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為什麼只能是單向的

2020-08-26 看松讀畫軒

儘管我們都認為時間正在流逝,並且是只能朝一個方向,但時間的最神秘之處就在於,為什麼它只有這一個方向?

現代科學認為,時間是物質的三維運動對我們大腦影響形成的,只有物質和空間的存在,時間才能演化。時間是永不停頓的大自然節拍器,為每一個事件留下印記。

如果要某個人挑出時間有別於空間的最特別的性質,他首先可能舉出時間會流逝,其次可能會說,時間只能單向流逝而不可逆轉。

雖然許多物理定律對時間的過去和未來的方向未作區分,但從我們日常體驗來說,時間是有方向的、是在向前演化的,畢竟我們看到孩子在一天天成長,樹苗在一天天長高。

看看秒針在錶盤上飛駛,我們真切意識到時間接連不斷地成為現在,再毫不留情地離開。例如,當我們一知道現在是3點鐘,趕忙喝杯茶,急匆匆去學校接孩子,然後好像時間馬上就在一刻鐘之後家長們就要擠滿學校大門口似的,如此等等。就這樣,時間無情地向前飛跑,人生的畫面一張張掠過,而墳墓張大著嘴在前面等著我們。

日常生活的時間在向前與朝後兩個方向之間有著巨大差別。設想有一隻水杯跌落,在地面上摔成碎片。要是把這個事件攝成一段視頻,則不難區分該過程是向前還是朝後。如果將其倒退播放,會看到杯子碎片突然自行聚合成一隻完好如初的杯子。你馬上可判定此時視頻在倒放,因為日常體驗不可能觀察到此類行為。要是真會出現這種事件,玻璃廠必定破產無疑。

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W. Hawking)曾於1988年4月在加州大學伯克利的一場時間方向(Direction of time)演講中認為,時間流逝方向至少存在三類不同的時間箭頭(方向),其共同點就是時間流逝是單向的。

一、第一類,熱力學時間箭頭

沿著這一時間方向,無序程度或熵總是在增加。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破碎的杯子重新複合,通常的解釋是,熱力學第二定律(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也稱熵增定律不容許出現這類事件。該定律告訴我們:無序程度,或者說熵,總是隨時間流逝而增大。換言之,這也是墨菲定律(Murphy's law)的內涵,事物總是朝著更糟的方向發展。

一隻完整的杯子處於高度有序狀態,而破碎的杯子是一種無序狀態。因此,只能從過去的一隻完整的杯子變成未來的破碎杯子,但反其道行之則不能。

熱力學第二定律還告訴我們,無序狀態的數目要比有序狀態多得多。例如,一棟房子,是磚瓦有序排列一種方式,要是把它拆了,其瓦礫堆成一團,其堆放排列方式的數目是非常非常多的。它們都是無序排列狀態,而且比有序排列數目顯然要多得多,無序程度隨時間而繼續增大。如果說這些瓦礫會自行重新排列成一棟高度有序的房子,則是荒謬的。

無序程度,或者說熵隨時間而增大,是時間箭頭的一個例子。只有熵增大的方向才是時間流逝的方向。

二、第二類,心理學時間箭頭

這個方向使我們感覺到時間在不斷流逝。沿著這一方向,從事件的感知到事件的記憶,我們記住了過去。

從大腦神經機制來說,對時間的感知是大腦構建的,它依賴於大腦神經與外界的互動協調,並形成記憶。

人在沒有獲取記憶之前,其大腦處於空白無序狀態,如同計算機對「1」和「0」有相同的概率。當大腦與環境互動(如聽覺、視覺、觸覺等)有了記憶之後,記憶細胞(如同計算機存儲器)從無序狀態轉為有序狀態。但是,為了保證大腦處於正確的狀態,人必須消耗一定的能量。這部分從食物轉化成的能量以熱的形式被大腦消耗掉了,宇宙中的無序程度便因此而增大。可以證明,無序程度的這種增量,比大腦的有序程度的增加要大得多。因此,由於大腦的學習和記憶,宇宙中無序狀態的總量在增大。

