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比較理性的人,做事都有詳細的計劃,和鐵打不動的執行力。但是後來我發現自己並不完全是這樣,有時情緒不好的時候,會給自己找不完成任務的各種理由,什麼也不想做,這個時候的我完全憑感覺、憑心情,理性不知不覺溜走了,被感性所控制,時間被白白浪費掉。
看了《時間管理7堂課》第二堂課「情緒管理」才明白,幾乎每一個完美的計劃和好方法,最終都輸給了無法控制的不良情緒,正是因為這些情緒浪費了時間,讓我們不能完成目標。「情緒管理」告訴我們不良情緒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導致拖延症等習慣讓我們不能按時達成目標,此章節列舉了8種影響我們時間管理能力的情緒,並指出適應和調整的方法。
《時間管理》7堂課是秋葉著作,他是武漢工程大學副教授,「秋葉」商學院的創始人,是網易雲課堂十佳講師和中歐私享會導師,他編撰的促進職場人成長的《創業7堂課》、《時間管理7堂課》、《寫作7堂課》、《學習7堂課》等系列書籍深受職場人的歡迎。
《時間管理7堂課》第二堂課「情緒管理」說明了目標達不成背後的潛在因素,讓我們學會自我覺察,把此章節總結歸納為三方面內容:情緒如何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不良情緒會導致什麼問題、了解自己的情緒並調整情緒,讓我們跟隨秋葉一起,學會感知自己的情緒,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
1︱情緒如何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
小宇曾是一家房地產公司總部的部門經理,分管各項目部,因為單位改組,小宇所在的總部職能部門被取消了,小宇被分到下屬的項目部任部門經理,因為部門取消職位降低,小宇心情很糟糕,在工作中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與同事發生了矛盾,小宇一氣之下離職沒有了工作。
小宇在他工作面臨重新改組時,沒有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夠面對現實,把不良情緒帶到了工作中,導致他的離職。
即使你學會了許多時間管理的方法,如果不能理性自覺的控制情緒,當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再好的計劃和方法都不能達成你的目標,想必你也有過這樣的感受:「本來計劃好的今天寫一篇文章發表,可是今天心情不大好,想著還是明天寫吧」。「計劃每天早起自由寫作半個小時,寫了兩天,覺得這個方法不適合我,想一想還是什麼時間有時間什麼時候再寫吧」。還有「今天心情好任務完成了,明天心情不好什麼都沒做」。會發生諸如此類的情況。
如果自己不能調整好情緒,自控力就會減弱,感性戰勝了理性,情感控制了行動,所有的方法都會變得無效。只有調整好心態,時間管理的計劃才能夠實施。
秋葉認為:「時間管理高手會客觀判斷情緒對工作和時間的影響,不會因為不良情緒而影響工作,能夠冷靜面對自己的情緒」。
就像上述的案例中講到,如果一個理性的人處在小宇的環境中,他會先評估自己所處的環境,想清業務發展的優勢,然後與新任領導和同事處好關係,獲得大家的支持,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控制不住情緒,最終放棄和退縮。
所以,只有好的心態才能更好的達成目標,心態好了情緒就好了,情緒好了做任何事情都積極,都有動力,保持良好的情緒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理性又成熟的人。
2︱不良情緒會導致什麼問題
我有一種情結,就是越看重的事情,往往想的越多,因為想把它做好,方方面面都考慮到,追求完美,這樣一來就會把事情拖延到最後再去做,時間被消耗。實際上看完《時間管理7堂課》我才明白拖延現象產生的原因:
第一種是因為外部環境的誘惑(娛樂方面等)導致拖延。
第二種是因為任務特點有關,比如:任務難度較大,自身感覺難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有一種逃避感。
我認為我屬於後者,我是完美主義者,沒有做到積極的完美,就是「先完成,再完美」,而屬於「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消極完美主義者,正因為自己不願意接受失敗,就用拖延的方式逃避任務。
