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笑面男到2045奇點:《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下)

2020-11-26 界面新聞

文|觸樂 NemoTheCaptain

探究體內的宇宙,聆聽它們的旋律。

接上篇:提煉賽博朋克之魂:《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上)

作為賽博朋克題材的經典,「攻殼機動隊」系列代表著日本科幻的一段流金歲月。精密的機械設定、流暢的動作場面、深邃的哲學思辨鑄就了系列的歷史地位,影響了之後的各類娛樂作品。上個月,動畫新作《攻殼機動隊:SAC_2045》正式開播,標誌著「攻殼機動隊」這個系列終於重出江湖。

新的起點

神山健治生於1966年,比押井守小15歲,但他從19歲就開始製作動畫,22歲時參與了《阿基拉》的背景繪製,後來陸續擔任美術導演、分鏡、劇本、演出等崗位,最終在21世紀成為了導演。

早在1999年末,神山健治就產生了製作TV版《攻殼機動隊》的想法,因為士郎正宗的漫畫版和押井守的劇場版珠玉在前,後人的壓力很大,身邊的同事勸神山知難而退,結果反而激發了神山的鬥志。

至今仍在為「攻殼機動隊」奮鬥的神山健治

押井守後來開設了短期培訓班「押井塾」,培養新一代導演,履歷出色又毛遂自薦的神山健治就成了TV版的導演。神山的一大自信源於篇幅,TV版的篇幅遠比漫畫版和劇場版更充裕,大量的注釋和哲理可以轉換成比較通俗的對話,方便觀眾理解。

此外,不同的演出風格也是神山健治的一大法寶。士郎正宗的漫畫風格誇張,押井守的劇場版又過於嚴肅。神山健治的TV版風格介於二者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從2000年開始,神山召集了一群和他同樣年輕的編劇,開始長期頭腦風暴。TV版第一季的劇本光是構思大綱就花了5個月,正式寫作時間超過兩年,可謂精雕細琢。

TV版的9課成員,採用新的人設風格

第一季主線劇情「笑面男事件」的靈感源於「格力高森永事件」「三億日元事件」等日本著名懸案。神山在少年時代經常幻想這些事件的真相,當他成為導演後,便在動畫中給出了他認為經得起推敲的答案。

TV版的系列標題為「SAC」(Stand Alone Complex),即「孤立個體集合體」的縮寫。「SAC」這一詞彙代表雙重含義,可以指「不約而同的人們作出類似的舉動」這一行為,也可以指系列的劇情結構:一半的集數是短小精悍的單元劇(Stand Alone Episode),另一半是較為複雜的主線劇情(Complex Episode),二者相輔相成,共同表達類似的主題。

思考戰車塔奇科馬成為「SAC」系列的吉祥物

神山將一半的篇幅交給單元劇,很大程度上參考了《哆啦A夢》。「SAC」系列的世界觀似幻似真,神山會思考現實思維的利弊,什麼樣的科技能夠改變這一思維,隨後在動畫中虛構出現實中尚不存在的科技。神山希望描寫賽博朋克世界的各行各業,大量單元劇為編劇團隊噴湧的靈感提供了發揮空間。

「SAC」系列一集成本為3000萬日元,比普通TV動畫高出一倍,團隊使用了大量數位化技術,比如塔奇科馬的很多鏡頭由3D卡通渲染組成,和剩餘的2D畫面有機融合。

不過,數位化技術需要很多經費,再加上同期押井守的劇場版《無罪》佔用了大量作畫人員,導致TV版的2D作畫質量飄忽不定,偶有崩壞,算是白璧微瑕。

塔奇科馬聚在一起聊天,致敬漫畫版的經典場面

「SAC」系列的配樂交給了女作曲家菅野洋子。最初接到邀請時,菅野洋子並不了解《攻殼機動隊》,但工作室的下屬強烈要求她接手這一作品,並塞給她一本士郎正宗的原作漫畫。菅野洋子對漫畫版的第一印象很糟糕,她覺得這是一本「散發著油膩氣息的男性向作品」。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菅野洋子還是決定去Production I.G打探一番。神山健治向她解釋TV版有別於漫畫版的風格,讓菅野洋子接受了邀請。

