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合適自己的訓練重量及次數?

2020-11-28 騰訊網

對於一位剛開始健身的初學者來說,最需要關心的並不是重量,而是訓練動作是否正確及標準

初學者最重要是在訓練中,找到肌肉的控制及發力感覺、正確及規範的動作。

由於剛接觸健身,經常就被問到:我適合多大重量呢,所以今天健君就分享一下如何找到合適自己的訓練重量。

一、什麼是RM?

當動作規範了,便可以探討下一個健身中重要的課題——RM。RM值又叫最大重複次數,是指某個重量你能做的極限次數。例如你推舉100KG最多能做5次,則說明你深蹲100kg的RM值為5。

RM數值越小代表重量越重(完成次數小,重量大),RM數值越大代表重量越輕(完成次數多,重量小)。在不同的訓練動作裡,RM值都是不同的,每一個動作都有自己的RM值,簡單來說,你不可能把深蹲和臥推的RM值相提並論。

RM值只代表你自己對於某個重量下的某個動作的極限次數,測試自己不同動作、不同重量下的RM值,就可以解決重量選擇的問題,避免重量太大導致受傷,或者重量太小訓練沒效果。

二、如何測量RM值?

測試動作建議是多關節複合動作例如臥推,深蹲,硬拉,推舉等。首先充分的熱身是不可或缺的,應以適中重量開始測試,

例如是10RM或更高,在極限重量(RM=1)時,需要在有經驗同伴或專業教練保護的情況下進行。在知道自己的RM值後,便可以根據你的健身目標,選擇合適的重量及次數去進行訓練。

1RM~5RM是訓練肌肉極限力。

6RM~12RM是增大肌肉體積(練圍度)。

15RM以上,可以幫助提升肌肉耐力。

最後重點是大重量訓練的前提,緊記必需安全及謹慎!

三、如何選擇力量訓練中重量,次數,組數?

研究表明:

1-5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增粗,發展力量和速度;

6-10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長不明顯;

10-15RM的負荷訓練肌纖維增粗不明顯,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長進;

30RM的負荷訓練肌肉內毛細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顯。

但是對於我們在訓練中來說,找到自己合適的訓練菜單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關鍵的。也往往決定著我們的訓練質量和效率,不同的重量,次數,組數。都會帶來不一樣的效果!

次 數

1. 一般來說,1RM-5RM是肌肉力量的最好選擇。要鍛鍊肌肉的力量,進行重量訓練時應採用重量較大而重複次數較少的模式;

2. 6RM-12RM是增大肌肉體積最好選擇,可用於增大肌肉體積和圍度。

3. 15RM以上是發展肌肉耐力的最好選擇:要鍛鍊肌肉的耐力,則要採用重量較輕而重複次數較多的模式。

組 數

而且進行重量訓練時,不應只從事一組過的練習(如10RM),要達至理想的效果,必須把每種練習分組練習(比如3-5組)這樣的鍛鍊肌肉的方法才能夠刺激到肌肉群中的所有肌肉纖維。如果你進行的組數太多,那麼就有可能會造成訓練過的情況。至於組與組之間則可以有1至3分鐘的休息時間

重 量

「訓練過程中什麼重量才是最適合我的?,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不然。不同的訓練目的對於訓練的組數、次數、間歇、以及訓練重要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現在拿啞鈴飛鳥來舉例說明一下,5kg標準動作能推20個,與15kg標準動作能推8個,你都是竭盡全力的,但它們兩者對肌肉的訓練目的是截然不同的,一個是耐力,一個是絕對力量,目標不同,效果上無從談及孰優孰劣。通常來說,你的訓練重量選擇,取決於你是想獲得力量、圍度、還是耐力。

下面我將結合不同的訓練目的給大家具體講解「如何選擇適合你的訓練重量」

一、 圍度至上

對於大多數男生來說,進入健身房舉鐵的目的就是獲得更大的肌肉圍度,收穫寬厚強壯的體魄。求最大程度的增肌,最佳方法是選擇每組動作可以標準完成8--12次的重量。

必須要注意的是,增肌訓練的技術動作要講求目標肌肉群要「集中」,即肌肉的離心收縮及向心收縮都要做到良好的控制,不可借力(如站姿肱二頭肌彎舉時頂髖踮腳,平板臥推時弓腰),否則會極大削弱目標肌肉的集中訓練收效。

另外,這裡提及的可以完成8-12次的重量,是指當你完成第12個時已經達到力竭,無法用標準動作完成第13次。如果你只是完成12次便結束,實際還能再完成1個的話,那麼這個重量是偏輕的。同理,如果你無法在動作標準的情況下完成8次,那麼你選擇的重量是偏重的。

