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時刻,終將流逝在時光中,一切眼淚消失在雨中......
文 | 孜然
(VRPinea 12月18日訊)12月10日,《賽博朋克2077》在歷經多次跳票後,終於正式發售,這部由《巫師》系列遊戲開發商——CD Projekt RED(波蘭蠢驢)開發的科幻開放世界RPG遊戲。無論是《賽博朋克2077》的多次跳票,還是《賽博朋克2077》在正式發售之後遊戲內容的討論,都在遊戲圈內外掀起了現象級的熱度。
賽博朋克究竟是什麼?今天P君不聊遊戲,就來聊聊賽博朋克文化。
什麼是賽博朋克?
要想知道賽博朋克文化為什麼這麼火,那就得先知道什麼是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其實是一個音譯詞,英文名為Cyberpunk,是控制論(Cybernetics)與朋克(Punk)組成的合成詞。
控制論(Cybernetics)是探究調節系統的跨學科研究,它用於研究控制系統的結構、局限和發展。美國電子工程專家諾伯特·維納在1948年的著作——《控制論:動物與機器的控制與交流》將控制論定義為「對動物和機器中的控制與通信的科學研究」。
諾伯特·維納
而朋克(Punk)則更好理解一點,是源自於1970年左右的音樂風格。朋克的精髓在於破壞,徹底的破壞與徹底的重建就是所謂的真正的Punk精神。正因為如此,朋克音樂天生就帶著解放、自由以及反叛精神的特質。
不過,經過數年的演變之後,朋克文化已經脫離了音樂的範疇,變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
而提起賽博朋克,就不得不再提起另一個詞——賽博格(Cyborg)。
1960年,科學家曼菲德·克萊恩斯與設計師內森·克萊恩提出一種想法:人類可不可以通過機械或者醫療手段進行一些強化,使人類可以在地球以外的環境中生存?
於是這種概念誕生了賽博格(Cyborg)這個詞,與賽博朋克(Cyberpunk)相同,賽博格(Cyborg)是控制論(cybernetics)和有機體(organism)組成的合成詞。
這些思想為賽博朋克文化的發展奠定了科學依據和理論基礎,於是其在不久之後的小說以及影視作品中得以大放異彩。
賽博朋克文化的發展
時間來到了1982年,菲裡普·迪克的科幻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推開了賽博朋克風格創作的大門,奠定了賽博朋克的視覺先河。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與此同時,1984年威廉·吉布森筆下的《神經漫遊者》問世。這部獲得「雨果獎」、「菲利普·K·迪克獎」以及「星雲獎」三大科幻題材小說大獎的著作,奠定了賽博朋克風格的文學地位。
《神經漫遊者》
事實上,《神經漫遊者》也是大家公認的《黑客帝國》系列的靈感來源。(P君:今年華納放出消息,《黑客帝國4》將在2021年上線影院,與此同時,還將在流媒體上同步上線。雖然基努·裡維斯蒼老了許多,但眼神還是一點都沒有變,爺青回。)
《黑客帝國》
賽博朋克的精神世界與視覺美學
精神世界
High tech/Low life(高科技/低生活)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正處於科技迅速發展的時期,人們從電報機、收音機的生活迅速發展到新科技時代,正如《星際穿越》中庫珀的老爹所說:「每天都有新事物和概念出現,每天都像過聖誕節。」
科技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有一部分人對此表現出擔憂,再從擔憂,逐漸轉變為恐懼。
未來究竟是人類控制科技?還是科技操控人類?
在賽博朋克的背景故事裡,科技的飛速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高科技的設備產品不斷湧現,仿生人、義肢人以及智能AI已經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了。但和高科技社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部分人們的生活其實並沒有改變多少,生活反而更加困難。
這是因為高科技、高智能製造的財富大量流向科技頭部企業,社會不再以國家和地區劃分,整個世界都被信息和高科技連接著,人們未來工作的崗位大多都被高科技智能AI、仿生人或者機器人替代,導致大量底層人民失業,社會制度崩壞,社會階層貧富差距巨大。
高科技帶來的影響遠不止於此,因為人類的過度開發不可循環資源,以及過度的浪費,導致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沙漠、成山成堆的工業丟棄物、沙塵暴、終日不見太陽的天氣、擁擠的貧民窟、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這些元素在賽博朋克的題材中隨處可見,例如《黑客帝國》中男主一行人活動的場所,就是地下廢棄的巨大排汙管中。
《銀翼殺手2049》 中的場景
所以說,賽博朋克的作品中,掌握科技以及巨大財富的人,與貧民窟中無力承擔生活成本的人之間形成了巨大的階級對立,「High tech/Low life」的概念,就是來源於此。
視覺美學
賽博朋克風格之所以這樣深入人心,也拋不開賽博朋克風格的視覺美學,這些都是和賽博朋克的精神世界緊密相連的。
《銀翼殺手》成功的樹立了賽博朋克的視覺風格,奠定了賽博朋克風格的視覺美學。而賽博朋克風格中,最常出現的元素,便是「人造光」。
《銀翼殺手》場景概念圖
霓虹燈,廣告牌,這些「人造光」是賽博朋克文化中最常見的元素,繁多繽紛的霓虹燈,體現未來世界高科技帶給生活的繁榮感。光亮對於人類來說,從鑽木取火,到發明電燈泡,再到賽博朋克中無數不在的各種人造光,絢麗多彩的人造光體現了未來社會的高度發達。