人腦記住了過去,所取的時間方向與無序程度的增大方向是一致的。這意味著我們對時間方向的主觀感覺,即心理學時間箭頭,是由熱力學時間箭頭確定的。

三、第三類,宇宙學時間箭頭

沿著這一時間方向,宇宙是在膨脹,而不是收縮。

廣義相對論中,宇宙時空的開端必然是一個奇點,是具有高度有序狀態的勢能。大爆炸後宇宙開始了膨脹,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變成呈現成團結構的無序狀態。

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熱力學時間箭頭的存在。宇宙在開始的時候呈現能量的高度有序狀態,隨時間變得越來越無序。所以,我們對時間的主觀感受應當是沿著這一方向,宇宙正在不斷膨脹,而不是取相反方向。

終極而言,宇宙的未來將是萬物越來越冷寂,直到時間停止。因為已無足夠的活動可以讓可測量的時間繼續前進。更準確地說,時間將走向終點,但作為一個無限的過程,它永遠不會真正抵達終點。

用數學的語言說,時間將無限趨近於終點,但永遠不會真正終止。宇宙的熵是一條單向道,就是時間箭頭的來源。

四、因果不對稱性

所謂「因果不對稱性」(Causal asymmetry),也是一種時間箭頭,方向從原因到結果的單向性。

因果不對稱性的特徵顯示,時間沿著一個方向前進總是比另一個方向更複雜、更困難,甚至根本不可能。例如,氣象工程師利用今天的天氣信息資料或數據可以較為精確地預測未來一周的降水機率。但要他根據同樣的數據反推過去一周的降水情況,其難度大到幾乎做不到。

因此就有學者認為,因果不對稱性就是時間單向性的基本特徵。物理學家愛丁頓(Arthur Eddington)就主張,因果不對稱性決定了時間維度只能朝一個方向前進(先有因,後有果),而朝後(先有果,再有因)則無法實現。

五、結束語

我們對時間已有的種種認知可以確認,時間維度只能朝單一方向。如果時間反轉,意味著無序程度隨時間而開始減小,無序逐漸變成有序,就會出現奇幻的場景:破碎的杯子自發地復原,記住了明天的股票價格就可以在今天的股市中大發橫財。顯然,這些都不會發生。

至於有部分學者認為,在特定條件下量子計算中的因果不對稱性會消失,等於說時間可以不存在或者時間箭頭可以反轉。但這種純理論的概念是否正確,在學界存在較大爭議,並不能等同到現實世界。

