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的?

2020-12-03 二元悅讀

你是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的?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問,我們為什麼要去定義時間的流逝呢?這根本就是一個不需要做的事情。它愛流逝就流逝唄。

你定義它,只能讓你感到時間無限延續,而個人是多麼無力。你以為你是世界的主宰,其實不過是地球上的一個蟲子。

你定義時,很可能會回憶過去。會不會想起那首歌,「時間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回憶甜蜜,會讓你感到當下的悲涼;回憶悲傷,會讓你本來好的情緒陷入低谷,或者本就不好的情緒更加悲觀。

過去不過是一支精神安慰劑罷了。

你要問我,你是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的?我就會告訴你:誰管它,愛流不流。

過去只是存在我們的記憶之中,而未來是存在我們的遐想之中,它們都是一種精神建構。所以我們最終擁有的只有當下,就是此時此刻。

我們擁有的只有當下,而且一直都是當下。我們擁有當下,從出生到死亡。

我們要做的不是定義時間的流逝 ,而是全然的活在當下。如何全然呢?做事啊,不管是做平凡的小事還是非凡的大事,只要在做事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它,便會和時間更近一步,更接近時間的永恆。

相關焦點

  • 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
    我也知道靠感情來把握時間不真實:這不是分割時間,只是分割對時間的感覺。夢的時間當然也純屬錯誤:我們在夢中滔滔流逝的時光,一會兒光陰似箭,一會兒度日如年,而我們現實體驗的時間既不快也不慢,它僅僅取決於時光流逝的特定方式,取決於我不能理解的時間本性。」讀到這段話的時候,我被震撼住了,無法描述出那一刻心中的感受,佩索阿在向我們提出一個挑戰: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
  • 時間也有速度嗎?時間流逝速度會變嗎?
    前面我寫過幾篇文章專門介紹時間,其實我們認為熟悉的事物未必真的熟悉,比如我問你「什麼是時間?」你仔細思考後會覺得難以回答,因為關於時間的定義本身就涉及非常深奧的哲學和科學。但是有一點很肯定:時間也是有速度的,時間的流逝速度也是會變化的。
  • 本質是物體由時間流逝快墜落到時間流逝慢的地方
    主要缺失的部分是我們沒有考慮時間膨脹,一個和廣義相對論核心內容相關的新版本的時間膨脹。首先,讓我們回憶一下狹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在狹義相對論中,時空是固定的。它討論當物體相對運動時物體是如何表現的。時間膨脹描述了當物體運動時時間是如何變慢的。你運動得越快,時間就流逝得越慢。當你達到光速時,時間就停止了。下面說說廣義相對論中時間膨脹的新特點。
  • 假如你是一束光,你會體驗到時間的流逝嗎?
    現在,假設你家附近有一家超市,距離你家800米,你走過去需要花八分鐘。也就是說,對於你來說,當你從家裡出發抵達超市的時候,你已經老了八分鐘。如果超市的店員一直看著你走到超市,她也會得到同樣的結果,覺得你老了八分鐘。如果我們認為牛頓定義的時間概念——即絕對時間——是真理的話,那麼,不管在宇宙中的任何人,任何地方,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會體驗相同時間的流逝。
  • 漆黑的房間,空寂的人類如何感受時間的流逝呢?西瓜視頻帶你看看
    對於時間或者空間的概念各方觀點是不一致的:有一派認為時間它確實不存在的。時間它只是我們人類用來描述事物的變化而創造出來的工具,它本身並不存在。另一派認為宇宙它是在演化的,那就一定是有時間的。而這個時間你可以不叫它時間,但是它必須得存在。
  • 時間流逝都去哪裡了
    人的一生一世中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用一寸光陰來換取相等的一寸生命,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最公平的,就看您怎麼合理利用屬於自己的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一天之間你不可能享有兩個早晨和兩個傍晚,浪費時間等於浪費金錢和生命,這是人人都懂得道理,為什麼有些人還是做不到,就是一個字懶!
  • 時間流逝為什麼只能是單向的
    儘管我們都認為時間正在流逝,並且是只能朝一個方向,但時間的最神秘之處就在於,為什麼它只有這一個方向?現代科學認為,時間是物質的三維運動對我們大腦影響形成的,只有物質和空間的存在,時間才能演化。時間是永不停頓的大自然節拍器,為每一個事件留下印記。如果要某個人挑出時間有別於空間的最特別的性質,他首先可能舉出時間會流逝,其次可能會說,時間只能單向流逝而不可逆轉。
  • 難道時間的流逝只是人類的錯覺?
    一種理論認為,過去、現在、未來可以相互影響,難道時間的流逝只是人類的錯覺?如果你相信物理學原理,你將會發現過去並未消失,未來也已經存在,可以說物理學家對於時間的定義與概念,將顛覆你我的想像,因為現在、過去、未來可以處於同一片時空,同一秒中,然而這些不可思議的結論竟來源於嚴謹的科學實驗與愛因斯坦,從古到今不少人都曾想像過改變時間,但一次次的幻想與嘗試,都告訴了人們一則鐵律
  • 《信條》沒問的問題:時間流逝是錯覺嗎?
    而要想把二者調和起來,唯一的辦法是把我們的時間流逝感歸結為一種心靈戲法。在實踐中,物理學家通常可以忽略物理學與時間神經科學之間的不和諧。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式好到近乎離譜地闡釋了實驗數據——不管運用方程的人持有的是永恆論還是現在論。然而,這種「塊體宇宙/時間流逝」悖論,意義非常深刻。