TV版充裕的篇幅,讓每個角色都有了更多戲份

神山健治並沒有給出具體的配樂指示,菅野洋子靠劇本大綱自行找到了靈感,很快完成了作曲。片頭部分由俄羅斯歌手奧裡加·亞克布列娃演唱,高亢的嗓音夾雜著英語和俄語,讓觀眾魂牽夢繞,堪稱經典。

當TV版第一季於2003年秋在日本完結時,「SAC」系列成功建立了一個有別於前人的風格,但神山和他的團隊馬上就要面臨更加艱巨的挑戰。

劈風斬浪

「911事件」讓神山健治記憶猶新,在那個難忘的深夜,他還在公司忙著撰寫「SAC」第一季的劇本,隨後電視上插播的新聞震驚了所有人。神山健治和押井守一起放下了手頭的工作,坐在電視前見證了歷史。

「SAC」最初的計劃只有第一季,但2002年秋動畫開播後取得了超乎預期的反響,Production I.G臨時加入了第二季的計劃。押井守參考「911事件」後的世界局勢,為第二季撰寫了一部核心為「戰爭」和「難民」的劇本大綱,交給神山健治繼續完善。第二季的副標題為《2nd GIG》(即「第二次演出」)。

《2nd GIG》回憶了素子等角色的過去

2004年初開播的《2nd GIG》成為所有「攻殼機動隊」作品中最具現實意義的一部。核電站汙染、戰爭難民、日美安保條約……一個又一個夢魘般的過去再度浮上水面。編劇佐藤大曾表示,一開始以為《2nd GIG》只是個科幻片,做著做著似乎又變成了紀錄片,連他本人都有種脊背發涼的感覺。

2005年初,《2nd GIG》宣告完結,片中的9課成員完成了九死一生的艱巨任務,現實中的動畫團隊也結束了長達3年的鏖戰。休整一番後,神山健治依然希望延續「SAC」的故事,經過討論,下一部作品從TV版變為長度較短的OVA版,於是便有了2006年秋季發售的OVA動畫《SSS》(Solid State Society,即「固態社會」)。

因為《SSS》的長度僅有一個半小時,本片成為一部總結性質的動畫,向之前的各類「攻殼機動隊」作品致敬。《SSS》的劇情以日本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問題為核心,「固態系統」就是一個試圖同時緩解兩大問題的網絡程序,9課成員將逐步揭開這一神秘程序背後隱藏的真相,同時為「SAC」系列劃上一個階段性的句號。

總結性質的OVA動畫《SSS》

回憶「SAC」系列的製作過程,神山表現出謙虛的態度,他認為自己並沒有預測未來,只是在當年對現狀進行了一番思考而已,之後發生的很多事件都是他完全猜不到的,比如英國脫歐,猜中的很多事也帶有運氣成分。

神山認為,「SAC」是一部充滿了古風的系列,9課在他心目中的形象類似於黑澤明的《七武士》,是一群古典英雄,將保護平民視為自己的理想,為此不惜赴湯蹈火。每一位9課成員都有自己的特長,神山最喜歡的角色是課長荒卷,這是一個理想化的上司,也是神山這名導演在工作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們沒有團隊合作這種漂亮話,只有基於個人表現產生的團隊默契。」荒卷對9課的這句概括,就是神山在導演工作中追求的目標。強大的團隊建立在強大的個體之上,每個成員做好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無需刻意互相照應,在不約而同的狀態下,交出一份優異的集體答卷,這也是一種「SAC」行為。

「SAC」系列曾在3個平臺推出過3款遊戲。第一款作品是2004年的PS2版,遊戲類型為TPS,加入了一定的格鬥和平臺跳躍元素,但視角處理不佳。玩家可以操作兩名角色,素子的關卡帶有更多潛入設計,巴特則以正面戰鬥為主。

