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類移民火星上生活,多年後若再回到地球,還能正常生活嗎

2020-12-05 科普大世界

雖然火星並不是理想的移民地,但在上面建立封閉式基地的話還是可以供一部分人生活的。而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和人口數量的增長,將來向火星移民或將成為不得不做的事情,那麼當人類在火星上面長期生活之後,甚至經歷了幾代的繁衍之後,這些人類還能回到地球上生活嗎?

其實人類無論到哪裡生存,都離不開人類需要的環境條件,將來到火星上移民生活,同樣也是需要和在地球表面上的生存條件差不多的,那麼在人類移民的火星封閉式基地中,也是需要類似地球的大氣環境和成分,同樣也是需要有水,而為了保證生存質量,火星封閉式基地中的條件甚至要比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區生存條件都要好一些,人類的食品很可能也將通過光合作用和動物肉食產生,那麼這樣的話,實際上人類在火星上生活與在地球上的差別並不大。但是有一點卻差別很大,而且是無法改變的,那就是火星的引力了。

由於火星質量和地球相差較大,只有地球的1/11,所以兩者的引力相差也很大,在火星上面,人體的重量只有在地球上的2/5,所以當人類剛到火星上的時候,有3/5的重力感覺憑空消失了,所以會覺得身輕如燕,那麼如果在這樣的重力環境下生活很長時間的話,再回到地球上將會很難適應地球的重力環境,因為會感覺身體重量憑空增加了1.5倍,就好像自己又背了一個相當於自己體重1.5倍的胖子,那麼這樣的話,活動起來無疑會是很吃力的,即便是在睡覺的時候都會覺得有個人壓在自己身上。

那麼如果是火星移民繁衍數代之後的人,就會更不一樣了,在火星那樣的輕重的環境下,人類的個頭可能會長得更大一些,重力的大量減少也會讓人體的骨骼也會更疏鬆,這樣的人來到地球上,身體會更加受不了,因為個頭和體重增加了,但是骨骼卻沒那麼結實了,來到地球上生活的話,可能很容易就會骨折。