最後,這類訓練的組間休息一般控制在60--90秒,小肌群訓練控制在60秒內,大肌群需要更充分一些的休息,約90秒內。

二、耐力至上(塑造線條)

如果你既不喜歡過大的肌肉圍度,又不崇尚大力量,想要減脂塑形,練出較好的肌肉線條,那麼你可以選擇耐力性的訓練。增強肌肉耐力的訓練不需要太大的重量,一般選擇每組能夠標準完成15-20次甚至更多次的重量。

耐力型的力量訓練主要調動機體中的慢縮肌纖維(紅肌),它較白肌而言橫斷面較細,不易變得粗壯,擁有較好的耐久能力,可持續做功。最典型的耐力型項目就是馬拉松,馬拉松選手在進行力量訓練時多選擇輕重量多次數的訓練重量,目的就是最大程度提高體內紅肌的耐力。

三、力量至上

或許你熱愛的項目是力量舉,訓練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力量,那麼你需要簡單粗暴地選擇較大的重量,即每組能夠標準完成1-5次的重量。

為什麼說選擇可以完成1-5次重複的重量是比較理想的呢?我們通過舉重項目的技術動作來看,想要最大程度地舉起更大的重量,這個技術動作必須是全身多關節參與的,即複合訓練動作,需要最有效地協調地調動全身肌肉參與其中(舉重中的抓舉,就是結合了硬拉、肩部寬拉、深蹲等一系列動作,在最快的速度內協調完成)。

人體進行大重量訓練時參與的肌肉為快縮肌纖維(白肌),橫斷面較粗,通過訓練容易變粗壯,並能夠提供瞬間的爆發力,但是其弱點在於難以持久做功,缺乏耐力。因此力量訓練組次數控制在1-5個,是基於快縮肌纖維的生理特徵所決定的。

力量訓練一般是不追求肌肉力竭的,因為力量訓練多為複合訓練動作,對神經控制要求較高,重點在於鍛鍊全身肌肉的協調快速做功能力。由於快縮肌纖維容易疲勞並需要更多時間休息(大重量的力量訓練一般組間休息為2分鐘以上),如果力竭,是完全不利於其最大程度發揮效能,導致無法完成後面的訓練,恢復時間長。

總而言之,不同的訓練目的對重量的要求不同的,下面我將通過表格形式把訓練重量要求的形象的展現出來:

以上就是針對不同訓練目的給出的重量選擇建議。由於每個人訓練時間、訓練目的、身體體質都不一樣,所以沒法給出一個具體的重量數字,而是根據力量訓練的功效進行不同的重量選擇,這樣才是比較科學合理的。清晰自己的訓練目標,不過分追求大重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

提示:

