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生物圈2號的10個瘋狂事實,有史以來最大的封閉實驗

2021-01-14 騰訊網

生物圈2號項目雄心勃勃,充滿理想主義,也充滿了各種啟示。這是一些由戲劇、陰謀、邪教和億萬富翁組成的相當瘋狂的科學實驗。有許多生物圈2的故事,可以證明這一點。簡而言之,它的電影版應該是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式的驚悚片,而不是低成本喜劇。

生物圈2號實驗是一個封閉的人工生態系統。佔地約12140平方米,有5個生態系統——海洋、雨林、沙漠、紅樹林溼地和大草原。生物圈2號計劃從1991年9月26日至1993年9月26日,以測試人類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生物研究員們進入封閉的生態系統,在那裡他們將受到任務控制中心的密切監控。繼續讀下去,你會發現一些你不知道的,關於生物圈2號的瘋狂事情。

生物圈2號的起源,始於一個邪教領袖

約翰·p·艾倫是一位涉足戲劇的著名冶金學家。他曾在亞利桑那州與先鋒劇團「夢想大篷車」共事。這個劇團逐漸發展成一小群追隨者,後來演變成了一個世界末日邪教。這時,艾倫開始用約翰尼這個筆名寫書。約翰尼認為解決地球即將毀滅的方法,是太空探索和火星殖民。幸運的是,生物圈2號的最初居民,是夢想大篷車的成員。所有參與者都希望生物圈2號能在火星上帶來類似的項目。

一名生物研究員因為不小心切掉自己的手指,破壞了生物圈

實驗的一個關鍵部分是完全自給自足。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進入或離開這個封閉的生物圈。然而,在室內待了八個月後,生物研究員簡·波因特在一次烹飪事故中不小心切掉了指尖。醫生將頭部縫上後並沒有奏效——幾天後,頭部開始萎縮並變黑。任務控制中心決定把她送去接受治療。從那以後,任務變得嚴重。波因特帶著兩個行李袋回來了,裡面塞滿了不知名的物品和工具。直到今天,它們的內容仍是未知的,因此,許多人質疑整個實驗的可信度。

唐納·川普的首席顧問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引發了一場譁變

班農最出名的身份是唐納·川普的首席策略師,他還創辦了另類右翼新聞網站布萊巴特(Breitbart)。但早在90年代初,他就在加利福尼亞州比佛利山經營投資公司班農公司(Bannon & Co.)。班農公司在資金枯竭後,接管了生物圈2號項目。

當時班農對地球科學很感興趣,所以他把項目的重點從人類因素轉向了礦物和環境研究。由於班農不關心人類參與者,前一組的生物研究員擔心裏面的人的生命安全。於是他們採取了行動,於1994年4月在三個不同的地方突破了生物圈防禦。隨後項目成員得到了警告,項目也隨之破產。

沒有人再試圖在生物圈中生活,這個項目也從未恢復。

工程師們偷偷清潔了空氣

生物圈2號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創造一個自給自足的大氣層。雨林將會淨化空氣中有害的二氧化碳氣體,而樹木將會把氧氣釋放回大氣中。

然而,這個生物圈是否真的能夠自我維持仍然是個謎。科學家們偷偷放入了一個巨大的二氧化碳洗滌器,以防氣體達到危險水平。工程師們之前為潛艇設計了洗滌器,以保持水手們呼吸乾淨的空氣。他們為生物圈也提供了同樣的服務。不幸的是,它們一直在運行,使整個項目陷入蕭條,因為項目的整個目的,是衡量自我維持環境的必要條件。

羅伊·沃爾福德博士「為了科學」讓生物研究員挨餓

生物圈2號第一年作物產量低的作用之一,是醫生羅伊·沃爾福德醫生,能夠用健康飢餓來檢驗他的想法。沃爾福德博士花了幾十年時間致力於延長人類壽命。在他的研究中,他發現瘦老鼠比胖老鼠更長壽,他的發現使他相信健康、低卡路裡的飲食,是長壽的關鍵。他預測,人類可以通過他命名的CRON飲食,活120年。

