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21家煤電企業開展轉型轉產

2021-01-09 東北新聞網

  8月3日,記者從省政府了解到,目前,省政府辦公廳已下發《關於推進全省煤電企業向清潔取暖轉型轉產工作方案》,遼能集團遼寧能港發電廠、大唐沈東熱電廠、華潤沈海熱電廠等21家煤電企業將通過供熱改造、節能減排改造、靈活性改造以及新建清潔取暖工程等多種方式實現轉型升級,此項工作將於2020年前完成。

  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有燃煤發電廠89座,機組256臺,裝機容量2977萬千瓦,佔總裝機容量64.7%。我省將按照全面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加快淘汰煤電落後產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煤電企業向清潔取暖轉型轉產,以保持電力行業健康平穩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目前我省有21家煤電企業明確了各自的轉型轉產目標,如遼能集團遼寧能港發電廠將拓展供熱領域,同時發展天然氣冷熱電分布式項目;大唐沈東熱電廠主要向瀋陽東部、渾南、瀋撫新區等地區用戶實現供暖直供,並開發工業負荷;華能國際電力有限公司大連電廠將對機組實施升級改造,拓展供熱面積。

  與此同時,我省還提出加快淘汰煤電落後產能,到2020年前要至少關停煤電落後產能機組19臺。推進在役燃煤機組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並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實施燃煤電廠靈活性改造,提升全省燃煤機組深度調峰能力和供熱水平,提高供給側電力市場化程度。

(責任編輯:馮慶洋)