從這一點上我們也能看出來,因為兩個星球的重力環境以及其他條件都不同,人類如果在上面生活久了的話,也將形成一個新的人種,我們或也可以稱它們為火星人了。

相關焦點

  • 100多年後,人類啟動祖柏林的計劃,火星移民將成為現實?
    地球上,人們都喜歡談論關於移民火星的各種話題。假設,人類已經擁有火星移民技術,而且第一批人類已經坐上了飛船,經過大約9個月的時間,最終抵達這顆乾燥沒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試想像,您能在這裡生存多久?首先,火星的含氧量非常稀薄,幾乎95%大氣都是二氧化碳。因此,為了讓人類在火星上生存,從地球攜帶的氧氣,遠不夠維持之後的呼吸,人類必須製造出足夠多的氧氣,可以通過中國航天技術製造的機器,從二氧化碳中提取。
  • 再造一顆地球,可能嗎?人類未來的星際移民或是這樣的
    我們都知道,火星和金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近的兩顆行星。然而,當人們撥開金星神秘的面紗,失望的發現金星是一顆有著極度高溫高壓,酸性大氣,而且還是一顆有毒的死星。與之相比的火星就顯得更像一顆溫柔可親的希望之星了,因此人類將未來新棲息地的希望幾乎寄托在了火星。
  • 移民火星,人類能活下來嗎?
    這不,中東「土豪」阿聯最近也高調宣布要進軍火星。這個不差錢的國家表示,要在2117年前移民火星,甚至在紅色星球上再建一座杜拜塔。「火星2117」計劃的第一階段是形成科學突破小組。目前,阿聯航天局已經和法國和英國航天局建立起合作,未來這個國際科研團隊還會不斷擴大。而阿聯走向紅色星球的第一步,將是2021年的火星登陸探測任務。
  • 人類移民火星指日可待,未來將會怎樣?太不可思議!
    很早以前人類就開始探索星球,地球的生命是有限的,於是科學家去探索其他星球,希望將來在地球無法生存的時候,人類還可以換個星球生活,從而生存下來。起初科學家去探索月球,但是發現月球表面沒有大氣,而且也經常受到隕石撞擊,所以人類也無法在月球上生活。
  • 浩瀚宇宙中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霍金給出的答案你能接受嗎
    幾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從地球生物界中脫穎而出,依靠著智慧走向了食物鏈的頂端。人類的足跡遍布全球,地位就和當年的恐龍一樣。我們還建立了輝煌的人類文明,恐龍還不如我們。而對於人類來說,地球是我們的家,儘管科學的發展讓我們見識到了無邊無際的宇宙。可那裡不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家是地球。
  • 火星上有水有空氣又在太陽系宜居帶,人類能移民去火星生活嗎?
    今年在天文學上一個重大的發現就是火星上發現了液態水形成的湖泊,雖然是在地下,不是在地表,但是足以讓大家興奮很久了。人們嚮往已久的火星既然有了水,又有空氣,火星又處在太陽系的宜居帶,那我們可以移民火星了嗎?
  • 移民火星計劃確實可行?存在大氣層和水資源,地下或能長久生活
    文/行走天涯移民火星計劃確實可行?存在大氣層和水資源,地下或能長久生活火星一直以來都是人類非常關心的一顆星球,一方面是因為火星距離我們地球非常的近,而另一方面則是人類一直猜測,火星在多年之前很可能跟現如今的地球一樣,也是存在生命的,只不過經過某次意外事故之後,生命才逐漸凋零的,現如今人類已經將火星當成了第2顆地球來看待,為的就是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殖民火星
  • 《回到火星》地球已經裝不下人類的少女心了
    故事背景設定在未來,曾經在《安德的遊戲》中捕獲不少迷妹的帥哥阿薩·巴特菲爾德這回飾演出生並生活在火星的地球人加德納,他和布麗特·羅伯森飾演的地球妹子塔爾薩通過網絡建立了聯繫,兩個從未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的人類竟然隔著幾億公裡的距離擦出了火花,從而引發了一場跨越星球的戀愛。
  • 人類的未來會是移民火星和星際旅行嗎?
    華為公司顧問田濤在他的那本《我們為什麼愛做企業家》(後續會分享)中,推薦了一本用來打開視野、暢想未來的著作《人類的未來——移民火星、星際旅行、永生以及人類在地球之外的命運》(中信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作者美籍日裔物理學家、超弦理論創始人之一加來道雄。這是一本非虛構類的科普著作。
  • 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央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火星,至今仍是人類尚未涉足之地。火星在文學作品中登場的機會不計其數,更是無數科幻電影中的主場地。老舍筆下,火星被貓國人統治;電影《火星救援》裡,主人公靠自種土豆獨自在火星上生存了四年。無論天馬行空的無限想像,還是基於科學的超前推測,人們對火星寄予厚望。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 星際移民大暢想:永久殖民火星,未來火星上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對於火星來說,我們是入侵者,憤怒的紅色星球已經向我們開戰,利用其本性,炙熱的輻射,稀薄的空氣,致命的沙塵暴。為確保生命,將陷入一場持久戰。那麼何苦要生活在太空呢?為何這些勇敢的開拓者就不能擠在安全的陸地上呢?。有科學家認為,我們人類應該至少是兩棲生物,換句話說,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太危險了。火星是我們最近的鄰居,不管好歹是最類似於我們地球的行星,也是最具潛力的星球。
  • 如果人類要移民火星,那麼和水熊蟲的基因改造是必然的嗎?
    他們需要在一定時間內承受高輻射、失重引起的骨骼變輕等身體上的不適,慶幸的是,只要太空人回到地球休養後,就能保持一個相對良好的狀況。水熊蟲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5億年,可能與節肢動物有共同的祖先,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種,足跡遍布全球。水熊蟲最讓人佩服的是,它對極端環境的忍受力。
  • 如果人類要移民火星,那麼和水熊蟲的基因改造是必然的嗎?
    按照人類如此發展的勢頭,移民火星必然會發生,因此人類也將火星載人任務列入在本世紀計劃之中。然而,面對這項任務,我們還有很有問題需要克服,尤其是對於太空人。他們需要在一定時間內承受高輻射、失重引起的骨骼變輕等身體上的不適,慶幸的是,只要太空人回到地球休養後,就能保持一個相對良好的狀況。但是對於將來移民火星不回家的人來說,要長期適應這樣的環境,並且保持安全和健康,那是一項難以攻克的難題,或許只有基因改造才能克服。
  • 《星際穿越》未來地球資源枯竭,人類無法在地球上生活,怎麼辦?
    首先簡單說一下劇情,如果用最短的話來說的話——在未來,地球資源已經枯竭,人類無法在地球上生活,幾個工程師帶著使命去外太空尋找可以讓人類居住的星球,最終人類解決了無法在地球居住的問題,並且移民了。這是最簡單的講述方式,不夠吸引人。
  • 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未來我們會移民火星嗎?
    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未來我們會移民火星嗎?何飛:發射窗口的選取跟很多因素有關,最主要的因素是地球和火星之間的公轉周期關係。我們知道火星繞日公轉的周期大概是687個地球日,將近地球上的兩年,也就是說,如果是地球和火星從同一個經度出發的話,地球繞大約兩年之後,火星和地球又會回到同一個地方,也就是一般常說的火星衝日,火星、地球、太陽幾乎排列成一線。
  • 人類會移民火星嗎?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何飛:發射窗口的選取跟很多因素有關,最主要的是地球和火星之間的公轉周期關係。火星繞日公轉的周期大概是687個地球日,將近地球上的兩年,也就是說,如果是地球和火星從同一個經度出發的話,地球繞大約兩年之後,火星和地球又會回到同一個地方,也就是一般常說的火星衝日,火星、地球、太陽幾乎排列成一線。
  • 馬斯克火星移民計劃:人類只能生活在地下洞穴
    有著鋼鐵俠之稱的馬斯克,對於外星移民頗為上心,自己的SpaceX公司一直都沒停止這種載人飛行器的研發。外界很好奇,馬斯克的火星移民到底是怎麼樣的呢?現在SpaceX公司營運長就送出了核心的答案,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完整的地下城,供人類生活。
  • 獨家直播|宇宙生活指南:星際移民靠譜嗎
    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新一輪火星熱即將點燃。為何人類競相探索火星?《火星救援》中,馬克·沃特在火星的生活,能否真的實現?
  • 改造火星將成現實,未來移民火星的第一批「居民」,並非人類
    今年夏天,人類航天領域將會出現多次「大動作」,美國、中國、以色列瞄準了火星將要運行與地球最近距離的時機,以發射各自的火星探測器。7月17日,我國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順利運到了發射區,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項目「天問一號」也成功發射。於是人們也開始對火星的未來充滿了遐想,未來中國能否在火星上建立移民基地?移民基地裡是否需要發展農業?可以說,大家都對火星充滿了憧憬和想像。
  • 馬斯克:火星移民不是夢!30年內,百萬人類或將成功移民火星
    那麼,在未來30年內,人類憑著日益進步的科學技術,能成功移民火星嗎?但小編認為,人類想要登上火星,並在火星上生活,對火星的改造是必不可少的,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卻很殘酷,30年內人類登上火星或許可能實現,但要移民火星,涉及的問題就多了去了,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或許上千年,或許上萬年才能夠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