重量是我們在訓練中找出來的並且隨著能力的上升而上升。

當身體適應了原來的重量之後,便要把重量循序漸進地增加,否則進度便會停止下來。

相關焦點

  • 增肌訓練應該以大重量訓練為主?不上重量真的沒有辦法增肌嗎?
    影響增肌的重要因素-容量 既然我們的目標是增肌,也就是肌肥大訓練,那麼影響你增肌效果的重要指標就是容量。容量是指我們完成一次訓練時,所做的總功,也就是:組數*次數*使用的重量。研究顯示,肌肉肥大與訓練的總容量有密切關係,在一定範圍內,總容量越大,增肌的效果越好。
  • 健身重量的選擇,舉多重的鐵?做什麼程度最好?一個框架供你參考
    關於使用多重的重量去做訓練?我想這是很多剛接觸健身的朋友,想要知曉的,尤其是對於新手朋友來說,想要在這個問題上找到明確答案。但是對於這個問題來說,顯然是沒有固定的答案,因人而異,你的目標,你動作的選擇都會影響到這個重量的選擇,健身有關重量的選擇,不會有一個 固定的標準,只會有一個框架去供我們參考,具體你要找到屬於自己合適的重量,那只能去嘗試,去調整,需要你學習思考。本文要點速覽:有關健身重量的選擇,到底用多重?做到什麼程度?是什麼影響了你重量的選擇?虛榮心?
  • 如何評估訓練質量?常被訓練者忽視的內部負荷
    但這也會產生新的問題:假如你上一次50kg×4組×10次就已經做得很費勁了,這次是應該繼續加重,還是應該保持原有的重量和容量進行訓練呢?我認為應該保持原有的重量和容量進行訓練。在我看來,訓練記錄不應當只記錄重量、組數、次數這些內容,還應當記錄自己的訓練感受。
  • 訓練負荷的量化: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評價
    1.RM,最大重複次數RM是力量、或爆發力訓練最常用的評價指標。1RM即運動員只能完成一次的重量,約等於極限重量。因為真正的極限重量很難評價,負重的增加是有最小刻度的,比如2.5KG、1.25KG的槓鈴片。同時運動員每天的狀態也在不斷變化,不會每天都達到最好的狀態。
  • 跑者有必要進行負重訓練嗎?
    跑者已經做了足夠的有氧運動,所以建議,將重點相對地放在重量較重的負重訓練上,進行中等次數的重複訓練,然後完全恢復。不要忘記你自己的身體也是負重訓練的工具。因此,如果舉槓鈴或拿起啞鈴對你來說過重了,那就放棄它們。只要你能掌握正確且標準的動作,自重訓練,也可以幫你增強力量。 不要讓負重訓練給身體增加太大的壓力,導致受傷。
  • 如何開始力量舉訓練?你需要這份完全指南!
    科學家們會對受試者的訓練進行調整,以確保他們的訓練量相同(組數×次數×重量)。研究前後,科學家們測量了受試者深蹲和臥推的1RM,用肱二頭肌的厚度來作為肌肉增長的指標。8周後,所有受試者的肱二頭肌都增長了13%,組間沒有顯著性差異。然而,第二組的受試者分別在臥推和深蹲上提高了25磅和60磅的重量,第一組的受試者只提高了18和48磅的重量。
  • 健身訓練容易受傷怎麼辦?如何恢復訓練?這4大要點要記住
    可能是因為衝壓重量時沒有憋住,可能是因為沒有防護措施導致臥倒,可能是因為拉力過大造成下背部受傷等等。但受傷並不可怕,也不必因此而放棄訓練,訓練是一輩子的事。有些傷病也會讓你自我反省,接下來的訓練你會更加小心。但是當你從傷病中恢復並重新開始訓練時,有幾點需要注意。首先談談為什麼會受傷。一、為什麼要受傷害?
  • 力量訓練時,如何承受大負荷?選擇大重量還是小重量?
    我們有很多的男士在進行健身訓練的過程中,應該都會有著這樣的一個健身目標,那就是想要增長肌肉,想要通過健身訓練,去把自己練得更加壯實,而對於增長肌肉,小編我想要告訴的大家的是,如果我們想要增長肌肉的話,那麼自己首先需要去做到並且做好的,那就是去進行合理的力量訓練了。
  • 「硬舉」訓練分享:我如何在8周內,舉起自體重1.5倍的重量?
    對初學者來說,肌力訓練可能會令人心生畏懼—尤其是面對像「硬舉」這種陌生名詞的時候。不過「硬舉」不僅能幫助增肌減脂,而且能強化跑步功力!今年,我跑步遇到了瓶頸,通過幾周的「硬舉」強化後,10km的成績提升了11分鐘。此時「硬舉」的成績是能舉起自己體重的1.5倍。
  • 一切訓練的關鍵,超負荷式訓練,讓你的肌肉爆炸式增長
    但假如你只給它一成不變的訓練內容,它最後會習慣這個強度,並且會停止成長,有些朋友對我說他們每周上健身房5次,跟著固定的課表訓練,動作也沒有問題,為什麼練了很久身材跟力量都沒有提升?仔細看他們課表後會發現,他們的課表可能已經有好幾個月都沒有變化。不只是動作,連重量,組數次數都沒有變化,也有的人會問我,是不是只要買一對固定重量的啞鈴在家裡訓練就有辦法練出好身材?
  • 力量訓練中的超負荷,不斷變化的鍛鍊方式
