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了關於18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的通告,藥品安全關係千家萬戶的健康,問題藥品一旦出現就會降低國民對於藥品質量安全的信任度。
然而之前一組標題為「中國旅遊購物者全面「攻陷」日本藥品的圖片在網上熱傳,為形容此種瘋狂購物模式,日語還出現了一個新詞——「爆買い」。
日本的藥品為何會受到國人的追捧,成為人們心中「值得信任」的代名詞。今天小編從日本藥品制度等方面帶您一探究竟!
嚴格、完善的法律制度
來源:日本厚生勞動省
日本的藥品市場十分規範,他們有一套嚴格的治理和監管藥品市場的法律制度。藥品的製造、銷售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完全按法律規定辦事,違法必究,從而保證藥品市場安全有序。
在日本,藥品管理法律法規主要分為三類:由日本議會批准通過的稱法律;由日本政府內閣批准通過的稱政令或法令;由厚生省大臣批准通過的稱告示或省令。日本議會批准頒布的關於藥品管理的法律有《藥事法》、《藥劑師法》等。但對藥品市場來說最重要的法律當屬《藥事法》。
細緻的藥品分類
日本對於一般醫藥品的分級主要可分為五大類
其中根據藥效與副作用的程度大小依序為 「要指導醫藥品≧第一類醫藥品>指定第2類醫藥品≧第2類醫藥品>第3類醫藥品"。要指導醫藥品與第一類醫藥品,因為包含有可能會對人體產生較大副作用的成分,因此需要通過藥劑師或醫生諮詢或者配合使用說明書才能購買、服用。
要指導醫藥品 介紹
要指導醫藥品泛指醫生所開的處方,將醫療用醫藥品轉換成一般用醫藥品於市面上販售的藥品便是要指導醫藥品,有關服用時的注意事項也比一般醫藥品要多,需要在有掛牌的藥劑師的指導後才能購買。一旦要指導醫藥品在市面上販售經過特定的時間後,且沒有特別發生什麼問題的時候,便會成為下一個階段的第一類醫藥品。
02
第一類藥品 介紹
第一類醫藥品雖然不需經過醫生的處方,不過仍必須在有販賣許可的藥局或藥妝店才能買到,且通常會放置在櫃檯附近,一般民眾不能隨便拿取,想要購買必須經由藥妝店的藥劑師評定購買者所陳述狀況後才能販售。大多數人購買第一類藥品是希望能夠快速緩解症狀,不過此類藥品的副作用較高,可能會對日常生活造成一些不便如嗜睡、頭暈、反胃感等,購買後一定要遵守醫藥師的囑咐再行服用,以免服用不當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03
第二類藥品與指定第二類醫藥品 介紹
第二類藥品的藥效、副作用都較第一類藥品小,而「指定第二類醫藥品」則需要特別注意症狀是否適合服用該藥品,同時是否能與其他藥品共同服用。此類藥品通常在一般藥妝店就可以買到,且陳列在隨手可得的地方,有很多也是大家熟知的感冒藥、抗過敏藥、漢方藥等,由於第二類藥品多含類固醇及抗生素,特別是小孩和孕婦,或者已經有在服用其他藥品的,在服用前一定要確認劑量是否會給身體帶來負擔。
04
第三類藥品 介紹
第三類藥品的管制相對寬鬆,雖屬藥品,但副作用低,甚至沒有副作用,且只要不是長時間的過度使用,基本上不會對人體帶來傷害。第三類藥品基本上於藥妝店可以輕鬆購入,主要以維生素作為補充的保健食品多屬此項分類,另外一般不含類固醇、抗生素的外用酸痛貼布、止癢藥膏等也屬此項分類。
人性化設計,消費者體驗性好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審批家庭藥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審視普通人的使用體驗——包括普通人能否看懂標籤,普通人能否熟練地掌握服用、使用方法等,畢竟普通大眾不是受過訓練的藥劑師,對專業的藥品知識沒有那麼清楚,用起來越方便體驗就越好。
不僅大人們體驗不錯,就連孩子吃日本藥也變成一件樂事,比如「麵包超人」的止咳藥,打開一聞,香香甜甜草莓味,讓人不自覺地就想來一口。再仔細看蓋子,是專門的小量杯,特殊的安全瓶蓋設計,可以防止孩子自己打開瓶蓋。
產品安全、副作用小
中國人喜愛的日本家庭常備藥是由大量非處方藥和部分健康保健藥品組成。既然是家庭常備藥,當然強調安全性,這些藥品已經在實踐中被檢視過多次了(大部分的非處方藥是由處方藥轉化而來),安全、副作用小。
匠人精神,深度挖掘藥品價值
比如液體創可貼的發明,人們有使用清潔、透氣性好的創可貼的需求,不過並沒有明確的形態概念,日本人根據用戶的需求,精益求精,製造出來的液體創可貼深入地針對了這部分需求,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遠遠超出並滿足了用戶的想像和期待。
關於攜帶藥品出入境的相關規定
日本的藥品那麼受歡迎,得到了國人的大力追捧,但是如果去日本購買藥品帶回國需特別關注一下日本相關的法律法規。
日本海關對於各類產品的限重(部分)
2019年日本國土交通省公布新的手提行李與託運行李最新限制。旅客出入境日本時,攜帶的液體狀及噴霧狀化妝品、藥妝品總量不得超過 2 公升或 2 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