所以,當二氧化碳水平上升,農作物開始死亡時,他就能夠在生物研究員身上驗證他的假設。起初,他似乎是對的。男性減重18%,女性減重10%。他們的血糖、血壓和膽固醇水平都下降了。不幸的是,這種劇烈的體重減輕,帶來了副作用。當他們的身體燃燒脂肪儲備時,儲存的毒素就會釋放出來,並侵入他們的血液。生物研究員抱怨自己的行動遲緩和精神疲勞,而食物盜竊開始成了他們中的一個問題。一些觀察人士猜測,糧食配給導致了該組織的內部鬥爭。

生物研究員變成了橙色

生物研究員們在生物圈內的有機農場裡種植自己的食物,在這麼小的一塊土地上,種植高產作物很重要,因為這樣他們就能獲得足夠的營養。尤其是紅薯和胡蘿蔔,它們在生物圈2號環境中茁壯成長,並迅速成為它們的主食。紅薯和胡蘿蔔富含胡蘿蔔素,而β-胡蘿蔔素使紅薯和胡蘿蔔呈現出橙色。這些生物研究員因為吃了大量的紅薯,他們的皮膚都泛著橙色的光,就像威利·旺卡的奧柏倫柏人一樣。

生物研究員們用KY膠,來引誘蟑螂

蟑螂在生物群落中繁衍生息並不奇怪,因為它們可以在任何環境中生存。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居然能在如此嚴密監控和封閉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到了晚上,燈一滅,蟑螂就會湧進廚房。為了對付這種害蟲,研究員會在咖啡杯上塗上KY膠。

生物研究員會在杯子底部放上木瓜作為誘餌。而蟑螂會爬進去,但卻無法從光滑的邊逃脫。然後人們把它們碾碎,餵給雞吃。

成員們分成了敵對的團體

隨著實驗的進行,成員們開始分裂。由於氧氣和食物水平較低,一半的研究員想要打破封鎖,獲得更多的補給,以繼續他們的科學研究。另外一半人認為,在沒有援助的情況下生存,是任務最重要的方面。激烈的爭吵導致船員們互相往對方臉上吐口水,而關係也因此變得糟糕,並停止了互相交流。任務控制中心請來了一位心理學家,看看他們是不是瘋了。最後這位心理學家將其歸咎於權力鬥爭,沒有進行幹預。

生物圈解開了珊瑚礁死亡之謎

雖然實驗失敗了,但生物圈帶來了一些驚人的發現。成員譁變反對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後,亞利桑那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買下了這些建築設施,然後把它用作了大型實驗室。由於生物圈2號的設計,科學家們能夠通過改變環境來反映地球的狀態,他們甚至可以看到地球未來的樣子。他們在其中發現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海洋中的高濃度二氧化碳,正導致珊瑚礁因海洋酸化而死亡。並因此解開了大堡礁的緩慢消亡的謎。所以,這個瘋狂的夢終究還是有好處的。

