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烏託邦社會《攻殼機動隊》,探索「賽博朋克」下的「哲思命題」

2021-01-18 大劉愛生活

導讀:

"生命就像誕生在信息洪流中的一個節點,DNA對於生命而言,就像是人類的記憶系統一樣,獨一無二的記憶造就了獨一無二的人。雖則記憶本身就像是虛無的夢幻,人還是要依賴記憶而存活。當電腦已能使記憶外部化時,你們應該思考一下其中的意義"——《攻殼機動隊》

2019年,一部名為《阿麗塔·戰鬥天使》的電影引爆朋友圈,荒涼破敗的髒科幻和悲觀主義的賽博朋克風格一時成為熱點話題。而說到賽博朋克,就不得不提起一部日本科幻動漫裡程碑式的作品,那就是《攻殼機動隊》。

《攻殼機動隊》海報

作為一部1995年的作品,即使放在今天,也會使無數觀眾嘆觀止矣。不論是華麗的視覺效果,還是日和風味及其濃厚的配樂,都是這部影片變成不可複製的經典的原因之一。但是讓許多二次元文化愛好者將這部作品奉為神作,最大的原因是影片在娛樂大眾的外衣下,探討著關於生命的哲思命題。

《攻殼機動隊》海報

1、「賽博朋克世界觀」的哲學命題——靈魂與肉體的關係

恩格斯在總結哲學史的基礎上明確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即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思維,是思維主體處理信息及意識的活動,存在,是一切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的總和。當文字化的哲學概念與導演押井守相遇,就轉化成了大眾更容易理解的"ghost"和"shell"

"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因為當我懷疑其他時,我無法同時懷疑我本身的思想。" —— 笛卡爾

影片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後工業社會,急劇發展的科技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普及的計算機化信息籠罩全球,侵入性人體改造成為主流,人與機器的差距也越來越不明顯。女主素子是一個全身經過改造的義體人,她與過去的自己唯一的聯繫,就是自己電子腦中的記憶。

在《攻殼機動隊》的設定中,人們認可自己為人的依據,就是堅信自己有靈魂。但是定義人類靈魂的,是記憶嗎?

異於他人的面容,下意識的聲調,夢醒時所見的手掌,兒時的記憶,未來的命運,以及我的電子腦所觸及的信息海洋,所有的一切,孕育了"我"。

當記憶可以脫離肉體的存在並轉移,還可以受到來自外部的修改時,到底什麼才是判定人的標準?

馬克思主義哲學將人定義為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靈與肉,魂與殼,兩者可以完全分開卻不能徹底分離,到底是靈魂在控制肉體的行為,還是軀殼限制著靈魂的發展。

全身義體化的素子

2、 人類與科技雙重巔峰下的新「忒休斯之船」

人類總是期待科技的進步,能夠使人類的種族基因更加優良以獲得更加悠長的生命,仿佛這才是生命的本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的便利,還有倫理的衝擊:比如基因技術和人體改造。

當改造人成為主流,生命與機器,鋼鐵與肉體的界限便越加模糊。跨越了人類與機器的恐怖谷,人與AI之間的差別又要從何體現?

《攻殼機動隊》海報

素子是經過全身義體化的新人類,唯一能判定她仍舊是傳統意義的"人"的依據,就是她擁有自己的"ghost";而傀儡師雖然沒有專屬於自己的義體,卻擁有自己的"ghost",但是不被大眾認可為人。

雖記憶本身就像是虛無的夢幻,人還是要依賴記憶而存活,當電腦能使記憶外部化,人類的軀殼可以不斷進行更換,作為被更換的"我",是否還是最初的我呢?

就像普魯塔克著名的忒休斯之船悖論——如果忒休斯之船上的木頭被逐漸退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這艘船還是原來的忒休斯之船嗎?

生命就像誕生在信息洪流中的一個節點,DNA也是一段設計用來自我儲存的程序。當"ghost"可以轉化為數據存儲在電子大腦裡,區分人類與機器界限的靈魂程序也可以輕易做到這種數據的時候,人類與AI之間,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執行任務從高樓一躍而下的素子

三、人類發展的終極命題——進化與超越

"道生萬物,道於萬事萬物中,以百態存於自然"——《道德經》

人類對於進化的執念是不曾停歇的,但是人類進化的終點又是什麼?這是一個未知的命題,在科幻電影中,又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命題。東方哲學中對於生命的發展有一個經典的形象——銜尾蛇:結束即是開始,開始也是結束,時間永遠持續輪迴。

