果有機發光二極體中的電荷平衡不理想,就會發生高電流密度下的電荷積聚,從而導致單重態極化子湮滅(SPA)。近年來,基於有機材料的雷射器件的研究受到了廣泛關注。雖然有機材料在光泵浦作用下的雷射振蕩相對容易,但是由於三重態和極化子效應,電泵浦有機半導體雷射二極體(OSLDs)仍然很難證明。
  • 二氫卡賓單重態和三重態穩定性的比較
    本文就試著重複該圖,並將關於自旋極化單重態的計算相關的內容再梳理一遍,因為發現不少小夥伴對這部分內容理解得還不是很深刻。 首先,關於閉殼層與開殼層體系SCF計算,總結如下:大家對前三種都應該比較熟,且計算中也沒有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而第四種情況對應著多重度為1的開殼層,也就是自旋極化單重態,對應的波函數稱為對稱破缺的波函數。
  • 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實現 為實現有機電驅動雷射提供借鑑
    有機半導體材料具有高增益、易加工、機械柔性等優點,基於這些材料開發的有機固態雷射器已在生物化學傳感、光子學通訊和雷射顯示等領域展示出應用潛力。然而,作為有機固態雷射器邁向實際應用的關鍵,有機電驅動雷射器仍未被實現,其核心問題包括載流子遷移率不平衡相關的極化子損耗以及三重態累積引起的吸收損耗和單重態激子湮沒。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重點實驗室趙永生課題組近年來致力於有機固態雷射器的理論研究(Acc. Chem. Res. 2016, 49, 1691-1700)和應用開發(Nat.
  • 並五苯大環的擇形合成及幾何結構對單重態裂變的影響
    然而,最近,它因其能夠進行高效放熱單重態裂變(SF)而引起了人們的興趣。這一過程,一個光子產生兩個三重態激子,作為一種提高傳統無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策略引起了廣泛的興趣,理論上使它們能夠突破理想矽電池33%的肖克利-奎塞爾極限。近年來,形狀持久的大環化合物已經成為能夠在多個長度尺度上排列發色團的支架,使其成為分子模型系統和固態性能的有趣目標。
  • 《Science》:納米粒子三重態能量轉移助力光化學應用
    而電子未成對的三重態對於很多光化學反應非常有用,但這種狀態很難得到。量子力學理論已經揭示從光激發的單重態轉變為三重態的效率很低,因此,化學家往往利用光敏劑在吸收光之後通過能量轉移使臨近的分子達到三重態。
  • Nature重磅:首次在塊狀化合物中觀察到三重態手性超導性
    三重態配對的一個有趣表現是手性p波態,它在拓撲上是非平庸的,為實現馬約拉納邊緣模態提供了一個天然的平臺。然而,三重態配對在固態系統中很少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任何塊狀化合物中明確地識別出來。考慮到配對通常是由鐵磁自旋漲落來調節的,含f-電子的鈾基重費米子系統被認為是實現自旋三重態超導性的理想候選系統。
  • 太陽導致量子三重態威脅人體DNA
    原標題:太陽導致量子三重態威脅人體DNA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者日前展示了小型蛋白質是如何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分解為量子三重態的。量子三重態是一種具有活性的狀態,它所能造成的危害大於蛋白質分子分裂破碎所導致的結果。10月21日,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物理聯合會出版的《化學物理學報》期刊上。
  • 粒子三重態? 奇怪的物理理論近50年被證明
    物理學家首次提出的想法是基於數學證明,自1970年那時提出以來直到最近在實驗室沒有人能夠證明這一現象。由休斯敦萊斯大學的Randy Hulet率領的物理學家團隊終於實現了粒子的三重態,並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Hulet告訴LiveScience說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因為在40年的這種預測裡最終得到驗證。
  • 國家納米中心在上轉換圓偏振發光研究中取得進展
    自從上轉換圓偏振發光(UC-CPL)這一概念提出至今,基於不同發光機制的UC-CPL已被一一報導,受到廣泛關注。目前,所得到的發光不對稱因子(glum)普遍較低,尋找一種能夠提升UC-CPL的發光不對稱因子,併兼具良好發光效率的方法,已成為上轉換圓偏振發光領域的重要問題。
  • 國家納米中心在上轉換圓偏振發光研究中取得進展
    自從上轉換圓偏振發光(UC-CPL)這一概念提出至今,基於不同發光機制的UC-CPL已被一一報導,受到廣泛關注。目前,所得到的發光不對稱因子(glum)普遍較低,尋找一種能夠提升UC-CPL的發光不對稱因子,併兼具良好發光效率的方法,已成為上轉換圓偏振發光領域的重要問題。
  • 圓偏振發光材料性能的提升及應用研究中獲進展
    近期,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段鵬飛課題組構築了一個基於三重態-三重態湮滅上轉換發光的手性向列相液體系,實現了發光圓偏振度的逐級放大,獲得了圓偏振度約為0.2的體系,並且實現了由可見光到紫外光的上轉換圓偏振紫外發光(Upconverted circularly polarized ultravio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