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科普變得更有趣?來上海市科協科學詮釋者培訓實踐中找答案

2020-09-04 誠唐文化

科學原理就一定是枯燥乏味的嗎?怎樣才能讓科普變得既易懂又有趣?在近日舉辦的2020上海市科協科學詮釋者培訓與實踐活動中,我們聽到了關於這兩個問題的生動回答。誠唐作為上海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的成員之一,參與了這場精彩的活動,也在現場感受到了優秀「科學詮釋者」的魅力。

現場邀請到了多位業內資深級講師,為大家從科學表演能力提升、科學實驗及詮釋、語言形象與傳播力、科學詮釋舞臺表現案例實操等幾方面進行強化培訓,並採用學員現場表演+專家現場點評等形式,讓學員學以致用。這一場活動,旨在進一步加強上海市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科普工作者科學傳播和溝通表達能力,培養傳播水平高、互動能力強的科學詮釋者隊伍及科技志願者隊伍;同時,也為市科協「誰是王牌詮釋者「大賽、全國科普講解員大賽、全國科技館輔導員大賽等發掘和培養參賽選手。

「科學詮釋者」一詞源於英語 Scientific explainer,最早由義大利歐盟科學詮釋者學院啟用。科學詮釋者除了要自身具備科學知識外,還要學會用特色的、有效的理念和方式為公眾普及科學知識,用各種演繹手段把複雜難懂的科學理論和科學現象解釋給大眾。

作為一名合格的科學詮釋者,除了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外,更需要掌握有效傳遞科學知識應具備的技巧和知識。即用手、用腦、用心,將複雜難懂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現象解釋給普通大眾,激發人們對科學的興趣。


用手,是指「每個科學發現都從體驗開始」。通常是通過組織工作坊,讓參與者共同參與實驗或創造新事物,普通公眾在邊做邊學中獲得對科學的更深入的了解。


用心,是指「需要情感的參與」。通過講述故事、或者運用戲劇、表演、遊戲等方式,讓公眾在接觸科學知識的時候獲得樂趣,從而對科學消除畏懼感,激發更深入探索科學的興趣。


用腦,是指「各種體驗必須和諧聯繫在一起」。科學詮釋者透過現象來揭示背後的科學原理,啟發普通公眾在體驗中做出自己的思考,從而獲取知識,能夠舉一反三,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

從科普展示的角度來說,上海誠唐也在以一名「科學詮釋者」的身份,將繁雜的、深奧的科學原理,經過系統思考與策劃,輸出為通俗易懂的「白話」內容。我們也始終關注著行業的創新趨勢,靈活結合科普熱點,將「用手、用心、用腦」的科學傳播方式,運用到我們大科普展館的整個設計規划過程中,將科學的嚴謹性與趣味性有機結合,最終以我們擅長的展陳形式,為科技館、科普館的觀眾們呈現出科學的藝術之美。

