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假如你正在健身,那麼一定或多或少會受到傷害。可能是因為衝壓重量時沒有憋住,可能是因為沒有防護措施導致臥倒,可能是因為拉力過大造成下背部受傷等等。但受傷並不可怕,也不必因此而放棄訓練,訓練是一輩子的事。有些傷病也會讓你自我反省,接下來的訓練你會更加小心。
但是當你從傷病中恢復並重新開始訓練時,有幾點需要注意。首先談談為什麼會受傷。
一、為什麼要受傷害?
當我評估受傷的原因時,我通常會考慮兩個主要因素:全身壓力和局部壓力。
1、全身壓力
全身壓力是指你需要從健身的室內和室外恢復的所有壓力源。局部性壓力是肌肉或關節在訓練、比賽和日常活動中產生的直接壓力(動作和姿勢)。
實際上,心理和情感壓力都會增加我們受傷的可能性。以2016年為例,一項研究調查了在校大學生因學業和身體壓力而受傷的情況。調查發現,在學習壓力過大的時期(期中期末考試),運動員受傷的風險是正常情況下的兩倍。
總之,部分的壓力是好的,但過度的壓力就不好了。當你感到壓力過大時,你受傷的可能性就會增加。所以,如果你最近有很多煩心的工作,或最近與家人關係不好,或生活中的一些事讓你感到不安,那你最好去健身房慢慢來。
2、局部壓力
根據你的動作,組的數量,次數和使用的重量,肌肉和關節會承受很大的壓力。所以,即使你能應付心理和情感上的壓力,關節和肌肉承受的壓力太大,你也可能會受傷。
在此,我將向你們介紹重複動作法則。根據這一規則,涉及5個變量:組織的損傷(I),重複次數(N),重量(F),動作幅度(A),組間休息(R)。所以 I= NF/AR
總而言之,如果重複次數過多(N),使用重量過大(F),動作幅度過小(A),以及組間休息時間過短(R),都會造成傷害。
大部分人在恢復訓練後都會再次受傷,因為他們無法保持平衡。
二、怎樣避免再受傷害?
1、等長訓練
如果您不確定是否能完全恢復訓練,可以先嘗試等長的力量。長期的、小到中等重量的等長訓練是判斷肌肉或關節準備是否充分的安全方法。
每次訓練,我都建議每組人保持合適的關節角度,15-20秒,逐漸增加時間和重量。若關節角度完全沒有疼痛,則可進行更劇烈的關節角度運動。
例如,當您在膝關節受傷或四頭肌損傷後進行康復訓練時,您可以進行長距離的訓練,例如分腿蹲,這樣您的後腿膝蓋就可以遠離地面。這種體式中,保持30秒鐘的無痛狀態,使膝蓋靠近地面。
另外,你也可以對抗一個不能移動的物體,讓高強度的力在一個特定的交界點上。
2、降低關節活動度
傷口癒合後,通常只是某個部位的肌肉或關節受傷。您可能還不能很好地完成全關節活動範圍的運動,但可以將關節活動範圍縮短。如果是深蹲,則可採用箱式深蹲。
3、向心力訓練
有時早期的向心訓練可以提高你的耐力。通過忽視運動中的離心力部位,會減少整體的力量和組織損傷。
這時,阻力撬是一個很好的訓練。背部、膝部及膕繩肌損傷恢復後,可以使用推、拉阻力撬。
對上肢來說,彈力帶訓練,如肱三頭肌下壓、飛鳥、划船等,基本上都是向心性的,比較適合高強度的訓練,可以獲得強烈的抽力感。
4、一次一個動作
在進行復位訓練時,很多人都會犯這樣一個錯誤,即一次性地對同一肌肉或關節進行過多的鍛鍊。一般來說,建議每一次只訓練一個動作,慢慢調整自己,然後對恢復訓練進行評估。
例如,如果你的下背部受傷,不要做硬拉等深蹲,改為箭步蹲、分腿蹲或單腿羅馬尼亞硬拉。後背慢慢恢復後,不要立即回到下蹲或硬拉,先練習其中一項。
總而言之,總是從最少的有效訓練量開始,然後慢慢增加。
結語:隨著觀念的轉變,運動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運動的大軍中來,通過健身強身健體,但是在訓練中經常會遇到受傷的情況,也有可能落下病根,以上是關於受傷的原因,以及從受傷中康復後要注意的四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