PS2版遊戲,類型為TPS

PS2版還原了熱光學迷彩、電子腦入侵等原作特色,但關卡自由度較低。劇情由動畫版編劇負責,頗有看頭,可惜過場動畫變成了全3D,角色模型簡陋,讓觀賞性大打折扣,同樣的問題也延續到後來的PSP版。

2005年的PSP版類型變為FPS,為了降低操作難度提供了自動瞄準功能,熱光學迷彩和電子腦入侵功能仍在,但實用度大幅下降。

PSP版遊戲,類型變為FPS

PSP版可以操作多名9課成員,但不同角色的能力區別甚微,倒是武器和裝備自定義更實用一些。本作最大的特色在於塔奇科馬,可以通過不同的裝備和指令讓他們協同作戰,和多年後的《泰坦降臨》頗為類似。

PC版則是一款免費FPS網遊,不同角色擁有不同的技能。本作的特色在於團隊合作,一名玩家發動技能後身邊的隊友也能受益,除此之外的系統基本上和《使命召喚》相同。遊戲從2015年開始測試,於2017年關服。

PC版遊戲,免費FPS網遊

網飛風雲

在「SAC」系列沉寂多年之時,Production I.G於2013年推出了副標題為「ARISE」的「攻殼機動隊」全新系列。「ARISE」系列的劇情從9課成立之前開始,表面上看「ARISE」似乎是「SAC」的前傳,其實二者並無直接聯繫,屬於不同的平行世界。

「ARISE」系列的人設比「SAC」系列年輕了一截

「ARISE」系列的導演變為黃瀨和哉,他是一流的原畫人才,但並非一流的動畫導演。編劇衝方丁拿出來的劇情則是快餐輕小說水平,讓「ARISE」成了所有「攻殼機動隊」平行世界中口碑最低的一個系列,動畫於2015年6月草草完結。

在這期間,神山健治考慮過復活「SAC」系列,卻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轉折點出現在2015年2月,之前一直導演《蘋果核戰記》劇場版動畫的荒牧伸志向Production I.G發出了邀請,希望和神山健治一起導演「攻殼機動隊」新作。二人在生活中互為好友,但之前沒有合作的工作經歷。

以《蘋果核戰記》劇場版成名的荒牧伸志

神山健治與荒牧伸志都是改編士郎正宗漫畫的好手,前者擅長2D動畫和文戲,後者擅長3D動畫和武戲,二人一起導演,可以做到優勢互補。因為當時二人都有其他作品要忙,只能每個月抽空討論一兩次項目。

在全3D動畫領域,神山只能算新手,他曾在2012年導演過一部《RE:人造人009》,走了不少彎路。2D畫面為了美學效果可以選擇不嚴謹的透視,使用比例誇張的修長角色。《RE:人造人009》作為全3D動畫,卻沿用了這種修長角色,導致人物模型連下樓梯都成問題,大量動作找不到演員可以捕捉,完全靠手動調整,額外增加了成本。因此,神山希望向荒牧學習動作捕捉技巧。

《RE:人造人009》的修長角色

2015年對於Production I.G這家動畫公司也是個重要的轉折點,他們和美國網飛公司籤署了第一部獨佔作品合同,即原創TV動畫《B:The Beginning》,成為兩家公司合作的起點。

2017年4月7日是好萊塢真人版《攻殼機動隊》電影在日本的首映日,Production I.G在同一天對外公布了神山健治與荒牧伸志合作導演「攻殼機動隊」新作的消息。當時二人還沒有敲定新作類型。荒牧伸志希望拍劇場版,但神山健治認為「劇場版是押井守的領域」,最終選擇了TV版。

2018年春,網飛宣布與Production I.G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將在未來推出多部網飛獨佔作品。《B:The Beginning》在播出後續訂了第二季,然而所有人最關心的作品依然是「攻殼機動隊」新作。

