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表情符讓科普更有趣

2021-01-13 中國生物技術網

  第一次表情符大會近期在美國洛杉磯召開,一群科學愛好者和表情符設計師們,提出增補一些科學概念的表情符。他們認為如果這個建議獲得同意,那麼將對推動網絡世界科學推廣具有重要作用。

  從上世紀末開始,相比見面交談,人們更習慣用電話或者網絡來保持溝通。通話或許尚能通過語調來傳達當下的某種情緒,而在諸多的通訊軟體和社交軟體上則主要是通過文字來溝通。能夠傳達當下情緒的表情符應運而生,從最初用標點符號拼湊而成的「抽象」表情,到今天各式各樣的表情符號,emoji顯然已經成為現代人語言體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

  科學表情符增補

  所謂emoji,音譯自日語中的「顏文字」,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傳呼機時代開始出現,但最初只在日本流行。最終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波瀾是在2011年,蘋果公司在iOS 5中加入了emoji表情,從此一發不可收。

  不管是哭是笑,是困是餓,是想翻白眼還是想表達憤怒,總可以從emoji中找到合適的表情符。據美國廣告公司Swyft Media統計,全球約20億智慧型手機用戶平均每天發送近60億個表情符號,也就是說每個人每天至少會使用3個表情符號。

  除了表達情緒,emoji中還有很多表達美食、職業、植物、動物以及其他各種信息的符號,它們同樣深受用戶喜愛。其中與科學相關的表情符也有一些,比如顯微鏡、天平、溫度計等,大多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科學儀器。從總量來看,科學表情符所佔分量較低。

  11月伊始,第二軍醫大學教授孫學軍在《自然》上看到一篇關於科學表情符增補的新聞報導。他覺得十分有趣,並將此報導翻譯成中文並發布在科學網博客上,閱讀點擊量突破兩千人次,網友紛紛留言好奇自己喜歡的科學符號有沒有被增補其中。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第一次表情符大會近期在美國洛杉磯召開,一群科學愛好者和表情符設計師們,提出增補一些科學概念的表情符。他們認為如果這個建議獲得同意,那麼將對推動網絡世界科學推廣具有重要作用。

  科學表情符小組於11月6日正式向統一碼聯盟提交了一份提案,提交的表情符內容包括地球以外行星等,該小組計劃在未來幾周內提交第二個提案,內容主要包括普通實驗室設備,如燒杯、本生燈、滅火器、培養皿和護目鏡等,另外有DNA雙螺旋結構、一種微生物、氦元素瓷磚、一摩爾和一個水分子。

  用emoji來做科普?

  孫學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並不是重度表情符號用戶,但認可表情符作為網絡交流方式的諸多優勢。他說:「表情符號給網絡交流帶來了許多便利,能更形象化表達意思,而且單位信息量大,甚至不同語言之間都可以使用,是網絡時代的一種很有價值的交流符號。」

  而與科學表情符小組的訴求一致,孫學軍認可通過增補科學表情符在科普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他分析說:「科學交流領域相對比較少,這不利於學術信息在網絡世界的擴散。增加這些表情符號,並將這些符號在普通人群中進行傳播,不僅對科學交流有價值,也能增加普通讀者對科學的接觸機率,更能提高科學的親切感,有利於科學在普通大眾當中的傳播。」

  提案中一隻很像大象的動物表情符首先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但單從圖像上看卻並不明了其含義。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博士沈蔚的幫助下才明白原來意思是「摩爾」。摩爾(mole)簡稱摩,舊稱克分子、克原子,是國際單位制7個基本單位之一,表示物質的量,符號為mol。單詞mole在英語中也是「鼴鼠」的意思,所以記者以為的「大象」其實是「鼴鼠」,指的是基本單位摩爾。