  • 時間存在嗎?熱力學認為熵增能證明時間流逝,量子論時間有點亂!
    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經對時間有過定義,他認為:「時間是關於前和後的運動的數」,因為運動有連續性,因此先後表示了時間流逝的本質!同時他也認為「時間既不是運動,也不能脫離運動」,事實上亞里斯多德對於時間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從他的觀點來看,時間並不能脫離空間存在,因為運動需要物質和空間的支持!
  • 時間從未流逝,變化的只是空間和物質的關係狀態
    事實上時間從未流逝,時間只是一把標尺,時間是摸不著看不見在概念上的一把標尺,也可以定義為時間軸。人類通過地球、月球、太陽運轉的周期規律設定了時間單位,年、月、日、時、分、秒,如果有其它的外星文明,同樣可以按照其所在星系的周期規律設定不同的時間單位。
  • 是我們定義了時間,還是時間定義了我們?
    如果,你現在35歲,再過五年就是40歲,假如,你在這期間不出意外的話!有時候,我會刻意去忽略時間這個概念。是的,刻意忽略!因為,覺得被我們所定義的東西「捆綁了」,讓人很沒有自由,也覺得很沒有意義。4年內升大區;6年內升總監;過了那個年齡,職業發展就沒優勢了……就拿你得病了,「專業上」也有它的定義:得癌症的,2年內是非常關鍵期;3年內是關鍵期;
  • 《時間的秩序》: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取決於我們的視角
    在我們的直覺裡,時間是全宇宙統一的,穩定地從過去流向未來,可以用鐘錶度量。可羅韋利向我們揭示出一個奇怪的宇宙,在這裡,時間的特質一一坍塌,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時間消失了。他告訴我們,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取決於我們的視角。
  • 我們如何定義時間?150億年後不差1秒
    ,而手下嗒嗒嗒的鍵盤聲正在數算著這流逝的時間。   對於時間,首先我們需要澄清一個模糊的認識。仔細想來,你也許會發現當我們在談論時間時用一個詞「時間」來表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我們讓「時間」代表一個「時刻」,即事件什麼時間發生,同時我們又讓它代表某個「間隔」,也就是指發生的兩個事件之間用了多少時間。從測量的角度看「間隔」比「時刻」更重要。在國際上這個時間間隔是通過國際標準「秒」來定義的。而「同步」對測量「間隔」又特別重要。
  • 愛因斯坦的這個小實驗,證明速度越快,時間流逝越慢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出的這個關於時間流逝的小實驗,很生動的講解了為何物體運動速度越快,其時間相對流逝就越慢。
  • 時間和年齡有關係嗎?為何年齡越大,感覺時間流逝過快?
    為何2012年後,感覺時間流逝越來越快?時間被篡改了嗎?自從2008年奧運會後,大家感覺時間流逝得越來越快,轉眼間08年汶川地震,距離現在已經有12年的時間,在2012年被大家稱為「關乎人類命運的一年」,這一年大家每天都過得戰戰兢兢,瑪雅人曾經預言過2012年是人類的世界末日,大家仍然熬了過來,世界末日的預言不攻自破。但是2012年以後時間轉眼流逝,仿佛像昨天剛發生的事情。
  • 逐漸被科學「驅逐」,我們所定義的時間或根本不存在!
    從你呱呱墜地開始,時間就伴隨著你的整個生命長河,這是你時間的起點。此後,你經歷著人生,你把已經花費的生命時光稱為過去,而你還沒有經歷的時光,則被定義為未來。每個人都覺得時間就是不斷地從過去流向未來,絕對不可能調轉方向,也絕不會停止。然而,隨著科學家對宇宙更深入的研究,我們驚奇地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時間或許根本就不存在。
  • 李商隱描寫時間流逝,無一字提及時間,卻句句耳目一新
    時間的流逝,使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悲歌。朱熹惆悵,「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陳子昂也感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晏殊傷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蘇軾贈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朱自清嘆息時光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象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裡,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
  • 時間真的會「流逝」嗎?
    這是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由時間辨別,都好像根據一個周期開始和結束;因此,甚至時間本身也被認為是個循環。 ——亞里斯多德《物理學》 人們最早對時間的直觀認識或許來自對自然的觀察。
  • 第四維度的時間究竟是什麼?如何從科學角度實現永生或是穿越
    維基百科定義我們看看維基百科對時間的定義,是一種物理定義是標量,借著時間,事件發生之先後可以按過去-現在-未來之序列得以確定(時間段),也可以衡量事件持續的期間以及事件時間和間隔長短(時間段)。時間是除了空間三個維度以外的第四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