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一定要穩穩的!」專家講述「再造火星表面」

2020-08-02 中國青年網
「落地一定要穩穩的!」專家講述「再造火星表面」

蔣明鏡團隊承擔了地面火星地表研製項目。(資料圖片)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參與火星探測著陸科研的天津大學教授蔣明鏡一遍又一遍看著探測器升空的畫面,由衷地祝福:「天問加油!落地一定要穩穩的!」

蔣明鏡教授帶領的「北洋能源與環境巖土」團隊承擔了地面火星地表研製項目。「我們的主要任務可以形象地稱為『再造火星表面』,我們團隊被很多網友形象地稱為『造星』團隊。火星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模擬火星地表地貌形態等環境特徵,對於未來探測器在火星重力環境下成功著陸具有重要意義。」蔣明鏡介紹,他們的研發內容主要包括:模擬地表成像區域基礎場地、工作區基礎場、火星地表特徵、模擬火壤著陸試驗床、火星表面雷射和微波特徵等。

經過兩年的艱苦鑽研,蔣明鏡帶領團隊「造星」成功:順利建造了著陸器著陸點的典型火星地表;模擬了接近火星表面真實形態的火星地表地貌等視覺環境,並滿足試驗器對可見光、雷達和雷射的反射要求;為火星驗證器攜帶的火星探測器設備提供類似火星的探測環境等一系列任務。

2019年11月14日,他們成功開展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著陸器懸停避障是我國火星工程研製進程中的重要環節,隨著試驗火星探測器穩穩落下,標誌著我國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圓滿成功,這讓我們倍感振奮。此後,我們又做了模擬火星土壤承載特性、火星表面數字模擬等研究,並在做一些小行星探測研究。」蔣明鏡說。