原創動畫《B:The Beginning》

《B:The Beginning》作為原創動畫選擇了網飛獨資,資源充足,畫面一流。然而,「攻殼機動隊」的所有動畫都是在製作委員會的共同出資下完成的,如果新作選擇網飛獨資,Production I.G與其他日本公司的合作關係會變得非常不妙。

經協商後,Production I.G採用折衷路線,「攻殼機動隊」新作沿用製作委員會制度,僅把網絡播出權交給網飛獨佔,這種合作方式照顧了各方利益,但有限的投資降低了畫面水準。

不過,神山和荒牧交付網飛的第一部動畫並非「攻殼機動隊」新作,而是改編自漫畫的《機動奧特曼》,這是一個臨時插進來的項目,經過兩年製作,在2019年春播出。

以大段武戲為賣點的《機動奧特曼》

荒牧在動作捕捉方面的經驗豐富,《機動奧特曼》成為神山的一次學習過程。有了基礎之後,《攻殼機動隊》新作的流程更加順暢,拍攝加渲染只花了一年半時間,比《機動奧特曼》的效率又快了半年。

邁向3D

網飛版《攻殼機動隊》的標題定為《SAC_2045》,新作繼承了「SAC」系列的世界觀,劇情時間線從《SSS》的2034年一口氣跳躍到2045年。選擇這個年份,是為了呼應著名的「2045奇點理論」,即「2045年會出現技術質變的奇點,誕生具有自我意識、智慧完全超越人類的AI」。

當然,2045這個時間點對於本片只是個符號,兩位導演並不認為現實中的2045年就是這樣,況且「超越人類的AI」在「SAC」世界觀中早就有之。本片的奇點並非AI,而是神秘的「後人類」。

全3D化的TV版新作《SAC_2045》

「後人類」的起因在片中並沒有解釋清楚,他們的大腦獲得了比超級計算機更強的運算能力,可以輕鬆入侵一切網絡防火牆,甚至躲避飛來的子彈。雖然他們沒有《阿基拉》那般毀天滅地的超能力,但也足夠成為新的勁敵。

之前的《2nd GIG》中已經出現科技巨頭波塞冬工業集團等《蘋果核戰記》中的元素,這次《SAC_2045》展現的很多美國場景也和《蘋果核戰記》如出一轍,似乎想要補完《攻殼機動隊》與《蘋果核戰記》之間的過渡時間線。

《SAC_2045》選擇卡通化角色加寫實化場景的組合,為了降低兩種風格的差異感,《SAC_2045》角色的黑色輪廓線比《機動奧特曼》淡了很多。新的人設需要照顧動作捕捉演員,很多角色的頭身比例沒有2D時代那般修長,形象更加年輕化。

人設方面交給了俄羅斯畫家伊利亞·庫夫申諾夫,他之前曾為Production I.G集團子公司Signal MD的劇場版動畫《生日樂園》繪製人設,引起了荒牧伸志的注意。荒牧翻看了他的畫集,覺得那些短髮女性角色酷似年輕的草薙素子,便邀請他負責人設。

伊利亞負責人設的劇場版動畫《生日樂園》

神山健治認為3D模型最重要的是「神」而非「型」,伊利亞的人設比較簡潔,方便建模,但設定圖對於眼睛和嘴唇下了一番功夫,這也是3D模型需要注意的細節。

伊利亞首次接觸「攻殼機動隊」系列是押井守的第一部劇場版,當時他只有6歲,獨自一人在家看電視。儘管聽不懂劇情,細膩的畫面依然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回憶起來,幸好那天晚上他一個人在家,否則母親可能會以為他在看奇怪的恐怖片,然後把電視關掉。

伊利亞筆下的劇場版素子和巴特

長大後的伊利亞慢慢補完了「攻殼機動隊」的各類動畫,但從未想過自己會參與這個系列。為了滿足兩位導演的要求,《SAC_2045》的人設經過了多次修改,最初素子的劉海比較固定,荒牧認為動畫角色的頭髮應該更具動感,所以改回了傳統髮型。

