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保監會最高領導人在公開講話中提到,要推動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加快數位化轉型。在短期衝擊和長期影響下,銀行特別是中小銀,在客戶和資產質量方面面臨挑戰。電子籤約作為金融科技(Fintech)的重要分支,為非接觸式的金融服務按下了快捷鍵,近幾年在銀行數位化轉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被認為是影響未來金融業務模式的重要因素。
金融強監管下,為更深入了解電子籤約對銀行的影響,上上籤電子籤約邀請到現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顧煒宇教授(顧煒宇教授曾在大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金融管理諮詢等機構工作並擔任高管),從業務實踐和學術研究層面對電子籤約做了詳細解讀。主要圍繞以下幾大核心問題:
1. 銀行在擴大服務範圍時,不可避免的會遇到籤約問題,通常會有哪些籤約要求?
2. 目前電子籤約在各類銀行有哪些典型的應用場景?
3. 銀行本身是經營風險的專業機構,電子籤約在優化和提升其籤約效率的同時,在風控方面有何突出特點?
4. 電子籤章(Ukey)和以SaaS雲端部署模式為主的電子籤約,哪個代表了行業的未來?
上上籤電子籤約:銀行在擴大服務範圍時不可避免會遇到籤約需求,通常會有哪些要求?
顧煒宇: 任何一個業務活動,在市場經濟當中都離不開法治,法治方面的內容不僅是在銀行原有業務還是新業務的拓展當中都存在,典型的表現有:
1.客戶真實身份的確認,反欺詐是開展任何業務的前提;
2.銀行在開展業務時要與客戶締結合約,需要確定是否是雙方意願的真實表達;
3.締結合約之後,能否如實地按照合約執行,以及這份合約會不會被篡改。
市場經濟下,以上三點對於合約的籤署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缺乏這三點,任何的金融活動就失去了信用運用的場景。如果從經濟學上講,現在的經濟是信用經濟,而信用經濟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契約。電子籤約在其中將是必不可少的。
上上籤電子籤約: 我們在跟現有的銀行客戶接觸時發現,目前大家都有數位化轉型的訴求,但數位化轉型一定要有技術積累。
當下,電子籤章在銀行領域已經很常見了,就是將線下的合同轉為電子的形式,但電子籤約一定是像顧教授所說,伴隨著雙方身份信息的確認,意願的真實體現,以及後續雙方都可以認可這份合同,並且無法進行篡改。
其實在電子籤約領域,我們做的並不是革新的技術,而是將這些信息技術進行了整合升級,具體表現在:1.利用身份校驗的通道,像活體識別技術,在移動端進行整合。通過這種更便捷的方式快速地認可個人身份信息,客戶無需再到櫃檯完成面對面的錄製。
2. 對於銀行比較關心的意願性問題,我們依舊可以通過活體檢測或者客戶手機號驗證碼的回填來保證其籤署行為是自己認可的。
3. 上上籤電子籤約提供在線實時公證(所有籤署環節,都會按照法律要求和公證處進行打通,公證處的電子數據指紋公證系統會實時抓取上上籤電子籤約的數據同步至公證處進行存儲並產生證據報告)、多渠道存證(對接公證處、司法鑑定中心、網際網路法院、網際網路仲裁委等多通道)、在線仲裁(對接網際網路法院、網際網路仲裁委,提供一鍵訴訟的高效快捷服務)、區塊鏈全程溯源(用戶註冊、實名、合同發送、合同籤署等結構化業務數據都將在哈希處理後分散化儲存在區塊鏈中,由多方節點實時記錄、跟蹤和審計,全程可溯源)等一站式服務。
圖片來源:上海東方公證處
在對上述技術和服務進行整合之後,再通過電子籤約的形式服務銀行客戶,促進銀行完成服務的升級和流程的優化。更重要的是因為有第三方的介入,公信力也得到了保障。
顧煒宇:上上籤電子籤約在銀行中有哪些應用場景?
上上籤電子籤約: 目前電子籤約在銀行的應用場景有很多,例如:
1. 信用卡申請
之前銀行在為其存量客戶開通網上信用卡時,需要用戶到櫃檯辦理激活,用戶體驗很不友好。於是銀行就做了線上業務,用戶在申請信用卡時在線籤署《徵信授權書》,後續不需要到網點進行辦理,同時也可以在線上完成激活。
2.小微企業借貸
一些城商行對小微企業有普惠政策,這些企業規模比較小,同時對業務流程也不是很熟悉,在線下網點辦理業務時可能會跑多次,非常影響辦理效果,這與政策上要支持普惠小微企業是相悖的。為此,銀行開始支持線上提交材料,籤署相應的申請文件。
顧煒宇: 根據我之前的工作經驗,銀行在開展某項業務或者提供某項產品時,一般有大量文本需要籤署。比如在開展理財業務時,我們要跟客戶解釋,詳盡地披露理財方案。繼而給客戶做風險偏好測試,看客戶是否合格再進行銷售。整個過程有一系列文本需要籤署,最後才涉及合同。
在貸籤、貸中、貸後都涉及文本籤署的情況下,電子籤約確實改變了銀行的服務流程和產品的提供方式。
而對銀行而言,除了降本增效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風險管理。銀行是一個特殊的企業,其特殊性在於其經營對象是貨幣,而貨幣是國家信用貨幣,在這種情況下,風險便成了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避不開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講,銀行本身就是經營風險的專業機構。
原來在銀行工作時發現,有時一些私人客戶因為存管不當造成合同丟失,還有隻籤名不寫時間的情況,將來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引起法律爭議。另外還有一些操作風險,比如內外勾結欺詐、偽造籤名等。
電子籤約在提升銀行風控水平方面有哪些突出特點?對於剛才提到的這些比較典型的風險,上上籤電子籤約在風控上是否有一些更好的解決方案?
