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場會在行星周圍延伸形成磁屏蔽

2020-11-23 冥維空間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場,有著陽極和陰極,事實上它所產生的磁場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能探測到,其強度在25~65微斯拉之間,這是一個非常弱的磁場,但足以讓羅盤自己打開指向磁南極,此外一些動物物種利用這種微弱的磁場來辨別方向,甚至用它來確定自己每年的遷徙路線,不過除了確定方向,地球磁場還有其他作用,沒有它我們可能無法生存。

圖解:磁場示意圖

磁場

磁場會在行星周圍延伸形成磁屏蔽,我們稱之為——磁層,它能夠阻止太陽風的長驅直入,在太陽的最活躍期,太陽會噴射出高速的帶電質子,氦原子核和其他元素,同時產生大量的太陽耀斑,忽然強烈釋放出的電磁輻射能夠使這些粒子加速,甚至使其接近光速,這些高速的帶電粒子將對人類造成有害且致命的影響,但幸運的是,地球磁場的存在能夠將這些粒子推向地球的地理兩極,當這些帶電高能粒子與高層大氣相互碰撞時,就會產生大自然所能提供給我們的最美麗的景象之一——極光,就像在夜幕中繪製畫卷一般。

19世紀時,人們發現神秘的太陽黑子每隔11年就出現,從那時起人們便明白太陽黑子就像時鐘一般會按照太陽周期以恆定而有序的速度運作,和地球一樣,太陽也有它自己的磁場,這種磁場由太陽內部的等離子體運動產生,等離子體在外層和內層以不同的速度運動,這種速度上的差異導致內外層以相反的方向滑動形成磁場,並產生磁場最強的區域——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出現在太陽極大期,也就是太陽活動最活躍的時刻,當太陽黑子活動最劇烈的時候太陽風暴便會出現,這些粒子和極光甚至可以達到低緯度地區遠離兩極,並對這片區域造成一定的影響:

事件一:17世紀時它們曾經到達過加納利群島,當時的人們驚慌失措以為是來自神的可怕預兆。此外,太陽風暴還能造成所有通訊設備的大面積停電或嚴重故障。

事件二:1998年的槐北克大停電,整個城市停電超過24小時。

事件三:太陽風暴的另一威脅在於它對地球衛星的破壞,很簡單因為衛星更容易暴露在太陽風暴中有歷史記錄以來最強大的太陽風暴發生在1859年9月初,就是著名的卡靈頓事件,當時一個極弱的太陽周期恰好剛結束。

事件四:2017年9月,美國宇航局發現10年來最大的太陽耀斑。

地磁兩極與地理兩極並不重合

這仍然是一個有待探索的問題,但不少人相信,在地球3000公裡深的液體外核中存在大量的鐵和鎳,在地球內核保持固態,外核的對流運動,再加上地球的自轉,產生了電流,進而產生磁場,這也使得大氣層和生命得以存在,所有的磁體都有一個北極和南極,但是正如前面討論過的,地磁兩極與地理兩極並不重合。

事實上,在人類測量磁極位置的5個世界裡,它們從未重合過,現在地磁軸和地理軸相差11.5度,所以地磁北極距離地理北極約1000公裡,問題在於地球磁極不是靜止的,它每天會一共125米,也就是說大約50年後地磁北極可能會跑到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去,磁極移動是由於處於熔融狀態的地核在不斷地隨機移動。

地球磁極未來的位置很難預測,因為沒有人知道地核有多麼地反覆無常,更不清楚它是否會很快的開始向另一個方向漂移,如今地理北極正對著北極星,儘管這只是隨機的結果,由於歲差運動北極星並不總是在那裡,也不會永遠在那裡,真正重要的並不是磁極的移動,而是有些時候兩極是倒置的,也就是地磁逆轉現象,這一點已經在古代巖石的研究中被證實,地球磁場的強度一直在下降,由於地磁逆轉現象的隨機性,目前無法確定下一次到底會是什麼時候,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未來兩極會再次顛倒,如果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這個未來不久將會到來。

上一次地磁逆轉就發生在78萬年前,從那時起磁場的強度及其運動都開始逐漸減弱,儘管沒有確切的方法來預測,那我們可以暢想下那時會發生什麼以及會有多大程度的災難到來,一旦發生地磁逆轉,在倒置的磁極回復原樣的這一段時間內,地球的磁場將會消失,也就不再能夠保持我們免受太陽風暴或宇宙輻射的傷害。

黃姤結語·沒有磁場保護的日子

沒有磁場保護的日子,磁場中所含的粒子將會落入大氣中,但它們並不會傷害人類,反而會產生壯觀的金色線,在這段時間內藉助磁場確定方向的動物會感到困惑無措,此外,通訊系統也可能會失靈從而導致通訊系統不能正常工作,但可以肯定的是並不會有末日災出現,畢竟大氣依舊存在,事實上太極已經至少倒置過20次了,而地球上的生命依舊繁衍著。

