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一點時間管理,提高一下效率,這是現在很多職場人的想法。
我的一位朋友也是這樣,之前經常加班,一直覺是自己的工作太多的原因。後來發現,同樣的任務別人做都能很快完成,根本不需要8小時的,這才知道是自己的問題。
仔細回想一下,自己做事的方式好多都不對,所以想來學一些時間管理的方法。結果看了很多書,也聽了很多課程,嘗試了很多方法,自己的效率並沒有很大的改善,反而比之前更加地迷茫混亂了。
其實大多數的時間管理方法都是基於大眾的,要先滿足於大多數的應運,然後針對一些特殊情況再來進行加強。所以,在掌握時間管理的基礎方法上,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打造屬於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要打造適合自己的,前提先要經過記錄,統計和改善三個步驟。
記錄
要將自己的時間管理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先要明確自己每天的時間分配情況是什麼樣的,所以需要先來記錄一下自己的時間使用情況。
從你起床就開始記錄,可以隨身帶一個小本子,或者用手機APP來進行記錄(推薦用aTimeLogger),幾點到幾點,做了什麼事情,具體是幾點開始的,幾點結束的,不管用了多長時間,都記錄下來。
建議記錄至少要記一周,這樣才能真實地反映你的情況,只記一天看不出什麼來。不要嫌麻煩,只有有了數據,知道了問題所在,才能有針對性地來改進。
統計
統計分為了兩步,先把你這一周所有做的事先按類型來分一下,看看哪些是屬於工作的,哪些是屬於生活的,哪些是屬於娛樂的,哪些是屬於學習的。分類不需要太細,大體分一下即可。
分完後再來統計一下,看看你這一周真正花在工作上的時間有多少,花在娛樂上的時間又有多少。這個過程主要是先來了解自己時間的真實情況。
經常有人說自己的每天都被工作所佔用了,工作時間肯定會很多,但統計下來就會發現自己真正用在工作上的時間並不多,每天甚至都不到8小時,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娛樂休閒上。
接著再來按時間類型來統計下。
看看哪些是屬於常態化的時間,就是你每天都要做的事要用多少時間,像每天吃飯睡覺,上下班路上等,這些每天都要做,那每天要花多少時間呢,來統計下。
再來看一下屬於碎片化的時間有多少,等待午餐,路上排隊等這些時間有多少。
再來看一下屬於高效時間的又有多少,這個是指你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中,看下每天能有多少。
剩下的就屬於在做事情,但效率並不是很高的時間了。
改善
記錄統計完成了,然後才能有針對性地來提出一些改進方法,也就是接下來自己時間管理需要加強的地方,即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
統計完後發現自己娛樂休閒的時間比較多,那下一步就是減少這部分的時間,多一些工作時間,並把工作時間集中在上班時間段,這樣可以減少加班。
統計完後發現自己的高效時間比較少,一天就一個小時,其它時間注意力都不夠集中,那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先來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把高效時間給擴大一下,減少一些做事但效率不高的時間,這樣自己的效率也能提高一些。
統計完後發現零碎時間比較多,那下一步可以先利用好自己的零碎時間,在等待中就來做一些事,這樣也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時間也能利用好。
總之就是找到自己時間管理上的缺陷,再來有針對性地來進行改進。這樣的時間管理方法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你對此有何看法,歡迎留言。
專注個人成長經驗分享,不講大道理,只講實用方法與技巧,關注獲取更多職場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