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加油!落地一定要穩穩的

2020-07-24 光明網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參與火星探測著陸科研的天津大學教授蔣明鏡一遍又一遍地看著探測器升空的畫面,由衷地祝福:「天問加油!落地一定要穩穩的。」

蔣明鏡教授的「北洋能源與環境巖土團隊」承擔了我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地面火星地表研製項目。「我們的主要任務可以形象地稱為『再造火星表面』,我們團隊被很多網友形象地稱為 『造星』團隊。火星上的重力只有我們地球的1/3,模擬火星地表地貌形態等環境特徵,對於未來探測器在火星重力環境下成功著陸具有重要意義。」 蔣明鏡介紹,他們的研發內容主要包括:模擬地表成像區域基礎場地、工作區基礎場、火星地表特徵、模擬火壤著陸試驗床、火星表面雷射和微波特徵等。

天問加油!落地一定要穩穩的

圖為研究團隊模擬火星石狀表面

經過長達兩年的艱苦鑽研,蔣明鏡教授帶領團隊在河北懷來「造星」成功:順利建造了著陸器著陸點的典型火星地表;模擬了接近火星表面真實形態的火星地表地貌等視覺環境並滿足試驗器對可見光、雷達和雷射的反射要求;為火星驗證器攜帶的火星探測器設備提供類似火星的探測環境等一系列任務。並於2019年11月14日成功地進行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著陸器懸停避障是我國火星工程研製進程的重要環節,隨著試驗火星探測器穩穩落下,標誌著我國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圓滿成功,這讓我們倍感振奮。此後我們又做了模擬火星土壤承載特性、火星表面數字模擬等研究,此外我們團隊也在做一些小行星探測研究。」蔣明鏡介紹說。