《攻殼機動隊》場景
除了「人造光」這種標誌性的元素之外,在賽博朋克文化中,雨水也是相當重要的元素,連綿的雨天,除了可以烘託、放大人們負面的情緒,還可以配合「人造光」呈現出錯亂的視覺。
《黑客帝國》中的雨景
在一些經典的賽博朋克風格作品中,總會出現一些亞洲文化元素,例如日文、漢語、藝伎、和服等等。因為在西方的認知中,亞洲文化一直是古老、神秘、新奇的代名詞,如果說高端科技代表著未來的探索,那麼亞洲文化就意味著對過去的未知,兩者互相對立,形成鮮明的對比。
《攻殼機動隊》場景
賽博世界的貧富分化巨大,窮人階級居住場所人口密集,貧民窟擁擠混亂,樓與樓之間非常接近,香港的九龍寨就是現實中的典例,這種社會形態也啟發了很多賽博朋克題材的作品,創作出了有關貧民窟的相關內容。
早期香港九龍寨
此外,賽博朋克的文化中,虛擬實境VR,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其實在很多賽博朋克的作品中都能看到VR的影子,例如《攻殼機動隊》中沉迷於虛擬世界的人們,以及《賽博朋克2077》中隨處可見的VR頭顯廣告和佩戴者VR頭顯的路人。
《攻殼機動隊》場景
除了這些外在的元素之外,賽博朋克最大的主題其實依舊是「人+機械」,在這種設定下,人類的肢體、器官都可以替換成機械設備,以及各種人體的外掛般拓展,器官強化、感官強化、肢體強化屢見不鮮,所以自然的產物在賽博文化中極其珍貴。這就是為什麼在《銀翼殺手2049》中,K的那塊由木頭雕刻而成小馬,鑑定師願意用一匹真馬來換的原因了。
賽博朋克相關作品
聽了這麼多賽博朋克的概念,是不是腦子都變成漿糊了?那P君就通過具體的賽博朋克作品,讓小夥伴們更近一步了解什麼是賽博朋克。
《銀翼殺手》
每次評選影史最經典科幻片,大家往往提到的不是《星球大戰》,而是《銀翼殺手》與《2001太空漫遊》。很多人慕名去觀賞電影之後,總會得出「無聊」、「不好看」的簡單總結。
《銀翼殺手》宣傳海報
是因為電影太古早了嗎?畢竟1982年《銀翼殺手》中的特效放在今天已經不算是什麼了,並且其中「人工智慧反派」、「複製人的自我認知」這種橋段也在後來很多影視作品中常常出現。大家見得多了,再回過頭去看,自然會覺得「無聊」、「不好看」。但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是因為它的開創性和歷史價值,並不是通過片面的言語所能定義的。
《銀翼殺手》講的是關於「複製人」的故事,人類研發出了能夠擁有人類全部機能的「複製人」,但這其中不包含感情,並且「複製人」的壽命只有4年,這是因為人類害怕「複製人」發展出危險的思想和情感,短暫的壽命使得「複製人」成不了什麼氣候。
《銀翼殺手》「複製人」女主
換做是如今的科幻片,一定是身為「複製人」的男主覺醒了自我意識,然後過五關斬六將打倒最終反派BOSS,解決壽命極限問題,最後與女主幸福生活的故事。但在《銀翼殺手》中,本質上其實講的是「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一終極問題。
《銀翼殺手》「複製人」Roy
「複製人」Roy在最後面對殺死兩名同伴的仇人,卻沒有痛下殺手,他拔起釘子,戳穿了自己的手心,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放飛了象徵著和平的格子,還救了自己仇人一命。
「我曾見過人類無法想像的美,我曾目睹太空戰艦在獵戶星座端沿熊熊燃燒,注視萬丈光芒在唐懷瑟之門的黑暗中閃耀,而所有這些時刻,終將流逝在時光中,一如眼淚消失於雨中。」
——Roy臨終遺言
既然求長生而不得,求認可也不成,那麼還能求什麼呢?那只能是短短人生的體驗了。這也就是「科幻史上最美遺言」的由來了。
《銀翼殺手2049》
作為《銀翼殺手》的續作,2017年上映的《銀翼殺手2049》大獲成功,影片充滿了衰敗,悲涼和頹廢的氣息,它向前作致敬的同時,再次拋出了一個哲學問題:我們是否是真實存在的?
《銀翼殺手2049》海報
我們應該相信我們能夠感受到的一切嗎?又或者說,我們的情感和意識只是簡單而又複雜的電信號?
或許就像影片末尾,主角K手中的那片雪花給他的感受一樣,虛擬女友Joi究竟是真的愛他還是產品功能使然?最後那句「I love you」究竟是不是真心之言?K到最後都在思索著這些問題。
《銀翼殺手2049》場景
除此之外還有與《銀翼殺手2049》同年上映的《攻殼機動隊》、以及2019年上映的《阿麗塔:戰鬥天使》等作品,P君在這裡就不作贅述啦!之後P君會單獨出一篇賽博朋克風格的作品推薦,喜歡的小夥伴們可以持續關注哦~
《阿麗塔:戰鬥天使》
人類未來會不會發展為賽博朋克?
聽了這麼多賽博朋克文化的東西,那肯定有小夥伴要問了,人類未來會不會發展成賽博朋克呢?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實大部分的賽博朋克題材的作品,大多都是發生在地球上的故事,如果人類沒能找到除了地球以外的宜居星球,如果人類對於能源的利用沒有再上一個臺階,如果人類的數量繼續爆炸式增長,那麼人類最後可能就只能生活在賽博朋克的世界裡。
最後小夥伴們仔細想想,這周吃的飯,有沒有靠手機點外賣?生活通訊是不是基本都在用手機?出行是不是用手機打車?大數據算法是不是已經摸透人們的生活習慣了?數字貨幣是不是已經使用了好幾年了?AI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強,是不是已經戰勝了最強圍棋選手柯潔了?
我們是不是離賽博朋克……越來越近了?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brand@vrpinea.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