  在看了此次提案建議增補的其他表情符號——氦元素、DNA雙螺旋、培養皿、護目鏡、錐形瓶之後,沈蔚表示「這些圖太複雜了,不夠簡單」,「也就和專業裡的同學發發估計還看得懂」。 長期從事科學可視化工作、「美麗化學」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特任副研究員梁琰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並不認為可以將科學表情符作為科學可視化工作的一部分,「如果那樣,概念就太廣泛了」。在詢問到如果提案通過,是否會使用emoji裡的這些科學表情符時,梁琰表示「自己不會用,會顯得太專業,像在炫耀一樣」,「用在科研圈子裡還可以,和普通朋友打交道用這些符號的話,有點兒故意告訴別人我是geek的感覺」。

  但世上有一件事情叫作「不明覺厲」,喜愛美劇《生活大爆炸》的觀眾中一大部分並不明白主角們科學幽默中的「梗」究竟何在。科學表情符會不會也起到「不明覺厲」的效果呢?對此,梁琰回答說:「或許一次兩次可以,但如果整天用這樣的符號,挺招人煩的」。

  對科學表情符增補一事,科普作家沙錦飛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在表情符已經在虛擬世界中廣泛應用的時候,推出科學表情符這一設想「的確非常有創意」,「相信當科學表情符得以廣泛使用時,一定會對科學傳播具有相應的促進作用」。

  「但是從目前提出的幾種科學表情符的設計來看,尚存在一些可能難以推廣使用的問題。一是表情符號本身的設計不可愛、不吸引眼球、缺乏令人心動想要使用它們的動力;二是未能賦予這些符號相應的特殊表情意義,即使推廣也必定會降低其使用率。故而從個人角度看,這兩點問題不解決,將很難實現科學表情符推出的初衷,難以達到科學傳播之目的。」

  世界語emoji

  的確,翻看自己的聊天記錄,再對比下輸入法中完整的emoji鍵盤,不難發現,其實翻來覆去使用的主要還是那麼幾個,很多表情符的真正含義我們也只是大概知其一二。如果要用科學表情符來發揮科普作用,精巧的設計是前提,而且恐怕要通過「科普」表情符含義的方法來發揮表情符科普的功用。

  回歸到「表情符」這三個字的本來含義,emoji最初以及最重要的功能是描繪發信人當下的表情,補充文字交流情緒表達的不足以及被誤解的風險。媒體報導Facebook正在表情心理學家和皮克斯動畫師的幫助下,試著將1872年查爾斯·達爾文出版的《人類和動物的情緒表達》中50多種通用表情變成表情符號。

  發展到今天,emoji儼然已經成為了一門獨特的世界語,無論是在iOS還是安卓系統中,都發揮著灼灼的生命力,甚至演變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此次科學表情符增補是在這門世界語中獲得科學席位的有趣嘗試,不知道統一碼聯盟是否會最終通過。但願未來有一天輸入「摩爾」的時候,會蹦出一隻可愛的小鼴鼠!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回復關鍵詞熱點」可閱讀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

熱文TOP10(統計周期:2016.5.1-2016.7.10)




