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科學三問」開啟精彩科普日

2020-09-19 光明日報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精神?」「什麼是科學家精神?」9月19日,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這項一年一度全社會科普活動和資源集中展示、各界廣泛參與體驗的全國性活動,今年別開生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向大家提出的「科學三問」,成為今年科普日最精彩的環節。

院士科學人文課回答「科學三問」

這「科學三問」是懷進鵬在全國科普日的院士科學人文課上提出的,就這3個問題,懷進鵬分享了自己的思索。對於「什麼是科學?」懷進鵬認為:「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知識系統。科學既是真理性的知識體系,也是一種社會建制,更是一種文化活動,一種信念,還是一種實踐方式。」

「什麼是科學精神?」這是個科技界探索多年,至今其答案仍見仁見智的問題,懷進鵬也就此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科學精神是指科學實現其社會文化職能的重要形式,包括自然科學發展所形成的優良傳統、認知方式、行為規範和價值取向。」在他看來,科學精神是反映科學發展內在要求並體現在科學工作者身上的一種精神狀態,如科學探索者的信念、勇氣、意志、工作態度、理性思維、人文關懷和犧牲精神等,內涵極為豐富,互相之間貫通性和可塑性很強。

面對第三個問題「什麼是科學家精神?」懷進鵬介紹了錢學森、黃旭華、鍾南山、張伯禮、陳薇等科學家的鮮活事跡。「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科學家的默默奉獻,使國家和民族受人尊敬。」懷進鵬認為,科學家精神就是「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

懷進鵬進一步解釋:「科學精神就是要永無止境的探索,要敢於想像。」對此他以5G技術發展路徑為例來詮釋我國科學家堅持不懈、追求探索的精神,並總結說:「3G時連滾帶爬,4G時翻轉騰挪,期待5G時能引領世界。」

「你會擔心人類終有一天會被AI取代嗎?」在報告臨近尾聲的時候,懷進鵬再次以一個問題引發大家好奇心。他鼓勵青少年要善於思考:「思考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知、行、信的合一。」

報告結束時,懷進鵬激勵大家要敢於提問,勇於追夢。「有志氣:心大了,事就小了。有能耐: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他說完,再次拋出自己的觀點:敢於提問題,比提出一個問題還重要。這引發了大家會心的笑聲。

萬餘項活動邀人踏上探索之旅

生動而發人深思的院士科學人文課開啟了精彩的2020全國科普日活動。首支全國科普日主題曲《科學之歌——夢想的翅膀》也在19日推出,吸引更多人走近科學、傳播科學。

更多的精彩活動也在全國各地開展。在北京科學中心,迎來了大小觀眾們,「病毒長什麼樣,疫苗到底是如何生效的,歷史上的大規模傳染病是怎麼發生的,各種口罩有什麼不同,核酸檢測是什麼樣的技術,負壓救護倉的工作機制,無接觸體溫測量,流調工作是如何開展的……」這些問題都可以在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人類與傳染病的博弈」主題展上找到答案。

在上海市,市民們可以「畫船聽雨眠」,從太空看看城市變遷;「江南可採蓮」,聽聽科學家賞析古詩詞中的植物。未來一周,從市、區到街鎮社區,從學校到學會,從科技場館到企業,近2000場科普盛宴將「快遞」至上海市民身邊,為人們開啟科學、藝術、人文和環保融合的科普之旅。

據了解,今年全國科普日有幾大特點:一是在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基礎上,突出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二是突出應急科普機制,以科學的精神、方法和知識服務於人民群眾的健康生活和安全生活。三是通過科普中國線上傳播渠道匯聚豐富的科普活動資源,為公眾奉獻科普活動盛宴。