此外,初期設定圖中的素子穿短褲,因為《SAC_2045》即將通過網飛向世界各地播出,神山為了避免麻煩,把短褲改成了長褲。經過修改後,素子的髮型和服裝與之前的《2nd GIG》區別不大,只是換了一套新的上衣。

素子在《SAC_2045》中的新造型

神山一直希望通過動畫表現出普通人類、義體人(Cyborg,身體改造成機械的人類)和機器人(Android,完全由機械組成)的區別,比如「義體人很重,跳躍落地時會砸壞地板」「義體人即使開槍也不會閉上一隻眼睛」等細節,但觀眾難以在2D動畫中察覺這些細節。

3D動畫的表現力更加直觀,素子的身形苗條,力量卻不可小視,顯然是義體人。另一方面,義體人依然是人類,存在下意識的瑣碎小動作,相較而言,機器人的動作更加精確而死板。

動作捕捉方面,荒牧挑選了多名之前曾合作過的演員。素子交給川渕かおり捕捉,她參與過《星船傘兵:入侵》和《船長哈洛克》這兩部3D動畫,也為《尼爾:機械紀元》的女主角2B擔任過動作捕捉,是活躍在一線的武打演員。

兩位導演在動作捕捉現場指導川渕かおり的演技

《SAC_2045》的文戲部分也使用了動作捕捉,拍攝過程非常接近真人電視劇,演員有時會根據實際情況與導演進行討論,修改臺詞或動作,而導演也能通過簡單的3D即時渲染在現場預覽拍攝效果。

神山對這種工作方式感到滿意,如果是2D動畫,他需要花很多時間用於溝通,才能解釋清楚自己想要的動作,老牌原畫師的經驗還算豐富,新人原畫師在溝通方面則更加困難。動作捕捉只需要和幾位專業演員解釋清楚,溝通起來更加方便。

《SAC_2045》的動作捕捉僅包含身體部分,拍攝速度為3天一集。加上人工製作的手指動作和面部表情,動作工序流程會延長到15天一集,這個速度讓神山感到滿意,剩下的就是渲染畫面細節了。

虛擬空間體積對於3D動畫是重要的一環

大量使用動作捕捉帶來了一些額外的工序,和演員有肢體接觸的物體,比如桌椅和門把手,也需要根據演員體型進行調整,並將物體接觸部分的尺寸近乎1比1複製到動畫的虛擬3D空間裡。《SAC_2045》依然有大量塔奇科馬出現在室內的鏡頭,為了追求真實比例,塔奇科馬的結構經過了重新設計,體積得以縮減。

9課集結

田中敦子從1995年開始為草薙素子配音,一幹就是25年,不過之前的「ARISE」系列沒有邀請田中配音。當田中看到《SAC_2045》初公布的人設圖時,素子那副年輕的模樣讓她覺得這次的工作依然和她無關,沒想到幾個月後接到了配音邀請。

進入錄音棚之前,田中敦子還是有一點緊張的,不過當她看到神山健治、大冢明夫(巴特的聲優)和山寺宏一(陀古薩的聲優)等老熟人時,這種緊張感瞬間煙消雲散,一切似乎又回到了過去。

從左至右為:大冢明夫、田中敦子、山寺宏一

雖然《SAC_2045》的人設略顯年輕,幾位老牌聲優卻一致決定沿用過去的演出風格,原因很簡單:「如果不想要成熟的聲線,也就沒必要找我們。」神山也贊同這種思路,他認為素子的新人設雖然看上去比較年輕,但只要一開口,聽到田中那熟悉的聲音,觀眾就知道那個成熟的素子又回來了。

在田中的眼裡,素子是一個「與自己最接近,也最遙遠的存在」。沒人能做到素子那般自信、冷靜和優雅,田中對這種境界感到憧憬,卻無法觸及。每次配音時,田中似乎能感到素子的靈魂附體到自己的身上,冥冥中引導著自己,但這種感覺在配音結束後就消失了。

