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口罩成了最為緊俏的物資之一。一些有條件的企業緊急「跨界」,開始轉產口罩。但是,要臨時改做口罩,就必須有做口罩的機械設備。一時間,去哪兒找這麼多口罩機呢?在咱們泉州,做機械設備的企業已經行動起來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泉州廣播電視臺記者 任芃:
我身旁這臺設備,是一臺正在組裝當中的口罩機。在2月15日左右,將有五臺這樣的口罩機,進入到調試階段,隨後它們將被送到口罩生產企業。進入正式生產之後,這樣的一臺口罩機,一天可以生產,四十萬到五十萬個民用級別的口罩。那麼,生產這臺口罩機的漢威機械,本身做的是紙尿褲的生產機械,其實沒有生產過口罩機。而面對疫情,這家企業自主研發,做出來這樣一臺口罩機。它也是全省首批自主轉產口罩機的企業之一。
位於鯉城高新區的漢威機械,多年來一直從事一次性衛生用品中高端生產設備的研發。
泉州市漢威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工會主席 馬維謙:
今年一月份,從媒體上得到了這個消息,看到了有疫情發生,所以我們就考慮到,我們是不是要生產口罩機,如果有疫情發生,就會全國大面積使用口罩,就會有很多客戶需要訂口罩機,這個事情也有客戶諮詢我,也諮詢過我們企業。
企業管理層原本打算春節假期過去後,再組織人員研發一下口罩機。沒想到疫情防控持續升級,一月底,他們就接到泉州市政府動員,希望企業儘快轉產,製造出可以生產民用口罩的設備。
泉州市漢威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工會主席 馬維謙:
這是一種責任,因為我們是生產衛生用品的(機械的),我們有這種責任和義務,擔當起這種責任來,我們從研發到設計圖紙,用不到五天時間就出來了,其中有兩天,最後攻關的時候,要出一個流程圖,流程圖一出來,基本方向就有了,我們工程師,包括董事長、高管,整整搞了兩天兩夜。
漢威的研發團隊從零開始,根據口罩成品,結合其他設備生產經驗,倒推口罩機的機械構造,加班加點設計出圖紙。在接到任務後的第六天,漢威的第一臺口罩機進入機械組裝階段。
口罩機開始組裝,並不代表研發任務順利完成。在生產過程中,企業遇到了更多問題。如果是生產效率上的問題,他們可以通過加班加點,或是向其他企業訂購部件來解決;但有些因為疫情而產生的問題,單靠企業自身是解決不了的。此時,政府部門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從漢威接到轉產任務開始,鯉城區就成立了由區分管領導為組長的工作小組,工信、市場監管等部門和當地街道,抽調人員組成專班,每天在企業駐點。在口罩機組裝的過程中,漢威碰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
鯉城區工信局副局長 吳建忠:
有一個重要零件,減速器,在湖北黃岡疫區裡面生產,生產完了要運輸出來的時候,就碰到一些問題,重要疫區屬於管控地區,貨物運出來要有通行證,而且要進入我們福建省,也需要通行證。碰到這個問題以後,我們及時通過區防疫指揮部,市防疫指揮部,區工信部門,市工信部門,還有交通部門等部門的通力協作以後,簡化手續,辦理通行證。
泉州市漢威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工會主席 馬維謙:
運過來以後,我們到高速路口去接,我們穿著防護服去接,消毒,跟著醫生,跟著消毒的,把這個配件運回來了,方方面面大家都在努力。
重要配件運過來了,兄弟企業生產的組件也到位了,漢威的兩百七十多名員工中,有一百九十多名在泉員工已經復工,正在盡全力生產口罩機。根據目前的進度,2月15日左右,第一批五臺口罩機就將組裝完成,2月20、27日,又將陸續產出兩批共十臺口罩機,將被迅速送往相應的口罩生產企業,有力地促進防疫物資的生產。
除了漢威機械,鯉城區多家企業陸續復工。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鯉城區制定實施了不少暖企惠企措施。
鯉城區工信局副局長 吳建忠:
截止到2月10日,我們有57家企業經審批以後,進行了復產復工。我們開通了服務企業雙平臺,積極貫徹落實省市區各項政策,確保企業在復工後能夠正常生產。
通過成立1個工作專班、按行業出臺3份復工企業防疫指南、復工前、復工後分別落實5項防疫服務和管控措施這一全市首推的「1355」工作法,鯉城區努力抓好企業復工生產經營要素保障,把疫情對企業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來源:無線泉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