"世間萬物都是一體的,而存在只有通過時間才能證明"——《超體》

《攻殼機動隊》作為一部東方色彩鮮明的科幻動漫,導演押井守也將這種"歸元"思想融合在影片當中。素子是人類的巔峰,而傀儡則是科技的巔峰。素子渴望突破自我的限制,而傀儡則需要完善虛擬程序自我拷貝的特性。於是在博物館的廢墟之間,以數據線作為媒介,在直升機的轟鳴聲中他們結合在一起,追求共同的進化。

打鬥中義體破碎的素子

破敗的博物館內,素子與傀儡殘破的躺在地面上,失去"ghost"的"shell"麻木的看著空中。此時並不是素子的消亡,而是新的"素子"在另一具軀殼中的重生。正如銜尾蛇的循環。

死亡不是結束,而是新生的開始。經過進化的素子,將走進更加廣袤的世界,生命在10億年前被賦予給我們,而現在你知道可以用它來做什麼。

四、 隱喻:身處異託邦中的現代人類

90年代,儘管日本經濟發展緩慢,長期處於蕭條和停滯之中,但在世界性信息化的大潮下,日本信息化也在急速發展,不僅普及到了企業經營的各個領域,也普及到了政府以及家庭等方面。

手機,電腦不僅僅是通信工具,人類可以藉由手機和電腦將自己的感覺進行延伸,資訊時代的人們全都身處一個"異託邦"社會當中。

福柯在《異質空間》一文中寫到:"我們處於並列與分散,靠的近與靠的遠、歷時性與並時性的時代。我相信我們處於這樣的時刻,在這裡與其說人們體驗的是在穿越過程中各自展開的偉大生命,不如說是一個集體的網絡,這個網絡連接彼此,使各條線上的生命交錯複雜,互相融合"。

《攻殼機動隊》海報

當科技與人體不可分割,人與機器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同又該如何去尋找呢?《攻殼機動隊》不僅是在探尋未來人與科技的平衡,也是在思考當下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時代的我們,又該如何定義自我的身份認同,打破自我認知的困境。

芸芸眾生,殼中之魂。在CG動畫並不發達的年代,《攻殼機動隊》將繁榮與衰敗並存的賽博朋克場景展現的淋漓盡致。流暢的動畫設計,充滿哲學思辨式語言的臺詞對白,這都是《攻殼機動隊》作為一部經典作品的閃光點所在。

《攻殼機動隊》海報

它不僅給當時的觀眾帶來了一場別致的視覺盛宴,也影響了之後的許多影視作品。

影片通過有別於傳統定義中人的義體人的視角,在一個奇異的場景中述說生命與自我的關係。而正是因為導演的這些思考和探尋,使得《攻殼機動隊》在一眾影片中脫穎而出,成為無法超越的經典影片之一。