相關焦點

  • 生物圈2號重生
    這就是生物圈2號,一座用來證明人類在封閉環境中,再加上一些陽光的幫助,就有可能生存下去的建築設施。1991年,當8個人進入封閉的生物圈2號時,這個工程被譽為開創性的科學試驗。這些「生物圈人」吃的食物全是自己種的,喝的是循環水,呼吸的氧氣則來源於植物。按照計劃,它將為宇宙飛船和外星殖民提供一張藍圖,同時也能增進我們對自己居住的這顆星球的了解。至少,原本計劃如此。
  • Science:史上最大規模!生物圈二號啟動森林乾旱實驗
    2019年10月18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Drought test begins in Biosphere 2 rainforest的評論文章。該文章評論在這次在生物圈2號中的熱帶森林中的乾旱實驗,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用同位素監測的森林乾旱實驗。
  • 生物圈2號:他們隔離兩年,只為再造一個「新地球」
    這個試驗的初衷是為了證明封閉生態系統在外層空間支持和維持人類生命的可行性。被用於測試人類是否能在以及如何在一個封閉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也探索了在未來的太空殖民中封閉生態系統可能的用途。「生物圈2號」使得人們能在不傷害地球的前提下,對生物圈進行研究與控制。「生物圈2號」的名字源於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1號」,即地球。
  • 生物圈2號:隔離兩年,他們只為再造一個「新地球」
    這個試驗的初衷是為了證明封閉生態系統在外層空間支持和維持人類生命的可行性。被用於測試人類是否能在以及如何在一個封閉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也探索了在未來的太空殖民中封閉生態系統可能的用途。「生物圈2號」使得人們能在不傷害地球的前提下,對生物圈進行研究與控制。「生物圈2號」的名字源於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1號」,即地球。
  • 生物圈2號:他們隔離兩年,只為再造一個「新地球」?
    這個試驗的初衷是為了證明封閉生態系統在外層空間支持和維持人類生命的可行性。被用於測試人類是否能在以及如何在一個封閉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也探索了在未來的太空殖民中封閉生態系統可能的用途。「生物圈2號」使得人們能在不傷害地球的前提下,對生物圈進行研究與控制。「生物圈2號」的名字源於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1號」,即地球。
  • 「生物圈2號」是怎麼回事
    生物圈內的生物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又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能否正常運轉,直接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安全。科學家把地球生物圈稱作「生物圈1號」。為了更好地研究生態失去平衡的現象,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花費巨資建造了一個模擬地球生物圈的完全封閉的實驗基地,這就是著名的「生物圈2號」。
  • 「生物圈2號」實驗失敗(圖)
    )  「生物圈2號」建造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其命名是把地球視為「生物圈五號」而言的。「生物圈2號」是一個人工建造的模擬地球生態環境的全封閉的實驗場,也有人把它稱為「微型地球」,或「火星殖民地原型」。這個佔地1.3萬平方米,8層樓高的的圓頂形密封鋼架結構玻璃建築物,是人們花費了近2億美元和9年時間建造起來的,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考察人類離升了地球「生物圈三號」是否能生存。在這個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澤、雨林沙漠旅業區和人類居住區,是個自成體系的小生態系統。
  • 「生物圈2號」告訴人們……
    1991年9月26日,距今29年前,8名(4男4女)被嚴格挑選出的科學家,走進美國亞利桑那州荒漠中的「生物圈2號」實驗室,開始了人類一次雄心勃勃的科學實驗——能不能在地球之外建立人工的生存環境?應該說,這項實驗準備得很充分:這個巨大的玻璃溫室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耗資2億美元,由頂級科學家與工程師歷時7年設計建造。
  • 夢碎亞利桑那——生物圈二號
    建造者們希望生物圈二號可以為8個人提供永續的生存物資,經過嚴密估算,這需要大概13000平方米的面積(180000立方米體積)。        這項偉大工程安家美國亞利桑那州。生物圈二號一邊設計一邊施工,直到1991年,歷經七個寒暑終於完工。它的預算也從3000萬美金一路飆升到2.5億,好在土豪艾德·巴斯不缺錢。
  • 北航再造「生物圈2號」:持續一年,挑戰98%封閉度