    如果你喜歡力量訓練,則要遵循某種策略來鍛鍊所有肌肉群。比如針對一定數量的次數和組數,並使用一定的重量,還要每周進行兩次以上的鍛鍊。那麼,這些鍛鍊策略從何而來?我們怎麼知道是否適合我們的健身水平和目標?如何超負荷鍛鍊肌肉超負荷確實與你進行力量訓練時舉起的重量有關。如果你是初學者,或者很長時間沒有舉重,則不必擔心要舉多少公斤。你舉起的一切東西都被認為會使你的肌肉超負荷。實際上,你可能不需要任何重量的練習就能獲得訓練效果。有時僅體重鍛鍊也會使你的肌肉勞累。
  • 對於腹部的肌肉訓練,一周訓練幾次,才算科學合理?
    鍛鍊腹部肌肉是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制定精密的訓練計劃,但前提是需要一些基礎的訓練理論作為支撐,今天為大家介紹幾個基本法則,為你開啟訓練腹部肌肉的大門,教你如何掌握科學的方法,自己所能承受的訓練強度製備專屬自己作息時間。以下規則可以讓你從容面對腹肌訓練帶來的問題和挑戰。
  • 精靈球都長得一模一樣,訓練家是如何區分自己想要的神奇寶貝呢?
    不知道追了這麼久的《神奇寶貝》,大家會不會和我有一樣的疑惑,訓練家們究竟是如何找到自己想要出戰的神奇寶貝,並準確地喊出它的名字呢?畢竟在我們看來好像小智的精靈球就貌似非常普通的樣子。當時的小智可是憑藉自己的直覺,屢試屢錯,最後只能靠皮卡丘來解決問題。那麼在動畫中還有哪些識別的方法呢?依靠氣味上面我們所說的皮卡丘的幫助,其實就是神奇寶貝依靠氣味所識別的。神奇寶貝的原型大多是動物,而動物的味覺、嗅覺都要比人類更敏感,可能我們感受不到,但他們卻能略知一二。
  • 力量訓練者必看!增肌六大指南
    如何編寫重量訓練菜單必學7大技巧進行解說 怎麼樣可以增加肌肉量? 增加肌肉量另一種用語也稱為肌肥大(hypertrophy)指的是肌肉橫切面增加所致。肌肥大過程包括(肌原纖維內肌動蛋白和肌凝蛋白)合成數增加,及肌纖維內肌原纖維數目增加,而肌纖維增生(hyperplasia) 主要是因為身體受到高強度重量訓練的刺激。
  • 掌握好訓練的RM選擇才是關鍵要點
    踏入健身房,廣大健身愛好者的訓練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肌肉力量以及肌肉圍度,擁有碩大的肌肉圍度亦或是爆炸的力量是每個健身者的奮鬥目標,但是或許有這麼一些所謂的增肌困難戶,訓練許久之後肌肉的圍度或力量並沒用任何提升。
  • 金字塔與反金字塔訓練方法,這兩種訓練方法有區別嗎?
    也許你不熟悉金字塔訓練法,但是一些最常見的訓練方法卻有著鮮為人知的名字。例如,我們提到的金字塔訓練法從最輕的重量開始訓練,每組訓練後增加訓練重量。它也被稱為Dromi訓練技術。根據Dromi訓練原則,每組的訓練次數應保持在30次以下。
  • 訓練強度到底達到多少才好?你只需要這樣做
    說到FITT原則,相信大家都不了解,其意思就是頻率強度,時間和類型,描述的是一些與我們訓練相關的因素,其中強度因素比較複雜,需要用一些方法來判斷強度,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著重講講該如何判斷強度。1、抗阻訓練負荷強度也可以指我們在訓練中對身體施加的壓力,也就是說,比較我們在阻力訓練中使用的壓力程度。當進行同樣的運動時,舉起一個15公斤重的啞鈴比舉起一個5公斤重的啞鈴強得多。這裡的力量指的是我們最大重複次數的百分比,也就是說,在特定的運動或重複次數中,我們能舉起的最大重量。
  • 臀部、大腿肌力的殺手級訓練「硬舉」助你跑步破PB
    跑者在追求馬拉松破PB的路上,除了平時必要的跑步訓練,要增強你的每一個步伐,也必須專注於訓練肌力和調整姿勢。硬舉(Deadlifts)是個全身性的重量訓練,除了肩膀和背部,更能訓練到跑步時不斷使用的臀肌、大腿後側膕膀肌,堪稱是膕膀肌殺手級訓練!讓我們看看硬舉有多少好處、執行時該怎麼做、以及常見的錯誤示範。
  • 全面解析肌肥大代謝刺激法寶-漸進負荷訓練原則
    事實上,如果想要改變你的運動成績,你很可能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你不在挑戰自己!正缺乏「漸進式超負荷」的重要元素。 什麼是超負荷 那麼到底什麼是「漸進式超負荷」呢?簡單來說,你的肌肉骨骼系統會隨著訓練刺激,而變得越來越強壯,但是為了進一步獲益,你需要繼續對它做出更大的要求。
  • 了解抗阻訓練,奧運冠軍的體能教練來告訴你科學訓練三要素
    在進行力量訓練過程中,尤其是進行以提高肌肉力量、爆發力和增肌為目的的力量訓練,主要的能量代謝方式是無氧供能,也就是無氧訓練,但力量訓練可以通過輕負荷、多次數、多組數以及循環訓練的方式來實現以有氧供能的能量代謝方式,即有氧訓練,但這種形式由於負荷太小往往不能有效改善練習者的力量、爆發力和肌肉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