相關焦點

  • 日本賽博朋克科幻動畫神作,攻殼機動隊,啟發了黑客帝國
    提到日本賽博朋克科幻動畫的代表,《攻殼機動隊》絕對是最負盛名的動畫系列,《攻殼機動隊》的動畫改編自日本知名科幻漫畫家士郎正宗的同名作品。《攻殼機動隊》的動畫系列體系非常龐大,如果按照動畫導演來區分的話,目前的《攻殼機動隊》動畫系列可以被分為三大體系,這三大動畫體系分別是押井守執導的兩部《攻殼機動隊》劇場版動畫,一部是1995年版的《攻殼機動隊》,另一部則是《攻殼機動隊:無罪》;神山健治執導的兩部《攻殼機動隊》TV版動畫以及OVA動畫《攻殼機動隊 S.A.C.
  • 賽博朋克是一種什麼風格?(附彩蛋)
    對於黑客來說,網絡空間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世界,他們的意識可以脫離現實,進入這個名為「賽博朋克」的科幻世界。熟悉嗎?是的,很多電影作品都套用了這個設定,甚至在如今的當下,這個設定也十分具有預言性和可行性。由《神經漫遊者》開始,這個叫「賽博朋克」的科幻分支正式定名,同時也確定了 高科技,低生活,反烏託邦,網絡空間,黑客技術 這幾個關鍵詞。
  • 融入賽博朋克的世界,《攻殼機動隊》VR遊戲公開
    【PConline 資訊】雖然今年年初上映的《攻殼機動隊》真人版得不到什麼好評,不過原作漫畫和動畫依然在世界科幻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堪稱「賽博朋克」風格的裡程碑。這麼有深度的作品自然也適合用VR來還原呈現,萬代南夢宮今日公開了VR遊戲《攻殼機動隊Arise Stealth Hounds》的中文宣傳片,遊戲將在12月9日登陸新宿的VR Zone,體驗費用為2800日元(不包含VR Zone入場費用800日元)。遊戲中玩家將扮演草薙素子召集的特種部隊中的新人,參與對恐怖分子集團的鎮壓。
  • 《賽博朋克2077》裡面的Cyberpunk「賽博朋克」到底是什麼?
    「賽博朋克也可以說得上是在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互相映射中誕生的。在這一反覆的過程中,它慢慢變得豐滿,並有了更複雜的內涵。」若提起「賽博朋克」大家腦子裡會出現什麼樣的場景呢?我想,它大概率就會是這樣的:「如今他住在最廉價的棺材旅店中。
  • 國產電影離「賽博朋克」有多遠?
    賽博朋克音譯自英文cyberpunk,是cyber和punk的合成詞,前者原指研究生命體、機器和組織之間關係的控制論,後者則指一種具有反叛精神的搖滾樂風格。科技對未來社會的極權控制、平民窟主角的反叛構成對cyberpunk的六字詮釋:高科技,低生活。
  • 《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上)-虎嗅網
    時隔多年後,動畫新作《攻殼機動隊:SAC_2045》於近期開播,標誌著「攻殼機動隊」系列重出江湖。沿著賽博朋克題材的歷史軌跡去追尋這一系列的源頭和發展演變,我們大約要回到40年前。《蘋果核戰記》中大塊頭硬漢布裡亞琉斯與短髮女戰士迪娜的組合,和《攻殼機動隊》中的巴特與草薙素子頗為相似。裝備方面,《蘋果核戰記》可謂一應俱全:輕薄的人造肌肉納米服、金屬製成的普通動力裝甲、高達數米的重型機甲、長達數十米的陸地戰艦……各種賽博朋克風的科幻神器都已經在漫畫中出現。
  • 賽博朋克風格風景壁紙盛分享
    什麼是賽博朋克風格壁紙?賽博朋克(英語:Cyberpunk)是「控制論」(Cybernetics)與「朋克」(Punk)的結合詞,又稱數字朋克、賽伯朋克。同時運用一定程度崩壞的社會結構做對比,感覺一張圖反應的是社會秩序或者炫酷的黑客之類的拯救倉山的感覺。大部分都背景在現實生活中是無法實現的,因為大部分背景都設在不遠的將來的一個反烏託邦背景。賽博朋克運用在電影,文學,音樂,時尚,電子遊戲。
  • 我為什麼如此喜歡賽博朋克
    文/專注黑科技三十年  導語:隨著今年三月《攻殼機動隊》黑寡婦版以及7月(暫定)《銀翼殺手2》的上映,賽博朋克熱潮必然今年會有所抬頭,趁著這股熱乎勁聊聊賽博朋克。與之前著重描寫外太空探索和外地生物傳統科幻不同,賽博朋克更注重刻畫今後幾十年間的近未來世界。
  • 反烏託邦式時尚丨你需要有歷史感的氣質才配得上「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cyberpunk,是cybernetics與punk的結合詞),又稱數字朋克、賽伯朋克、電腦朋客、網絡朋客,是科幻小說的一個分支,以計算機或信息技術為主題,小說中通常有社會秩序受破壞的情節。
  • 絢麗的浮華與叛逆的基調,遊戲中的賽博朋克到底是個什麼味兒?