相關焦點

  • 磁場屏蔽
    相對於電場來說,磁場的屏蔽就比較困難。只有當導磁介質厚到一定程度,才能夠有效阻斷磁場。隨著金屬壁厚度增加,透過的磁力線會逐步減少。這一點與電場屏蔽就有很大的不同。屏蔽電場只需要薄薄的一層金屬,便可以徹底切斷電力線,與金屬膜的厚度無關。
  • 新研究提出了早期地球強大的磁場的證據,從而保護了生命的形成
    磁場是看不見的,但對地球表面的生命至關重要:它使地球免受有害的太陽風和太陽發出的宇宙射線的影響。考慮到磁場的重要性,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弄清楚磁場在整個地球歷史上是如何變化的。這些知識可以為理解地球的未來進化以及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的進化提供線索。羅徹斯特大學的最新研究提供了證據,證明在地球周圍首先形成的磁場比科學家以前認為的還要強。
  • 相比電場,磁場屏蔽要難得多,了解下如何屏蔽磁場
    相對於電場來說,磁場的屏蔽就比較困難。只有當導磁介質厚到一定程度,才能夠有效阻斷磁場。隨著金屬壁厚度增加,透過的磁力線會逐步減少。這一點與電場屏蔽就有很大的不同。屏蔽電場只需要薄薄的一層金屬,便可以徹底切斷電力線,與金屬膜的厚度無關。
  • 變化的木星磁場 訴說著行星的哪些奧秘
    有磁鐵的地方就有磁場,它能散發出一股看不見的神奇力量。  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團隊在《自然·天文》在線公布的一項最新發現顯示,木星磁場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變化。這是科學家首次確定無疑地探測到地球之外天體內部磁場隨時間而變化的情況。  行星磁場是如何形成的?地球和木星磁場的變化模式類似嗎?研究木星磁場對我們了解地球有何意義?
  • 行星磁層和恆星耀斑的相互作用,為何能決定一顆行星的宜居性?
    因為,所有行星都會遭受來自母恆星的輻射,其中包括、但不局限於恆星耀斑。對於沒有磁層保護的行星而言,它的大氣層就將在受到侵蝕之後發生光化學變化,而X射線和非熱輻射則會共同將整顆行星包圍起來。雖然,磁場並不能在減少有害輻射這個方面表現得比大氣層更突出,但它的存在卻對行星大氣層的維持具有決定性作用。
  • 巨磁電阻傳感器在磁場線性測量領域中的應用
    打開APP 巨磁電阻傳感器在磁場線性測量領域中的應用 秩名 發表於 2014-01-25 11:37:40   對巨磁電阻傳感器進行了研究
  • 地球和月球曾經共享一個磁屏蔽,保護了它們的大氣
    磁場會使電荷沿著看不見的線移動,並在兩極向月球下彎。科學家們很早就知道地球的磁場,這種磁場在北極和南極地區形成了色彩豔麗的極光。液態鐵和鎳的運動深入地球內部,由於地球地層遺留的熱量而仍在流動,它產生的磁場構成了圍繞地球磁層的保護性氣泡。但是由於對來自阿波羅任務的月球表面樣本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月球曾經也有一個磁層。數十年來一直被密封並最近使用現代技術進行分析的樣品的證據繼續增多。
  • 地球磁場出現異常「分裂」!對人類有何影響?
    眾所周知,我們的地球周圍分布著磁場,他們是地球的一種天然磁性現象,源於地球內部,向外延伸至太空。在地核和地幔交界處,液態的外核物質會形成對流,構成一個巨大的發電機,地磁場就是由發電機發出的電流持續產生的。
  • 地球磁場出現異常「分裂」!對人類有何影響?
    眾所周知,我們的地球周圍分布著磁場,是地球的一種天然磁性現象,源於地球內部,向外延伸至太空。地球磁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保護罩一樣,無時不刻不在幫助地球生命抵禦太陽風,太陽輻射以及宇宙射線的侵襲。可以說沒有了地球磁場,就沒有地球生命。
  • 為什麼我們可能需要感謝現已消失磁場的月球?科學家給出重要解釋
    行星的可居住性取決於許多因素。一種是存在強而長壽命的磁場。這些場在其液核的行星表面以下數千公裡處產生,並延伸到太空中很遠,從而保護了大氣免受有害的太陽輻射。科學家給出重要解釋沒有強大的磁場,大氣層很難再行星周圍掛住,這對我們的生命體來說是個壞消息。一項新研究表明,大約40億年前生命形成時,月球現已滅絕的磁場可能有助於保護地球的大氣。如今,地球擁有強大的全球磁場,可以保護大氣層和低軌道衛星免受惡劣的太陽輻射。
  • 磁星,宇宙中磁場最強的天體,當它爆發時威力有多大?
