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二號實驗失敗後,再無相關實驗,科學家到底發現了什麼?

2021-01-18 血戰到底123

提起太空移民,人們可能會想到月球和火星,作為距離地球相對較近的兩顆天體,人們有望在未來陸續實現大規模登陸,並且在此建立太空基地,成為長久的定居點。

尤其是火星,作為太陽系中唯一一顆與地球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類似的行星,人們的生物鐘也可以很好的適應這種變化。加上人們最近在火星上發現了水的存在,似乎為移民火星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但是實際上,距離人們真正移民火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此之前曾經有科學家試圖在地球表面模擬火星的氣候以及土壤環境,然後建造一個封閉的環境,以期未來在火星建造同樣的生態系統,保障移民人員的生存。

人們將這項實驗命名為「生物圈系列」,實際上早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生物圈一號」和「生物圈二號」實驗都以遺憾的失敗告終,除了耗資巨大,人們並沒有取得巨大的進展,最終得到的答案卻是:地球是獨一無二的,複製生物圈到其他星球的可能性並不大。

實際上,地球的生物圈十分複雜,它包括大氣圈、巖石圈和水圈,三者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生物圈二號」包括五個生態系統,原本計劃實現圈內資源循環,可以減少對外物資的需求。

但一周後人們發現,資源的消耗量遠遠無法滿足,並且志願者體驗以後表示,模擬生物圈的舒適度遠遠不及真正的生態圈。

由此可以想像,未來如果真的斥巨資在火星上建造了模擬生物圈,封閉的結構的確能夠避免火星表面出現的巨大沙塵暴,但內部生存的人員同樣會感到巨大的生存壓力,圈內的所有指標都需要依靠先進的技術監測和維護,稍有不慎就會威脅到所有生物的生存。