天問加油!落地一定要穩穩的

圖為研究團隊模擬火星坑狀表面

蔣明鏡教授及其團隊為火星探測著陸做出的顯著貢獻,得到了項目主管單位的充分肯定,團隊被授予「火星著陸綜合試驗場建設突出貢獻單位」稱號。「我們的徵程是星辰大海,7個月後火星見。天津大學的『造星』團隊要為中國人深空探測做出『天大』的貢獻!」 蔣明鏡教授說。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落地一定要穩穩的!「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參與火星探測著陸科研的天津大學教授蔣明鏡一遍又一遍地看著探測器升空的畫面,由衷地祝福:「天問加油!落地一定要穩穩的。」蔣明鏡教授的「北洋能源與環境巖土團隊」承擔了我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地面火星地表研製項目。
  • 天問一號團隊成員:「落地一定要穩穩的!「—新聞—科學網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落地一定要穩穩的——專家講述「再造火星表面」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落地一定要穩穩的!」專家講述「再造火星表面」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參與火星探測著陸科研的天津大學教授蔣明鏡一遍又一遍看著探測器升空的畫面,由衷地祝福:「天問加油!落地一定要穩穩的!」
  • 落地一定要穩穩的——專家講述「再造火星表面」
    來源:經濟日報「落地一定要穩穩的!」 專家講述「再造火星表面」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參與火星探測著陸科研的天津大學教授蔣明鏡一遍又一遍看著探測器升空的畫面,由衷地祝福:「天問加油!落地一定要穩穩的!」
  • 「落地一定要穩穩的!」專家講述「再造火星表面」
    (資料圖片)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參與火星探測著陸科研的天津大學教授蔣明鏡一遍又一遍看著探測器升空的畫面,由衷地祝福:「天問加油!落地一定要穩穩的!」蔣明鏡教授帶領的「北洋能源與環境巖土」團隊承擔了地面火星地表研製項目。
  • 「落地一定要穩穩的!」——訪火星探測「造星」團隊蔣明鏡教授
    中新社天津7月23日電 (張道正 趙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7月23日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參與火星探測著陸科研的天津大學教授蔣明鏡一遍又一遍地看著探測器升空的畫面,由衷地祝福:「天問加油!落地一定要穩穩的。」蔣明鏡教授的「北洋能源與環境巖土團隊」承擔了中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地面火星地表研製項目。
  • 央視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
    央視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讓我們來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抵達火星。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奔向火星的途中,那麼在這上億公裡的路程當中,它是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並且保持姿態穩定的呢?這就離不開一個重要的裝置,叫作星敏感器。
  • 我們要上火星,中國天問一號,加油
    文/M叔圖侵刪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3日發射,預計明年2月會到達火星軌道。7月15日,天問一號經過各方調試完畢,已按計劃到達海南文昌發射場就緒。,源於自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這個名字恰到好處,要知道在中國古代天文學稱火星為「熒惑星」---發光使人疑惑的星星。
  •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科普來了
    在軌飛行期間,天問一號已經完成三次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等飛控工作。11月初,著陸巡視器進入艙和火星車的多個分系統完成首次在軌自檢,結果正常。 天問一號計劃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實施火星捕獲,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軟著陸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
  • 天問一號的數字密碼,為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加油
    冷湖火星鎮致力於打造一個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承載著有關人類對外太空、外星系的幻想,於2018年6月底開始建設,9月初步竣工,僅用77天的時間建成,,為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加油!】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你知道任務背後的這些數字嗎?
  • 天問一號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記者探秘
    讓我們來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抵達火星。  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奔向火星的途中,那麼在這上億公裡的路程當中,它是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並且保持姿態穩定的呢?這就離不開一個重要的裝置,叫作星敏感器。  這個標記著微型星敏感器的裝置就是天問一號上著陸巡視器上的同款星敏感器。
  • 今天,轉發天問一號的數字密碼,為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加油
    【今天,轉發天問一號的數字密碼,為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加油!】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你知道任務背後的這些數字嗎?①本次探測任務被命名「天問一號」,將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1步;②將一次實現繞著巡3個目標;③飛行過程經歷6個飛行階段,其中天問一號將在地火轉移段飛行約7個月...加油天問一號!
  • 中國航天加油!天問一號飛行裡程達3億千米
    【中國航天加油!天問一號飛行裡程達3億千米】據國家航天局,截至今天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天問一號計劃2021年2月到達火星,5月擇機實施降軌,軟著陸火星表面。離火星越來越近了!期待!
  • 中國航天加油!天問一號飛行裡程達3億千米
    【中國航天加油!天問一號飛行裡程達3億千米】據國家航天局,截至今天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天問一號計劃2021年2月到達火星,5月擇機實施降軌,軟著陸火星表面。離火星越來越近了!
  • 加油,中國航天!加油「天問一號」
    據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的工作人員透露,在國慶節小長假之後不久我們的「天問一號」將通過深空機動脫離地球運行軌道,慢慢地向火星軌道靠攏,這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十分重要的一步。據相關人員透露,「天問一號」的飛控團隊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都是一些充滿熱血的年輕人,還有九八年出生的小哥哥,哪怕在舉國歡慶的節日裡他們也一直忙碌在崗位上。
  • 為了去火星,你知道天問一號要經歷什麼嗎?
    為了抵達火星,「天問一號」要經歷多道關口、多個難關,經過7個多月的太空旅行,到明年2月才能飛抵火星。「天問」之名從何而來?天問一號的名字,來自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先生的詩歌集《楚辭》中的名篇《天問》。2020年4月24日,今年中國航天日,國家航天局正式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我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
  • 深夜時分,嫦娥5號穩穩降落月球,瞬間引爆輿論!值得喝彩
    2020年開年至今,中國在航天領域可謂是成果豐碩,在北鬥衛星系統初步建成,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之後,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也在11月24日發射升空,開啟了它的「月球之旅」。近日,嫦娥5號再度傳來了好消息。
  • 「天問一號」即將啟程——我國又一裡程碑
    我國首次獲此昂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蓄勢待發。這次發射任務不僅受到外界的高度關注,同時也是展示我國航天科技與相關科學快速發展的機會。據悉,此次任務的名稱與標示均由網上徵集篩選而來,最終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而本次的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2016年1月我國自主火星安策任務得到國家的批准立項。由於地球和火星其各自的公轉周期不同,本次發射任務將通過一次性發射便完成火星環繞、著陸與巡航,並且要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
  • 湖南老鄉給「天問」加油供電!「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旅程歷時7個月
    2300多年前,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天問》長詩,提出177個問題,闡發對宇宙萬物的理性哲思。2300多年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體現著跨越兩千多年的不懈求索。此間,人們火星探測共40餘次,成功24次,通關概率僅一半左右。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奔火,而「天問一號」背後,是肩負了祖先重託,接續著科學求索的湖南人。
  • 天問一號已飛行1900萬公裡,再次完成修正,傳回了奇怪照片
    要知道,人類自上個世紀開始就在探索宇宙,宇宙浩瀚無垠,有無數的神秘現象等待著我們去發現。7月份,中國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正式開始了火星之旅。探測器想要進入火星軌道還有一段距離,需要經過不斷的修正,最終穩穩的進入預定軌道,才算完成了第一步。有消息稱,「天問一號」此次修正持續了20秒,已成功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