田中敦子表示:「無論男女老幼,人人都喜歡素子。」

田中認為,《SAC_2045》的最大賣點在於「9課老牌聲優全部集結」,這是繼2006年《SSS》之後的首次團聚。課長荒卷的聲優阪修已是90歲高齡,說話速度明顯變慢,卻依然堅持獻聲,這份敬業精神令人感動。

在聲優之外,《SAC_2045》的團隊就談不上豪華了。押井守曾說自己「無法重聚原班人馬,所以,之後的動畫再也達不到《無罪》的高度」,其實神山健治又何嘗不是如此?在這14年間,「SAC」系列過去的片頭演唱者奧裡加·亞克布列娃和編劇菅正太郎英年早逝,無緣參與《SAC_2045》的製作,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9課全員集結,老牌聲優的聚首來之不易

其他老牌編劇也忙於各類事務:佐藤大為《SAC_2045》寫的劇本僅有一集;櫻井圭記成為網飛日本分部員工,在《SAC_2045》中僅擔任製片人;剩下的編劇則沒有參與本片,註定了《SAC_2045》的劇情不及系列前作。

此外,網飛對於合作動畫的劇情也有一定的要求,之前的《B:The Beginning》就曾被網飛要求把劇情寫得更簡單一些,降低觀看門檻。這次《SAC_2045》的前5話劇情密度大幅降低,連臺詞數量都比前作少了三分之一,第6話才切入正題,單元劇的數量也大幅減少。這些變更可能與網飛的要求有關。

《SAC_2045》的劇情在12話戛然而止,劇情顯然沒有結束,留下了大量懸念,網飛也在開播前公布了後續計劃。此外,神山與荒牧兩位導演未來還有多部合作動畫,比如《機動奧特曼》第二季,還有《銀翼殺手:黑蓮花》,在未來的幾年內,兩位導演會非常忙碌。

荒牧參與過《銀翼殺手:2022大停電》的機械設定

雖然《攻殼機動隊》近年沒有推出改編遊戲,但其影響力在遊戲界卻有增無減。「泰坦降臨」系列從單兵裝備到智能機甲,處處都充滿了《攻殼機動隊》的影子;《賽博朋克2077》的製作組甚至表示,《銀翼殺手》和《攻殼機動隊》是每一名員工都需要熟悉的作品,玩家可以創造一個和素子非常類似的角色,靠移動速度和網絡入侵能力取勝。

《銀翼殺手》《阿基拉》《攻殼機動隊》……一個又一個經典招牌的復甦,證明賽博朋克題材在今天依然具有獨特的魅力。機械與網絡的傳奇,將在夢想中繼續傳遞下去。

部分資料來源:

WOWOW:押井守導演自我回顧《攻殼機動隊》

Production I.G官網:《攻殼機動隊:SSS》幕後

MYNAVI:專訪神山健治與荒牧伸志兩位導演

ASAHI:專訪伊利亞·庫夫申諾夫

THETV:專訪田中敦子

相關焦點

  • 《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上)-虎嗅網
    時隔多年後,動畫新作《攻殼機動隊:SAC_2045》於近期開播,標誌著「攻殼機動隊」系列重出江湖。沿著賽博朋克題材的歷史軌跡去追尋這一系列的源頭和發展演變,我們大約要回到40年前。比《攻殼機動隊》晚一個世紀。
  • 《攻殼機動隊》曝超級碗預告少佐電子腦和 「笑面男」現身
    漫改真人電影《攻殼機動隊》近日釋出超級碗特別版預告,新鏡頭曝光,斯嘉麗-詹森飾演的少佐草薙素子、皮魯-埃斯貝克飾演的巴特以及麥可-皮特演繹的「笑面男」悉數現身。­  30秒的預告以新版《傀儡謠》為BGM,陀古薩、齋藤、石川和波瑪追隨巴特身後,片尾呈現出少佐的電子腦。
  • 系列最新作「攻殼機動隊SAC 2045」原聲大碟發售
    系列最新作「攻殼機動隊SAC 2045」原聲大碟發售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攻殼機動隊》新海報少佐秀電子腦
    曝光的靜態海報根植於《攻殼機動隊》的漫畫和動漫,少佐草薙素子、巴特、荒卷大輔等人的漫畫形象位居中間,他們身後是面容可怖的藝妓機器人,和高樓林立的香港城景。另一幅動態海報中,失真的畫面展現了少佐的電子腦,而屏幕上的打出之前預告片中笑面男說的一句話 「他們沒有拯救你的生命,而是偷走了它」,將引發少佐內心的掙扎。
  • 新品:ROBOT魂 攻殼機動隊SAC
    關注 | 置頂 每天帶來的新鮮模玩內容絕不讓你後悔 商品 |ROBOT魂 攻殼機動隊SAC_2045 塔奇克馬 價格 |
  • 《攻殼機動隊》,怎樣證明自己不是「缸中之腦」
    《攻殼機動隊》劇照   雖然賽博朋克的呈現和對ACG的改編在21世紀都有了新的方式,我想,還是回到(人類和電影)認識論的最初去探討這個問題。   美版《攻殼機動隊》中的少佐(草雉素子)的大腦(靈魂)和軀體一起構成了義體人,她對於自我的體認就必須達到比普通還要多兩重的認識。
  • 反烏託邦社會《攻殼機動隊》,探索「賽博朋克」下的「哲思命題」
    當電腦已能使記憶外部化時,你們應該思考一下其中的意義"——《攻殼機動隊》2019年,一部名為《阿麗塔·戰鬥天使》的電影引爆朋友圈,荒涼破敗的髒科幻和悲觀主義的賽博朋克風格一時成為熱點話題。而說到賽博朋克,就不得不提起一部日本科幻動漫裡程碑式的作品,那就是《攻殼機動隊》。
  • 日本賽博朋克科幻動畫神作,攻殼機動隊,啟發了黑客帝國
    提到日本賽博朋克科幻動畫的代表,《攻殼機動隊》絕對是最負盛名的動畫系列,《攻殼機動隊》的動畫改編自日本知名科幻漫畫家士郎正宗的同名作品。《攻殼機動隊》的動畫系列體系非常龐大,如果按照動畫導演來區分的話,目前的《攻殼機動隊》動畫系列可以被分為三大體系,這三大動畫體系分別是押井守執導的兩部《攻殼機動隊》劇場版動畫,一部是1995年版的《攻殼機動隊》,另一部則是《攻殼機動隊:無罪》;神山健治執導的兩部《攻殼機動隊》TV版動畫以及OVA動畫《攻殼機動隊 S.A.C.
  • 《攻殼機動隊》先期口碑中庸 視效獲壓倒性好評
    《攻殼機動隊》先期口碑中庸 視效獲壓倒性好評 時間:2017.03.2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米洛
  • 融入賽博朋克的世界,《攻殼機動隊》VR遊戲公開