相關焦點

  • 讓地理科普更有趣
    從地理的視角探索中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中國地域廣大,景觀豐富,擁有冰川、湖泊、河流、海洋、黃土、巖溶等多種地貌類型。同時,中國大地上的人類活動也是廣泛的,不同時期的不同人群都在這片土地上繁衍,並創造出中華文明。所有這些都是今天中國的組成部分。
  • 【新華網】「用嚴謹的科學,做有趣的科普」
    【新華網】「用嚴謹的科學,做有趣的科普」 中科院北京分院首屆科普創新大賽總決賽落幕 2018-12-05 新華網 【字體:大 中 小】
  • 如何讓科普變得更有趣?來上海市科協科學詮釋者培訓實踐中找答案
    科學原理就一定是枯燥乏味的嗎?怎樣才能讓科普變得既易懂又有趣?這一場活動,旨在進一步加強上海市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科普工作者科學傳播和溝通表達能力,培養傳播水平高、互動能力強的科學詮釋者隊伍及科技志願者隊伍;同時,也為市科協「誰是王牌詮釋者「大賽、全國科普講解員大賽、全國科技館輔導員大賽等發掘和培養參賽選手。
  • 生動有趣的科普課堂,許你一個難忘的「科學之夜」
    5月24日,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重大示範活動「科學之夜」亮相軍事博物館,吸引了不少關注觀眾。「科學之夜」打破傳統參觀模式,將展品體驗、動手製作、科學表演、精彩實驗等進行有趣而簡單的編排,更強調觀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無疑是一場精彩絕倫的科學盛宴。
  • 《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動物》:關於哺乳動物的經典科普書
    《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動物》立體書封熱愛自然文學的讀者書架上不可或缺的百年暢銷經典 【基本信息】    書名:    作者:【英】約翰·亞瑟·湯姆森    譯者:張毅瑄    定價:49.80    上市時間:2019年08月【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哺乳動物的經典科普書
  • 科普大集市,一起去探尋神秘有趣的科學快車吧!第六彈
    此外還有關於神奇動物、史前巨獸、蔚藍海洋、食物王國、人體探秘、科學實驗、學科知識共7個主題,2000餘本圖書供大家選擇!在嘉年華期間,我們將每天推薦一個主題中的6本圖書。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話不多說,那就來一起看看今天的主題科學實驗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科普圖書吧!
  • 讓科普更有趣
    科學+》科普情景劇在大麻鎮海華村的桐鄉市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文化禮堂上演。近千名正在基地開展實踐活動的青少年學生觀看了演出。此次演出活動由浙江省科協主辦,桐鄉市科協承辦,桐鄉市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協辦。【來源:《今日桐鄉》】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科普大集市,去探尋神秘有趣的科學快車吧!第五彈
    此外還有關於神奇動物、史前巨獸、蔚藍海洋、食物王國、人體探秘、科學實驗、學科知識共7個主題,2000餘本圖書供大家選擇!在嘉年華期間,我們將每天推薦一個主題中的6本圖書。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話不多說,那就來一起看看今天的主題學科知識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科普圖書吧!
  • 遊戲如何讓科學更有趣?《我的世界》×愛因斯坦特展給出了答案
    由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授權的「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正在上海舉辦著名的能量守恆定理E=MC廣義相對論手稿、諾貝爾獎章等眾多珍貴展品一一亮相為科學愛好者們呈現一場科普盛會創造者對話科學家《我的世界》聯合愛因斯坦特展共同舉辦了以「遊戲讓科學更有趣,愛因斯坦如何玩轉科學」為主題的科學家講堂
  • 4分鐘讓科學更有趣
    南方日報訊 (記者/卞德龍 實習生/黃曉彤)7月3日,在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講科學 秀科普」講解大賽現場,來自中科院在穗6家單位的19名選手圍繞防疫抗疫、環保能源、地球化學等專業領域,為觀眾生動地講解科學知識。在短短4分鐘的展示時間裡,選手使出渾身解數,使用直觀的動畫視頻、小實驗以及深入淺出的講解,讓一個個科學原理變得淺顯易懂。
  • 圖書推薦丨科普大集市,一起去探尋神秘有趣的科學快車!第三彈
