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所長陳曉亞院士
「我曾經用一句話來迎接到我們所參觀的客人——植物為人類提供了全部的食物和大部分能源。」在談到自己對研究領域的專注時,陳曉亞更願意用嚴謹的事實來說話,而不是尋找感性的形容詞加以描繪。 談起自己與植物多年的緣分,陳曉亞嚴肅的神情開始露出笑容。
-
詩詞教授問植物學院士:《鹿鳴》寫的這兩種植物是什麼?
今天上午舉行的「心中的江南」科學與藝術對話活動上,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方笑一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陳曉亞進行了一次富有趣味的對話,向觀眾科普了黃花蒿、青蒿素、黃芩等植物藥的知識。
-
陳曉亞院士小組研究揭示植物次生代謝調控新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研究員陳曉亞帶領的課題組,研究發現植物揮發性萜類的生物合成通過
-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發現植物抗蟲調控新機制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植物抗蟲能力是否也會衰退呢?2017年1月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科研人員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題為「茉莉素響應衰減和植保素積累調控植物抗蟲性的動態變化」的研究論文,報導植物抗蟲反應的這種時序性變化及調控機制。茉莉素是最重要的植物抗蟲激素。在正常情況下,茉莉素信號處於靜止狀態。
-
科學時報 陳曉亞:轉基因技術是科學造福人類重要體現
6月10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曉亞以《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為題作綜合學術報告,介紹了轉基因技術的發展、應用以及安全問題。「在過去幾十年裡,轉基因技術經歷了誕生、成長到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等階段。」陳曉亞在報告中說,「它在解決人類面臨的環境惡化、資源匱乏、效益衰減等問題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隨著技術進步,其作用必將愈來愈大。
-
植物和昆蟲的博弈
經過多年研究,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陳曉亞(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團隊解析了棉酚的生物合成途徑及其調控,先後克隆了催化棉酚合成的3個關鍵合酶。昆蟲的適應策略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生物的進化總是相輔相成,昆蟲大軍也發展了多種適應性策略來應對植物的防禦。
-
2020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在深圳召開—新聞—科學網
開幕式上,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長陳曉亞院士希望,大會匯聚學界智慧,共同探討促進植物科學融合發展、更好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把握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浪潮,助力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本次大會以「植物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和陳曉亞為大會主席。
-
植物所參與主辦第13屆萜類化合物的代謝、功能及合成生物學國際會議
會議由中國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會、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上海市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會聯合主辦,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Molecular Plant編輯部、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設施園藝技術重點實驗室共同承辦,大連工業大學和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協辦。來自全球高校和研究機構的350多名專家學者和代表參加了此次大會。
-
西南山地典型生態系統植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響應項目啟動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西南山地典型生態系統植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啟動會於2月19日至20日在昆明召開。陳曉亞院士指出要注重培養優秀的青年人才,通過人才計劃推動項目實施,通過項目實施造就人才隊伍。馬克平就如何凝練科學目標,以及數據共享和挖掘提出了很好的建議。何芳良強調要進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做好頂層設計,提出更加明確的科學問題。
-
植生生態所開展「實驗室開放日」系列科普活動
5月19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四屆公眾科學日、「國際植物日」到來之際,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10個課題組面向上海市中小學生開放,開展「實驗室開放日」系列科普活動。近百名中小學生和家長前往植生生態所各個實驗室參觀,參與開放的實驗室開展各具特色的科學知識講解及實驗操作體驗活動。
-
2013國際植物次生代謝與代謝工程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發起並主辦的2013國際植物次生代謝與代謝工程研討會於7月5日至7日在武漢召開。植物的次生物質在維護植物自身的生存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抗逆,抗病等,而這些次生代謝物質大多數是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抗癌、抗氧化、降低血脂和膽固醇等作用的有效成分,與人類的健康密切相關。
-
Molecular Plant第三屆編委會會議暨學術報告會在上海召開
Molecular Plant第三屆編委會會議召開6月26日,Molecular Plant(MP, 《分子植物》英文版)第三屆編委會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態所召開。來自MP合作方牛津大學出版社(OUP)的苗晨霞,Molecular Plant上海編輯部的黃健秋、徐晶及承辦單位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的周兆康和李殷也參加了會議。
-
大院士寫給小孩子的科學啟蒙書上海首發
大院士寫給小孩子的科學啟蒙書上海首發 2017-08-21 22:12:3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
外來入侵植物幾乎「攻陷」中國全境
原標題:外來入侵植物幾乎「攻陷」中國全境 外來入侵植物幾乎「攻陷」中國全境 最新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已有外來入侵植物逾500種 新華社上海11月30日電 (記者張建松)熱帶的微甘菊、南方的鳳眼藍、西南的紫莖澤蘭……近年來,這些被曝光的外來入侵植物給我國生態系統和經濟發展造成嚴重損失。
-
植物和昆蟲的博弈--中國數字科技館
《科學畫報》在80年的辦刊歷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動、圖文並茂地介紹最新科技知識,形式多樣地普及科學技術的特點,對提高廣大群眾的科學水平,啟發青年愛好科學、投身科學事業起了很大的作用,當今的不少著名學者、教授、科學家,青少年時代都曾受到它的薰陶和啟發。
-
法國CNRS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訪問植生生態所
10月9日,法國CNRS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植物代謝網絡系主任Daniele Werck-Reichhart教授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生生態所訪問並作學術報告。唐威華、何祖華研究員接待了來賓。
-
調查顯示: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已超500種
新華網上海11月30日電(記者張建松) 熱帶的微甘菊、南方的鳳眼藍、西南的紫莖澤蘭、華東的加拿大一枝黃花、沿海的互花米草……近年來,這些被曝光的外來入侵植物給我國生態系統和經濟發展造成嚴重損失。
-
美國科學院宣布轉基因食品無害,中國專家如何解讀
記者採訪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陳曉亞院士和何祖華研究員。 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傳統食品安全性 「有的人一談到轉基因就色變,其實這是一種科學認識上的誤區」,研究轉基因棉花技術超過15年的陳曉亞院士說。
-
《科學通報》設立上海分編輯部—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李靜海副院長、《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總主編朱作言院士、新任《科學通報》英文版主編陳曉亞院士、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倪福弟、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及學部工作局領導等出席了籤約儀式,共同見證了《科學通報》發展歷程中的這一重要事件。儀式由《中國科學》雜誌社林鵬董事長主持。
-
上海交大丁文江院士當選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
6月2日下午,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換屆大會在上海科技館一號樓四樓第二會議廳舉行。上海科技館黨委書記王蓮華,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上海市社團局局長蔣蕊等有關方面的領導和嘉賓應邀出席會議。第三屆理事長左煥琛及理事們出席會議。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江當選為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