    義體、超腦、電子樂、絢麗的燈光下的都市景觀,種種元素交織互溶,進而構建了一個兼具晦暗與光明、科技創造與原始欲望的賽博朋克世界。這個世界不僅存在於《賽博朋克2077》當中,也出現在了包括電影《攻殼機動隊》、《銀翼殺手》、動漫《阿基拉》、以及遊戲《觀察者》在內的多種形式的作品當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人類對於科技的恐懼與激烈的迷戀。
  • 在詮釋「賽博朋克」這件事情上,影視遊產品「前赴後繼」
    當科技讓充滿想像的未來撲面而來之際,我們發現賽博朋克再一次來到身邊,重新成為了熱門的話題。不管是氤氳溼冷的霓虹燈街道,還是配有《賽博朋克2077》LOGO的土味圖,人們對賽博朋克這個詞都有不一樣的認識。01、賽博朋克2077「又雙叒跳票的」《賽博朋克2077》發行之路可謂一波三折。
  • 乾貨|賽博朋克又火了?!它究竟是個啥?
    ▲遊戲《賽博朋克2077》 2020年度最受玩家矚目的遊戲《賽博朋克2077》的發售,又將賽博朋克重新帶回人們的視野中。 賽博朋克,你可能在小說、電影或者遊戲中見過這四個字。但它究竟是什麼,大多數人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 01 什麼是賽博朋克?
  • 系列最新作「攻殼機動隊SAC 2045」原聲大碟發售
    系列最新作「攻殼機動隊SAC 2045」原聲大碟發售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分享|賽博朋克風怎麼調?五分鐘詳細教會你
    賽博朋克(Cyber-Punk) —— cybernetics(控制論)和punk(朋克)的結合詞,是科幻小說的一個分支,以計算機或信息技術為主題。通常將背景設在不遠的將來的一個反烏託邦地球。「待人如待鼠,所有對鼠的措施都可以同等的施加給人。
  • 什麼是賽博朋克,五部必看科幻電影,末日廢土會變成未來嗎
    5.有著強烈的反烏託邦和悲觀主義色彩那麼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五部賽博朋克類型的佳作《銀翼殺手》《銀翼殺手》的上映第一次把賽博朋克的文字變成了銀幕上的視覺效果被酸雨腐蝕的金屬外牆和霓虹燈交相輝映形成獨特的美學效果男主角在各類工業建築中穿梭背負殺死和真實人類長得一模一樣的複製人的使命影片節奏輕緩氣氛陰鬱引人深思最終在「同仇敵愾」和「自相殘殺」的拷問中走向結尾《攻殼機動隊
  • 從笑面男到2045奇點:《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下)
    接上篇:提煉賽博朋克之魂:《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上)作為賽博朋克題材的經典,「攻殼機動隊」系列代表著日本科幻的一段流金歲月。精密的機械設定、流暢的動作場面、深邃的哲學思辨鑄就了系列的歷史地位,影響了之後的各類娛樂作品。上個月,動畫新作《攻殼機動隊:SAC_2045》正式開播,標誌著「攻殼機動隊」這個系列終於重出江湖。
  • 世界觀丨你所了解的賽博朋克,真的就是賽博朋克嗎?
    《攻殼機動隊》場景  除了「人造光」這種標誌性的元素之外,在賽博朋克文化中,雨水也是相當重要的元素,連綿的雨天,除了可以烘託、放大人們負面的情緒,還可以配合「人造光  《攻殼機動隊》場景  賽博世界的貧富分化巨大,窮人階級居住場所人口密集,貧民窟擁擠混亂,樓與樓之間非常接近,香港的九龍寨就是現實中的典例
  • 劇場版「攻殼機動隊ARISE」第2部將於11月30日上映
    」系列前傳最新作「攻殼機動隊ARISE」的第1部「border:1 Ghost Pain」(邊界:1 靈魂傷痛)已經於6月22日上映,同時本作的第2部「border:2 Ghost Whispers」」(邊界:1 靈魂密語)也確定將在2013年11月30日公開。
  • 這些賽博朋克電影帶你看人類的科技恐慌!
    《攻殼機動隊》中的賽博朋克元素隨著4月7日真人版《攻殼機動隊》的上映,「賽博朋克」勢必掀起一番新的浪潮。欲知《攻殼機動隊》與賽博朋克不得不說的故事請戳:商業面具下的《攻殼機動隊》:它的靈魂在哪兒?。「賽博朋克(cyberpunk)」對於熱衷科幻題材的朋友或許並不陌生,它原本是科幻小說的一個分支,旨在反映科技高度發展後的反烏託邦式未來社會。而後被廣泛應用於遊戲、動漫、音樂、電影等各個領域。
  • 《攻殼機動隊》曝"少佐的家"特輯 大展未來科技
    《攻殼機動隊》將於4月7日登陸國內各大院線。真人版《攻殼機動隊》自開拍之初就受到了全球粉絲矚目,影片邀請到好萊塢巨星斯嘉麗·詹森飾演片中第一主角「少佐」,包括朱麗葉·比諾什、北野武等國際影星加盟,曾執導過《白雪公主與獵人》的導演魯伯特·山德斯再執導筒,《衝出康普頓》的編劇喬納森·赫曼操刀劇本,力求在原作基礎上打造一部角度新穎的視覺系科幻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