    「科普大集市」滿足你關於科普圖書的一切想像!總有一本書會讓你愛上科學!此外還有關於神奇動物、史前巨獸、蔚藍海洋、食物王國、人體探秘、科學實驗、學科知識共7個主題,2000餘本圖書供大家選擇!在嘉年華期間,我們將每天推薦一個主題中的6本圖書。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話不多說,那就來一起看看今天的主題人體探秘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科普圖書吧!
  • 薦書丨科普大集市,一起去探尋神秘有趣的科學快車吧!第二彈
    「科普大集市」滿足你關於科普圖書的一切想像!總有一本書會讓你愛上科學!本次「科普大集市」活動,我們聯合了當當網,您可以在當當網童書館輪播圖找到「科普大集市」點擊進入!此外還有關於神奇動物、史前巨獸、蔚藍海洋、食物王國、人體探秘、科學實驗、學科知識共7個主題,2000餘本圖書供大家選擇!在嘉年華期間,我們將每天推薦一個主題中的6本圖書。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話不多說,那就來一起看看今天的主題神奇動物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科普圖書吧!
  • 圖書推薦丨科普大集市,一起去探尋神秘有趣的科學快車!第四彈
    「科普大集市」滿足你關於科普圖書的一切想像!總有一本書會讓你愛上科學!此外還有關於神奇動物、史前巨獸、蔚藍海洋、食物王國、人體探秘、科學實驗、學科知識共7個主題,2000餘本圖書供大家選擇!在嘉年華期間,我們將每天推薦一個主題中的6本圖書。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話不多說,那就來一起看看今天的主題食物王國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科普圖書吧!
  • 網絡科普,點燃青少年的科學好奇心
    很多專業知識看似深奧,其實包含著許多有趣的內容,重要的是如何把它們提取出來。我一直秉承著「用科學解釋歷史」的理念,在我看來,知識是難以簡單區分文理的,太過機械地分類會導向局限或者狹隘,而博物館應該給人以遼闊和融通。  與短視頻相比,我認為中長視頻的節奏和調性更適於知識傳播。因此,我製作推出了《展開》系列中長視頻。
  • 科學報導如何更科學?
    一些新媒體平臺在轉發此消息時,簡單地冠以「喝蘇打水可以抗癌防癌」的噱頭,誤導公眾;諸如「菠蘿因子」等科普類微信公眾號則提出,記者初衷是宣傳我國先進的研究成果,但可惜文中很多重要事實沒說清楚,表揚和捧殺就在毫釐之間。
  • 常用這些聊天符號的人性生活更活躍
    從總體上來看,「眨眼」、「偷笑」、「大笑」、「親吻」是最常使用的表情符。從性別來看,男性更有可能在發送簡訊時使用「親吻」和「心形」的表情符,而女性更偏好於使用「笑臉」的表情符。調查中,約50%的受訪男女認為表情符能夠顯示出人品,還有約35%的受訪者認為表情符能讓他們更為容易的表達 出內心感受。
  • 將深奧的科學知識有趣講解 2020年廣東省科普講解大賽成功舉辦
    (國廣-中國交通頻道 廣東綜合訊)8月7日,2020年廣東省科普講解大賽在廣東科學中心圓滿落下帷幕,來自全省21個代表隊120多名選手經過連續兩天的激烈角逐,最後廣州代表隊謝秋泓、符永浩、梁天,省氣象局代表隊雷蕾,省科學院代表隊吳家昊獲得大賽一等獎。
  • 「科普中國·數說科學」走進高校:百度百科開創新時代科普
    從機械化、工業化到電子化、信息化,頻繁的技術革新不斷帶來顛覆性的影響,讓人們始終能夠不斷走向更理想的世界。  如今,得益於大眾基礎教育的普及和豐富信息的可實時傳遞,科普質量已有顯著提高。科學世界觀已經深入現代人的物質與精神生活,讓人們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大千世界,更加準確地感知宇宙蒼生。
  • 薦書丨科普大集市,一起去探尋神秘有趣的科學快車吧!第一彈
    一年一度的北京科學嘉年華「科普大集市」滿足你關於科普圖書的一切想像!總有一本書會讓你愛上科學!本次「科普大集市」活動我們聯合了當當網您可以在當當網童書館輪播圖找到「科普大集市」點擊進入!此外還有關於神奇動物、史前巨獸、蔚藍海洋、食物王國、人體探秘、科學實驗、學科知識共7個主題,2000餘本圖書供大家選擇!在嘉年華期間,我們將每天推薦一個主題中的6本圖書。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話不多說,那就來一起看看今天的主題神奇動物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科普圖書吧!
  • 六五科普——科學普及工作的新嘗試
    說起科普,以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來看,似乎這是科學家應該做的工作,袁嵐峰老師曾經說過,現在中國的科普水平是遠遠落後於中國科技水平的。由於認知存在偏差,在現代社會,有太多人分辨不清迷信或者偽科學,從而上當受騙。正因如此,科普機構顯得尤為可貴。創新是科研永恆的主題,科普同樣如此,如何適應新形勢、探索新方式,以普通人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科普工作,成為科普機構應該創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