東北新聞網
微信訂閱號

東北新聞網
手機版

東北新聞網
法人微博

新聞客戶端
Android版

新聞客戶端
iPhone版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來信來電(024-31885629)聲明,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後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佛山58家企業應急備案轉產防疫器械
    記者從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截至3月1日,佛山市共有58家轉產防疫器械企業取得市市場監管局應急備案,還有數十家企業正在向省級藥監部門申請審批,為疫情防控關鍵期佛山企業復工復產增添動力。1月27日,佛山市市場監管局指導佛山市南海康得福醫療用品有限公司辦理緊急備案,允許原用於出口的醫用口罩供國內銷售使用。
  • 最嚴限塑令落地:企業轉產缺材料 聚乳酸相關企業僅200家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最嚴限塑令落地:企業轉產缺材料,聚乳酸相關企業僅200家預計2025年中國可生物降解塑料產量將達到400萬到600萬噸,整個市場規模將近700億元。升級版「限塑令」於新年第一天正式落地。
  • 徐礦集團:資源枯竭型企業的轉型重生
    原標題:徐礦集團:資源枯竭型企業的轉型重生   徐礦集團作為江蘇省唯一一個省屬能源企業,歷史上曾為江蘇省能源保障做出過重要貢獻。
  • 關注野生動物產業轉產轉型 健全補償制度明確補償標準
    報告將有關食用性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產業轉產轉型問題排在了眾多問題中的首位,並就如何以有序、有效轉型提出工作建議,明確提出「具體分析對待,區別情況、穩妥處理,要認真研究制定幫扶措施,精準施策」的要求。  這一問題引起了多位委員的高度關注。
  • 發改委:2020年完成分類處置「殭屍企業」
    全面開展鞏固鋼鐵煤炭去產能成果專項督查抽查,對2016-2018年去產能項目實施「回頭看」,堅決防止已經退出的項目死灰復燃,確保財政和審計檢查發現的各類問題整改到位。鞏固打擊「地條鋼」和治理違規建設煤礦成果,依法依規做好違規建設煤電項目的清理整頓工作,進一步規範生產建設秩序。建立產能置換方案歸集和公示平臺,開展產能置換方案落實情況專項抽查,對失信企業開展聯合懲戒。
  • 通州紮實推進化工生產企業關閉轉產工作
    通州紮實推進化工生產企業關閉轉產工作 來源: 通州區工信局 發布時間:2019-08-15 字體:[ 大 中 小 ] 8月14日下午,通州區化聯辦聯合區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生態汙染整治攻堅辦、紀委等部門,對五接一家化工生產企業進行聯合督辦
  • 【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皖能合肥發電公司張宏妹談煤電企業...
    【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皖能合肥發電公司張宏妹談煤電企業綠色轉型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疫情防控雖然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但是當前疫情尚未結束,發展任務異常艱巨。」這條要求同樣適用於企業,必須做到精準科學、有的放矢。  受疫情影響,今年發電量和供熱量都受到較大影響,幫扶支持中小微經營性用戶減免租金,防疫物資成本增加,直供電用戶全年用電量也要重新測算。  「但是,困境之下目標不變,為了完成年度生產經營目標,只有全面壓控各項年度預算費用。」
  • 數千家企業都在跨界做口罩?印刷包裝企業也沒閒著
    從大年三十便衝在最前面的柒牌,到最近跨界的富士康,3000多家企業正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築起一道防線,還有很多企業在魚貫入列。2月9日,中順潔柔宣布新增口罩產線,做衛生用紙的企業來了。2月10日,格力地產發布公告,成立合資醫療公司生產口罩,做地產的也來了。
  • 山東重拳出擊 擬關停逾200家化工企業
    響水「3·21」爆炸後,江蘇省重拳整治,擬關停一批化工企業及園區,這一度引發50餘化工股票集體漲停。近日,山東這個傳統的化工大省也掀起了一輪化工整治行動。包括濟南、淄博、威海、泰安、棗莊等地陸續公示了擬關停化工企業名單,合計數量已經超過200家。
  • 山東能源臨礦集團菏澤煤電公司激活企業發展內生動力
    近期,山東能源臨礦集團菏澤煤電公司針對員工思想和訴求多元化、多樣化、動態化的趨勢,大力推行以「八級慧談」為主要方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從「管情緒、領思想、重溝通」入手,將人性化、柔性化管理融入企業發展,實現從行為管控向思想引領的有效轉變,提升了企業現代化管理新水平。
  • 山東能源臨礦集團菏澤煤電公司激活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新華網山東...
    近期,山東能源臨礦集團菏澤煤電公司針對員工思想和訴求多元化、多樣化、動態化的趨勢,大力推行以「八級慧談」為主要方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從「管情緒、領思想、重溝通」入手,將人性化、柔性化管理融入企業發展,實現從行為管控向思想引領的有效轉變,提升了企業現代化管理新水平。
  • 廣東鑫飛鋼藝將轉產「智能測溫消毒一體化設備」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位於我市東莞石碣(興寧)轉移工業園的廣東鑫飛鋼藝科技有限公司憑著靈敏的市場嗅覺捕捉商機,謀求轉產「智能測溫消毒一體化設備」,將疫情化「危」為機。在鑫飛鋼藝生產車間,技術人員正在對剛剛研發生產的全功能智能測溫消毒一體機進行測試。從測量體溫到消毒滅菌,走完整個流程只需要花費20秒。
  • 遼陽7家企業上榜遼寧品牌
    對接會發布了2020遼寧品牌獲獎名單>遼陽市有7家企業榮獲「遼寧品牌」企業稱號,其中,遼寧三三工業有限公司獲得「遼寧製造」殊榮,6家品牌商品生產企業獲得「遼寧禮物」稱號。在對接會現場,遼陽第地嘉倉儲物流有限公司與黑龍江省企業籤訂了青毛豆蔬菜採購合同。
  • 興寧一裝備製造企業轉產智能測溫消毒一體化設備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各行各業造成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很多企業對此措手不及。而興寧工業園內企業鑫飛公司為這場疫情負起了應有的社會擔當。為國家、為人民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的同時,迅速組織團隊快速謀劃轉產,產品上市後將成為梅州市內首家專業生產智能測溫消毒一體化設備的企業。
  • 六大企業六個項目 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成新方向(附項目)
    據北極星儲能網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內蒙古、新疆、遼寧、廣西已有六大「風光水火儲一體化」項目,參與企業包含國家電投、大唐集團、中國電建、中國能建以及協鑫集團、明陽智能。  2020年8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共同發布了《關於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
  • 泉州企業轉產口罩生產設備
    一些有條件的企業緊急「跨界」,開始轉產口罩。但是,要臨時改做口罩,就必須有做口罩的機械設備。一時間,去哪兒找這麼多口罩機呢?在咱們泉州,做機械設備的企業已經行動起來了。沒想到疫情防控持續升級,一月底,他們就接到泉州市政府動員,希望企業儘快轉產,製造出可以生產民用口罩的設備。
  • 緊急復產轉產 江蘇高端紡織集群企業力保防疫物資供應
    江蘇高端紡織集群企業緊跟防疫需求,提前復工,調整生產布局,加大防疫物資供應,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應急物資保障。火速轉產 優先確保防疫物資生產南京船之寶孕童用品有限公司車間原是一家生產嬰童衣服的小服裝廠。為保障口罩供應,工廠連夜籌備轉產民用防護口罩。在相關部門協助下,40多名員工僅用一天一夜就完成了車間轉型,生產線全面開工。
  • 系統推進我國煤電優化發展:布局調整、功能轉變、政策建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編者按:當前世界範圍內能源轉型加速,國家電網公司也提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的戰略目標。建設能源網際網路是承接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電網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新時代和新戰略下,對能源網際網路的認識也需要不斷深化。
  • 上海數位化採購轉型高峰論壇開幕 多家上海企業與京東企業業務聯合...
    本次論壇邀請近百位行業專家與企業代表,分享各行業的數位化採購轉型實踐經驗,並向「先試先行」的企業頒發獎項。 上海市經信委生產性服務業處處長何勇表示,疫情黑天鵝凸顯了採購和供應鏈在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推動了採購與供應鏈模式的創新升級。在這一過程中,湧現出了大批優秀企業。如何更好地發揮這些企業的帶頭作用、推廣採購數位化轉型的成功經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解讀煤電電價新機制:煤電其實也委屈
    解讀煤電電價新機制:煤電其實也委屈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煤電是連接煤炭、工業經濟和新能源發電的中間樞紐,承擔了巨大的社會責任。新政策下,煤電企業可能會迎來更加艱難的市場環境。煤電市場化改革再下一城!然而,人們不禁為煤電企業再捏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