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健身久了會上癮,長期健身的結果不僅僅會對我們的身材有雕塑般的成就感,對我們的容貌,氣質,精神狀態也有會有改頭換面的改變。
一件事要長期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就來自於你在這件事中嘗到了甜頭。就像你身材越來越好,你會越來越自信一樣。健身的結果會讓我們上癮,因為好身材來之不易,必須堅持健身才能保持好身材,也會讓我們變得更自律。
健身的過程也會讓我們上癮,當你在健身的過程中,肌肉充血,泵感滿滿的時候,就像氣球被空氣充滿了一樣,肌肉腫起來的感覺非常爽。
神奇的泵感,讓人感覺妙不可言,就像施瓦辛格所說:「這是健身房最棒的感覺,健身房最令人激動的感覺就是泵感,就像人把空氣泵入你的肌肉,肌肉漲起的感覺很與眾不同,這種感覺棒極了,我非常享受,這種感覺就像高潮。」
據舉重冠軍和運動生理專家弗雷德·哈特菲爾德博士所言:「大量血液湧入肌肉會刺激或多或少的本體感受器。訓練和隨之產生的泵感會產生一系列荷爾蒙反應,其中包括內啡肽和腦啡肽的釋放,這兩種物質是天然的止痛劑。」這些物質的釋放也會帶來快感,即運動的快感。
此外,哈特菲爾德博士還說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鍛鍊就越來越會引發積極的情緒,所以當鍛鍊的感覺與好的精神狀態在你的身體中關聯起來之後,你的快樂中樞就會受到更多的刺激。
如果在健身訓練過程中缺乏泵感,則會讓我們的訓練感覺大打折扣,甚至產生疲勞感,倦怠感。
施瓦辛格說:「如果在訓練過程中沒有感受到肌肉的泵感,那麼就不會有肌肉的生長。」
施瓦辛格還說:「他不敢想像如果在沒有獲得「泵感」之前就離開健身房會是什麼樣的結果,也許他會發瘋!」
健身缺乏泵感?試試超級組訓練
超級組法則:當你把鍛鍊兩個起相反作用的相關肌肉部位的動作連在一組來做,也就是把兩個功能相對應的單塊肌肉的動作輪流練習,一個動作練一組,組與組之間只允許極少的休息時間,或者不休息,使神經系統處於集中刺激狀態,這就稱為超級組。
把相對肌肉群連在一起來練,當練其中之一時,有利於促進另一部分的疲勞的消除,這符合神經功能的原理。這是一種高強度的訓練模式,可以讓你更快的突破瓶頸期。
超級組除了能確保出現「泵感」外,還能促使肌肉裡毛細血管的增生和神經肌肉的生長,使你再次用大重量進行訓練時感覺倍爽!
施瓦辛格喜歡超級組的原因之一,是他認為相同區域兩塊肌肉會同時產生泵感,從而強化全身血液循環,這是單肌群訓練無法達到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對抗肌的充血會使主動肌發力感覺更好。
例如:在兩組深蹲之間,使用腿彎舉使膕繩肌充血,你會覺得大腿後側好像墊了個墊子,這使得深蹲更加穩定。
在搭配對抗肌群動作時,必須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個組合對下背部施加的總負荷。
例如:深蹲和羅馬尼亞硬拉,它們訓練了功能相反的肌肉群,兩者都要求下背部持續發力,保持穩定,連續多組後,就可能導致下背部過於疲勞。
所以,把任何蹲類動作和腿彎舉搭配起來就是比較好的選擇。
運動平面搭配原則:
讓主動肌和對抗肌在同一平面運動是一種很有效的訓練思路。比如:
引體向上(垂直拉)和啞鈴肩推(垂直推)結合
臥推(水平推)和俯身槓鈴划船(水平拉)相結合
這些動作在同一平面的相反方向上運動。這種組合對增加關節周邊肌肉的穩定性非常有幫助。
合理安排組間休息時間:
施瓦辛格推崇的超級組,連續訓練兩個肌肉之間是沒有組間休息的,只有做完兩個動作時才休息。然而,我們發現在兩個動作間,加入休息時間,對發展力量並維持負重更加有利。
訓練計劃示例:
這些訓練計劃引用於施瓦辛格那本傳奇著作《健身百科全書》,這份計劃對於阿諾德非常有效,作為健美的職業運動員,他們可以承受高強度和短間歇的訓練,但不意味著普通人也能承受。所以,普通人運動時應該酌情延長組間歇。
如果你現在的情況,只能一周2-3練,單獨安排手臂訓練純粹是浪費時間,不如採用全身的對抗肌超級組會更有效。
施瓦辛格強調,無論是哪種基礎練習,必須是大重量、低次數,做到最後一個動作時要達到力竭的狀態,這樣才能讓肌肉增長。施瓦辛格用自己舉例,他每組動作一般不會超過6次。
不讓肌肉那麼容易適應,並且讓它不斷的迎接新的挑戰,就是肌肉不斷生長的原因。
隨時改變訓練計劃,施瓦辛格在健身時不會關注所謂的遞減定律。他認為相同的訓練做得很長一段時間而沒有重大的改變,是沒有任何價值的。這也是許多健美運動員會遇到的瓶頸期。
施瓦辛格說:「在一個基本的訓練計劃框架內,我會不斷改變我的訓練計劃,我喜歡刺激肌肉,讓他們得到的是一個不常規的刺激,而不是有規律的。」
想要獲得泵感,還可以試試「三聯組」,「巨人組」,總之,訓練時多嘗試總是好的,因為總會給你的肌肉帶來不同的刺激,更好的刺激它們長大。
一般健身的人會告訴你「三分練,七分吃」,但只有訓練多年的高手才會告訴你「訓練才是最重要的」。每一次的訓練結果,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那麼一年呢,十年呢?可能就是遙不可及的差距了。泵感會讓我們感覺每一次訓練的成效,要想每次都有成效的訓練,就從泵感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