相關焦點

  • 【記者即時播報】歐洲「科學詮釋者」來滬給小學生上課
    昨天下午(24日),一位頭戴假髮,身穿長袍的老外來到毗鄰人民廣場的愛爾蘭中心,為曹光彪小學的學生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科學課。這位老外其實名叫約恩·吉爾,是愛爾蘭科學中心主任,為了向孩子們介紹17世紀英國著名科學家波義耳,他玩起了「角色扮演」,並把十多種實驗器材帶到課堂上,讓學生在快樂的互動實驗過程中,學習了許多科學原理。
  • 上海市「全國科普日」周末啟幕 帶你一起玩轉科學
    科普不僅有溫度,它更有熱度。9月的申城科普熱情高漲、科學熱度不斷攀升,全民關注、全城參與,上海市「全國科普日」和你一起玩轉科學,助推公民科學素質的進一步提升,助力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 「文明實踐在行動」海南區科協:科普活動「接地氣」服務群眾「有...
    「科普大篷車巡展」點亮青少年科學夢想區科協針對青少年群體特點,舉辦了「科技開放日」活動,將「科普大篷車」開到科普教育基地,開展「大篷車」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普志願服務,吸引著假期青少年參觀互動。,體驗中激發了他們濃濃的科學興趣,為青少年奉上了一場科技啟蒙教育。
  • 學前教育中的STEM:如何讓數學變得更有趣?
    看點 想必每個家長,老師小時候都被數學這門學科所困擾過,不知道為了學好數學挨了多少教鞭,死記硬背過多少公式,但是到最後數學成績還是沒有多大提升,如何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習變得更有效,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今天我們可以借鑑STEM教育在「玩中學」的理念來讓數學學習變得更有趣~
  • 讓科普更有趣
    科學+》科普情景劇在大麻鎮海華村的桐鄉市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文化禮堂上演。近千名正在基地開展實踐活動的青少年學生觀看了演出。此次演出活動由浙江省科協主辦,桐鄉市科協承辦,桐鄉市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協辦。【來源:《今日桐鄉》】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科學報導如何更科學?
    一些新媒體平臺在轉發此消息時,簡單地冠以「喝蘇打水可以抗癌防癌」的噱頭,誤導公眾;諸如「菠蘿因子」等科普類微信公眾號則提出,記者初衷是宣傳我國先進的研究成果,但可惜文中很多重要事實沒說清楚,表揚和捧殺就在毫釐之間。
  • 「科學」流言滿天飛?成都市政協科協界別建議:完善科普制度機制...
    在自媒體時代,科學謠言傳播速度快,影響範圍廣、社會危害大,損害公眾合法權益,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危害公共安全。如何防止被「科學」流言忽悠?在成都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黃琛代表市政協科協界別在大會發言,建議完善科普制度機制,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 西鄉縣科協開展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會
    冬季來臨,西鄉縣科協、西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西鄉縣中藥材協會組織農林系統科技志願者,在縣科協黨組書記主席張國新、縣農技中心主任研究員縣科協兼職副主席曾紅寬帶領下,深入縣內堰口、私渡、桑園、峽口等鎮辦,廣泛開展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會,讓脫貧戶繼續發展實用對路的產業,助力鞏固脫貧成果。
  • 官方來了!知識時代,網際網路科普,入場趁現在
    「科普中國融創學院」2020年科普創作與傳播培訓第一期怎樣科普,才能做到口碑和點擊量「雙豐收」?好的科普作品有沒有公式?........過去幾年,我們一直致力於促進公眾與科學之間的相互了解,讓科學在大眾中流行起來。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科學傳播的隊伍,欣慰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存在其中的挑戰。
  • 【科協動態】玩轉科學!蕭山科協開展「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科協動態】玩轉科學!> 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科學技術普及為孩子們送上觸手可得的科學知識區科協組織開展送「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積極搭建科普資源共享平臺
  • 縣科協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為踐行新時代文明實踐,普及航模科學知識,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識,11月20日,縣科協科普志願者深入青龍鎮雙聯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科普宣傳活動,讓孩子們在體驗中激發科學興趣,在探索中樹立科學精神,在思考中啟迪科學智慧。
  • 科學表情符讓科普更有趣
    他們認為如果這個建議獲得同意,那麼將對推動網絡世界科學推廣具有重要作用。  從上世紀末開始,相比見面交談,人們更習慣用電話或者網絡來保持溝通。通話或許尚能通過語調來傳達當下的某種情緒,而在諸多的通訊軟體和社交軟體上則主要是通過文字來溝通。
  • 遊戲如何讓科學更有趣?《我的世界》×愛因斯坦特展給出了答案
    由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授權的「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正在上海舉辦著名的能量守恆定理E=MC廣義相對論手稿、諾貝爾獎章等眾多珍貴展品一一亮相為科學愛好者們呈現一場科普盛會創造者對話科學家《我的世界》聯合愛因斯坦特展共同舉辦了以「遊戲讓科學更有趣,愛因斯坦如何玩轉科學」為主題的科學家講堂
  • 臺灣「科學大咖」孫維新教授來青作科普報告
    臺灣「科學大咖」孫維新教授來青作科普報告 2019-11-07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館館長培訓會在呼和浩特舉辦
    1月12日至16日,由內蒙古科協主辦、內蒙古科技館承辦的全區科技館館長培訓會在內蒙古科技館舉辦,原中國科協副書記、副主席,原中國自然博協名譽理事長徐善衍,上海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梁兆正,內蒙古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蘇雅來,山西科技館館長路建宏,黑龍江科技館黨委書記德曉龍出席會議,自治區各盟市科協相關負責人和科技館館長及工作人員
  • 院士「科學三問」開啟精彩科普日
    這項一年一度全社會科普活動和資源集中展示、各界廣泛參與體驗的全國性活動,今年別開生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向大家提出的「科學三問」,成為今年科普日最精彩的環節。院士科學人文課回答「科學三問」這「科學三問」是懷進鵬在全國科普日的院士科學人文課上提出的,就這3個問題,懷進鵬分享了自己的思索。
  •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精神?」「什麼是科學家精神?」院士「科學三問」開啟精彩科普日
    這項一年一度全社會科普活動和資源集中展示、各界廣泛參與體驗的全國性活動,今年別開生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向大家提出的「科學三問」,成為今年科普日最精彩的環節。院士科學人文課回答「科學三問」這「科學三問」是懷進鵬在全國科普日的院士科學人文課上提出的,就這3個問題,懷進鵬分享了自己的思索。對於「什麼是科學?」
  • 嗨玩科學!全國科普日活動亮點滿滿,看科學站長如何HOLD住全場
    全國科普日·活動回顧開幕儀式福清主會場·福清科技館福州市政協副主席、福州市科協主席林治良,福州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尤典真,中共福清市委常委劉必建,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部務會議成員胡金清AI公益科普演講《人工智慧超有趣》科爸還在現場為大家演講了《人工智慧超有趣》,並攜手STEAM科技研學館的Woody站長,邀請現場的小小科普迷上臺互動,通過香蕉鋼琴的小遊戲,感受超酷超好玩的AI體驗,了解或與非的簡單邏輯,暢想未來的生活空間
  • 讓地理科普更有趣
    從地理的視角探索中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中國地域廣大,景觀豐富,擁有冰川、湖泊、河流、海洋、黃土、巖溶等多種地貌類型。同時,中國大地上的人類活動也是廣泛的,不同時期的不同人群都在這片土地上繁衍,並創造出中華文明。所有這些都是今天中國的組成部分。
  • 【科技之家】錢學森的科普實踐與科普觀(下)
    在這裡,錢學森希望科學普及的手段和方法更加靈活多樣,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喜聞樂見。他為科普讀物的寫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表達了他希望有更好的科普作品問世的強烈心願。普及科學技術的手段以科普美術最為直觀、通俗、有趣,因而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