【謝謝閱讀】


相關焦點

  • 二極體為什麼只能單向導電?二極體的單向導通原理,一直搞不懂?
    這就是所說的二極體的單向導通特性。下面解釋為什麼二極體會單向導通。二極體為什麼只能單向導電?二極體是由PN結組成的,即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因此PN結的特性導致了二極體的單向導電特性。
  • 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
    我也知道靠感情來把握時間不真實:這不是分割時間,只是分割對時間的感覺。夢的時間當然也純屬錯誤:我們在夢中滔滔流逝的時光,一會兒光陰似箭,一會兒度日如年,而我們現實體驗的時間既不快也不慢,它僅僅取決於時光流逝的特定方式,取決於我不能理解的時間本性。」讀到這段話的時候,我被震撼住了,無法描述出那一刻心中的感受,佩索阿在向我們提出一個挑戰: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
  • 你是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的?
    你是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的?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問,我們為什麼要去定義時間的流逝呢?這根本就是一個不需要做的事情。它愛流逝就流逝唄。你定義它,只能讓你感到時間無限延續,而個人是多麼無力。會不會想起那首歌,「時間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回憶甜蜜,會讓你感到當下的悲涼;回憶悲傷,會讓你本來好的情緒陷入低谷,或者本就不好的情緒更加悲觀。過去不過是一支精神安慰劑罷了。你要問我,你是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的?我就會告訴你:誰管它,愛流不流。
  • 時間真的會「流逝」嗎?
    我們可以在空間中向前走兩步,再向後退回到原處,但我們卻無法在時間流逝兩秒後,再回到兩秒之前。時間本身真的像我們感受的這樣具有方向嗎? 20世紀中後期,一些科學家試圖將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統一,建立起量子引力理論,它能夠解釋時間的單向演化。這其中不乏一些人們熟知的名字,比如彭羅斯。但這種統一的實現似乎還需要走很長一段路。
  • 時間流逝都去哪裡了
    人的一生一世中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用一寸光陰來換取相等的一寸生命,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最公平的,就看您怎麼合理利用屬於自己的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一天之間你不可能享有兩個早晨和兩個傍晚,浪費時間等於浪費金錢和生命,這是人人都懂得道理,為什麼有些人還是做不到,就是一個字懶!
  • 本質是物體由時間流逝快墜落到時間流逝慢的地方
    主要缺失的部分是我們沒有考慮時間膨脹,一個和廣義相對論核心內容相關的新版本的時間膨脹。首先,讓我們回憶一下狹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在狹義相對論中,時空是固定的。它討論當物體相對運動時物體是如何表現的。時間膨脹描述了當物體運動時時間是如何變慢的。你運動得越快,時間就流逝得越慢。當你達到光速時,時間就停止了。下面說說廣義相對論中時間膨脹的新特點。
  • 單向鏡子真的只能一側透光嗎?
    作者 | 幽之劍排版 | 陳小磚來源 |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同樣一面牆,對於站在這邊的人來說是鏡子,對於站在那邊的人來說,卻是透明的牆,這面本應被用作警察審查犯人的單向鏡子仔細想想會覺得好奇:這種一側透明、一側能反射光的單向鏡子是什麼原理呢?實際上,對於光只從一側可以通過,而另一側被全部反射的鏡子是不存在的,所謂單向鏡子的叫法實際上是人類主觀視覺上的錯誤造成的。它的準確稱呼是半透半反鏡,對於兩側的光所起的作用是對稱的。
  • 揭秘時間流逝與運動速度的關係
    漢語中關於時間的成語有很多,比如光陰似箭、白駒過隙等等,而這些成語都是在說歲月飛快,讓一代一代的人類都在感慨中度過短短幾十年的一生。那麼在科學家的眼中,時間到底是什麼?為何會讓人覺得流逝得很快呢?在宏觀的世界中,空間是有三個維度的,如果考慮時間,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所謂四維時空。一切物質,包括人類的運動,都是在三維空間中,沿著時間軸進行。其中在三維空間中的運動,只要有足夠的能力便可以自由活動,而在時間軸上,目前來看受制於物理定律及人類自身的能力只能向著一個方向以一個幾乎不變的速度運動,即無法穿越到過去或未來。
  • 《時間的秩序》: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取決於我們的視角
    在我們的直覺裡,時間是全宇宙統一的,穩定地從過去流向未來,可以用鐘錶度量。可羅韋利向我們揭示出一個奇怪的宇宙,在這裡,時間的特質一一坍塌,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時間消失了。他告訴我們,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取決於我們的視角。