未來一周,全國各地還有14000餘項科普活動在線上、線下開展,人們可以帶著好奇心,盡情踏上科學探索之旅。

(本報北京9月19日電 本報記者 詹媛)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精神?」「什麼是科學家精神?」院士「科學三問」開啟精彩科普日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精神?」「什麼是科學家精神?」9月19日,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這項一年一度全社會科普活動和資源集中展示、各界廣泛參與體驗的全國性活動,今年別開生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向大家提出的「科學三問」,成為今年科普日最精彩的環節。院士科學人文課回答「科學三問」這「科學三問」是懷進鵬在全國科普日的院士科學人文課上提出的,就這3個問題,懷進鵬分享了自己的思索。對於「什麼是科學?」
  • 全國科普日活動:懷進鵬院士開講首場「院士科學人文課」
    懷進鵬院士開講首場「院士科學人文課」。主辦方供圖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沛然9月19日,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到來之際,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啟動「科技館裡的科學課」暨首場「院士科學人文課」活動,並以院士身份講授第一課。
  • 全國科普日|「玩轉」科學 暢享未來
    自2004年以來,中國科協已經連續16年成功舉辦全國科普日活動,各地各部門在全國科普日期間累計舉辦的重點科普活動近10萬多次,參與公眾超過19億人次。「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成立儀式也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特別活動上成功舉辦。
  • 全媒匯聚、院士雲集、雙城直播、雲上互動……浙江省2020年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倒計時在即!
    寧波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著名的院士之鄉。此次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的舉辦地餘姚,是科技創新百強縣市,文化底蘊深厚,紅色基因代代相傳。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在這裡興起,同時姚江文化、浙東紅色文化的多元交融豐富了餘姚的人文內涵。
  • 【中國新聞網】院士陳曉亞上海「科普」植物科學與生態文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曉亞19日來到上海圖書館,為上圖講座的忠實聽眾帶來了一場最前沿、最生動的《植物科學與生態文明》講座。  植物是生態系統的基礎,為人類提供食物、氧氣、能源,為萬物創造美好的生存環境植物科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達爾文在「沙之小路」上觀察植物並研究植物的授粉過程和向光性,孟德爾通過修道院裡的豌豆實驗發現了經典遺傳學定律……陳曉亞娓娓道來,告訴市民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大家了解植物,熱愛植物,保護植物,科學合理地利用植物。
  • 「和院士一起做科普」2020年科普創客大賽正式啟動
    「和院士一起做科普」2020年科普創客大賽將開啟「科學•逐夢」 年度主題徵集;同時,今年增設「垃圾分類」和「我的自然筆記」兩個品牌主題徵集。為在全社會廣泛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發掘培養優秀的科普創作者,「和院士一起做科普」2020年科普創客大賽於8月4日正式啟動。
  • 院士專家講科學第六季 | 豪華陣容帶你探秘氣象科學
    「豪華版」院士專家講科學科普講座第六季特邀三位院士、三位專家帶給你一場意想不到的氣象科學盛宴三位院士時間:2020年8月21日主題:全球氣候變化:科學與可持續治理主講人:丁一匯,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氣與氣候學家
  • 連州1600學子聆聽院士專家科普課
    11月26日至27日,2020年院士專家廣東校園行(科普報告)活動在連州市連州中學、北山中學、連州鎮中心小學等8間中小學校舉行。此次活動由廣東省青少年教育協會、廣東省院士聯合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清遠市教育局主辦,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舉辦、連州市教育局承辦,在8間中小學校舉辦8場精彩的科普報告活動,共1600多人參加。
  • 潯閱讀講壇|院士科普講座直播,帶你探索科學世界
    讓普通大眾領略科學魅力潯圖特別推出院士科普講座直播8月12日——8月18日 每天下午2點開始七天連播,精彩不停所有直播均可回看8月12日 探秘神奇的生物細胞在治療白血病領域馳名的讓我們跟隨主講嘉賓趙東元院士來一趟化學之旅。
  • 精彩回顧 | 院士專家講科學第八季完結,探秘生命,尊重自然
    院士專家講科學第八季了解動物不為人知的生存之道錯過講座也沒有關係今天這期我們共同回顧第八季的精彩內容、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講座內容:康樂院士以飛蝗為例,主要講述了蝗蟲群聚與蝗災的關係,人類認識蝗蟲群聚群居的歷史過程,為什麼群聚信息素是重要的,人類找錯的幾種群聚信息素,為什麼4-乙烯基苯甲醚是飛蝗真正的群聚信息素,它的發現有什麼重要意義,國際社會有什麼反響。
  • 全國科普日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