所以科學家們才堅持表示,地球只有一個,即便未來我們擁有先進的技術,地球上圓滿的生態結構仍然不可複製,因此我們能做的只有好好珍惜,尋找更好的路去移民外星。

相關焦點

  • 「生物圈2號」實驗失敗(圖)
    )  「生物圈2號」建造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其命名是把地球視為「生物圈五號」而言的。「生物圈2號」是一個人工建造的模擬地球生態環境的全封閉的實驗場,也有人把它稱為「微型地球」,或「火星殖民地原型」。這個佔地1.3萬平方米,8層樓高的的圓頂形密封鋼架結構玻璃建築物,是人們花費了近2億美元和9年時間建造起來的,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考察人類離升了地球「生物圈三號」是否能生存。在這個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澤、雨林沙漠旅業區和人類居住區,是個自成體系的小生態系統。
  • 「生物圈二號」失敗的啟示
    1982年,一些科學家開始提出在地球上建立一個封閉的小型生物圈的計劃,這個小型生物圈可以作為火星殖民的實驗基地、核大戰後的庇護所,也可以用作居住型實驗室,對整個生態系統進行各項研究。人們把這個迷你型生物圈稱為「生物圈二號」,其名字源於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一號」,即地球。
  • 任海:從生物圈二號的失敗看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的必要性
    1991年9月26日,全球所有主要媒體均在頭版頭條刊登了一條激動人心的消息:由美國太空生物圈風險投資公司建立的「生物圈二號」投入運行,8位科學家笑容滿面地於上午8:15正式入住位於美國亞利桑那荒漠的一個模擬地球環境的全封閉溫室,開始了長期自給自足、與世隔離的生活。
  • 生物圈二號:地球是人類最後的晚餐?
    這項實驗被稱為「生物圈二號」。生物圈二號是美國建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因將地球稱作生物圈1號而得名,它由美國前橄欖球運動員約翰•艾倫發起,並與幾家財團聯手出資,委託空間生物圈風險投資公司承建,歷時8年,耗資1.5億美元。
  • 夢碎亞利桑那——生物圈二號
    用時下流行的一句雞湯來解釋世界再貼切不過: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生物圈二號的建造者們希望把「受控」的生態生命保障系統變為「不受控」。生態平衡這種事兒應該交給自然來完成。建造者們希望生物圈二號可以為8個人提供永續的生存物資,經過嚴密估算,這需要大概13000平方米的面積(180000立方米體積)。
  • 生物圈二號啟動森林乾旱實驗
    該文章評論在這次在生物圈2號中的熱帶森林中的乾旱實驗,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用同位素監測的森林乾旱實驗。人類能離開地球生活嗎?生物圈2號,正是人類為實現外太空殖民邁出的第一步。當時,它還被認為是繼登月計劃以後,美國實施的最令人激動的科學研究項目。
  • 「生物圈2號」告訴人們……
    1991年9月26日,距今29年前,8名(4男4女)被嚴格挑選出的科學家,走進美國亞利桑那州荒漠中的「生物圈2號」實驗室,開始了人類一次雄心勃勃的科學實驗——能不能在地球之外建立人工的生存環境?應該說,這項實驗準備得很充分:這個巨大的玻璃溫室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耗資2億美元,由頂級科學家與工程師歷時7年設計建造。
  • 盤點生物圈2號的10個瘋狂事實,有史以來最大的封閉實驗
    生物圈2號項目雄心勃勃,充滿理想主義,也充滿了各種啟示。這是一些由戲劇、陰謀、邪教和億萬富翁組成的相當瘋狂的科學實驗。有許多生物圈2的故事,可以證明這一點。簡而言之,它的電影版應該是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式的驚悚片,而不是低成本喜劇。
  • 生物圈2號重生
    幾年後,科研團隊又進行了另一次嘗試,但也早早夭折。再然後,這座昂貴的設施被棄用了。2007年,這個建築差一點就被改造成了公寓樓。不過現在,生物圈2號再次成為了科學活動的樞紐。我到這兒來,就是想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
  • 生物圈2號失敗,人類無法創造生物圈,我們離不開地球?
    生物圈2號失敗,人類無法創造生物圈,我們離不開地球?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就是一個完整的生物圈,在這個生物圈裡面包括了大氣圈、水圈、還有巖石圈,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巖石圈之上,並且成為了地球的一個主要領導者。
  • 天宮二號不遠萬裡飛去太空做實驗,到底是為啥?
    天宮二號不遠萬裡飛去太空做實驗,到底是為啥? 原標題:   又到一年中秋時,今年天空的第一主角卻不再是皓皓明月。15日晚,朋友圈一度被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發射的重磅消息刷屏。
  • 天宮二號要上天!提前看看科學家會做些什麼實驗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國將於9月中旬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打造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為我國空間站的建立奠定基礎。作為「天宮一號」的「繼承者」,天宮二號即將進行的各類實驗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4項,堪稱中國航天史上「最忙碌」的空間實驗室。那麼即將「上崗」的天宮二號都搭載了哪些讓人不明覺厲的科學實驗項目?科學家「上天入地」不辭勞苦探索的科學問題究竟有怎樣的價值?
  • 「雙縫幹涉實驗」到底發現了什麼?真的讓科學家感到恐怖嗎?
    實際上,量子力學是人類了解宇宙底層邏輯的敲門磚,而雙縫幹涉實驗則是量子力學核心的顯現,下面聊聊雙縫幹涉實驗到底多「詭異」,揭示了宇宙哪些核心?。薛丁格的貓、上帝擲骰子、平行宇宙哪來的?由於量子太過抽象,因此我們把量子現象過渡薛丁格的貓,再回到雙縫幹涉實驗就容易理解了。這是薛丁格給我們理解量子力學的好例子。
  • 生物圈2號:他們隔離兩年,只為再造一個「新地球」
    生物圈2號現狀因為疫情的原因繼續在家進行自我隔離,從而想到了生物圈二號這樣一個和隔離有關的項目,找來些資料聊聊。「生物圈2號」使得人們能在不傷害地球的前提下,對生物圈進行研究與控制。「生物圈2號」的名字源於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1號」,即地球。它的任務是一個有8志願者(「生物圈人 (biospherians)」)參與的為期兩年的封閉實驗。
  • 生物圈2號:隔離兩年,他們只為再造一個「新地球」
    生物圈2號現狀因為疫情的原因繼續在家進行自我隔離,從而想到了生物圈二號這樣一個和隔離有關的項目,找來些資料聊聊。號試驗,就是科學家希望通過完全人工的方式再造一個地球的生物圈出來,並維持這個生態系統的平穩運行。
  • 生物圈2號:他們隔離兩年,只為再造一個「新地球」?
    被用於測試人類是否能在以及如何在一個封閉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也探索了在未來的太空殖民中封閉生態系統可能的用途。「生物圈2號」使得人們能在不傷害地球的前提下,對生物圈進行研究與控制。「生物圈2號」的名字源於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1號」,即地球。它的任務是一個有8志願者(「生物圈人 (biospherians)」)參與的為期兩年的封閉實驗。
  • 「生物圈2號」是怎麼回事
    生物圈內的生物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又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能否正常運轉,直接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安全。科學家把地球生物圈稱作「生物圈1號」。為了更好地研究生態失去平衡的現象,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花費巨資建造了一個模擬地球生物圈的完全封閉的實驗基地,這就是著名的「生物圈2號」。
  • 韓春雨回應「13個課題組重複實驗失敗」
    11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回應13位學者實名宣布無法重複他的NgAgo實驗。韓春雨說。  13位課題組負責人分別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等科研院所。今年5月2日,韓春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有關NgAgo實驗的研究,但幾個月來,很多科學家因無法重複該實驗讓韓春雨處於風口浪尖。此次實名公布實驗失敗使此事件再添波瀾。
  • 科技日曆|被譽「克隆版地球」,8名科研人員首次進駐「生物圈2號」
    為了揭曉這一奧秘,美國也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嘗試——「生物圈2號」生態實驗基地。1991年9月26日,美國啟用「生物圈2號」實驗室,8名科研人員首次進駐。「生物圈二號」實驗計劃(Experimental Plan for Biosphere No 2)是從1984年起,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沙漠地區,運用科技手段再造一個地球的實驗計劃。它主要是為了研究封閉環境下空氣、土壤、動植物、微生物和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同時也為未來太空殖民計劃提供前期的移民基地方案。
  • 人類是否能夠再造個地球環境,生物圈2號告訴我們:還是洗洗睡吧
    雖然說這個猜測我們無法能夠在火星上證實,但是人類實驗的腳步卻從未停下,一項被美國科學家譽為繼登月計劃以後,最令人激動的科學研究項目,一旦實現,那就意味著人類就是上帝,擁有再造地球的能力,這個實驗就是大名鼎鼎的生物圈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