    據「月宮一號」總設計師、首席科學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劉紅介紹,「月宮一號」是能與地球媲美的微型生物圈,可實現航天員在遠離地球的太空長期生活的目標,由1個綜合艙和2個植物艙組成。其中,綜合艙包括居住間、人員交流和工作間、洗漱間、廢物處理和昆蟲間,植物艙可根據不同植物生長需要獨立控制環境條件。
  • 「生物圈二號」失敗的啟示
    1982年,一些科學家開始提出在地球上建立一個封閉的小型生物圈的計劃,這個小型生物圈可以作為火星殖民的實驗基地、核大戰後的庇護所,也可以用作居住型實驗室,對整個生態系統進行各項研究。人們把這個迷你型生物圈稱為「生物圈二號」,其名字源於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一號」,即地球。
  • 生物圈二號:地球是人類最後的晚餐?
    這項實驗被稱為「生物圈二號」。生物圈二號是美國建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因將地球稱作生物圈1號而得名,它由美國前橄欖球運動員約翰•艾倫發起,並與幾家財團聯手出資,委託空間生物圈風險投資公司承建,歷時8年,耗資1.5億美元。
  • 亞利桑那州的瘋狂:一項禁閉實驗
    在20世紀90年代,一群嬉皮士被密封在一個叫做生物圈2號的穹頂裡呆了兩年。結果他們餓得喘不過氣來。新紀錄片《地球飛船》講述了他們的故事,我們見到了「生物圈人」。這聽起來像科幻電影,或者是《老大哥》中最古怪的系列——8名志願者穿著時髦的紅色連體衣將自己封閉在一個高科技溫室裡,這個溫室旨在完美地複製地球的生態系統。
  • 日本籌建迷你地球 吸取美國生物圈2號教訓 - 人民網日本版--主頁
    日本籌建迷你地球 吸取美國生物圈2號教訓     筱原正典原本是一位海豚行為研究學者,當他聽妻子說有一則報紙廣告正在為「迷你地球」徵求居民時,就被深深吸引了。其實筱原起初並不了解什麼是「迷你地球」,只是聽起來覺得有趣,便報了名。
  • 人類是否能夠再造個地球環境,生物圈2號告訴我們:還是洗洗睡吧
    在火星上進行再造個地球環境?雖然說這個猜測我們無法能夠在火星上證實,但是人類實驗的腳步卻從未停下,一項被美國科學家譽為繼登月計劃以後,最令人激動的科學研究項目,一旦實現,那就意味著人類就是上帝,擁有再造地球的能力,這個實驗就是大名鼎鼎的生物圈2號。
  • 生物圈二號實驗失敗後,再無相關實驗,科學家到底發現了什麼?
    但是實際上,距離人們真正移民火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此之前曾經有科學家試圖在地球表面模擬火星的氣候以及土壤環境,然後建造一個封閉的環境,以期未來在火星建造同樣的生態系統,保障移民人員的生存。人們將這項實驗命名為「生物圈系列」,實際上早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生物圈一號」和「生物圈二號」實驗都以遺憾的失敗告終,除了耗資巨大,人們並沒有取得巨大的進展,最終得到的答案卻是:地球是獨一無二的,複製生物圈到其他星球的可能性並不大
  • 1994年3月6日 科學家第二次進駐生物圈2號
    生物圈2號 1994年3月6日,來自英國、墨西哥、尼泊爾、南斯拉夫和美國等5國的4男3女共7位科學家二次進駐生物圈2號。
  • 生物圈2號失敗,人類無法創造生物圈,我們離不開地球?
    生物圈2號失敗,人類無法創造生物圈,我們離不開地球?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就是一個完整的生物圈,在這個生物圈裡面包括了大氣圈、水圈、還有巖石圈,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巖石圈之上,並且成為了地球的一個主要領導者。
  • 科技日曆|被譽「克隆版地球」,8名科研人員首次進駐「生物圈2號」
    為了揭曉這一奧秘,美國也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嘗試——「生物圈2號」生態實驗基地。1991年9月26日,美國啟用「生物圈2號」實驗室,8名科研人員首次進駐。「生物圈二號」實驗計劃(Experimental Plan for Biosphere No 2)是從1984年起,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沙漠地區,運用科技手段再造一個地球的實驗計劃。它主要是為了研究封閉環境下空氣、土壤、動植物、微生物和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同時也為未來太空殖民計劃提供前期的移民基地方案。
  • 生物圈2號 全世界第二大的生態造景缸
    開撕全世界第二大的生態缸生物圈2號。生物圈2號(Biosphere 2),全稱生物圈二號實驗計劃,是美國建於亞利桑那州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由美國前橄欖球運動員約翰•艾倫發起,歷時8年,耗資1 .5億美元。生物圈2號佔地3.1英畝,在大約有兩個足球場的大小的、用玻璃和鋼架建成的一個密閉的拱形玻璃罩內進行,有10~20層樓高。一些科學家將生物圈2號戲稱為「在一個瓶子中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