  • 難道時間的流逝只是人類的錯覺?
    一種理論認為,過去、現在、未來可以相互影響,難道時間的流逝只是人類的錯覺?,即時間不可逆也從不停留,從確定的過去到有形的現在,再到不確定的未來,似乎時間始終在不可阻擋地流逝。,時間並不流逝,過去、未來和現在一樣真實,倘若這和你的直覺相悖,那恐怕只有一個理由,也就是因果方向性,即過去的事件導致現在,進而引出未來,或許你會質疑,倘若時間真的可以像空間一般,那麼,未來的事件為何不能對現在和過去造成影響?
  • 時間的流逝忽快忽慢?沒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尺度!
    另外一類對時間的估計叫做「預期計時」。還以記憶簡單或複雜圖形的任務為例,不同的是,在任務開始前就讓你估計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這次你將會使用的就是預期計時,得到的結果和回溯計時相反——你估計的記憶複雜圖形的時間要短於記憶簡單圖形的時間。回溯計時和預期計時基於的認知過程不同,前者基於注意過程,而不是記憶過程。「注意閘門模型」可以解釋預期計時。
  • 所有的物質都會消失在時間當中,那麼時間本身來說,會不會停止?
    時間不會因為人的改變而改變,目前已知宇宙當中的任何物質,都無法改變時間這個客觀的存在,而對於時間本身來說,是一個單向運動的概念,在我們的日常上面當中,基本上無法離開時間而生存,
  • 《信條》沒問的問題:時間流逝是錯覺嗎?
    而要想把二者調和起來,唯一的辦法是把我們的時間流逝感歸結為一種心靈戲法。在實踐中,物理學家通常可以忽略物理學與時間神經科學之間的不和諧。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式好到近乎離譜地闡釋了實驗數據——不管運用方程的人持有的是永恆論還是現在論。然而,這種「塊體宇宙/時間流逝」悖論,意義非常深刻。
  • 假如你是一束光,你會體驗到時間的流逝嗎?
    用手電筒照亮黑暗的世界。一個以光速運動的光鐘相對於一個靜止的觀測者來說時間流逝的更慢。(© John D. Norton)很明顯,如果光是常數,那麼它就需要更久的時間完成一次往返。(© LIGO)當你在空間中運動的夠快,你所花的時間也越少,這也是為什麼你走去店裡的時候,你的時間要比店員的慢,因為你在空間的運動速度要比她快,所以你的時間要過的比她慢。事實上,如果你以接近光速(光速的99.9999999%)運動到超市的時候,店員的時間流逝要比你快22000倍。
  • 李商隱描寫時間流逝,無一字提及時間,卻句句耳目一新
    時間的流逝,使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悲歌。朱熹惆悵,「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陳子昂也感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晏殊傷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蘇軾贈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朱自清嘆息時光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象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裡,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
  • 時間也有速度嗎?時間流逝速度會變嗎?
    前面我寫過幾篇文章專門介紹時間,其實我們認為熟悉的事物未必真的熟悉,比如我問你「什麼是時間?」你仔細思考後會覺得難以回答,因為關於時間的定義本身就涉及非常深奧的哲學和科學。但是有一點很肯定:時間也是有速度的,時間的流逝速度也是會變化的。
  • 時間只能回味:電磁互易性|粒子|麥克斯韋|時域|電磁波_網易訂閱
    引子  1970年代,海外華人樂壇有一首歌《往事只能回味》(林煌坤詞、劉家昌曲、尤雅演唱),曾經火熱傳播。當然,經典物理說時光不能倒流,所以這種傳唱不能持久,風頭很快就過去了。最近,我們又聽到這一歌曲,更多是因為歌手金志文的重新演繹,但已經是生活中時光流逝的另一番樣子。
  • 時間的秘密:非獨立、不統一、不連續、可雙向、無當下,無確定
    人類對時間有四大直觀感受:獨立存在、單向性(一直向前)、統一性和當下性。第一,時間不是獨立存在著的。時間是變化的量度,若一切都不變,時間就會停止流逝。有人會說,若將一個人關在空蕩蕩沒有一絲光線的黑屋子裡,這個人豈不是感受不到時間流逝,但人活著就會思考,他的心在動。
  • 「科普」PN結為什麼可以單向導電?
    二極體的單向導電特性用途很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電子如此聽話呢?它的微觀機理是什麼呢?這裡簡單形象介紹一下:假設有一塊P型半導體(用黃色代表空穴多)和一塊N型半導體(用綠色代表電子多),它們自然狀態下分別都是電中性的,即不帶電。如圖1所示。
  • 時間和年齡有關係嗎?為何年齡越大,感覺時間流逝過快?
    為何2012年後,感覺時間流逝越來越快?時間被篡改了嗎?自從2008年奧運會後,大家感覺時間流逝得越來越快,轉眼間08年汶川地震,距離現在已經有12年的時間,在2012年被大家稱為「關乎人類命運的一年」,這一年大家每天都過得戰戰兢兢,瑪雅人曾經預言過2012年是人類的世界末日,大家仍然熬了過來,世界末日的預言不攻自破。但是2012年以後時間轉眼流逝,仿佛像昨天剛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