蔣明鏡教授及其團隊為火星探測著陸作出的顯著貢獻,得到了充分肯定,團隊被授予「火星著陸綜合試驗場建設突出貢獻單位」稱號。「我們的徵程是星辰大海,7個月後火星見!」蔣明鏡教授說。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落地一定要穩穩的——專家講述「再造火星表面」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落地一定要穩穩的!」專家講述「再造火星表面」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參與火星探測著陸科研的天津大學教授蔣明鏡一遍又一遍看著探測器升空的畫面,由衷地祝福:「天問加油!落地一定要穩穩的!」
  • 落地一定要穩穩的——專家講述「再造火星表面」
    來源:經濟日報「落地一定要穩穩的!」 專家講述「再造火星表面」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參與火星探測著陸科研的天津大學教授蔣明鏡一遍又一遍看著探測器升空的畫面,由衷地祝福:「天問加油!落地一定要穩穩的!」
  • 「落地一定要穩穩的!「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參與火星探測著陸科研的天津大學教授蔣明鏡一遍又一遍地看著探測器升空的畫面,由衷地祝福:「天問加油!落地一定要穩穩的。」蔣明鏡教授的「北洋能源與環境巖土團隊」承擔了我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地面火星地表研製項目。
  • 落地一定要穩穩的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參與火星探測著陸科研的天津大學教授蔣明鏡一遍又一遍地看著探測器升空的畫面,由衷地祝福:「天問加油!落地一定要穩穩的。」蔣明鏡教授的「北洋能源與環境巖土團隊」承擔了我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地面火星地表研製項目。
  • 「落地一定要穩穩的!」——訪火星探測「造星」團隊蔣明鏡教授
    中新社天津7月23日電 (張道正 趙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7月23日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參與火星探測著陸科研的天津大學教授蔣明鏡一遍又一遍地看著探測器升空的畫面,由衷地祝福:「天問加油!落地一定要穩穩的。」蔣明鏡教授的「北洋能源與環境巖土團隊」承擔了中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地面火星地表研製項目。
  • 天問一號團隊成員:「落地一定要穩穩的!「—新聞—科學網
    參與火星探測著陸科研的天津大學教授蔣明鏡一遍又一遍地看著探測器升空的畫面,由衷地祝福:「天問加油!落地一定要穩穩的。」 蔣明鏡所在的「北洋能源與環境巖土團隊」承擔了我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地面火星地表研製項目。「我們的主要任務可以形象地稱為『再造火星表面』,我們團隊被很多網友形象地稱為 『造星』團隊。
  • 「嫦娥之父」歐陽自遠:改造火星,再造一個小地球
    原標題:「嫦娥之父」歐陽自遠:改造火星,再造一個小地球火星能否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6月2日,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做客第160期齊魯大講壇,以「紅色火星的藍色星球夢」為題,為觀眾揭秘紅色火星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 央視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
    央視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讓我們來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抵達火星。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奔向火星的途中,那麼在這上億公裡的路程當中,它是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並且保持姿態穩定的呢?這就離不開一個重要的裝置,叫作星敏感器。
  • 解決火星磁場問題或可再造一個地球?
    這種輻射對剝離火星上的大氣負有責任。一些科學家建議我們通過為火星創造磁場來解決最後一個問題。在地球上,我們有一個很強的磁場。這可能是由於地球熔化的外層鐵核造成的。然而,火星沒有地球那麼大的磁氣圈,但有證據表明情況並不總是如此。最近,聚集在行星科學展望2050研討會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些方法,可以讓我們重新向火星引入更強的磁場。
  • 穩穩落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題:穩穩落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新華社記者胡喆、彭韻佳經過約38萬公裡、一周左右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12月1日晚間,嫦娥五號探測器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歐陽自遠:再造一個地球——人類移民火星之路
    出處:科普著作《再造一個地球》,本書由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第六章 再造一個地球 你願意住在火星上嗎? 這也許是一百年甚至幾百年後的焦點話題。第二節 溫室效應革命 要在火星上誘發與地球相似的溫和環境,首先第一步是提高表面溫度。熱量的來源有兩個:太陽和火星內部。
  • 美國探測器回傳照片:火星表面出現異象,專家:或是火星生命活動
    是美國宇航局發射的火星探測去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上面拍攝的。美國探測器回傳照片:火星表面出現異象,專家:或是火星生命活動!這麼光滑這麼明顯的痕跡,要說它是自然形成的,顯然不能夠說服眾人,那麼就只有一個可能,在火星上面存在生命,而這就是火星生命活動的痕跡。
  • 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科普來了
    每經編輯:彭水萍 據人民日報,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統完成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 珠江科學大講堂講述火星探測背後的故事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火星探測的新階段。大家不免要問,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我們在火星上可以做什麼。10月29日,由廣州市科技局、廣東科學中心、羊城晚報社主辦的第77期珠江科學大講堂邀請到了國際宇航聯衛星商業應用專委會亞太辦主任、航天科普專家、研究員朱林崎老師為我們講述火星探測的故事。
  • 深夜時分,嫦娥5號穩穩降落月球,瞬間引爆輿論!值得喝彩
    2020年開年至今,中國在航天領域可謂是成果豐碩,在北鬥衛星系統初步建成,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之後,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也在11月24日發射升空,開啟了它的「月球之旅」。近日,嫦娥5號再度傳來了好消息。
  • 中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將落地青海海西
    中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將落地青海海西 2016-12-16 19:51:1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穩穩落在月球表面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
    穩穩落在月球表面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 2020/12/03 00:07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709
  • 谷歌將退出美軍無人機項目;火星表面發現有機分子 | 科學FM
    技術專家認為,這一產品將用於下一代伺服器。屆時,每臺雙路伺服器理論上最高可使用12TB的內存,極大加速數據吞吐量較大的程序,減少數據從磁碟載入內存的延遲。談及未來的研發方向,該團隊表示:他們接下來要讓人造皮膚能夠感知聲音、光、並與人類進行互動。文章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1801114
  • 天津"造星團隊"模擬火星地貌,助力中國火星著陸器新突破!
    圖為研究團隊模擬火星石狀表面蔣明鏡教授的&34;承擔了我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地面火星地表研製項目。&39;再造火星表面&39;造星&34; 蔣明鏡介紹,他們的研發內容主要包括:模擬地表成像區域基礎場地、工作區基礎場、火星地表特徵、模擬火壤著陸試驗床、火星表面雷射和微波特徵等。
  • 再造一顆地球,可能嗎?人類未來的星際移民或是這樣的
    在30多億年前裡那時候,火星的內部還有活力,外部還有較厚的大氣層,磁場還能保護火星上的一切。曾經的火星表面很可能有過充沛的液態水,甚至汪洋大海。到後來,火星的內部漸漸冷卻,磁場慢慢消失,大氣層逃逸,表面的液態水自然也不能倖免,最終變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這樣,寒冷乾燥 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