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有落時,人生容易老。時間的流逝,使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悲歌。朱熹惆悵,「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陳子昂也感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晏殊傷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蘇軾贈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朱自清嘆息時光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象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裡,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席慕蓉也曾懷念過往,「在驀然回首的剎那,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如山岡上那輪靜靜的滿月。」
謁山 唐代:李商隱
從來系日乏長繩,水去雲回恨不勝。
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這首詩吟詠慨嘆的是帶有永恆性的宇宙現象,卻極富浪漫的奇思異想,令人耳目一新。開篇運用典故,古人想用繩子來拉住西沉的太陽,以此挽留時光的流逝,可是又哪有這麼長的繩子呢?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時間的流逝,詩人只是表達了一種悵惘之情。
「水去雲回恨不勝」,潮起潮落,春去春歸,輪迴中多少崢嶸的歲月無情地流逝。太陽日復一日的東升西落,季節循環往復的不斷更替,卻蘊含了人生、社會和宇宙多少悲哀和無奈。
思來想去,似乎已經山窮水盡,詩人卻忽生奇想,轉出一片新境。百川歸大海,把滄海買過來,流逝的一切不就又重新回來了嗎?現在滄海已屬於麻姑了,不如去向麻姑買下來。浪漫的思維賦予詩人無窮的幻想,可是又用什麼去與她交換?滄海變桑田,又有誰能擺脫命運的軌跡?
「一杯春露冷如冰」,蓬山周圍的海水也變淺了,將要變成陸地,麻姑也沒辦法了,詩人發揮想像,將滄海變桑田縮短為瞬間過程,一杯春露,不過是浩渺的滄海倏忽變化的遺蹟,頃刻之間,連這一杯春露也將消失殆盡。
一個「冷」字,揭示出自然規律的冰冷無情,以及詩人的絕望情緒。一度豪情萬丈,瞬間又黯然無光。詩人由對浩瀚的滄海充滿了無窮的幻想,到瞬間返回現實,落差之大,讓人無法接受。不過也進一步烘託了詩人的感傷,人生苦短,旅程過半,尚一事無成。
詩人將一個古老的題材寫得如此新奇浪漫,充滿詩情畫意。日月雖終古常見,而光景常新,「人生不得長歡樂,年少須臾老到來」;花開花落,雖司空見慣,可是「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聯想起自己的仕途不順,妻子早去,李商隱一定是內心萬分悲憤。可是時間飛逝,對任何人都是不留情面,即使李郎浪漫激情,也是「一杯春露冷如冰」,讓如今的讀者也感到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