上上籤電子籤約: 首先在身份認證和意願校驗方面:上上籤電子籤約會提供不同種類的認證方式。
比如數據源比對:比對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手機號是否是其本人辦理。之後提供刷臉的模式:首先證明對方是活體,進而與公安部信息比對確定其真實性。
對企業來說,上上籤電子籤約會對其工商信息、法人信息,或者對公帳戶信息進行組合匹配,這些全都通過之後,才會認定該企業是存在的,且其籤署意願也是真實的。同時會根據客戶的業務需求,建議客戶採用多種方式規避籤署風險。
像上面提到的時間漏籤問題,電子籤名天然就帶有時間戳的信息,將時間戳信息加載進去後可以直觀地看到籤署時間。同時也可以在後臺進行控制,例如籤署時需要立刻將時間打上去,否則不能完成籤署。
同時,上上籤電子籤約還有筆記校驗、強制閱讀合同內容,以及檢查所有籤字或者日期的位置必須全部存在籤名才能結束籤署等功能。我們希望通過技術手段幫助客戶優化籤約流程,降低籤約風險。
其次是在線實時公證,防篡改。剛才提到上上籤電子籤約提供在線實時公證服務,上海東方公證處的電子數據指紋公證系統會在電子籤約過程中的各個節點,比如身份認證節點、籤署節點、下載節點等,計算某幾個關鍵欄位的哈希,哈希是單向不可逆的,不用擔心合同內容或者信息外流。
公證處的系統會將每一個節點的數據抓取出來,同步到自己的資料庫中進行備案,一旦產生糾紛或者需要出證,我們拿著合同原文通過算法計算出哈希值,然後和預存的進行比對,就能證明這份文檔籤署是否合規以及是否有改動。
顧煒宇: 這樣做確實能覆蓋到籤約流程當中的所有關鍵節點,由此可以看出,第三方其他服務機構的數位化水平如果能跟銀行的數位化相匹配,才能真正地推動行業向更更好方向發展。
顧煒宇:上上籤電子籤約與銀行合作提供的服務模式是什麼?
上上籤電子籤約: 上上籤電子籤約是以SaaS模式提供服務給銀行,相當於把籤署功能開放給客戶,客戶需要哪些功能,直接通過接口或者登錄我們現有的頁面使用即可,是一個更輕量級的部署。
其優點是可以結合最新技術,不斷地迭代完善籤約功能。同時在籤署過程中上上籤電子籤約會全程參與,並引入第三方的證據鏈(剛才提到的特色服務—實時公正)。相較於本地化部署,SaaS雲端部署模式也會隨著銀行不同的業務場景提供不同的功能,迭代更方便,內部運維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在這當中,由於銀行受監管機構的要求,提出合同文本不能到公網,我們也有相應的解決方案,提供文檔不出門的部署方式。
顧煒宇: 其實在這個服務當中,我認為上上籤電子籤約提供的不是簡單的解決方案,更多的是一種能應對數位化快速轉型的能力,這種能力是需要快速迭代的。另外我們也在行業內調研思考,銀行原有的電子籤章模式,比如CA認證模式,與第三方提供電子籤約的方式,在數位化轉型情況下,到底哪一種代表未來的趨勢?
上上籤電子籤約: 我們認為基於SaaS雲端部署模式的電子籤約服務才是未來電子籤約的發展趨勢。
傳統的電子籤章其實是一個籤署的動作,無法體現籤署人身份,且因為身份是在本地,所以證據鏈條是割裂的,就變成各自證明各自的。另外蓋章的工作都是在本地完成,無法對證據進行完善的留存,且系統本地化無法和司法機構進行集成。所以SaaS模式的擴展性是電子籤章比擬不了的。
其次是交互體驗。之前我們很多客戶使用了電子籤章,兩年過後突然覺得刷臉的技術更加完善,手機移動端的應用更加豐富了,但原來的籤章系統迭代周期較長。如果採用SaaS模式,企業不需要重新部署,且不會影響原來的業務便可直接使用。
此外,中立性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如果部署在本地,企業是有動機和能力去篡改的。所以第三方在中立性上優於本地籤章系統。
顧煒宇: 我們在以往的跟蹤調研中發現,第三方電子籤約平臺為銀行帶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改變:從業務或者管理角度來看,它改善了前面討論的銀行和客戶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與司法體系當中的司法機構實現了打通,使得銀行在採信證據提供和被採信方面有了更高的效率。
比如之前銀行在向外提供證據時,需要司法方驗證、認可採信,現在上上籤電子籤約打通了這個鏈條,實際上實現了驗證和採信的一體化。這一點相比傳統的籤章方式而言是很重要的突破。
未來,包括電子籤約在內的金融科技不僅會改變銀行的產品業務流程,包括服務方式,也會改變銀行本身的運營方式,甚至會改變以後銀行的組織架構。上上籤電子籤約將持續提升產品服務能力,推動數字金融生態朝著商業可持續、風險可控、效率更優的方向持續演進。