    9月21日,作為2020年全國科普日重要活動之一,由由市科協、市教委主辦,市老科協、市教育發展基金會舉辦的「2020年重慶市全國科普日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活動」啟動儀式在重慶市第十八中學校鐵山坪校區學術報告廳舉行。受邀來渝的中國老科協科學報告團專家成員董景新教授,以《中國北鬥—天上的指路神杖》為題,為800多名師生奉上了一場科技「大餐」。
  • 大院士寫給小孩子的科學啟蒙書上海首發
    大型科普讀物「與中國院士對話」叢書(九卷本)21日在上海書展首發。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鄒世昌、褚君浩、賀林21日現身分享自己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和自身成長經歷。 陳靜 攝   中新網上海8月21日電 (記者 陳靜)大型科普讀物「與中國院士對話」叢書(九卷本)21日在上海書展首發。
  • 聽院士講述科學之路上的風景「科學之路·科普課堂」在鄭州開課
    只有客觀總結過去、認識現在,才能科學地預測和把握未來......」面對臺下專注的眼神,王家耀院士為小聽眾們講述自己科研之路上的感悟體會。2020年「科學之路·科普課堂」主題活動現場。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同等重要,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
  • 上海國際傳媒港「科學嘉年華」成功開啟
    11月1日在上海召開,論壇官方活動上海國際傳媒港首屆「科學嘉年華」也在11月1日如約而至。「科學嘉年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與論壇發起方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聯合舉辦,全球頂尖科學家、中國知名院士、青年科學家以及青少年科學愛好者走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國際傳媒港,參加「青年科學家TED演講」「大師分享會」及「我是小科學家」互動展等趣味科普交流活動。
  • 上海市「全國科普日」周末啟幕 帶你一起玩轉科學
    1號線、2號線人民廣場中轉大廳同時展出,一面是15位德高望重的院士,一面是15位朝氣蓬勃的少年;一面為科學精神奏響時代樂章,一面為創新夢想插上科技翅膀。 二、智慧科普盒子發布開啟科普信息化精準推送的未來 時間:9月16日上午9:30(科普日啟動儀式中發布) 地點:上海科技影城3號廳(南昌路59號科學會堂思南樓3樓) 因為維護繁瑣,投入大,很多社區都沒有專業的內容製作和維護人員,導致很多大屏都處於閒置狀態。
  • 2020全國科普日金華站啟動《衝刺!科學+》省賽大幕開啟
    9月20日上午,由金華市科協、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市社科聯主辦,浙江廣播電視集團經濟生活頻道和市科技館承辦的金華市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暨《衝刺!科學+》科普益智競賽金華區總決賽隆重啟幕。
  • 如果與外星文明對話,三位院士會問這些問題
    、童行學院創始人郝景芳女士對話三位院士,一起探討科學最前沿的問題和對未來的展望。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對腦科學的突破、對腦科學的理解是本世紀最精彩也是最有希望、最根本的科學進步。 郝景芳:謝謝王院士的回答。剛才我問到的基因科技和太空探索是當前非常熱門的兩個技術,三位院士都提到全球科學共同體應該是一個合作的狀態,共同去約束人類的發展,合作共贏,這樣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
  • 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9月19日開啟 首次推出主題曲
    今年全國科普日立足面向基層、服務發展,著力打造「北京主場活動、省級主場活動、十大聯合行動及雲上科普日」的「3+1」活動架構。  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廖紅表示,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四個特點:一是科創與科普聯合,落實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同等重要的指示精神,在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基礎上,突出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 院士專家講科學|眼睛是如何進化的?近視科普課堂今晚開課!
    院士專家講科學第九季 科學與健康 近視眼被列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 目前全國近視眼人數已近4億 其中,我國學生近視發病率居世界第二 人數居世界之首 11月12日 我們邀請到了國際眼科學院院士
  • 寫給孩子的科學啟蒙書 「與中國院士對話」叢書新書首發
    圖片說明:「與中國院士對話」叢書新書發布會現場  東方網記者葉頁8月21日報導:21日下午,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科普讀物「與中國院士對話」叢書(九卷本)新書發布會召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三位作者鄒世昌、褚君浩、賀林到場與讀者進行交流。院士們在分別介紹了自己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還以自身成長經歷為例,講述「學」的故事,並寄語現場小讀者,希望他們養成「讀書、學習、思考」的習慣。現場還有小讀者和院士積極互動,共同探討科學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