    【PConline 資訊】雖然今年年初上映的《攻殼機動隊》真人版得不到什麼好評,不過原作漫畫和動畫依然在世界科幻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堪稱「賽博朋克」風格的裡程碑。這麼有深度的作品自然也適合用VR來還原呈現,萬代南夢宮今日公開了VR遊戲《攻殼機動隊Arise Stealth Hounds》的中文宣傳片,遊戲將在12月9日登陸新宿的VR Zone,體驗費用為2800日元(不包含VR Zone入場費用800日元)。遊戲中玩家將扮演草薙素子召集的特種部隊中的新人,參與對恐怖分子集團的鎮壓。
  • 《攻殼機動隊》終極預告片寡姐街頭戰鬥場面震撼
    【PConline 資訊】由斯嘉麗·詹森(「寡姐」)主演《攻殼機動隊》的主角草薙素子自消息公布以來已經讓不少影迷激動萬分,而現在該影片終於宣布引進國內並將於4月7日上映,隨著上映時間到來,官方正式發布該影片終極預告。。。
  • 《攻殼機動隊》的殼到底怎麼念?
    記者 宋贇 斯嘉麗·詹森主演的科幻大片《攻殼機動隊》本周五(4月7日)上映,但昨天杭城各大影院就開始預售了。IMAX廳座位雖多,但「最佳」位置就那麼十幾二十來個,你動手搶座了麼? 選完座,付完錢,到你想跟朋友炫耀的時候,有沒有意識到一件事,這個《攻殼機動隊》的「殼」到底該念「ké」還是「qiào」?
  • 《攻殼機動隊》曝"少佐的家"特輯 大展未來科技
    《攻殼機動隊》將於4月7日登陸國內各大院線。真人版《攻殼機動隊》自開拍之初就受到了全球粉絲矚目,影片邀請到好萊塢巨星斯嘉麗·詹森飾演片中第一主角「少佐」,包括朱麗葉·比諾什、北野武等國際影星加盟,曾執導過《白雪公主與獵人》的導演魯伯特·山德斯再執導筒,《衝出康普頓》的編劇喬納森·赫曼操刀劇本,力求在原作基礎上打造一部角度新穎的視覺系科幻大片。
  • 看完《攻殼機動隊》來聊聊人工智慧的發展
    儘管距4月7日首映日已過去了2周時間,但新片《攻殼機動隊》真人版的火爆熱度絲毫沒受到影響。看'攻殼機動隊'聊人工智慧(圖源:arstechnica)相信看過《攻殼機動隊》的朋友們一定對劇中的機器人體感到眼前一亮,就是主人公是個全身義體化但僅保留人腦的智能生命,而因為「她」裝進鈦合金頭部的人腦所發揮的作用所引發的探討,也成了這部真人版電影乃至整個原著《攻殼機動隊》漫畫劇系列的核心主題。
  • 北美票房|夢工廠《娃娃老闆》奪魁,《攻殼機動隊》慘澹開場
    北美票房|夢工廠《娃娃老闆》奪魁,《攻殼機動隊》慘澹開場 澎湃新聞記者 程曉筠 2017-04-03 17:48 來源
  • 《攻殼機動隊》,斯嘉麗·詹森,有人性的生化人
    《攻殼機動隊》,主演是斯嘉麗·詹森,你可能不知道她是誰,但你一定知道黑寡婦,沒錯就是她,這姐太颯了!《攻殼機動隊》真人版是根據日本科幻漫畫改編而成的電影。在科技日益發達,人工智慧(AI)即將成為現實的今天。
  • 腦後插管 《攻殼機動隊AEISE》動畫版草薙素子手辦
    腦後插管 《攻殼機動隊AEISE》動畫版草薙素子手辦 時間:2016-03-28 14:08:17 來源:3DM新聞組-麵包
  • 《攻殼機動隊》中國首周末票房近1.5億
    【PConline 資訊】日前,電影《攻殼機動隊》已在國內上映。據多家統計數據顯示,電影首周末票房(上映三天)接近1.5億人民幣,約為2144萬美元,比北美1868萬美元開畫票房的記錄要高。根據外媒的消息,《攻殼機動隊》電影北美票房不佳,本片預計會虧損6000萬美元。
  • 劇場版「攻殼機動隊ARISE」第2部將於11月30日上映
    」系列前傳最新作「攻殼機動隊ARISE」的第1部「border:1 Ghost Pain」(邊界:1 靈魂傷痛)已經於6月22日上映,同時本作的第2部「border:2 Ghost Whispers」」(邊界:1 靈魂密語)也確定將在2013年11月30日公開。
  • 為什麼《奇異博士》和《攻殼機動隊》電影要將亞裔角色換成白人?
    兩天之後,派拉蒙影業也同夢工廠一起公布了《攻殼機動隊》電影版的海報,這個賽博朋克背景的故事設定在21世紀中期,網絡犯罪甚囂塵上,而日本新建的警隊「攻殼機動隊」在對著草薙素子的帶領下,負責解決這些犯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