解決拖延症有以下幾種方法:①改變認識,從消極轉變為積極,面對現實解決根本問題。②調節拖延動機心理,在做任務時增加獎勵,增強完成任務動機。③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積極審視自己,掌控任務,並對自己行為進行正確的評估。④加入好的群體,在群體中激勵自己。
書中指出,除了拖延症以外,還有8種情緒,能夠削弱我們時間管理的能力:
1、需要被讚賞
2、過高的自我期許
3、過度擔心潛在後果
4、不自覺的想逃避責任
5、重複性失敗或懲罰造成聽任擺布的行為
6、在情感上依賴他人
7、害怕被孤立
8、惰性
這8種情緒,每個人都會有,如果它適當的出現是合理的,如果某種情緒過度出現,就會產生弊端。
你可能會問,時間管理和這些情緒到底有什麼關係?比如第一項「需要被讚賞」,如果一個人太依賴被他人讚賞,這個人就缺乏了對自己正確的認知,被別人讚賞的時候他能夠按照計劃實施,有動力,如果沒有人點讚,他就沒有了動力,就不會堅持下去,當我們認知到這幾種情緒會影響到我們,我們就要能夠深層次識別它們,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提高時間利用效率。
3︱了解自己的情緒並調整情緒
情緒產生的原因很多,可能來自於自己的不夠自信、不夠健康、不夠完美、不夠富有、不夠漂亮等許多因素,有好的情緒和壞的情緒,我認為情緒就像體溫計,它是身體的陰晴表,好的情緒能給你帶來好的心情,壞的情緒能夠讓你知道你哪裡出現的問題,是為了更好的讓你學會自我調節。
每個人情緒的爆發點不同,時間管理也是讓我們學會了解自己的情緒波動時段,掌握自己好情緒的最高點和壞情緒的最低點,這樣才能夠讓自己在情緒好時安排更有效率的事情做,情緒壞時,規避壞情緒給我們帶來的時間消耗和負面影響。
讓我們更有計劃、有效率的完成自己的目標。
書中指出一個人的情緒模式與他的性格有關,就像威廉·莫爾頓·馬斯頓的《常人之情緒》中提到的四種行為風格的人:指揮者D容易有惰性,喜歡被認同;影響者I容易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支持者S喜歡依賴,害怕被孤立和做決定;思考者C4消極完美主義害怕負面後果。
不同的行為模式的人性格不同,他的情緒的起伏點也不一樣,所以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緒,首先要了解自己。
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認知,不良情緒的產生是因為我們對事物有了錯誤的認知,導致我們的心理狀態不健康,對事物有錯誤的觀念和扭曲的思想。
改變不良情緒有以下幾種方法:①有健康積極的心態;②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發洩情緒適當的清理負能量;③不要消極的追求完美,敢於面對自己不良情緒,打敗它;④活在當下,放下曾經的傷痛積極的面對未來;⑤不活在被人的期望裡,勇敢的做自己。
一個人能夠控制好情緒,他就等於成功了一半,所有的成功都需要有良好的心態,就像桌球國際比賽一樣,冠亞軍兩者相爭,最後比的都是心態,比如有的選手處在下風的時候還能夠一心想著是戰術、技術如何應用,而不是想著比分的得失,這就是成功心態。不論你處在什麼環境,心態擺正了,我們才能擁有良好的情緒面對壓力和競爭。
《時間管理7堂課》第二堂課「情緒管理」告訴我們一個人生的道理:「如果人生的目標是成功,良好的心態和穩定的情緒就是成功的基石,它能夠讓你處在高峰時不驕傲、不自大,能讓你在低谷時不放棄、不自卑」。情緒關聯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培養好的情緒,讓自己心態更加穩定和成熟,才是時間管理第二堂課的最終目標。
當你還在為了昨天領導的批評而一整天不高興時,或者你還沉浸在過去的痛苦回憶裡,告訴自己,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還沒有到來,我們唯有把握當下,讓自己在當下的那一刻保持開心、快樂,積極面對所有的一切,我們才真正把握住了時間。
時光一去不復返,我們能夠把握的是當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成為時間管理的主宰者,就像海倫·凱勒說的:「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我們才更懂得珍惜時間,生活的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