    在太陽系之中,太陽作為太陽系的恆星自然擁有著強大的磁場,而在太陽之外,很多行星也都擁有自己的磁場,我們的地球也在其列。事實上地球生命的存在也得益於地球磁場的保護,如果地球沒有磁場,那麼地球也就不再是一顆宜居行星了。地球的鄰居火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八大行星之中,火星是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的行星,但距離「宜居」仍相距甚遠,這都是因為火星沒有磁場的保護。
  • 宇宙是靠磁場控制的,相對穩定的磁場,形成了各個相對穩定的星系
    整個宇宙都是靠磁場控制的,相對穩定的磁場強度,形成了各個相對穩定的星系。磁場的根源,就是磁,沒有什麼磁能,磁鐵,磁石之說,只有磁力的大小,互相之間的牽引,才形成了各個星系,而每個星系之間,星球之間,都是因為磁力的牽引,擠壓,才形成了行星,恆星。而這其中,恆星並不是恆定不動的,恆星一樣在奔跑,只是相對於圍繞它的行星來說,它屬於恆定不動的恆星。
  • 自由能源系列:磁能:雙轉子磁屏蔽技術的研究分析
    雙轉子磁屏蔽的建議我們在研究磁動力時,很多時候會考慮到磁屏蔽,那麼怎麼才能做到有效的磁屏蔽呢?在這篇文章中軍哥將帶領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一個比較經典雙轉子磁屏蔽裝置。首先,我們要考慮用什麼材料來做磁屏蔽,在軍哥看來鐵或者鋼材是做磁體屏蔽比較理想的材料,因為磁體可以吸住鐵或者鋼材(這是常識相信大家都知道的),而軍哥要說的正是利用磁的這種特性在磁動機裝置中來實現磁屏蔽。
  • 用磁泡做引擎直飛外太空
    到時候,每個家庭的飛碟都會裝備一個「節能」的磁泡,不僅能讓從一個行星到另一個行星之間的航行大大加速,還能阻擋住極強的太陽耀斑給我們帶來的侵襲。用磁泡做引擎實際上,太陽系裡的大多數行星「天生」已經具有這種「泡泡」了,它們的科學名字是「磁氣圈」。磁泡是一種環繞星球周圍,由磁場控制的空間領域。
  • 地球磁北極已跨過子午線,若磁場反轉,對人類會有怎樣的影響?
    根據地球的地質記錄,到現在為止在地球的整個歷史中,發生過數百次磁極反轉,當地球液體外核鐵原子斑塊變得反向排列時就會產生磁極的移動和偏轉,就像一個人拿著與他周圍的人相反方向的小磁鐵一般。當反轉的斑塊增長到佔據核心其餘部分的地步時,地球的整體磁場就會翻轉。上一次磁極反轉發生在78萬年前的石器時代。
  • 白矮星周圍,被剝離外層的死亡行星內核,存活最長可達10億年!
    天文學家正計劃通過「調諧」白矮星發出的無線電波來尋找白矮星周圍系外行星的核心。在華威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根據白矮星是否可能擁有現存的行星核心,以及我們能夠「收聽」的無線電信號強度,確定了開始搜尋的最佳候選白矮星。這項由英國皇家天文學會迪米特裡·韋拉斯博士(Dr.
  • 行星的形成--金星
    金星:是一顆引力場下半域形成的反盤面行星,它與地球成盤面中心對稱,形成的物質雖然與地球相同,但分子結合力的方向卻和地球相反,形成的晶體的晶相結構和地球晶體反向對稱,磁性與地球相斥。原自磁化效應磁場也與地球磁場相對斥。由於反盤面的木星具有絕對的積吸優勢,所以下盤面外圍區域形成的行星不多。
  • 地球磁場—賴以生存的環境—第八章 帶電粒子流作用下的磁場
    在行星周圍,被太陽風等離子體包圍,受星體磁場控制的空間區域就是行星磁層。行星磁層的形成和結構形態,主要取決於太陽風和行星磁場的分布。行星磁層基本上可分為三種類型。1、偶極磁場的慢旋轉磁層 有些行星生成較強的偶極磁場,這一磁場的磁壓,足以在離行星相當遠的距離處與太陽風的動壓相平衡,形成磁層頂。
  • 周圍磁場環境 影響太陽黑子壽命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了解到,該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在太陽黑子半影的形成與消失過程研究上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黑子是太陽表面的強磁場區域,太陽表面黑子多的時候,其他太陽活動也比較頻繁。
  • 太陽系外的隱形磁泡
    空間可能看起來是空的,但它實際上是一個充滿了幾乎看不見的物質的充滿活力的地方,受各種力量的支配,特別是由磁場產生的力量。磁層——大多數行星周圍的磁場——存在於我們的整個太陽系。它們偏轉被稱為宇宙射線的高能帶電粒子,這些粒子由太陽噴出或來自星際空間。與大氣一起,它們碰巧保護行星表面免受這種有害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