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宇宙都是靠磁場控制的,相對穩定的磁場強度,形成了各個相對穩定的星系。磁場的根源,就是磁,沒有什麼磁能,磁鐵,磁石之說,只有磁力的大小,互相之間的牽引,才形成了各個星系,而每個星系之間,星球之間,都是因為磁力的牽引,擠壓,才形成了行星,恆星。而這其中,恆星並不是恆定不動的,恆星一樣在奔跑,只是相對於圍繞它的行星來說,它屬於恆定不動的恆星。
所以,宇宙中的任何一顆星球,都在奔跑。而奔跑的力,就來自於每個星球本身的磁。那麼為什麼有的星球有自轉,有的星球沒有自轉呢?一樣跟磁有關,這取決於星球本身的磁場。或許有人說,有的星球沒有磁場,我覺得,只要有磁,就一定有磁場,否則的話,它便無法獨立存在於宇宙之中。比方說,氣體。不要以為太空就是真空的存在,這是錯誤的解釋,氣體在太空中無所不在,無處不在,就像國際空間站的艙外,就吸附了很多氣體,有報導稱,俄羅斯太空人在很早就發現,太空艙外有微生物存活,這不是道聽途說。
那麼,沒有自轉的星球,有人說是因為它沒有磁場,這是錯誤的。這裡我還想講中國的《易經》理論,易分陰陽,陰陽本為一體,而陰陽理論涵蓋了整個宇宙的生存狀態。就像磁,沒有一塊磁,是只有一個極的,還是那句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陰陽分開,把磁分開,就算切成最小的一個粒子,他也是一個整體的存在,陰陽兩極的存在。因為這是任何物質存在的必要條件。所以只要兩極存在,它就一定有磁場。
只是它的磁場形態,或者磁場強度,或者還有其他什麼原因,這需要我們去研究,只是這些原因,導致它無法自轉。然而近代科學家的觀測表明,即使我們始終看到的一面星球,它也是存在自轉的。比方說金星,金星自轉方向跟天王星一樣與其它行星相反,是自東向西。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陽是西升東落。金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一個很接近正圓的橢圓形偏差不超過1°且與黃道面接近重合,其公轉速度約為每秒35公裡,公轉周期約為224.70天。但其自轉周期卻為243日,也就是說,金星的自轉恆星日一天比一年還長。不過按照地球標準,以一次日出到下一次日出算一天的話,則金星上的一年要遠遠小於243天。這是因為金星是逆向自轉的緣故;在金星上看日出是在西方,日落在東方;一個日出到下一個日出的晝夜交替只是地球上的116.75天。在地球上看金星與太陽的最大視角不超過48°,因此金星不會整夜出現在夜空中。我國民間稱黎明時分的金星為啟明星,傍晚時分的金星為長庚星。
金星逆向自轉現象,有可能是很久以前金星與其它小行星相撞而造成的,除了這種不尋常的逆行自轉以外,金星還有一點不尋常。金星的自轉周期和軌道是同步的,這麼一來,當兩顆行星距離最近時,金星總是以同一個面來面對地球(每5.001個金星日發生一次)。這可能是潮汐鎖定作用的結果——當兩顆行星靠得足夠近時,潮汐力就會影響金星自轉。當然,也有可能僅僅是一種巧合。
那麼,太陽的磁場這麼強,為什麼沒有吞噬金星?談到這,我們來看看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軌道分布。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兩個例外。金星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天王星則是與公轉軌道呈97°角的「躺著」旋轉。
去年的時候,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我倒覺得,不妥。因為,地球生命的存在,與九大行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就像水星和金星沒有被太陽吞噬,地球可以獲得極穩定的大氣層,磁場保護,難道跟木星和土星沒有關係嗎?我倒覺得,如果太陽屬陽,那麼木星和土星,就扮演著陰的角色。陰陽互根,才形成了地球完美的生態系統。
而我始終相信,木星或者土星,早晚會被點燃,形成一個新的生態系統,一個新的星系。只是它屬陽的一面,還沒有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